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产业新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电影产业新观察
■ 卜彦芳
【内容摘要】 本文对1995年以来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从发展历史、制度建设、融资途径、发行流通体系、大片策略、电影节等方面探析了韩国电影迅速发展的原因,并就其明显的文化产业特征与文化力量进行解读,最后对2006年以来韩国电影发展乏力的新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原因;文化力量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韩国电影发展迅速,出现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佳作,呈现出60年代电影中兴期之后的又一次发展高潮。

特别是在1998年韩国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后,韩国电影便成为文化产业领域重要的发展项目。

随着投融资体制的完善,制作、流通、发行体系的成熟,电影节的推波助澜,韩国电影愈发呈现出明显的产业特征,并和电视剧一起成为“韩流”的领头羊。

一、韩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探析
韩国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1999年以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那么,哪些原因成就了韩国电影的腾飞呢?
11历史轨迹蕴含发展的原动力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韩国电影业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潮,被称为韩国电影发展的中兴期。

这期间,电影制作数量迅速增加,1960年到1969年平均每年制作电影约150部左右,尤其是1969年竟高达229部。

观众和电影院数量也急剧增加,1959年末全国电影院约200多家,年观众数量不足1,000万,而到了1969年末全国的电影院数量增加到661家,年观众数量达117亿人次①。

这期间,电影的题材除了反思战争之外还有历史题材、伦理情感题材等,愈加丰富。

1973年2月,韩国政府颁布实施了《电影法》的修正案,基本上把电影业全盘控制,而且施以苛刻的审查制度,自此整个70年代韩国电影处于历史上的第二次衰退时期。

到了80年代,韩国的民主化浪潮高涨,迫使政府对电影业进行松绑。

1985年重新修订的《电影法》给予电影创作应得的自由,这极大地刺激了电影业的发展。

但是, 1986年韩国电影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特别是1987年1月通过的允许外国厂商在韩国摄制、销售影片的法律出台后,国产电影面临激烈竞争,其市场占有率一直徘徊在20%上下,而好莱坞、日本以及香港的电影则垄断了约80%的市场份额,韩国电影发展跌入低谷。

到了90年代,韩国电影创作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加之政府在政策、资金、分级制度、举办电影节等方面的扶持措施,韩国电影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特别是1999年姜帝圭导演的《生死谍变》取得轰动效应之后,韩国电影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发展高潮。

1995年以来崛起于韩国影坛的青年导演所执导的影片也被广泛地称为“韩国新电影”。

从韩国电影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在八九十年代以前它总是处在某种外界力量的控制压迫下,基本没有获得过电影创作的真正自由。

可能正是这种长期的苦难培育了韩国电影的默默忍耐力,并在这种忍耐中积蓄了顽强的生命力。

到了合适的时机,这股力量便蓬勃而发,成为韩国电影发展的原动力。

21保护与自由同在———配额制度与分级制度
韩国电影的配额制就是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充分运用。

电影配额制,又叫义务上映制度,是韩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电影所进行的政府行为,强制规定韩国电影院每年必须上映一定天数的本土电影;韩国的电视台也必须播放一定时数比例的韩国国产电影。

该制度始于1966年朴正熙的军政府时期,在《电影法》的第十六条进行了明确规定,放映国外电影的电影院每年最少必须放映国产影片60至90天。

1985年修改之后的《电影法》规定电影院要以33%放映日播放韩国国产电影。

到1995年这个比例增加到40%,即146天。

这项制度给韩国电影提供了一张安全网,特别是在80年代韩国电影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后,显得格外重要。

1998到1999年,韩国曾经爆发了一场著名的电影界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即著名的“光头运动”,抗议韩国加入W T O而将国产电影放映期减少至92天。

这次运动一呼百应,全民响应,韩国政府迫于压力决定维持当时146天的配额制度。

2006年1月26日,韩国政府为了推进与美国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宣布从2006年7月起,将国产电影配额从年放映146天缩减到73天,并于3月颁布了法令。

这次政策的调整同样引起了韩国电影界人士的普遍担忧和强烈反对。

但毕竟,从146天减为73天历经了8年,这为韩国电影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培育起了韩国国产电影的竞争力。

在给予国产电影放映时间保护的同时,韩国政府还通过废除电影审查制度给电影创作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

韩国电影审查制度又叫“电影剪阅制度”,“剪阅”是非常挑剔和严格的。

被剪阅的内容有:暴力的、恐怖的、灵异的、色情的、给社会带来不好影响的、批评国家政府的等等。

1998年,韩国政府废除了电影审查制度,开始建立类似于好莱坞的电影分级制度。

规定电影分为5个等级:一级全民可以观看;二级12岁以上可以观看;三级15岁
 媒体经营与管理 卜彦芳:韩国电影产业新观察
104
 现代传播双月刊2009年第5期(总第160期)
以上可以观看;四级18岁以上可以观看;五级限制放映。

在电影级别的审定上,韩国政府也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信任,不仅在法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而且将这一权利完全交给了非官方的民间组织“影像物等级委员会”。

分级制度给韩国电影业真正松了绑,对色情、恐怖、政治等题材不再限制,让导演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自此,韩国电影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时期。

31多元化融资途径为高昂制作成本“解忧”
电影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制作一部电影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因此,巨额的资金需求是摆在韩国电影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90年代初期,韩国政府为振兴电影业制定了减免税收的政策,鼓励大企业进入电影业。

1994-1996年间,大企业在电影业的投资蓬勃发展,完全激活了电影市场,这对于当时处境窘困的韩国电影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而且,制片制度也得以改革,形成了多样的制片方式:原有忠武路制片方式、独立制片人制、大企业直接制作方式以及独立电影,这为90年代中后期之后电影的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1997年的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遭受重创,大企业受到影响,于是大幅减少了对电影的投资。

为此,韩国通商事业部于1997年11月宣布电影业及相关产业属于风险投资产业。

这意味着电影融资比较容易,并且可以享受减免税等优惠待遇。

于是,风险投资公司迅速占据了大企业撤资后的空缺,他们带来了全新的投资概念,逐渐形成了有利于风险企业发展的环境。

由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韩国商务产业和能源部、韩国文化观光部以及其他若干个政府组织机构联合支持的电影投资基金也为电影业注入了巨额资金。

基金设立之初的2000年,就有685亿韩元注入电影行业。

在几部高票房影片过后,基金的流量突然在2002年减少到90亿韩元。

但在2004年,基金又出现反弹,到年底投入额达到620亿韩元。

至2004年底,该基金共为电影业注入了3,000亿韩元的资金。

SPC(S pecial Pur pose Co mpanies)基金也为电影业输送着“血液”,比如《太极旗飘扬》就是使用SPC基金而不是常规的电影基金拍摄的。

SPC基金一次只拍一部电影,所以能够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该项目上,而普通的电影基金一般是同时投资好多部电影,就很难发现投出去的钱是不是成功,操作的透明度也不够。

但是,由于SPC是很多独立公司的联合体,如果投资的电影获得收益,那么投资者要面临两重税收:第一重是对电影的税收,第二重是对SPC公司收益的税收。

另外,通过互联网募集社会资金也成为电影融资的途径之一。

比如大获成功的电影《我的老婆是大佬》就是通过互联网融资,筹得了280万美元的拍摄资金。

现在,韩国电影融资又出现了新的趋势,到证券市场上上市融资。

比如,姜帝圭的电影制作公司就在首尔的高斯达克市场上市,为影片制作融通资金。

41日趋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发行、流通体系
20世纪90年代韩国电影形成了多样的制片方式,基本上是制片人控制着从管理资金、策划到制作的全过程。

制片人以经济利益为导向,注重前期的调研和策划,制作过程中进行精密控制,后期重视营销宣传,使得电影的制作、发行、流通体系日趋专业化、市场化。

尤其是在发行、流通领域,专业的市场运作方凭着对市场的敏锐把握,最大限度地实现着影片的经济价值。

90年代起韩国形成了专业的电影发行网,影院联合成统一院线,和发行公司达成更为密切的关系,使韩国放映系统趋于规范。

这是韩国电影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成就,突出显示了韩国电影的产业特征。

1998年之后,韩国开始大力发展多厅式影院和复合式影院,在提高对观众的吸引力之外也大大提高了影院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多厅式影院的出现,使得电影放映厅的数量(银幕数量)大幅度增加,这样就可以在一家影院同时放映多部影片,并根据市场反应随时调整一部影片的放映厅数量,这样就能使处在电影产业链下游的电影院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除了具备多厅式影院观看电影的功能外,还提供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电影院被称为复合式电影院。

复合式电影院的出现把韩国的观众更是集中到了少数的几个影院中,比如CG V、M egabox、Lot2 tecine ma、Pri m uscine ma、Cinus等。

51大片策略
韩国大片是从《生死谍变》成功之后才提出的。

1999年,当时耗资韩国电影史上最多制作费用(25亿韩元,约合1,600万人民币、200万美元)、历时三年多拍摄而成的《生死谍变》创造了韩国的商业片神话,本土票房360亿韩元(当时约3,000万美元),海外版税收入达到500万美元,上座率创造了600万人次的纪录。

《生死谍变》改变了韩国观众的观影习惯,先前韩国观众一直心仪好莱坞大片,这部影片则打开了韩国电影的新局面,此后韩国电影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耀眼。

随后的《共同警备区JS A》、《实尾岛》、《太极旗飘扬》等都取得了艺术和商业上的成功,韩国大片遂成为吸引观众的有力武器,也使政府意识到大片对于韩国电影业的重要作用。

于是,政府制订了大力扶植大片制作的电影业发展方针,事实证明这项决策具有深远的意义,此后几乎每年都出现的大片为韩国电影新世纪的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1999年到2007年,观众人数突破600万人次的电影大片有《汉江怪物》、《王的男人》、《太极旗飘扬》、《实尾岛》、《龙之战》、《朋友》、《欢迎来到东莫村》、《华丽的休假》、《老千》、《美女多烦恼》、《生死谍变》和《头师傅一体2》。

在这些大片中,更是有4部电影(《汉江怪物》、《王的男人》、《太极旗飘扬》、《实尾岛》)的观影人数突破了1,000万人次,这对于只有4,800万人口的韩国来说,这样的上座率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然,以高投入、高制作、高收益为特征的大片也面临着高风险,对市场运作的能力高度依赖。

一旦运作不当,就意味着大亏损。

随着韩国电影业投融资体制的建立、发行流通体系的完善,制作方、投资方、市场运作方三方的专业合作日渐缜密,韩国电影作为一个产业其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抗风险能力也大大增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片才会出现。

61电影节的推波助澜
韩国近年来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电影节,成为韩国电影产业兴旺发达的基础之一。

比如以推出综合电影为主的釜山国际电影节、以推出数码影像为中心的全州国际电影节、以推出幻想电影为主的富川国际幻想电影节,还有首尔国际电影节、首尔国际女性电影节、首尔国际青少年电影节、首尔网络电影节、首尔独立电影节等等。

其中,以卜彦芳:韩国电影产业新观察 媒体经营与管理 
现代传播双月刊2009年第5期(总第160期)105
釜山、全州、富川三大电影节最为著名。

釜山国际电影节于1996年开始创办,是一个非竞争性的国际电影节,每年10月左右举办。

釜山国际电影节的目的是:促进韩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展示亚洲的电影成就,提拔亚洲电影新秀,把电影节办成亚洲电影盛会。

釜山国际电影节自创办以来,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亚洲第二大国际电影节,仅次于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

全州国际电影节于1999年创办,以后每年4月左右举办。

全州国际电影节展现的内容是以数码影像和另类电影为主题,不设立电影市场,侧重于电影的艺术性和学术交流。

富川国际幻想电影节于1997年创办,以后每年7月左右举办。

富川国际幻想电影节参展的内容是以幻想性为主题的电影。

二、韩国电影产业的文化力量
上面分析的几方面原因极大地促进了韩国电影的发展,尤其是成就了韩国电影的产业特征。

但是电影作为文化产品,最终的消费是作用于观众的精神层次,所以在解读韩国电影产业时,并不能只看到其经济功能而忽视其所具有的强大的文化力量。

事实上,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也愈加紧密,“韩流”在给韩国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把韩国文化强劲地传播给了全世界。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是负载了一种民族形象、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图景的文化载体。

韩国电影的文化内涵,基本上是深植于儒家文化之中的东方式文化精神和审美,并通过现实追寻使韩国电影具有一种纪实美感。

像《生死谍变》、《太极旗飘扬》、《韩半岛》等,都深入探寻民族分裂给朝鲜半岛人民所带来的心灵痛苦,致力于一种民族主义的诉求,促人深思。

正如姜帝圭导演所说:“在《生死谍变》里,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好莱坞式的趣味、场面、情节,而且能够看到人性、情感,观众们从电影中能够感受到我们民族曾经的伤痛。

②”
韩国电影的这种文化力量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从近年来韩国电影的部分获奖情况可见一斑。

2001年,《漂流欲室》、《共同警备区》和《春逝》分别获得第24届布鲁塞尔幻想电影节金奖、第27届西雅图电影节评审委员会特别奖和第1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艺术特别贡献奖。

2002年,《醉画仙》和《绿洲》分别获得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第5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

2004年,《撒玛利亚女孩》、《老男孩》、《空房间》和《孝子洞的理发师》分别获得第5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和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7年,《汉江怪物》获得第3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首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四个奖项,另外《密阳》、《京义线》和《爱情》分别获得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第25届意大利都灵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和第27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接踵而至的国际奖项说明了韩国电影在艺术上获得了认可,特别是2004年,韩国电影同时扬名柏林、戛纳和威尼斯三大国际电影节,如此骄人的成绩使得韩国电影的振兴达到了一个黄金时期。

三、韩国电影产业的新趋势观察
2006年以来,韩国电影产业发展乏力,尤其是国产电影出现了出口剧减、观众数量下降、市场占有率下降、回收成本堪忧的情况。

2006年上映的108部国产影片中只有1/5收回了制作成本。

2007年,电影产业的整体市场规模比2006年下降了13%,出现了新世纪以来的首次下跌。

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和观众数量也都出现下降,这是自1995年以来出现的首次下降。

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国产电影票房收入比例从2006年的6319%下降到4918%,观众数量比例从2006年的6318%下降到5010%。

在出口方面,2006年韩国电影出口比2005年剧减68%,是新世纪以来的首次下降。

2007年电影出口继续下降,比2006年又下降了50%。

与2005年相比,2006年和2007年在出口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出口收入却剧减,可以看出韩国电影出口的平均价格已经很低,2005年平均出口价格约为3716万美元,2006年降低到1118万美元,2007年更是降低到318万美元。

日本是韩国电影最大的输出市场, 2006年韩国电影对日本的出口额只有1,039万美元,比2005年的6,032万美元剧减了8218%;2007年对日本的出口额更是降低到了332万美元,比2006年又下降了68%。

韩国电影为什么近几年出现了颓势?
针对国产电影市场份额的减少,韩国电影人认为主要是2006年7月开始实施的新配额产生的影响,基本上把假想敌都推到了更多的好莱坞大片上。

在新配额方案宣布之时又有电影人上街游行,但事实上韩国观众这次并不买账,没有出现“光头运动”时全民响应的现象,这说明在韩国民众的心目中这个并不是真正原因。

事实上,近年来韩国电影创作上比较雷同,致使观众出现审美疲劳,因此出于观赏性和选择的多样化,观众也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外国片。

出口方面的剧减,主要是因为东亚国家和地区开始抵制“韩流”,这与韩国文化界某种程度的张扬、“韩流”的单向输出有很大关系。

电影虽然可以成为一个产业,带来经济效益,但电影还是文化产品,负有交流的功能,而交流本身就意味着是一种双向的活动,所以“韩流”不能只呈现出单向性。

其实,任何事物井喷式的发展之后都会有一个回落和调整期,韩国电影也是如此,所以韩国电影界最重要的是要及时进行反思和战略调整,继续探寻和积蓄发展的动力,以免重蹈香港、台湾电影由辉煌渐至边缘化的覆辙。

注释:
① 宋世锋:《韩国电影发展简史》,《当代韩国》,2007年第1期。

② 陶丹:《韩国电影振兴的因素分析》,htt p://media1peop le1com1cn/G B/40628/40685761ht m l1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潘可武】 媒体经营与管理 卜彦芳:韩国电影产业新观察
106
 现代传播双月刊2009年第5期(总第16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