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水计算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雨洪水计算分析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表3.1.2灌溉设计保证率
表3.3.3灌排建筑物、灌溉渠道设计防洪标准
3.3.3灌区内必须修建的排洪沟(撇洪沟),其防洪标准可根据排洪流量的大小,按
5~10a确定。

附录C 排涝模数计算
C.0.1经验公式法。

平原区设计排涝模数经验公式: Q=KRm A n (C.0.1)
式中:q ——设计排涝模数(m 3/s·km 2) R——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mm )
K——综合系数(反应降雨历时、流域形状、排水沟网密度、沟底比降等因素) m——峰量指数(反应洪峰与洪量关系) N——递减指数(反应排涝模数与面积关系)
K 、m 、n 应根据具体情况,经实地测验确定。

(规范条文说明中有参考取值范围)C.0.2平均排除法
1平原区旱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q d =
R
(C . 0. 2-1) 86. 4T
式中 qd ——旱地设计排涝模数(m 3/s·km 2) R——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mm )T ——排涝历时(d )。

说明:一般集水面积多大于50km 2。

参考湖北取值,K=0.017,m=1,n=-0.238,d=3
2. 平原区水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q w =
P -h 1-ET ' -F
(C . 0. 2-2)
86. 4T
式中q w ——水田设计排涝模数(m 3/s·km 2)
P ——历时为T 的设计暴雨量(mm ) h 1——水田滞蓄水深(mm )
ET`——历时为T 的水田蒸发量(mm ),一般可取3~5mm/d。

F ——历时为T 的水
田渗漏量(mm ),一般可取2~8mm/d。

说明:一般集水面积多小于10km 2。

h 1=hm -h 0计算。

h m 、h 0分别表示水稻耐淹水深和适宜水深。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培训教材
第四章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第二节:(五)渠道设计流量简化算法
1. 续灌渠道流量推算(1)水稻区可按下式计算
Q =
0. 667αAe
3600t η
式中:α——主要作物种植比例(占控制灌溉面积的比例)。

A ——该渠道控制的灌溉面积。

e ——典型年主要作物用水高峰期的日耗水量(mm ),根据调查确定,一般粘壤土
地区水稻最大日耗水量8~11mm,最大13mm 。

t ——每天灌水时间(小说),一般自流灌区24小时,提水灌区20~22小时。

η——渠系水利用系数。

(2)旱作区可按下式计算
Q =
αmA
3600Tt η
式中:m ——作物需水量紧张时期的灌水定额,m 3/亩。

T ——该次灌水延续时间,天。

第四节:(二)排水流量
(1)、(2)前面两种计算公式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3)丘陵山区:
a .10km 2
式中:q m ——设计排水模数(m 3/s·km 2); Ka ——流量参数,可按表4.4-8
选取。

Ps ——设计暴雨强度,mm/h;F ——汇水面积,km 2。

b .F ≤10 km2 q m =Kb F n-1
式中:K b ——径流模数,各地不同设计暴雨频率的径流模数可按表4.4-9选用; n ——汇水面积指数,按表表4.4-9选用,当F ≤1km 2,取n=1。

表4.4-8流量系数K a 值
表4.4-9山丘区的K b 和n 值
1
3
第五节:防洪工程——设计洪水(P170) 2. 暴雨洪水的汇流计算
Q m =0. 278
h
τ
F 或τ=0. 278
L
1/4
mJ 1/3Q m
式中:Q m ——洪峰流量,m 3/s。

h ——在全面汇流时代表相应于τ时段的最大净雨,在部分汇流时代表单一洪峰的净雨,mm 。

F ——流域面积,km 2。

τ——流域汇流历时,h 。

m ——汇流参数,见下表4.5-4;
L ——沿主河从出口断面至分水岭的最长距离,km 。

J ——沿流程的平均比降。

表4.5-4小流域下垫面条件分类表
2. 坡面汇流计算(P174)
山丘区洪峰流量计算:Q m =0.278(SP -1)F
式中:Q m ——相应于某一频率的洪峰流量,m 3/s; S P ——设计雨强,即1h 的
雨量,mm/h; F——坡面面积,km 2。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贵州省水利厅编,1983)
第五节雨洪基本计算式综合推导及其选定
径流系数C 法模式(适用汇水范围:10km 2
0.922
·f 0.125·J 0.082·F 0.834·[CKp H 24]1.23 (3-5-2)
300km 2
0.922
·f 0.125·J 0.082·F 0.723·[CKp H 24]1.23 (3-5-3)
式中:Q p ——设计频率为P 的洪峰流量,m 3/s。

f ——流域形状系数,f=F/L2。

γ——地区汇流参数的非几何特征系数,查表(3-4-1)P21 F ——流域面积,km 2。

L ——自分水岭起算的主河长度,km 。

J ——主河道比降。

K p H 24=H24P ——设计频率P 的流域中心24小时点雨量(mm )。

C ——相应于τ时间内,流域平均降雨量的洪峰径流系数,查附表(九)P78 应用
计算步骤:
① 先用简化式算出Q pn , 再计算汇流时间τ。

F 0. 321τ≈0. 278∙∙(3-7-4) 0. 25
γ∙J 0. 09∙f 0. 13Q pn
②由汇流时间τ是在, 1
(二) 小汇水面积外延方面
Q p =ψ`p ·F 0.863 (3-6-1)(贵州省洪水调查资料经验公式)ψ`p ——频率P 的洪峰模系数,其值如下表
采用雨洪法简化的小面积洪水计算式: Q p =ψp ·F 0.937 其ψp 值如下:
另一种形势的雨洪法简化的小面积洪水计算式: Q p =(ψp )·F 2/3 其ψp 值如(表3-7-2)所示。

P34 表(3-7-2)(ψp )统计表
三、标准计算式的简化雨洪计算基本公式简化式(一) 25km 2
0.922
·F 0.834·[CKp H 24]1.23 (简化式一)
300km 2
0.922
·F 0.723·[CKp H 24]1.23
小流域汇水简化式(二)、(三)
Qpn =0.011[H24p -32]1.23·F 0.94 (简化式二) Q pn =ψp ·F 0.94 (简化式三)
ψp ——频率P 的洪峰模系数,其值如下式计算:ψp =0.011[H24p -32]1.23
C ——相应于τ时间内,流域平均降雨量的洪峰径流系数,查附表(九)P78 汇流时间τ计算:
F 0. 321τ≈(3-7-5) 0. 25
2γQ pn
简化式应用计算步骤:
F 0. 321
(3-7-5) ② 先用简化式算出Q pn , 再计算汇流时间τ。

τ≈0. 25
2γQ pn
②由汇流时间τ是在, 1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修订本)——小汇水流域部分
(贵州省水文总站——王继辉)
2. 小汇水面积雨洪基本计算公式修订公式:(1)当25km 2
1
0.922
·f 0.360·J 0.240·F 0.716·[CKp H 24]1.23 (修订1式)
式中:Q p ——设计频率为P 的洪峰流量,m 3/s。

f ——流域形状系数,f=F/L2。

γ1——地区汇流参数的非几何特征系数,查表(1-2) F ——流域面积,km 2。

L ——自分水岭起算的主河长度,km 。

J ——主河道比降。

K p H 24=H24P ——设计频率P 的流域中心24小时点雨量(mm )。

C ——洪峰径
流系数,查表(3)
θ——流域几何特征值,θ=L/(J1/3·F 1/4) (2)当10km 2
1
0.922
·f 0.360·J 0.240·F 0.819·[CKp H 24]1.23 (修订2式)
(3)当F
1
0.571
·f 0.223·J 0.149·F 0.890·[C`SP`]1.143 (修订3式)
C`——洪峰径流系数表,查表4.
S P`——设计暴雨雨力,即最大1小时设计雨量,而不用最大24小时设计雨量换算。

3. 雨洪基本计算修订公式的简化:
(1)当25km 2
1
0.922
·F 0.716·[C Kp H 24]1.23 (修订1A 式)
(2)当10km 2
1
0.922
·F 0.819·[CKp H 24]1.23 (修订2A 式)
(3)当F
1
0.571
·F 0.890·[C`SP`]1.143 (修订3A 式)
根据产流、汇流条件再次简化:①当10km 2
Q p =0.031·[H24p -32]1.23 ·F 0.819 (简化2B 式) 或Q p =ψ`p ·F 0.819 (简化2C 式)
ψ`p ——频率P 的洪峰模系数,其值如下式计算:ψ`p =0.031·[H24p -32]1.23 ②当F
Q p =0.131·[C`SP`]1.143 ·F 0.890 (简化3B 式) 或Q p =ψ``p ·F 0.819 (简化3C 式) ψ``p =0.131·[C`SP`]1.143
Sp ——即为最大1小时设计雨量H 60P =KP H 60均值
《贵州暴雨洪水计算综述》发表于2000年3月《贵州水力发电》
(1)当300km 2
1
0.922
·f 0.125·J 0.082·A 0.723·[C3K p H 24]1.23 (18)
(2)当25km 230时, Q p =0.375γ
1
0.922
·f 0.125·J 0.082·A 0.834·[C3K p H 24]1.23 (19)
(3)当25km 2
1
0.922
·f 0.360·J 0.240·A 0.716·[C3K p H 24]1.23 (20)
集水面积A
1
0.848
·f 0.331·J 0.221·A 0.834·[C3K p H 24]1.212 (21)
(5)当1km 2
1
0.571
·f 0.223·J 0.149·A 0.890·[C`SP ]1.143 (23)
备注:流域汇流时间τ,可参照《贵州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和相关文献介绍的
方法推求。

若要求精度不很高,对于流域面积较小的,也可参照下列范围选用:
当A ≤5~8 km2时,τ可近似选用小于等于1h 左右。

当A ≤50km 2时,τ可近似在6h 范围内选用。

狭长形流域(f 值较小的),流域内山坡较平缓及河道坡降较小的河流,τ值应偏大选用;宽短形流域(f 值较大的),流域内山坡较陡的及河道坡降较大的河流,τ值应偏小选用;此外流域内的地质(岩溶)、植被等对流域汇流时间τ也有影响。

对流域面积很小的特小流域,按《贵州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的方法计算τ值,有时候偏大较大。

可用下式估算τ值。

τ=τ式中:ττ







+L/3.6v均(25)
+为水流过山坡的坡流时间。

一般采用0.3~0.5h 。


=为水流流过河槽的汇(槽)流时间,以h 计;
v 均——为平均汇流速度,m/s。

山区采用1.2 m/s,半山区采用1.0 m/s,平原采用0.8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