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一)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 of Circulation)

首先,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或实现交换)次数。

商品实现交换后,一般会退出流通,进入生产或生活消费;而货币作为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手段,是处在流通中不断地为实现商品交换服务。在一定时间内,多种商品交换活动不断继起,同一单位货币就可以为多次商品交换服务,从而实现多次周转。例如,在一定时间内,甲用10元向乙买花生,乙用这10元向丙买布,丙又用它向丁买衣服,这10元货币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了30元的商品价值,其流通速度是3次。

(二)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况:

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通常有两种:交易型货币流通速度和收人型货币流通速度。本文采用常用的收入型货币流通速度计算。根据MV=PY,V=PY/M=GDP/M,GDP为名义GDP,由1998年第l季度至2007年第1季度的数据,得到货币的流通速度V0、V1和V2,计算公式分别为V0=GDP/M0,V1=GDP/M1,V2=GDP/M2,其中GDP为根据季度GDP数据调整而得到的估算年度数据,M0、M1、M2皆为季度的货币供应量,只是范围不一样,M0为流通中的现金,M1是M0加上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M2是M1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三)从经济和心理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经济因素是基本的)

①居民的货币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费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当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时,消费结构中用于高档消费品的部分会增加。在积储过程未实现购买力,居民持币率就呈上升趋势。这就会促成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

②产业结构及生产专业化状况的影响。不同生产周期、不同资本有机构成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重不同,以及社会生产的专业分工程度不同等,都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生产周期长的部门,资金周转慢,其货币流通速度相对较慢;反之,则较快。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资金占用多,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反之,则加快。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越细,进入市场交易的中间产品越多,生产效率越高,生产周期缩短,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越多,流通速度就越快;反之,则较慢。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有这些方面发生变化,都会相应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快慢不等的变化。

③经济单位数量和金融市场发达状况的影响。参与经营及收入分配的个人和企业数量越多,社会整体效益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就加快,否则货币流通速度就慢。金融市场越发达,商品交易之外的货币交易占用量越多,货币流通速度越慢;反之,则相对加快。

④财务及结算制度的影响。如一定时期中分多次支付工资,每项支付期短,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之,则慢。金融业发达,能采用多样灵活的结算方式,减少资金占用时间,可以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之,则慢。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消费者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和对信用货币及纸币的信任程度。心理因素包括人们的支付习惯、消费心理、价值观念,以及对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变动的预期,还包括对政府的重大政策变化和其他政治因素的预期等。心理预期导致的行为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时甚至是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储蓄和购买行为,从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上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诸多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货币流通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难以考察和计算的变量。

(四)股市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

根据国外经验,货币流通速度呈现U形,存在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目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由长期下降转为上升趋势,而股市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股市发展意味着货币替代物增加,股市的交易量增加,从理论上说这将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按照经典的费雪方程式MV=PY,其中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平均价格水平,Y为实际产出。Y一般在短时间内变化不大,在P即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超额的货币供应将直接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前些年,中国一直保持高经济增长率,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以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的速度扩大,理论上这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奇怪的是我国却出现了通货紧缩,这就是麦金农所谓的“中国之谜”。从费雪方程式来看,M增大,P减小,Y变化不大,可能的原因只有V下降,也即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下降趋势。但近两年,情况有所不同,随着股市的复苏和发展,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出现了上升趋势。

Bordo和Jonung(2004)运用货币需求、货币流通速度的制度分析方法,探讨了英、美等5个国家的长期货币流通速度行为,发现在将近100年中货币流通速度呈现U形曲线。他们从强调制度变量的作用着手,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起初货币化进程促使货币需求比名义收入更快增长,货币流通速度因而下降,然后,金融体系的高度发展、货币替代品的出现和扩大以及经济稳定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促使货币流通速度的上升。

在U形的后一阶段,金融体系和货币替代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货币替代品包括股票、债券等,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缓慢,股票市场发展迅速,因此股市是这两个因素的主要代表。随着股市的迅速发展,它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我国股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到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同时探讨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发展过程是否符合也符合U形的规律,如果是,目前处于U 形的哪一阶段。

2004-2006年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上升,与此同时我国股票市场无论是价格还是发行规模都蓬勃发展,正如Bordo和Jonung对U形上升区间的描述。为了探测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与股市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将两者进行回归分析,以货币流通速度为因变量,股市各变量为自变量。对于股市,使用了发行总股本(亿股)—TQ、交易量(百万股)—CQ、股指(上证综指)—HI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证监会网站、搜数网,经整理后得出。

由于股市的三个指标总股本、交易量和上证综指就数目而言都比较大,而货币流通速度较小,因此在分析中先对所有变量进行处理,采用对数形式,一方面可以消除数字大小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弹性分析。这证明了股市对货币流通速度是存在影响的,而且从可以看出拟合度不错。三模型的表现比较类似,除模型1中LHI未通过T检验之外,其余都顺利通过,也就是说除了股指对广义层次的流通速度V2影响不大之外,其他的因素都对因变量存在影响。从方向上看,CQ也即交易量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正影响,明显的,股市交易的增加加大了货币的流动性,推动了货币流通速度增快;TQ股市总股本产生负的影响,这是因为股市规模的增大意味着更多的货币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引起实体投资和消费的相对下降,降低货币流通速度;上证综指对V0和V1都存在负影响,但对V2并无显著影响,这说明在我国股市价格的替代效应比较大,也就是说当股市行情好的时候,很多股民将本可能用于实物的投资用于投资股市,从而股市价格上升,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但三个模型也存在着差异,从可看出,整体而言,股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力度按V2、V1、V0依次递减,也就是说,股市的发展变化对广义的货币流通速度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从各因素表现来看,虽然反应方向是一致的,但力度却是不一样的,如总股本对V2的影响最大,而交易量和股指却对V0的影响最大。

由于V2是广义货币流通速度,最能代表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长期趋势,是经济研究中的重点,对模型1进行单独解释。其经济意义为,股市交易量增多1%,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将提高0.0925%;发行总股本增加1%,货币流通速度将下降0.2567%;股指对其无显著影响。发行总股本的回归系数绝对值大于交易量系数,同样程度的发行总股本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降低作用将大于交易量的提高作用,但这并不说明货币流通速度就只会不断降低,因为就从历史数据来看,交易量的变化快于发行总股本,弥补了回归系数的差异。

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在前些年总体趋势不断下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货币化进程的不断加深,金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