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驱油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受断层影响。小断块油藏,断层比较多,一些大的断层容 易发生活动,加之油田的开采使断层两侧的压差增大,当断层产生失 稳滑移时,对套管产生横向剪切作用,使套管发生缩径、错断或者弯 曲破裂,此类套破不能采用封堵的方法进行治理。
2 前期预封堵工艺
对于浅层、长井段套破井的封堵,采用单一大灰量堵剂封堵时, 首先是对渗透率最大的漏点或启动压力最低的局部井漏段进行封堵, 堵剂进入高渗层后来不及初凝,沿着高渗层进入地层深处,而低渗漏 点没有进入堵剂或进入很少,造成封堵无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 出了在封堵此类套破时,先对地层进行预封堵工艺,用预堵剂把高渗 层填充,提高泵入压力,在近井地带形成有效的挡灰屏障,防止堵剂 进入地层深处。所选预封堵的要求:①预堵剂能够有效进入漏层。② 进入漏层的预堵剂对漏失通道进行有效的堵塞。③预堵剂形成的“屏 障”承压能力能阻挡后续灰浆进入地层深处。根据套破井漏失、以及 管外地层情况,我们采用了不同的预封堵工艺。
(接131页)程中,泡沫的稳定性是影响其驱油效果的最关键的因 素。泡沫的稳定性差,施工后有效期短,应加强泡沫稳定性的研究。
3 泡沫驱油的发展趋势[1,7]
(1)新型稳泡剂及起泡剂的研制。克服泡沫体系稳定性差的缺 点,应加强新型稳泡剂以及起泡剂的研究,研究过程中应考虑发泡剂 与稳泡剂配伍性,达到最佳的效果,增强泡沫的稳定性。
(3)TP新型堵水调剖剂预封堵工艺:TP新型堵水调剖剂能够在 水灰比2.0 ̄3.0情况下,不脱水迅速凝结成一定强度的固态充填体。凝 固时间最短可调至静止状态下20min,由A剂、B剂组成,可根据不同 的油井地质条件有选择性的组合使用该材料,现场配制灰浆2 ̄3m3, 采取过量顶替的方法将灰浆全部挤入漏失地层,静止30分钟,试挤看 泵压是否上升,若变化不明显则继续过量挤入速凝水泥直至泵压达到 所要求的压力值,再挤入后续主体高强度堵剂进行封堵。
(4) ZCT-03胶粒和水膨体预封堵工艺:ZCT-03为有机塑性颗 粒,粒径在4mm ̄20mm之间,在高压下能产生任意形变,用0.1%聚 合物水溶液携带挤入地层后,粒径大的在地层亏空或大孔道处堆积、 挤压、填实,随着压力的升高,粒径小的进入不同直径的孔喉,产生 形变,颗粒与颗粒、颗粒与地层之间接触更加致密,形成更有效的 “挡灰屏障”。
1 泡沫驱油技术的研究现状
1.1 泡沫驱油机理研究 (1)泡沫在孔隙介质中的形成、破灭与运移。①泡沫在孔隙介
质 中 的 形 成[3,4] 。孔隙介质中泡沫的产生是由以下三种机理控制的。 A、液膜滞后。在低速条件下液膜滞后是产生泡沫的主要机理。气体 前沿从不同方向进入孔隙,挤压孔隙中的液体而形成液膜。如果液相 中存在足够的活性剂,则形成稳定的液膜,否则液膜将会破裂。B、 气体截断。气体截断也称为缩颈分离,是在高速条件下产生泡沫的主 要机理。气体前沿在喉道处膨胀,进入孔隙,喉道处的液环截断气 体,便形成分离泡沫。C、液膜分断。液膜分断产生泡沫的速度与流 动气泡的密度和气流速度成正比。液膜分断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孔隙介 质中已存在可流动的液膜,即孔隙介质中已有液膜滞后和气体截断产 生气泡。液膜分断只是泡沫形状的改变或泡沫的再生成机理。②泡沫 在多孔介质中的破灭。泡沫破灭是由油滴作用、气体扩散所致。泡沫 的破灭可以分为有油和无油两种情况。A、有油情况下泡沫的破灭 。 当油滴与两个气泡的液膜接触,随着两个气泡对油滴的挤压,油滴逐 渐被膜铺展到气泡的液膜上,气泡液膜破裂,两个气泡合并为一个气 泡。B、无油情况下泡沫的破灭。当没有油进入泡沫之间时,泡沫是 以气体扩散的形式破灭的,气体自高压的小气泡透过液膜扩散到相对 低压的大气泡中,小气泡变小,大气泡变大,最后,小气泡消失。③ 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可分为泡沫的产 生和泡沫的聚并。Chambers和Radke叙述了两个泡沫聚并的基本机 理:毛细管吸入和气体扩散。
目前泡沫驱油的数学模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泡沫总量模型(PBM模型)。泡沫总量平衡模型包括了泡
沫驱油的主要机理。总量平衡方程式为: 气泡增量=流入量-流出量+生成量-聚并量+源汇项 目前国内对于该模型的研究不对,多数注重于该模型的应用。其
中程浩较早的应用PBM模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取得很好的模拟结 果。而国外对PBM的模型有较多的研究,其中Friedmann、Chang、 Kovscek等人分别对于PBM模型中泡沫的生成、破裂等方面提出了各 自的理论模型。
(1)钙化泥浆预封堵工艺:采用1.3泥浆和1.1卤水分段塞挤入地 层,由于卤水中含有Ca2+、Mg2+、Na+,在地层中与泥浆混合后会迅速 形成沉淀来堵塞地层孔隙,但是强度不大,适用于地层微出砂,不亏 空,渗透率不大的套破井的预封堵。
(2)石英砂预封堵工艺:采用0.4 ̄0.8不同粒径的石英砂,浓度
10% ̄15%挤 入 地 层 , 可 以 用 污 水 作 为 携 砂 液 , 也 可 以 用 前 置 1.2 ̄1.3g/cm3稀灰浆混砂挤入,在近井地带充填亏空带,建立地层骨 架,适用于出砂地层、渗透率较高、但管外没有多段水层砂岩。
(2)加强空气泡沫驱的研究。空气来源广、成本低,但单注空 气会产生气窜问题,采收率低。空气泡沫驱技术综合了泡沫驱与空气 驱的优点,既提高波及系数又提高采收率,但应解决好注空气的安全 性问题。
(3)加强泡沫驱数值模拟研究。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还应该考 虑不同起泡气体的PVT特性,及其起泡能力;能够考虑聚合物、碱以 及表活剂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能够考虑高干度和低干度、稳态流和 瞬态流的统一模型。
(3)泡沫的稳定性有待加强。泡沫驱油技术应用过(转109页)
109
2011年第12期
技术创新
浅层套管漏失井封堵前期处理技术
李其博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临盘采油厂作业大队)
摘 要 浅层套漏井的封堵,采用单一大灰量堵剂封堵时,堵剂进入高渗层后来不及初凝,沿着高渗层进入地层深处,而低渗漏 点没有进入堵剂或进入很少,造成封堵无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先对地层进行预封堵工艺,主要技术思路:预堵剂把高渗层 填充,防止堵剂沿高渗层突进,使灰浆纵向上均匀的进入漏失地层,在近井地带形成有效的挡灰屏障,提高封堵的成功率。
(2)经验、半经验模型。经验、半经验模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 上。它将泡沫存在时,气体的流度表达成流速、气体分数、表面活性 剂浓度和其他因素的函数。从而大大简化了在数值模拟过程中对气相 流度的修正过程。
(3)临界毛管力模型。该模型主要是运用毛管力、泡沫结构和 气体流度的之间的关系式。它实际是气泡总量平衡模型的一个特例, 是局部平衡模型,主要针对毛管力起主导作用的强泡情况,但它不能 描述与流速有关的泡沫特性。 1.3 泡沫驱油的油藏适用条件[1,2]
131
2 0 1 1 年 第 1 2期
石油地质
泡沫驱油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李晓蔓
(成都理工大学)
摘 要 本文针对泡沫驱油机理,驱油模型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且提出了泡沫驱油的发展方 向应着重于新型起泡剂、稳泡剂的研究,以及空气泡沫驱油技术,数值模拟技术和自生泡沫驱油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留崇建,黄柏宗,等.油气井注水泥理论与应用[M]. 石油工业出 版社 [2] 李志明,张金珠,等. 地应力与油气勘探开发[M]. 石油工业出版 作者简介 李其博(1972-),工程师,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采 油工程专业,现于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从事修井作业工作。
(收稿日期:2011-09-09)
泡沫驱油技术已应用于我国部分油田,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 各类现场试验,总结了已应用泡沫驱油技术的油藏的相关特征,见表 1,它可作为泡沫驱油适用条件的参考。
表1 泡沫驱已应用的油藏条件wenku.baidu.com
2 泡沫驱油存在的问题
2.1 机理研究 (1)泡沫流动特性的理论研究尚未成熟,泡沫在非均质多孔介
质中、高温高压条件下流动特性的研究尚未成熟,缺乏完整的理论体 系。
关键词 泡沫驱油 机理 数学模型 泡沫稳定性
泡沫是由不溶性或微溶性的气体分散于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物 系。利用表面活性剂发泡性配制成驱油剂进行采油的方法为泡沫驱, 是在三元复合驱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驱油方法。泡沫体系用于油田 开发已有50多年的历史,泡沫驱既能显著提高波及效率,又可提高洗 油效率,同时还减小了化学驱导致的环境伤害。在一般情况下,泡沫 驱可提高采收率10% ̄25%,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提高原油采收率 的技术[1,2]。
(1)安全性。安全是空气泡沫驱油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需要 弄清楚油层中氧化反应的机理,在实施注空气驱采油的过程中,应保 证压风机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工作,控制合理的注气速度,保证地层 中氧气能够完全发生氧化反应,在地层和生产井中做到有效的监控。 保证生产井中的氧气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2)缺乏成形的适用油藏筛选体系。前面表中所列出的适用油 藏的条件,是通过对国内外已应用泡沫驱油技术油藏的条件进行的总 结,而并未建立系统的泡沫驱应用体系。
关键词 浅层套破 高渗透 预堵工艺
1 套破原因及特点
(1)高矿化度油藏。电化学腐蚀是造成套管穿孔、破裂的主要 原因:①注入水质不达标、矿化度高;②水泥返高以上存在大段的水 层砂岩体。此类油藏注入水矿化度在40000mg/L以上,油井高含水, PH值较底,对固井段以上套管造成大段、多点腐蚀穿孔。
(2)疏松砂岩油藏。埋藏浅的疏松砂岩油藏出砂后,对出砂部 位的套管造成的影响有两个方面:①套管管体承受的有效应力增大; ②出砂后地层形成空洞,套管发生失稳变形。油层上覆地层重力不断 的由油层转移到套管上,当这个力超过套管的临界失稳载荷时,套管 发生弯曲、破裂。此类油藏埋藏浅一般在1300 ̄1800米,地层渗透率 高,亏空大,管外未固井或固井质量差。
3 施工注意事项
(1)泥浆质量要有保证:配置泥浆比重需在1.25g/cm3 以上,重 晶石及各种组分需按要求加入,不得有沉淀,现场泵入地层时,要与 1.5g/cm3卤水分段赛泵入。
(2)预堵剂配制需均匀:颗粒型预堵剂,配制时要用一定粘度 的液体进行携带,现场准备带搅拌器的配液罐进行配置,采用连续配 置连续泵入的方式进行,防止颗粒的沉淀,影响预堵效果。
(2)泡沫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5,7]。①Marangoni 效应。由于表面 张力梯度而引起的体相液体传播现象叫Marangoni效应,此效应使液 膜具有自行修复的能力。②表面张力。低表面张力,有利于泡沫的稳 定。③空间力、分散力(吸引力)、双电层排斥力和分离压力。空间 力是液膜表面上吸附的表面活性剂离子间的电子云重叠引起的力。分 散力可以通过累加所有分子对的吸引力来得到。排斥力是来自两个带 电界面的相互接近和双电层重叠时的电性相斥作用,电荷有防止液膜 变薄,增加泡沫稳定性的作用。④表面流变性。表面粘度大,使液膜 不易受破坏。但如果表面粘度过大,便会气体在液相中的分散,并且 还会使表面活性剂分子不易在液膜迁移,使泡沫的稳定性变差。⑤气 体透过性。气体透过性越差,泡沫越稳定。⑥压力和温度。压力越 大,泡沫越稳定。温度越高,泡沫的稳定性越差。⑦泡沫质量。泡沫 的稳定性随其质量的升高而降低。⑧原油。原油对泡沫的破坏是通过 原油在泡沫液膜表面铺展或者以油珠形式进入液膜实现的。原油对泡 沫的破坏程度因原油以及泡沫的不同而有差异。⑨固相的作用。分散 颗粒的存在也可以增大或减小泡沫的稳定性。中等接触角(40°~ 70°)是泡沫稳定的最佳值。⑩气体透过性。气体透过性越好,泡沫 的稳定性越差。 1.2 泡沫驱油的数学模型研究 [2,6,7]
(2)实验设备及实验手段落后,目前建立在1D模型的实验研究 结果,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泡沫在真实地层中流动状况。
(3)应加强复合泡沫体系的研究,复合泡沫体系是一种有效的 驱油体系,体系中多重驱油成分对于提高驱油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相互间也存在消极的影响,应加强研究,达到更好的驱油效果。
(4)泡沫驱油数学模型仍需完善,目前应用最多、考虑最完善 的泡沫驱油数学模型为泡沫总量平衡模型。但国内应加强对泡沫驱油 数学模型的研究,并最终从机理研究扩展到大规模的矿场模拟。 2.2 现场应用
2 前期预封堵工艺
对于浅层、长井段套破井的封堵,采用单一大灰量堵剂封堵时, 首先是对渗透率最大的漏点或启动压力最低的局部井漏段进行封堵, 堵剂进入高渗层后来不及初凝,沿着高渗层进入地层深处,而低渗漏 点没有进入堵剂或进入很少,造成封堵无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 出了在封堵此类套破时,先对地层进行预封堵工艺,用预堵剂把高渗 层填充,提高泵入压力,在近井地带形成有效的挡灰屏障,防止堵剂 进入地层深处。所选预封堵的要求:①预堵剂能够有效进入漏层。② 进入漏层的预堵剂对漏失通道进行有效的堵塞。③预堵剂形成的“屏 障”承压能力能阻挡后续灰浆进入地层深处。根据套破井漏失、以及 管外地层情况,我们采用了不同的预封堵工艺。
(接131页)程中,泡沫的稳定性是影响其驱油效果的最关键的因 素。泡沫的稳定性差,施工后有效期短,应加强泡沫稳定性的研究。
3 泡沫驱油的发展趋势[1,7]
(1)新型稳泡剂及起泡剂的研制。克服泡沫体系稳定性差的缺 点,应加强新型稳泡剂以及起泡剂的研究,研究过程中应考虑发泡剂 与稳泡剂配伍性,达到最佳的效果,增强泡沫的稳定性。
(3)TP新型堵水调剖剂预封堵工艺:TP新型堵水调剖剂能够在 水灰比2.0 ̄3.0情况下,不脱水迅速凝结成一定强度的固态充填体。凝 固时间最短可调至静止状态下20min,由A剂、B剂组成,可根据不同 的油井地质条件有选择性的组合使用该材料,现场配制灰浆2 ̄3m3, 采取过量顶替的方法将灰浆全部挤入漏失地层,静止30分钟,试挤看 泵压是否上升,若变化不明显则继续过量挤入速凝水泥直至泵压达到 所要求的压力值,再挤入后续主体高强度堵剂进行封堵。
(4) ZCT-03胶粒和水膨体预封堵工艺:ZCT-03为有机塑性颗 粒,粒径在4mm ̄20mm之间,在高压下能产生任意形变,用0.1%聚 合物水溶液携带挤入地层后,粒径大的在地层亏空或大孔道处堆积、 挤压、填实,随着压力的升高,粒径小的进入不同直径的孔喉,产生 形变,颗粒与颗粒、颗粒与地层之间接触更加致密,形成更有效的 “挡灰屏障”。
1 泡沫驱油技术的研究现状
1.1 泡沫驱油机理研究 (1)泡沫在孔隙介质中的形成、破灭与运移。①泡沫在孔隙介
质 中 的 形 成[3,4] 。孔隙介质中泡沫的产生是由以下三种机理控制的。 A、液膜滞后。在低速条件下液膜滞后是产生泡沫的主要机理。气体 前沿从不同方向进入孔隙,挤压孔隙中的液体而形成液膜。如果液相 中存在足够的活性剂,则形成稳定的液膜,否则液膜将会破裂。B、 气体截断。气体截断也称为缩颈分离,是在高速条件下产生泡沫的主 要机理。气体前沿在喉道处膨胀,进入孔隙,喉道处的液环截断气 体,便形成分离泡沫。C、液膜分断。液膜分断产生泡沫的速度与流 动气泡的密度和气流速度成正比。液膜分断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孔隙介 质中已存在可流动的液膜,即孔隙介质中已有液膜滞后和气体截断产 生气泡。液膜分断只是泡沫形状的改变或泡沫的再生成机理。②泡沫 在多孔介质中的破灭。泡沫破灭是由油滴作用、气体扩散所致。泡沫 的破灭可以分为有油和无油两种情况。A、有油情况下泡沫的破灭 。 当油滴与两个气泡的液膜接触,随着两个气泡对油滴的挤压,油滴逐 渐被膜铺展到气泡的液膜上,气泡液膜破裂,两个气泡合并为一个气 泡。B、无油情况下泡沫的破灭。当没有油进入泡沫之间时,泡沫是 以气体扩散的形式破灭的,气体自高压的小气泡透过液膜扩散到相对 低压的大气泡中,小气泡变小,大气泡变大,最后,小气泡消失。③ 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可分为泡沫的产 生和泡沫的聚并。Chambers和Radke叙述了两个泡沫聚并的基本机 理:毛细管吸入和气体扩散。
目前泡沫驱油的数学模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泡沫总量模型(PBM模型)。泡沫总量平衡模型包括了泡
沫驱油的主要机理。总量平衡方程式为: 气泡增量=流入量-流出量+生成量-聚并量+源汇项 目前国内对于该模型的研究不对,多数注重于该模型的应用。其
中程浩较早的应用PBM模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取得很好的模拟结 果。而国外对PBM的模型有较多的研究,其中Friedmann、Chang、 Kovscek等人分别对于PBM模型中泡沫的生成、破裂等方面提出了各 自的理论模型。
(1)钙化泥浆预封堵工艺:采用1.3泥浆和1.1卤水分段塞挤入地 层,由于卤水中含有Ca2+、Mg2+、Na+,在地层中与泥浆混合后会迅速 形成沉淀来堵塞地层孔隙,但是强度不大,适用于地层微出砂,不亏 空,渗透率不大的套破井的预封堵。
(2)石英砂预封堵工艺:采用0.4 ̄0.8不同粒径的石英砂,浓度
10% ̄15%挤 入 地 层 , 可 以 用 污 水 作 为 携 砂 液 , 也 可 以 用 前 置 1.2 ̄1.3g/cm3稀灰浆混砂挤入,在近井地带充填亏空带,建立地层骨 架,适用于出砂地层、渗透率较高、但管外没有多段水层砂岩。
(2)加强空气泡沫驱的研究。空气来源广、成本低,但单注空 气会产生气窜问题,采收率低。空气泡沫驱技术综合了泡沫驱与空气 驱的优点,既提高波及系数又提高采收率,但应解决好注空气的安全 性问题。
(3)加强泡沫驱数值模拟研究。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还应该考 虑不同起泡气体的PVT特性,及其起泡能力;能够考虑聚合物、碱以 及表活剂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能够考虑高干度和低干度、稳态流和 瞬态流的统一模型。
(3)泡沫的稳定性有待加强。泡沫驱油技术应用过(转109页)
109
2011年第12期
技术创新
浅层套管漏失井封堵前期处理技术
李其博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临盘采油厂作业大队)
摘 要 浅层套漏井的封堵,采用单一大灰量堵剂封堵时,堵剂进入高渗层后来不及初凝,沿着高渗层进入地层深处,而低渗漏 点没有进入堵剂或进入很少,造成封堵无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先对地层进行预封堵工艺,主要技术思路:预堵剂把高渗层 填充,防止堵剂沿高渗层突进,使灰浆纵向上均匀的进入漏失地层,在近井地带形成有效的挡灰屏障,提高封堵的成功率。
(2)经验、半经验模型。经验、半经验模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 上。它将泡沫存在时,气体的流度表达成流速、气体分数、表面活性 剂浓度和其他因素的函数。从而大大简化了在数值模拟过程中对气相 流度的修正过程。
(3)临界毛管力模型。该模型主要是运用毛管力、泡沫结构和 气体流度的之间的关系式。它实际是气泡总量平衡模型的一个特例, 是局部平衡模型,主要针对毛管力起主导作用的强泡情况,但它不能 描述与流速有关的泡沫特性。 1.3 泡沫驱油的油藏适用条件[1,2]
131
2 0 1 1 年 第 1 2期
石油地质
泡沫驱油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李晓蔓
(成都理工大学)
摘 要 本文针对泡沫驱油机理,驱油模型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且提出了泡沫驱油的发展方 向应着重于新型起泡剂、稳泡剂的研究,以及空气泡沫驱油技术,数值模拟技术和自生泡沫驱油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留崇建,黄柏宗,等.油气井注水泥理论与应用[M]. 石油工业出 版社 [2] 李志明,张金珠,等. 地应力与油气勘探开发[M]. 石油工业出版 作者简介 李其博(1972-),工程师,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采 油工程专业,现于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从事修井作业工作。
(收稿日期:2011-09-09)
泡沫驱油技术已应用于我国部分油田,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 各类现场试验,总结了已应用泡沫驱油技术的油藏的相关特征,见表 1,它可作为泡沫驱油适用条件的参考。
表1 泡沫驱已应用的油藏条件wenku.baidu.com
2 泡沫驱油存在的问题
2.1 机理研究 (1)泡沫流动特性的理论研究尚未成熟,泡沫在非均质多孔介
质中、高温高压条件下流动特性的研究尚未成熟,缺乏完整的理论体 系。
关键词 泡沫驱油 机理 数学模型 泡沫稳定性
泡沫是由不溶性或微溶性的气体分散于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物 系。利用表面活性剂发泡性配制成驱油剂进行采油的方法为泡沫驱, 是在三元复合驱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驱油方法。泡沫体系用于油田 开发已有50多年的历史,泡沫驱既能显著提高波及效率,又可提高洗 油效率,同时还减小了化学驱导致的环境伤害。在一般情况下,泡沫 驱可提高采收率10% ̄25%,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提高原油采收率 的技术[1,2]。
(1)安全性。安全是空气泡沫驱油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需要 弄清楚油层中氧化反应的机理,在实施注空气驱采油的过程中,应保 证压风机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工作,控制合理的注气速度,保证地层 中氧气能够完全发生氧化反应,在地层和生产井中做到有效的监控。 保证生产井中的氧气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2)缺乏成形的适用油藏筛选体系。前面表中所列出的适用油 藏的条件,是通过对国内外已应用泡沫驱油技术油藏的条件进行的总 结,而并未建立系统的泡沫驱应用体系。
关键词 浅层套破 高渗透 预堵工艺
1 套破原因及特点
(1)高矿化度油藏。电化学腐蚀是造成套管穿孔、破裂的主要 原因:①注入水质不达标、矿化度高;②水泥返高以上存在大段的水 层砂岩体。此类油藏注入水矿化度在40000mg/L以上,油井高含水, PH值较底,对固井段以上套管造成大段、多点腐蚀穿孔。
(2)疏松砂岩油藏。埋藏浅的疏松砂岩油藏出砂后,对出砂部 位的套管造成的影响有两个方面:①套管管体承受的有效应力增大; ②出砂后地层形成空洞,套管发生失稳变形。油层上覆地层重力不断 的由油层转移到套管上,当这个力超过套管的临界失稳载荷时,套管 发生弯曲、破裂。此类油藏埋藏浅一般在1300 ̄1800米,地层渗透率 高,亏空大,管外未固井或固井质量差。
3 施工注意事项
(1)泥浆质量要有保证:配置泥浆比重需在1.25g/cm3 以上,重 晶石及各种组分需按要求加入,不得有沉淀,现场泵入地层时,要与 1.5g/cm3卤水分段赛泵入。
(2)预堵剂配制需均匀:颗粒型预堵剂,配制时要用一定粘度 的液体进行携带,现场准备带搅拌器的配液罐进行配置,采用连续配 置连续泵入的方式进行,防止颗粒的沉淀,影响预堵效果。
(2)泡沫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5,7]。①Marangoni 效应。由于表面 张力梯度而引起的体相液体传播现象叫Marangoni效应,此效应使液 膜具有自行修复的能力。②表面张力。低表面张力,有利于泡沫的稳 定。③空间力、分散力(吸引力)、双电层排斥力和分离压力。空间 力是液膜表面上吸附的表面活性剂离子间的电子云重叠引起的力。分 散力可以通过累加所有分子对的吸引力来得到。排斥力是来自两个带 电界面的相互接近和双电层重叠时的电性相斥作用,电荷有防止液膜 变薄,增加泡沫稳定性的作用。④表面流变性。表面粘度大,使液膜 不易受破坏。但如果表面粘度过大,便会气体在液相中的分散,并且 还会使表面活性剂分子不易在液膜迁移,使泡沫的稳定性变差。⑤气 体透过性。气体透过性越差,泡沫越稳定。⑥压力和温度。压力越 大,泡沫越稳定。温度越高,泡沫的稳定性越差。⑦泡沫质量。泡沫 的稳定性随其质量的升高而降低。⑧原油。原油对泡沫的破坏是通过 原油在泡沫液膜表面铺展或者以油珠形式进入液膜实现的。原油对泡 沫的破坏程度因原油以及泡沫的不同而有差异。⑨固相的作用。分散 颗粒的存在也可以增大或减小泡沫的稳定性。中等接触角(40°~ 70°)是泡沫稳定的最佳值。⑩气体透过性。气体透过性越好,泡沫 的稳定性越差。 1.2 泡沫驱油的数学模型研究 [2,6,7]
(2)实验设备及实验手段落后,目前建立在1D模型的实验研究 结果,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泡沫在真实地层中流动状况。
(3)应加强复合泡沫体系的研究,复合泡沫体系是一种有效的 驱油体系,体系中多重驱油成分对于提高驱油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相互间也存在消极的影响,应加强研究,达到更好的驱油效果。
(4)泡沫驱油数学模型仍需完善,目前应用最多、考虑最完善 的泡沫驱油数学模型为泡沫总量平衡模型。但国内应加强对泡沫驱油 数学模型的研究,并最终从机理研究扩展到大规模的矿场模拟。 2.2 现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