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1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易识辨大司空村类型的是彩陶花纹,其花 纹有S形纹、X 心圆纹、钩形纹、螺旋纹等20多种 。
龙山文化(前3000—1900) 1928年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而命名。
1930~1931年对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进行了发掘。 其下层突出地存在轮制漆黑光亮的黑陶和蛋壳黑 陶,所以最初称为“黑陶文化”,被认为是起源 于东方而与仰韶文化不同系统的遗存。不久即被 命名为龙山文化。1931年,梁思永在河南安阳后冈 遗址,第一次发现了小屯(商代)、龙山、仰韶 3 种文化遗存上下依次堆积的“三叠层”,明确了 三者的相对年代关系。
弧线纹、钩叶纹和圆点纹。
下王岗类型(前3500—3000)
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最有代表性的遗址是河 南淅川下王岗遗址的早一期、早二期遗存,属于 仰韶文化一期的范畴。陶器生产以红陶和褐色陶 为主。工艺水平与半坡类型相似,彩陶比较多。 早一期多在红陶上画红彩、橙黄色彩、早二期多 在红地上画黑彩,或施灰衣画红彩。彩绘纹饰有 弧线三角纹、条带纹、斜十字纹、草叶纹、方格 纹、漩涡纹等。
彩陶。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第一例儿童瓮 棺葬。
(4)大地湾文化的陶器具有鲜明的特征,从外观上 看,器表色泽不统一,常见褐色斑块,陶色或红 或褐、或内黑外红,质地不甚坚硬,陶片分层。 仔细观察陶质,多为夹细砂陶,陶片断茬处砂粒 清晰可见。器物类别不多,形制简单而特殊。大 量使用的纹饰是交错绳纹或细密的斜绳纹,尤其 是同一器物同时使用彩绘和绳纹,是该文化独有 的现象。其陶器制法独特,在陶模上分层敷泥而 成,简称力模具敷泥法,它不同于大多数彩陶文 化使用的泥条盘筑法。
大地湾文化:前6220—5420 大地湾文化的特征 :
(1)选择在河边台地构建自己的村落。 (2)已有了闹定的房屋建筑。大地湾房址均
为圆形半地穴式建筑,面积大小相近,仅 有6平方米—7平方米,另有斜坡式门道通向 室外,面对河流所在的北方。
(3)大地湾的葬俗流行双手交叉于胸前,腰 腿一侧随葬少量陶器和石器等,其中多有
第二种德斯皮斯、哈尔德、柯恩等的工具论,也 被称为场景论、建构论。他们基本把族群视为一 种政治、社会或经济现象,以政治与经济资源的 竞争与分配,来解释族群的形成、维持与变迁。
第三种,是由挪威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所开 创的边界论,族群是以“排他性”和“归属性” 来界定。族群是由它本身组成分子认定的范畴, 造成族群最主要的是它的“边界”,而非包括语 言、文化、血统等在内的“内涵”;一个族群的 边界,不一定指的是地理的边界,而主要指“社 会边界”。
第三,彩绘和纹饰。一些较精细的彩陶,在彩绘之前,往往 将陶坯放入极其细腻的泥浆中,让它披上一层均匀的陶衣 便于上彩。彩绘就是将有色的天然矿物涂绘在陶坏上。仰 韶文化时期陶器的纹饰大多是用带有花纹的木印板拍印上 去的。
第四,烧窑。从考古发掘的材料来看,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窑 主要是竖穴窑和横穴窑。它们都是由火口、火膛、火道、 窑室等所组成,在火膛中燃烧起来的火焰,经火道到达窑 室。这两种窑,由于有了窑室,陶器不是直接在火焰上烧 烤,已较原始的篝火式或炉灶式有了很大的进步。分析出 土陶片的烧结状况,彩陶的烧成温度大约已达950℃。
有学者提出龙山文化是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并 认为后冈的龙山文化是商文化的直接前驱。
庙底沟二期文化:前3000—2600
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过渡阶段的遗存,属 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早期。
河南龙山文化:前2600—2000 陶寺龙山文化:前2500—1900 陕西龙山文化:前2500—2000
黄河上游地区
1.族群由族群边界维持,造成族群边界的是一群人主观上对 外的异己感 , 以及对内的基本情感联系
2.族群成员间的根基性情感来自“共同族源记忆”造成的血 缘性共同想象;
3.强调客观资源环境对族群认同变迁产生的影响; 4、客观资源环境的改变所造成的族群认同变迁是通过改变
祖源记忆实现的;
5.在许多弱势族群中,可能会失去自己自身族源的诠释权或 接受强势族群给予的祖源记忆;
文艺美学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仰韶文化(前5000—前3000) 1921年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 一,常选用可塑性和操作性较好的红土、沉积土、
黑土等,经过淘洗和沉滤后成为较纯较细的原料。 从分析出土的彩陶片来看,泥质比后来的上等陶 器并不逊色。
第二,制坯。彩陶坏最初大多是手制。小型器皿是 直接捏塑而成的;较大的陶器,其体部坯子,一 般采用泥盘筑法分两段制成。粗坏制成后再装上 颈口,嵌入把手,制坏工序初步完成。其外形圆 正规矩,对称性很强,在器壁外有轮纹存在。这 表明仰韶文化时期,已开始出现慢轮制陶。
大河村类型:(前3500—3000) 仰韶文化彩陶最具特色,数量较多。
其中彩陶双连壶、白衣彩陶钵、X纹彩陶罐是 不可多得的原始艺术珍品。
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图像彩陶片。
大司空村类型:前3500—3000 得名于河南安阳大司空村遗址。
陶器以灰陶为主,红陶次之,有相当数量的 彩陶。彩陶以红彩为主,黑彩极少。
族群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内部成员坚信他 们共享的历史、文化或族源,这种共享的 载体并非历史本身,而是他们拥有共同的 记忆。
关于族群认同理论: 第一种是西尔斯、格尔兹、克尔斯等的“根
基论”,认为族群认同主要来自于人们根 基性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原生的”,甚 至是“自然”的,是基于语言、宗教、种 族、族属性和领土之上的“原生纽带”。
西王村类型:豫南、晋西 前3500—3000
仰韶文化第四期。
西王村类型的陶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红陶为主要 陶系,但灰陶生活用具的数量增多,陶器制作工 艺有明显的提高,胎体精细而薄,很多器物造型 复杂,工艺难度较大。装饰方面的变化是彩陶减 少,有红地红彩、红地白彩。纹样有圆点纹、条 纹、波折纹等。为加固坯体而拍印、刻划、堆塑 的纹饰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方格纹等。
6.族群内部的不同层级之间也会争夺祖源记忆的解释权。 ——王明珂
半坡类型(史家、后冈类型) 前5000—4000
庙底沟类型(西阴文化)
前4000—3000 (河南陕县庙底沟)
彩陶数量较多,颜色黑多红少,全为外彩而 无内彩,纹饰主要有花瓣纹、钩叶纹、涡 纹、三角涡纹、条纹、网纹和圆点纹等, 亦有动物纹饰。这些纹饰交互组成,并不 均匀周整,也无一定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