关于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自动化应用与进展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自动化应用与进展的研究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对泌尿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较大的作用,在临床当中的检验应用非常多,几乎所有的泌尿系统等疾病都需要进行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自从上世界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自动化设备出现后,临床应用自动化检验也在不断的推广,设备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临床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自动化的应用和进展进行汇总探讨,包括尿液有形成分检验和自动化设备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为临床和检验专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自动化应用的进程,意义较大。

标签: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自动化;应用与进展

尿液有形成分为泌尿道所有可见有形物质的统称,而尿液有形成分检验包括了尿液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共同构成尿液常规检查的全部内容,在临床检验应用的过程中,自动化设备可以起到有效的过筛作用,节省了大量的繁杂工作。然而在实际的使用期间,现阶段的自动化设备可能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如现代化有形成分设备还不能完全的取代镜检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检验。本文通过对尿液有形成分检验自动化应用进展进行探讨,了解检测技术和仪器的内容和作用,提升和推广自动化设备在临床上的应用,为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提供一定的参考,详细研究内容如下:

1尿液有形成分自动化

尿液有形成分自动化分析技术始于1983年,美国国际遥控影像系统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高速摄影机式的尿沉渣自动分析仪,这种仪器是将标本的粒子影像展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由检验人员加以鉴别。1990年,美国国际遥控影像系统有限公司与日本东亚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对原有的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改进,生产出影像流式细胞术的UA-1000型尿沉渣自动分析仪,随之又生产了UA-2000型尿沉渣自动分析仪。2000年推出了939UDX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后,于2002年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论证建立新的IQ-200系统,并推出了小型的尿沉渣检测工作站[1]。

近年来Iris集团又推出第五代iRECELL2000全自动尿液流水线,由iQ200 ELLTE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系统和iChem VELOCITY尿干化学分析系统组成。2006年,日本东亚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又推出UF-10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装置,该装置由检测主体和数据处理两部分组成,可选外部设备包括取样器单元、外装空气压力源,手持条形码阅读器和打印机[2]。

国内尿液有形成分全自动分析仪始于本世纪,2002年8月,长沙爱威公司将”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于临床显微镜镜检,并已开发生产出A VE-76系列尿沉渣分析仪,尿液标本经自动进样系统混匀后充入流动计数池,得出有形成分结果,全过程实现了镜检过程全自动化。

2尿液有形成分检验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是一项经典的检验项目,它和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共同构成尿液检查的全部内容,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弥补和互相印证。有形成分检查对于临床医师了解泌尿系统各部位的变化,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更具有应用价值。尿液显微镜检查可见的有形成分种类非常多,可分为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两大类。

2.1有机成分

2.1.1 细胞成分

2.1.1.2红细胞当尿液中发现的红细胞数目较多时,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新鲜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与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关系,准确辨认和鉴别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对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又与尿液的酸碱度、比重、渗透量、标本存放时间等有密切关系,所以在形态确认方面有很多需注意的问题。

2.1.1.3白细胞新鲜尿液中出现的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还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单核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常规尿液检查无需对尿液中的白细胞进行分类。掌握尿液中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对于鉴别与白细胞相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其他小型恶性肿瘤细胞、诊断各种泌尿系统疾患、判定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2.1.1.4上皮细胞尿液中的上皮细胞多来自泌尿系统的肾小管、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处,阴道脱落的鳞状上皮细胞亦可混入尿液中。肾小管内壁由肾小管立方上皮细胞所覆盖;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膀胱处的表面由移行上皮细胞覆盖;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表层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覆盖。这些部位出现病变时,相应的上皮细胞在尿液中异常增多[3]。

2.1.2管型管型是有机物或无机物,如蛋白、细胞或结晶等成分,在肾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凝固聚合而形成的圆柱状物体,因此也被称为柱状体。管型是尿液中的重要病理性成分,尿液中出现管型常提示肾脏有实质性损害。管型一般多呈直或弯曲的圆柱体,其长短粗细不一,但两条长边多平行、末端多钝圆。因管型只在肾小管或集合管内形成,其外形长短和粗细基本可反映肾小管和集合管内腔的形状。尿液管型的主要类型有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细胞管型、蜡样管型及其他特殊形态的管型。

2.2无机成分

2.2.1生理性结晶生理性结晶多来自食物或机体的正常代谢产生的盐类,一般情况下无临床意义。

2.2.2药物结晶药物结晶是患者使用各种治疗或检查性药物致尿液中出现

可见结晶。药物结晶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使用放射造影剂。如碘泛影剂、尿路造影剂等,可在尿液中发现束状、球状、多形性结晶,尿比重可明显增高(>1.050)。此结晶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但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②磺胺类药物结晶。近年来因磺胺类药物剂型的改进,有些已难以在尿液中发现其结晶体。但仍有某些磺胺类药物在体内乙酰化率较高,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口恶唑等,在患者服药后饮水较少,尿液偏酸的环境下,易析出结晶,阻塞尿道,引起血尿、肾脏损伤甚至尿闭。③青霉素结晶。青霉素结晶在尿液中很少发现。如出现,一定是抗严重感染时(如脑膜炎和败血症)超剂量用药导致。氨苄西林经尿液代谢后形成的结晶呈细长、无色棱柱形或针状,可单个出现也可成束出现。青霉素-G 结晶呈矩形、长方形,一端为尖角样,此种结晶形状的形成与样品被冷藏有关,一般会出现在高剂量用药治疗患者的酸性尿液中。鉴别时一定要了解患者用药治疗的情况[4]。

参考文献:

[1]金大鸣.UF-100 型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评价[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3(3):126.

[2]刘然,刘佃香,李玉梅.UF-1000i 尿沉查分析仪红细胞测定与显微镜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66-167.

[3]胡嘉波,顾可梁,许燕萍,等.UF-100 型尿沉渣分析仪分析老年人尿沉渣变化[J].临床检验杂志,2001,19(4):218-219.

[4]冯梅青,鲁卫平.尿沉渣分析板和干化学分析联和应用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09,17(3):176.编辑/孙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