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病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中医病因学研究史 《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 张仲景: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结合分三类(《金匮 要略》) 陶弘景: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它犯 。原 则上提出了“三因学说”。 (《肘后百一方· 三 因论》) 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具体阐明了 “三因学说”。

第二节:疠 气
一. 基本概念: 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是引 起疫疠病的致病因素。 疫疠:指温病中具有流行性特征的一类疾病, 其中也包含一些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在内。 种类:大头瘟、霍乱、天花、鼠疫等。
中医基础理论精பைடு நூலகம்课程
二. 疫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3.一气一病,病状相似: 病位与病种的特异性。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第四节 :饮食失宜
一、饮食不节 1、饥饱失常(过饥 ;过饱) 2、饮食不规律 二、饮食不洁 三、饮食偏嗜 l、寒热偏嗜 2、五味偏嗜 3、食类偏嗜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一、饮食不节 1、过饥:营养不足、气血亏虚、正气虚弱 2、过饱:食伤脾胃、宿食积滞、郁而化热(痢疾、 痔疮) 3、饮食规律失常:脾胃虚弱 二、饮食不洁 1、饮食变质 2、饮食污染 3、寄生虫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2.影响脏腑气机(气血运行紊乱)



怒则气上:肝失疏泄、血随气逆 喜则气缓: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悲则气消:肺气受损、气短乏力 恐则气下:肾气不固、气泄于下 思则气结:脾气郁结、脾失健运 惊则气乱:心气紊乱、神无所倚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3.多发情志病



影响心主神明、易致情志失常 癫 狂、惊悸 情志刺激加重疾病 影响病情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2、影响水液代谢
上、中、下三焦气机不畅 升降出入机关不利、升清降浊功能紊乱 水因气阻、气因水滞 水液积聚、泛滥肌腠:水肿 肺脾气化障碍:腰以上水肿 脾肾气化障碍:腰以上水肿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3、易蒙蔽心神 痰湿上扰,扰乱神明,情志异常 心烦、失眠、眩晕、癫狂
过度安闲、缺乏劳动锻炼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一、过劳 1、劳力过度 损耗机体之气:少气懒言、精神疲惫、形体消瘦 2、劳神过度 损伤脾气、损耗心血:心悸、失眠、健忘、便溏 3、房劳过度 损耗肾精: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早泄、月 经不调。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二、过逸 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 :精神不振、肢体软弱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方法 应用类比和演绎的思维方法,总结风、寒、暑、湿、 燥、热(火)六种病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一)风邪
风邪的基本概念: 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
动不居特性的外邪。 1.风为春季主气,但四季皆有风。 2.风邪为外感病中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一、痰饮
概念:痰饮是一种水液代谢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特点:流动性较大。可留积于脏器组织间隙和疏 松部位。 分类:较稠浊者为痰。(水)饮:清稀者为饮。 有形痰饮:有实体存在的痰浊和水饮等病理性产 物。如呼吸道分泌的痰液。 无形痰饮:一种病理变化。根据发病症状,通过 辨证求因归结为痰病。如眩晕、癫狂、呕吐、 脉滑等。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五脏与情志对应关系) 2.影响脏腑气机(气血运行紊乱) 3.多发情志病(影响心主神明) 4.影响病情变化(情志刺激加重疾病)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1.直接伤及内脏



病因: 七情过极,超越常度,损伤相应脏腑(反伤本 脏,自伤)。 喜伤心: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精神失常 怒伤肝:两胁胀痛、善太息、呕血、晕厥 忧伤肺:气短胸闷、精神萎靡、意志消沉 思伤脾:食欲不振、脘腹胀痛、大便溏泄 恐伤肾:肾气不固、精气耗泄 损伤它脏:暴怒伤肝——横逆脾胃 思虑伤脾——耗伤心血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五)火(热、温)
概念:与夏季主气火相似、具有火之炎热(温 热)特 性的外邪。 为外感病中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燔灼上炎、发病急速、 传变较快。 2.热邪易扰心神:热性躁动、心神不宁。 3.火热易伤津耗气:热为阳邪,热迫津泄,气 随津脱。 4.火热易生风动血:肝风内动、血热妄行。 5.火邪易致疮疡:热盛肉腐。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二)痰饮致病的特点 1、阻碍气血运行 2、影响水液代谢 3、易蒙蔽心神 4、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1、阻碍气血运行
痰留于肺:肺失宣肃(胸闷、咳喘、咳痰) 水湿困阻中焦: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溏泻 流注经络、经络阻滞: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半身 不遂 痰饮结于局部:痰核瘰疬、阴疽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六淫: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病邪的 统称。 正常情况:风、寒、暑、湿、燥、热(火)六气不 致病。 异常情况:
六气发生太过
非其时有其气 气候变化急骤
人体正气不足
发病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外感性:六淫致病都是人体从外感受而发病。 2.季节性: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 3.地域性: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居处环境密切相关。 4.相兼性:六淫之邪可单一或兼夹而致病。 5.转化性:六淫之邪侵入人体后,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七情的基本概念
概念: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 志活动。 七情的生理:正常的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七种 不同的情志反应。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七情的表现形式

喜:喜乐、喜悦。心在志为喜,喜伤心。 怒:恼怒、愤怒。肝在志为怒,怒伤肝。 忧:忧愁、忧虑。 肺在志为忧,忧伤肺。 思:思虑、思考。 脾在志为思,思伤脾。 悲:悲哀、悲伤, 悲伤肺。 恐:恐惧、畏惧。 肾在志为恐,恐伤肾。 惊:惊吓、惊骇。 大惊主要伤心。 (惊与恐区别:惊不自知而恐为自知,惊出于暂而恐 积于渐,惊易复而恐难解。)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痰饮的性质: 属性:水湿痰饮皆属于阴邪(也有寒热之分)。 来源:人体津液代谢运行、输布、传化失调的产物。 病机:气血运行阻滞、脏腑功能障碍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一)痰饮的形成 病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疫疠。 病机:
• 肺、脾、肾以及肝、三焦脏腑气化功能失常。 • 肺:肺失宣降、水津不布、聚生痰饮 • 脾: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凝聚生痰 • 肾:肾阳不足、气化无力、水停生痰 • 肝:肝气不调、气机淤滞、津液失布 • 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聚水生痰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三、饮食偏嗜 1 偏寒偏热 偏寒:损伤脾阳、脾胃虚寒 偏热:损伤脾阴、胃热 2 五味偏嗜 酸、苦、甘、辛、咸 五味伤五脏 3 食类偏嗜: 专食或厌食某类食品 损伤脾胃、湿热痰浊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第五节:劳逸失度
一、过劳 1、劳力过度 2、劳神过度 3、房劳过度 二、过逸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三)湿邪

概念:与长夏主气湿相似、具有水湿之重浊、粘 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为外感病中重要的致病因素。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阳气损伤、 滞留脏腑。 2. 湿性重浊:沉重、秽浊(痹证、淋证)。 3. 湿性粘滞:粘着、停滞(病程缠绵、反复发作)。 4.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下注。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第六章:病 因
学习目标
1. 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 , 六淫各 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2.掌握七情的概念,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七情 内伤的致病特点。 3.掌握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 4. 掌握痰饮 , 瘀血 , 结石的基本概念 , 形成原因和 致病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不居, 具外越上浮、轻扬升发的特性。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 2.风性善行而数变:具有来去迅速、变化多端的特 性。如风痹、风疹等。 3.风性主动: 风属阳邪,其性动摇不定。如眩晕、 抽搐。 4.风为百病之长:其他五邪每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 体。如外感风寒,风湿,风热等。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四)燥邪
概念:与秋季主气燥相似、具有干燥、收敛、清 肃特性的外邪。 有温燥(初秋)与凉燥(深秋)之分。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干燥涩滞:燥为阳邪、易伤阴津。 诸涩枯涸,皆属于燥。 燥胜则干:燥邪伤阴、易损津液。 2. 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概 述
病因(致病因素):导致人体疾病的原因。 病因范围: 原发病因: 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 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继发病因(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结石。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病因学说: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 形成、性 质 、致病特点及其所致临床表现的理论。 中医病因学说的特点 依据 1.贯穿整体观念 2.应用类比方法 方法 1.询问病史 2.审证求因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六)暑邪
概念:与夏季主气火相似、具有火热特性的外邪。 暑邪致病季节明显(夏至后至立秋前)。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热象明显 2.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易犯头目、内扰心神。 3.暑多挟湿:湿热郁阻(暑必兼湿)。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二)寒邪

概念: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
1.寒邪与冬季主气寒相似,致病多见于冬季,但也 可见于其它季节。 2. 伤寒:寒客肌表,郁遏卫阳。 3. 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邪袭表—卫阳被遏—恶寒 2.寒性凝滞: 寒属阴邪,具有凝结、停 滞的特性(气血运行阻滞、易致疼痛)。 3.寒性收引 : 寒属阴邪,具有收缩牵引拘急等特 点(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筋脉拘挛)。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目前常用中医病因分类 1.六淫:外感病因 2.疠气:外感病因 3.七情内伤 4.饮食失宜 5.劳逸失度 6.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结石。 7.其他病因:外伤、胎传等。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第一节:六 淫

概述:
六淫为外感病因之一,气候变化或抵抗力低下 时引起外感病发生。 外感病:发病急骤,从口鼻、肌表侵入、先见表 证。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第六节:病理产物
概念:继发于其它病理过程和产物导致脏腑气血 功能紊乱的病因。 种类: 1 、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包括有形痰饮、无形痰饮。 2 、瘀血 :体内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及其病 理性产物。症状以 疼痛、肿块、出血为主。 3 、结石: 湿热浊邪、煎熬形成结石。易发胃、胆、 肾等。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4、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痰的部位及主要症状特点
“百病多 咽喉:梅核气 胸部: 胸闷、咳喘、心悸、神昏、癫狂 由痰作祟”, “怪病多痰” 肝: 头晕、目眩、抽搐 肺: 咳嗽、痰多、气喘 经络: 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肺 胃肠: 脘腹胀痛、肠鸣有声、呕吐清稀痰涎 腹部: 腹胀如鼓、尿少、腹壁青筋暴露 肌肤: 水肿、尿少、身重、无汗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物质基础:五脏的精、气、血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发病条件:突然、强烈、长久情志刺激,超出人 体生理调节范围。 发病机制:直接损伤内脏,气血阴阳失常。 情志——脏腑; 脏腑——情志。 发病类型: 躯体疾病:头疼、泄泻、瘫痪、失语 神志疾患:癫 狂、惊悸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三. 影响疠气发生的因素
1. 2. 3. 4.
气候反常。 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 预防隔离工作不当。 社会因素。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第三节 七情内伤
概述: 七情内伤: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诱发或引 起疾病的一种致病因素. 特点: 内伤病因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其直接损伤内 脏精气,可引起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