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藻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藻井

中国古建筑藻井
做法,使 天花、藻井在技术、工艺和艺术上不断成熟和完善。
藻井制度
中国古代由于受礼制思想的影响, 建筑的形制、用材、装饰都有严格的等级 规定。藻井通常只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
座、佛坛上方等重要部位。《稽古定制·唐
制》规定:“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 拱、藻井。”唐代仅宫殿可建有鸱尾的 庑殿顶,用重拱及藻井。《宋·舆服志》: “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 北京紫禁城内太和门天花 为饰„„。”《明会典·官民第宅之制》:“洪武二十六年定官员盖造房屋并不许歇山转角, 重檐重拱,绘画藻井。”等等。历朝以法令的形式规定衙署和第宅等建筑的规模和形制,以 建筑法式规定具体的做法、工料、定额,甚至规定藻井使用的范围,可见礼制等级之森严, 不少官贵因违令建舍或逾制而致祸。
中国古建筑的藻井
藻井
藻井的由来
藻井的发展
藻井的内涵
藻井的由来
藻井起源于古代穴居顶上的通风采 光口(图1),因其位于穴顶中央,古人称 之为“室中 ”,简称“中 ”(徐 《读 书杂释》: ,唐宋以后皆作溜)。《释名· 释宫室》说:“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 也。中央曰中 。古者复穴,后室之 当 今之栋下,直(值)室之中。古者 (流)下之处也”。 古人从穴居过渡到地面盖房, 有的房屋仍然保留“中 ”,是古人祭拜 的对象。《礼记·王制》:“天子祭天地,诸 候祭社稷,大夫祭五祀”。《论衡·祭意》: “礼,王者祭天地,诸候祭山川,卿大夫 祭五祀,士、庶人祭其先。„„五祀报门、 图1.洛阳涧西外旗屯穴居复原 户、井、灶、室中 之功„„”五祀之中, 中 为人所托处,大多见于尊贵的建筑,故最重要。藻井中的“明镜”当是 中 的形象。“藻井是用在最尊贵建筑里的天花上最尊贵的地方”“,因为这是古制 而中 又是祭祀的所在,为了表示建筑的尊贵起见,正好用藻井来装饰。中 之名 井是因为它像井,而井上加藻文饰样所以叫做藻井”(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 构》)。

中国古建筑之美:藻井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之美:藻井ppt课件

Summary
认知与总结
藻 井 的艺 术 价 值
中国古代的巧手工匠们将中国藻井艺术发展到极致。
藻井是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只有在最尊贵的建筑中才能使用藻井,象征着封建社会等级尊卑。将华夏的历史文明、皇室的显赫尊贵和对自然的美 好向往浑然一体,凝聚在穹顶的木质华美构件中,主要分布在皇家宫殿(故宫)、敕建敕封寺庙、陵寝碑亭。一般位于室内佛像、君主座位的上方,呈 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有彩画、浮雕。
藻井
1 藻井的基本简介
2 藻井的历史发展
3 藻井的类型与分 类
4 认知与总结
藻井 基本介绍
位于室内上 方
中华古建筑
藻井是常见于汉族宫殿, 坛庙建筑中的室内顶棚的 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 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 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 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 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 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 重要部位。
藻井的基本介 绍
藻井形状
蟠龙圆圈外较大的圆周上,则雕有二十四个黄梨花头 灯座。由灯座底部又名自引出一条红色飞带,托看一 个藻井黄底青叶红花的环形顶盖。这二十四条放射线 状的飞带,把图形藻井衬托得更有深度感。再由黄梨 花头灯座向外扩张,另有个由内向外渐次而大的圆周。 这些圆周上有莲花灯九十六盏,妈祖神像一百二十座。 这些灯座及神像由外圈到内圈逐圈缩小 匠人处心积 虑的安排。主要使它和飞带同样具有深度感的作用。 二十四条飞带的发源处,雕有二十四只古狮。而每两 狮之间又立妈祖神像一座。使古狮带有守获的意味。
藻井的基本介 绍
建筑艺术表现
藻井是覆斗形的窟顶装饰,因和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 结构藻井相似而得其名。 敦煌藻井简化了汉族传统古建层层叠木藻井的结构, 中心向上凸起,四面为斜坡,成为下大顶小的倒置斗 形。 主题作品在中心方井之内,周围的图案层层展开。 由于藻井处于石窟内中央顶部,使石窟窟顶显有高远 深邃的感觉。

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12 相传二邑会馆由广东省的南海、东莞两县同乡集资筹建。 建成之后,各自都想用自己县名命名会馆,互不相让,卒 至双方都花大牌,双方作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接 9 页)的力学和变形性能。通过分析研究,得出 如下结论:
(资料来源:邕宁县志:社会二 商业团体调查)
名称 要明书院 粤东会馆 福建会馆 顺德书院 钦灵会馆 新会书院 五属会馆
位置
建造者籍贯
城西上廓街
广东高要、高明
城西会馆街
广东
城西上廓街
福建
城西会馆街
广东顺德
城西上廓街
广东钦州、灵山
沙街
广东新会
共和路(盐埠街) 广西玉林、北流、博
白、陆川、兴业五县
11 祭江台:每年遇江水上涨时,守土官在此祭江神,故此得 名,创建年月不祥。光绪三十三年,南宁府彭銮倡捐重修, 留下碑记。
1 、长期荷载作用下藻井的强度和变形均超出了 《木结构设计手册》规定范围,藻井已超过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
本文作者的热心指点)
参考文献 [1] 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2:309-312.
2、长期荷载作用下木材的弹性模量下降导致藻井 挠度增加,但引起藻井大幅度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井口 趴梁端部开裂;
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周 乾
概 述 古建筑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太和殿作为 宫殿建筑的代表,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 形制、装饰与陈设等级最高的皇家宫殿建筑。太和殿藻 井作为太和殿主要装饰构件之一,位于太和殿明间天 花顶部,是室内天花重点装饰组成部分,是安装在帝王 宝座或佛像顶部天花的一种“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 特殊装饰,烘托和象征封建帝王天宇般的伟大,具有非 常 强 的 装 饰 效 果 。其现状图如图 1 ( a )所示。

中国古建筑之美:藻井

中国古建筑之美:藻井

藻井 历史发展
藻井的历史发展
历史发展
藻井,这种中式建筑构件发端
於西汉,初时便被置於殿堂顶
部的中心位置。它的存在价值, 不仅仅可以起到保护梁枋、装
饰房屋的作用,同样是中国人
对於天人感应这一世界观的高 度认可,及在室内装潢的精神 延续。宫殿中的藻井无疑是统 御帝国的天子与上天沟通的, 得到认可的通路。
艺术价值。
藻井的历史发展
明代的藻井发展
明代之後,藻井的构造和形式有了很大 的发展,极尽精巧和富丽堂皇的能事, 除了规模增大之外,顶心用以象徵天国
的明镜开始增大,周围放置莲瓣,中心
绘云龙。後来这中心的云龙愈来愈得到 强调。到了清代就成为了一团雕刻生动
的蟠龙。蟠龙口中悬垂吊灯,不失原来
明镜的形式。由于清代的藻井流行能为 顶心,於是便把藻井改称为龙井了。
藻井的历史发展
隆福寺毗卢殿藻井 毗卢殿的藻井是典型的明代官式
盘龙藻井,在宫殿以及敕建寺观
十分常见。此藻井的奢华程度则 略高(与大觉寺藻井形似,但外 围大了两圈),将正方形、三角 形、菱形、八角形、圆形等图案 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起。高浮雕 龙凤等图案细致逼真。
藻井的类型与分类
02
藻井的类型与分类
认知与总结
藻井,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木造建筑一 项繁什的装饰技术。因为匠人不必用铁钉 就能推出有深度感的藻井。 天后宫的藻 井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圆形藻井,一种是 四方形藻井。圆形藻 井的构造更是精采绝 伦。虽然它是以水泥雕的姿态出现,但与 木雕的细致手法也不遑多让。
所有长方形藻井和圆形藻井的妈祖神像, 和圆形藻并四方角落的八只祥鹤,加上中 央顶部的蟠龙。都被贴上真金箔。大长方 形藻井左右两旁,又有小长方形藻井各一 座。每座长十五尺六寸,阔七尺六寸,深

中国建筑藻井

中国建筑藻井

4、五代至明时期中心图案
• 五代、宋、西夏、元朝时的藻井图案,结 构上主要是继承前代。五代时期由于社会 比较动荡,藻井图案基本延续晚唐的风格, 纹样上出现较多由如意头组成的莲花团花, 还出现了前期没有出现过的回纹,花卉纹 样与龙凤等祥禽瑞兽的组合较有特色。西 夏藻井图案中大量出现龙纹装饰,出现团 龙、双龙、五龙等多种组合形式,边缘图 案中也饰有凤鸟的纹样,保留了唐代的卷 草中起伏的波浪纹枝干,配以重复连续的 同一个花纹。出现了“宝相花”纹饰,联 珠纹仍然可见,但用储石线进行勾勒,运 用绘、塑、贴金等多种表现手法成为此时 藻井装饰的最大的特色。宋朝时的藻井图 案以团花纹和几何纹的组合占了较大的比 重,色彩上以青绿色调为主调,较多地运 用石绿色,中加夹杂少量的土红、深储, 整体效果显得并不华丽,与唐代相比显得 单调和重复。
表现形式及内涵

1、藻井可以克火的美好祝愿


我国的古代建筑都是木结构建筑,很容 易遭受火灾,且遭受火灾时极容易毁灭。 因此防火是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头等大事, 因此就创造出一系列的“防火”的方法。
结合古代“风水”学,防火就产生了种 种奇妙建筑装饰。从屋檐下的青绿彩、 屋顶的鸥吻走兽、藻井中体现出来。 《风俗通》中就提到了“藻”、“井” 皆为“压火灾也”,《宋书》中也提 到:“殿屋之为圆渊方井兼植荷华者,以 压火祥也。”因此,藻井在古代有避火 之意,最初的藻井一般都以藻纹作为装 饰,汉唐时期大量使用藻纹装饰,希望 以此避免火灾以取吉祥。
唐代藻井的风格发生了变化,之前藻井 装饰风格一直是生动、明快,随着大唐 盛世的发展,藻井开始变成庄重严谨, 富丽堂皇。盛唐时期的藻井达到了金碧 辉煌的顶峰。
3、定型期
• 宋代是藻井基本定型的时期,制作开始变 得规范化,制作藻井也有了明确的记载。 宋代的《营造法式》中记载了小斗八藻井 和斗八藻井两种形式。斗八藻井用在殿内 照壁屏风前或殿身内前门的前面天花内, 即殿的明间正中;小斗八藻井,常用在屋内 不甚重要的地方,如四隅转角等处。《营 造法式》对藻井的制作作了明确的规定。 规定“造斗八藻井之制,共高五尺三寸, 其下曰方井,方八尺高一尺六寸,其中曰 八角井,径六尺四寸高二尺二寸,其上曰 斗八,径四尺二寸高一尺五寸。于顶心之 下施垂莲或雕华云卷,皆内安明镜,其名 件广厚,皆以每尺之径积而为法”。也就 是说藻井在这时被分为三部分,结构上出 现斗拱,形式多样化,装饰也趋向富丽华 丽。

中国古建筑天花板——藻井

中国古建筑天花板——藻井

中国古建筑天花板——藻井古时的天花板,可从人间,通向苍穹。

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犹如覆斗,悬于室内天顶,这就是——藻井。

古时建筑,大都是木质结构。

火克木,井中有水,水火相克,为了压伏火魔,古人就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以祈天祐。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防火成为头等大事。

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

井者,东井之像也。

菱,水中之物。

皆所以厌火也。

”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认为是主水的,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

中国古人对自然和自然现象都怀着敬畏之心加以崇拜,所以提倡“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推崇的“天圆地方”原则,是对这种宇宙观的一种特殊注解。

同样,为了表现出对天的敬畏和崇拜,古人也给室内时的“天” 给予了特别重视,中国古代建筑中出现了“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建筑内部装饰藻井。

藻井的造型上圆下方,正符合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因此,藻井就有了象征“天”的意味,就像西方教堂建筑中的穹窿顶代表上苍一样,中国建筑内的藻井也是就表天体的缩影。

藻井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只有在最尊贵的建筑中才能使用藻井,象征着封建社会等级尊卑。

主要分布在皇家宫殿(故宫)、敕建敕封寺庙、陵寝碑亭。

一般位于室内佛像、君主座位的上方,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有彩画、浮雕。

藻井的按其型制可分为四类:①圆形藻井:色彩绚丽,造型精美,极具观赏价值。

②四方形藻井:增加了藻井纹样的多层次变化。

③八卦形藻井:八边形,且层叠层数增加。

④椭圆螺旋形藻井藻井结构相互交错,层层叠加的穹隆式结构,由下至上逐渐收缩成螺旋形藻井。

宫殿中的藻井无疑是统御帝国的天子与上天沟通、谋求认可的通路。

明清两代紫禁城奉天殿/皇极殿/太和殿藻井中悬吊的轩辕镜就很直接的警告任何乱臣贼子:不要以身违抗天意。

寺庙、道观中的藻井,则体现著天界诸神佛与其在人间的化身——造像之间的联系。

传统建筑中的“藻井”(下)

传统建筑中的“藻井”(下)

传统建筑中的“藻井”(下)藻井形成—交木如井画以藻文交木如井、画以藻文——张衡《西京赋》今殿作天井。

井者,东井之像也。

菱,水中之物。

皆所以厌火也。

——《风俗通》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状,古人认为可以通天,而且井里有水,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就是以水灭火,希望能压伏火魔的作祟,以护祐建筑物的安全。

也就是说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井中有水,水火相克,人们依据这个简单的道理,启发了这项建筑绝学——藻井。

故宫斋宫藻井镇远青龙洞藻井藻井发展—朝代更迭自由多变中国古代的巧手工匠们将华夏的历史文明、皇室的显赫尊贵和对自然的美好向往浑然一体,凝聚在穹顶的木质华美构件中,将中国藻井艺术发展到极致。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藻井结构,随着建筑技术和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朴素到复杂华丽的演变过程。

匠人们极尽精巧之能事,营造出穹顶上的绝美艺术——藻井。

它往往位于古建筑天花板的正中央,或者佛坛与宝座之上。

当我们抬头仰望,人间福美、世上华彩映入眼帘,直让人连连惊叹。

一、藻井鼻祖:套斗藻井:看看以下藻井的共同特点,其基本形制是在顶部搭建方形井框,分别在四个井框中间取1/2相连,再取1/2相连,形成一层层的套叠式构造。

它与后世藻井的形态较为接近,一般称之为“套斗藻井”。

这是藻井中最早的状态,是最接近原始形态的,因此最有可能是中国的藻井鼻祖。

套斗藻井的好处:一是节省材料,能够小材大用,用尺寸较小的木材建造出较大的跨度。

二是装饰功能,精巧优良。

新疆阿克苏拜城县的千佛洞藻井集安高句丽墓葬藻井克什米尔神庙的套斗式藻井泊头清真寺后窑殿套斗藻井二、藻井的发展:斗四和斗八藻井在套斗藻井衰落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斗四藻井和斗八藻井。

“斗四藻井”最早出现的是从四方形帐子演变而来的。

在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石窟中都能看到,是一种四方形向上突起由四根角梁搭建起来的构造。

斗四藻井逐渐演变为了斗八藻井,举一反三,所谓的“斗八”,就是由八根阳马(角梁)支撑的藻井。

藻井——绚烂的天花

藻井——绚烂的天花

藻井——绚烂的天花站在中国的古建筑里抬头仰望,你或许能看到最绚烂的天花板——藻井,像璀璨的星空,给人无限的遐想。

故宫万春亭藻井(明代)藻井是古建筑内呈穹窿状的天花,犹如覆斗或伞状。

藻井的每一方格为一井,用花纹,雕刻或者彩画进行装饰。

应县净土寺大雄宝殿藻井(金代)一、藻井的等级制度古建筑的等级制度严格,只有皇宫、寺庙、佛坛才能使用通向苍穹的藻井,龙凤纹的藻井更是只能在最高等级的皇家建筑中使用。

藻井一般位于室内佛像、君主座位的上方,象征着天宇的崇高。

目前已有观点认为,藻井暗合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因为无论哪种结构类型的藻井,基本都是上圆下方的造型,正好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吻合,有象征“天”的意味。

《稽古定制·唐制》规定: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

唐代仅宫殿可建有鸱尾的庑殿顶,用重拱及藻井。

《宋·舆服志》中记载: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棋、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仍不得四铺飞檐。

《明会典·官民第宅之制》中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官员盖造房屋并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拱,绘画藻井,惟楼居重檐不禁。

善化寺大雄宝殿的藻井(辽代)二、藻井的演变历史藻井的历史悠久,最早源于古人在穴居的顶上开洞采光,后来由木建筑中的天井转化而来。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容易失火,人们就用四根木头搭成“井”字,置于顶部。

有井就有水,借此寓意以水克火,房屋安全。

后来人们觉得有井还不够,便在木头上画上水生类植物,于是天井就变成了藻井,正所谓“交木如井,画以藻文”。

最初的藻井是指装饰成方格状的天花板,后来慢慢发展成为穹窿状的覆斗结构。

(1)汉代藻井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张衡《西京赋》中:蔕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狎猎。

由此可见,最晚在汉代高等级建筑中已经出现藻井。

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对藻井进行了详细描写:圆渊方井,反植河蕖。

发秀吐荣,菡萏披敷。

绿房紫,咤垂珠。

由此可知,早期的藻井形式为“圆渊方井”,即井心中央的方井以45°反复相套、依次渐小,形成了两重方井叠套的几何结构,中央雕刻或绘制垂莲花。

中国建筑藻井ppt课件

中国建筑藻井ppt课件
中国建筑天花藻井
探索及现在的应用
ppt课件
1
目录
藻井的起源、发展 藻井中心图案
表现形式 及内涵
藻井在现代的应用
ppt课件
2
藻井的起源、发展

ppt课件
3
室藻 内井 顶是 棚中 的国 独传 特统 装建 饰筑 部 分
多角形
• 中国古代建筑对天花板的 装饰很在意,常在天花板 中最显眼的位置做一个或 多角形、或圆形、或方形 的凹陷部分,然后装饰斗 拱、描绘图案或雕刻花纹 形成藻井,是中国建筑民 族风格在室内装饰上的重 要造型手段之一。
整体效果显得并不华丽,与唐代相比显得
北宋
单调和重复。
ppt课件
16
5、明清时期中心图案
• 明代以后,藻井的构造和形式有了很大 的发展,极尽精巧和富丽堂皇的能事, 出了规模增大之外,顶心用以象征天国 的明镜开始增大,周围放置莲瓣,中心 绘制云龙。后来中心的云龙越来越得到 强调。
• 清代就成为了一团雕刻生动的蟠龙。蟠 龙口中悬垂吊灯,不失原来明镜的形式。 中国现存最华丽的藻井就应该是清朝时 修建的北京故宫太和殿内的藻井。
ppt课件
11
1、初期中心图案
• 藻井在建筑中的历史遗存不多,但是敦 煌石窟对历代的藻井图案进行了很好地 记录,《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记录 了从北凉至元代,上下约1000年的藻井 壁画,是记载藻井图案的翔实的资料。 藻井初期无实物遗存,主要是敦煌记载。 这时期藻井的图案基本上是斗四套叠结 构。早期藻井图案造型简练朴实,用笔 豪放自由,色彩上用土红、土黄、石绿、 白、深储运用最多,形成对比鲜明、热 烈醇厚的色彩基调。”
ppt课件
8
4、繁荣期
• 明清时期,结构式样更加复杂细致,出 现了四方形、八角形、圆形等等形式的 藻井。装饰更加华丽,并且大量用金, 被大量应用在皇家宫殿中,藻井进入繁 荣时期。这时期的藻井充分体现了皇家 的华丽气势,明镜下用到金黄色蟠龙装 饰,龙口含宝珠,在皇家建筑中起到极 强的装饰作用,很好的体现了皇家建筑 的雍容华贵。清朝建筑考虑整个室内顶 棚藻井和梁柱、天花相结合,共同组成 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弯隆式藻井象征 着天体。沥粉贴金的室内装修光华夺目, 富丽堂皇。另外此时还有一些其他形式 的藻井,方形藻井、六角形藻井、八角 形藻井等等,多种多样,同样是造型美 观,装饰华丽,成为建筑装饰艺术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建筑藻井 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藻井  ppt课件

南北朝人字坡天花 初唐藻井彩画
藻井的等级制度
古建筑等级制度明确严格,藻井也在其列。从古代一些文献可以看出藻井是等级的象 征,是高贵的象征,一般只能用在宫殿及寺庙中。龙凤纹的藻井更是只能用在最高级 的皇家建筑中。 但也存在例外,南方的某些民间传统戏台亦采用藻井的形式。其构造分为井口、穹 窿、井顶三部分,剖面呈倒置喇叭形。井口一般呈八角形,穹窿有单双层之分,井顶 一般为圆形明镜。绘双鱼、龙头、八卦等。根据具体形式不同可分为螺旋式、聚拢式 、轩棚式、叠涩式和层收式等五中形式。
二 平闇 《营造法式》卷第二说“:今宫殿中,其上悉用草架梁
承屋盖之重,如攀、额、樘、柱、敦 、 方、 之类, 及纵横固济之物,皆不施斤斧。于明 背上,架算方, 以方椽施版,谓之平闇 ;以平版贴华,谓之平綦 ;……所 谓平闇 ,即用方椽整齐地排列相交作为小方格网架,上 盖木板而成(图3),平闇 四周与斗拱相接处有斜坡部分, 《营造法式》称为“峻脚”(图 4)。平闇 小方格间距离 为一椽两空。“其椽若殿宇广二寸五分,厚一寸五分,余屋 广二寸二分,厚一寸二分,如材小即随宜加减……若用峻脚 即于四栏内安版贴华,如平闇 即安峻脚椽,广厚并与平闇 同”。 宋代平闇 一般不施彩画。“其以方椽施素版者,谓之平闇 (” 《营造法式》卷八小木作制度三“平”)。
北京紫禁城内太和门天花
为饰……。”《明会典·官民第宅之制》:“洪武二十六年定官员盖造房屋并不许歇山转角,
重檐重拱,绘画藻井。”等等。历朝以法令的形式规定衙署和第宅等建筑的规模和形制,以
建筑法式规定具体的做法、工料、定额,甚至规定藻井使用的范围,可见礼制等级之森严,
不少官贵因违令建舍或逾制而致祸。
平闇藻井
明清藻井
明清时期的藻井较宋、辽、金时期 更为细巧、华丽。这时期的藻井造型多由 上、中、下三层组成,最下层为方井,中 层为八角井,上部为圆井。故宫太和殿的 天花与藻井在造型、空间、色彩等各方面 都堪称建筑艺术的经典范例。作为故宫核 心的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和从事重要 政治活动的宫殿。室内高大、空旷,当心 间六根金色龙柱矗立,支撑着大面积的金 色龙凤彩绘井口天花,中心覆盖着金色的藻井,层层相叠。下面是须尔式宝座,皇帝置身于藻井之 下宝座之上,天地呼应。藻井在这里明显地增加了空间的尺度感和威严的气氛。藻井多为上圆下方 ,与中国传统“天圆地方”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吻合。藻井顶心的明镜不断扩大,故宫太和殿 的整个圆井就显明镜,明镜内雕刻有蟠龙,蟠龙口中悬珠。所以又称为“龙井”(图 19)。

中国古建筑藻井.

中国古建筑藻井.

井(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可惜没能留下更多的实
形藻井 物,只有极少的文献记载。宋《营造法式》将顶棚分为“平 闇”
图2.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八角星
和“平 ”两种形式,藻井分“斗八藻井”和“小斗八藻井”,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将天花分为
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从宋代《营造法式》起,各朝代都以文法的形式规定了各种不同形式顶棚的
„„”(图7)。平綦造型多样。平面有方形,圆形,
六角形,八角形,截面有平顶式,平顶加峻脚,尖顶形,蝼蝈形等。
井口天花
井口天花,海墁天花 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是清代天花的 两种主要形式。井口天花由支条、天花板、帽儿梁等构件组成, 天花支条的断面为1.2~1.5斗口的枋木条,组成井字格(方格 网)作为天花的骨架,每一方格心内镶一块厚约一寸左右的木 板(天花板),露出井口式木肋,板上通常绘制团龙、翔凤、
海墁天花
海墁天花主要由木顶隔、吊挂等构件组成,是无构件突出的 平顶棚。木顶隔是海墁天花的主要构造部分,由边框、抹头 及棂子构成。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木顶格以面 阔,进深定长短,扇数”,没有准确的尺寸,通常每扇木顶 格尺寸为宽二尺至三尺,长四尺至六尺不等。木顶格四周有 贴梁,贴梁钉附在梁和垫板的侧面,每扇木顶隔用木吊挂四 根,木顶隔下面糊纸,故称为海墁天花(图13)。普通海墁 天花表面糊麻布和白纸或暗花壁纸。宫殿寺庙建筑中,海墁 天花上有绘制精美的彩画,有的海墁天花还画出井口式天花 的图案,在天花上绘出井字方格,格内再画龙凤或其它图案。 及步架为准,四周做一 枋(即清代 的贴梁), 枋上钉背板(清称之为天花板),在 内及背板面上用贴(清称为支条)及难子,划作正 方形或长方形大板格子,形状似棋盘,板上可画彩 画或雕刻纹饰(图5、6)。《营造法式》卷第八小 木作制度三:“造殿内平綦之制:于背板之上,四边 用 ; 内用贴,贴内留转递,缠难子。分布隔截,或 长或方,其中贴络华文有十三品,„„其华文皆间杂 互用。或于云盘华盘内施明镜,或施隐起龙凤及雕华。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 天花(露明藻井平綦)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 天花(露明藻井平綦)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天花(露明藻井平綦)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

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

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

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室内顶部天花装修中国古建筑的室内顶部天花装修有三种手法露明、藻井和平綦。

1、露明露明,又称砌上明造,即对室内顶部空间不作任何掩盖处理,梁、檩、椽等木构架尽露。

此法古已有之,可以说我们的先祖在懂得盖屋顶时就衍生了露明法。

远古人类是无能力进行露明以外的装修处理,只能听之任之,随其自然。

当后人有能力对屋顶的空间界面进行装修时,露明处理是一种选择,它可以展现屋顶木构架的结构美,是无为而为。

露明法对本构架的工艺处理、细节把握及整体关系的要求更高。

露明法用于早期建筑和次要建筑,南方民居建筑中亦多见。

彻上露明造又称明袱。

彻上露明造藻井2.藻井藻井是用于古代高等级建筑内天花中心处的一种较复杂的装修,其基本形状为一向上凹的四角形(斗四)或八角形(斗八)形式。

藻井的存在可以强调出室内上部空间的中心所在,突显其整个笼罩空间的重要性,突出了空间构图的中心。

因为藻井下一般设皇帝御座或神佛像。

所以一般人家中是不准设藻井的。

藻井是覆斗形的窟顶装饰,因和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结构藻井相似而得其名。

敦煌藻井简化了中国传统古建层层叠木藻井的结构,中心向上凸起,四面为斜坡,成为下大顶小的倒置斗形。

主题作品在中心方井之内,周围的图案层层展开。

由于藻井处于石窟内中央顶部,使石窟窟顶显有高远深邃的感觉。

藻井的形状有圆形、四方形、椭圆形成螺纹回旋形以及八卦形等。

这些藻井,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木造建筑一项繁什的装饰技术。

藻井,工艺非常复杂,是匠人们不用钉子,利用榫卯、斗拱堆叠而成的,是中国特有的繁复绚丽的装饰技术。

从宋、元、明、清一路发展而来,藻井也从最早的斗八,演化成数不胜数的复杂造型。

从明到清,藻井无论从官方还是民间,都向着繁复发展,直到清代,藻井顶部中心象征天庭的明镜变成垂下的盘龙,并口悬明珠,藻井也就发展到了顶峰,而此时,藻井也就有了龙井的别称。

中国古建筑藻井教材

中国古建筑藻井教材

藻井的结构分类
❖ 根据结构的不同,藻井主要分为一下几种: ❖ 1、斗四藻井:藻井发展初期的主要结构,形式较为简单。底层为方井,方井各边中点
相连,构成一个内接的正方形,以此法重复构成一个更小的正方形。 ❖ 2、斗八藻井:宋代藻井的主要形式之一。藻井分为三段,下段是方井,方井上施斗拱
;中段为八角井,八角井与方形井之间形成的三角部分名为角蝉,角蝉四个且不施斗 拱。上段为圆顶把八瓣,称为斗八。 ❖ 3、八角圆井:明清时期藻井的主要形式,由斗八藻井演变而来。同样分为三层,上层 变斗八为圆井,方井和八角井间施抹角坊及正、斜套方,使角蝉数量明显增加。八角 井内侧角坊上安随瓣枋,将八角井归圆。斗拱使用增多。井心明镜增大。 ❖ 4、小斗八藻井:常用于屋内不甚重要的地方。与斗八藻井相比,它只分两段。下段为 八角井,上段为斗八。顶心下亦施垂莲或绘云龙。
明清藻井
❖ 明清时期的藻井较宋、辽、金时期 更为细巧、华丽。这时期的藻井造型多由 上、中、下三层组成,最下层为方井,中 层为八角井,上部为圆井。故宫太和殿的 天花与藻井在造型、空间、色彩等各方面 都堪称建筑艺术的经典范例。作为故宫核 心的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和从事重要 政治活动的宫殿。室内高大、空旷,当心 间六根金色龙柱矗立,支撑着大面积的金 色龙凤彩绘井口天花,中心覆盖着金色的藻井,层层相叠。下面是须尔式宝座,皇帝置身于藻井之 下宝座之上,天地呼应。藻井在这里明显地增加了空间的尺度感和威严的气氛。藻井多为上圆下方 ,与中国传统“天圆地方”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吻合。藻井顶心的明镜不断扩大,故宫太和殿 的整个圆井就显明镜,明镜内雕刻有蟠龙,蟠龙口中悬珠。所以又称为“龙井”(图 19)。
藻井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出对天的敬畏和崇拜。这种思想时至今日依 然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人们仍然对上天保持着敬畏之心。 藻井的造型上圆下方,正好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吻合,有象征“天”的意味。“ 天人合一”的学说实际上仍是为了建立宗法伦理的系统。在皇宫中,皇帝宝座上的藻 井中部明镜内浮雕蟠龙,表明上天赋予皇帝至高的权力。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平闇 《营造法式》卷第二说“:今宫殿中,其上悉用草架梁
承屋盖之重,如攀、额、樘、柱、敦 、 方、 之类, 及纵横固济之物,皆不施斤斧。于明 背上,架算方, 以方椽施版,谓之平闇 ;以平版贴华,谓之平綦 ;……所 谓平闇 ,即用方椽整齐地排列相交作为小方格网架,上 盖木板而成(图3),平闇 四周与斗拱相接处有斜坡部分, 《营造法式》称为“峻脚”(图 4)。平闇 小方格间距离 为一椽两空。“其椽若殿宇广二寸五分,厚一寸五分,余屋 广二寸二分,厚一寸二分,如材小即随宜加减……若用峻脚 即于四栏内安版贴华,如平闇 即安峻脚椽,广厚并与平闇 同”。 宋代平闇 一般不施彩画。“其以方椽施素版者,谓之平闇 (” 《营造法式》卷八小木作制度三“平”)。
平 綦 藻井
平綦 通常以间广及步架为准,四周做一 枋(即清代 的贴梁), 枋上钉背板(清称之为天花板),在 内及背板面上用贴(清称为支条)及难子,划作正 方形或长方形大板格子,形状似棋盘,板上可画彩 画或雕刻纹饰(图5、6)。《营造法式》卷第八小 木作制度三:“造殿内平綦之制:于背板之上,四边 用 ; 内用贴,贴内留转递,缠难子。分布隔截,或 长或方,其中贴络华文有十三品,……其华文皆间杂 互用。或于云盘华盘内施明镜,或施隐起龙凤及雕华。 ……”(图7)。平綦造型多样。平面有方形,圆形, 六角形,八角形,截面有平顶式,平顶加峻脚,尖顶形,蝼蝈形等。
井(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可惜没能留下更多的实 形藻井
图2.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八角星
物,只有极少的文献记载。宋《营造法式》将顶棚分为“平 闇”
和“平 ”两种形式,藻井分“斗八藻井”和“小斗八藻井”,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将天花分为 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从宋代《营造法式》起,各朝代都以文法的形式规定了各种不同形式顶棚的 做法,使 天花、藻井在技术、工艺和艺术上不断成熟和完善。
古人从穴居过渡到地面盖房,
有的房屋仍然保留“中 ”,是古人祭拜
的对象。《礼记·王制》:“天子祭天地,诸
候祭社稷,大夫祭五祀”。《论
祭五祀,士、庶人祭其先。……五祀报门、
图1.洛阳涧西外旗屯穴居复原
户、井、灶、室中 之功……”五祀之中,
中 为人所托处,大多见于尊贵的建筑,故最重要。藻井中的“明镜”当是
北京紫禁城内太和门天花
为饰……。”《明会典·官民第宅之制》:“洪武二十六年定官员盖造房屋并不许歇山转角,
重檐重拱,绘画藻井。”等等。历朝以法令的形式规定衙署和第宅等建筑的规模和形制,以
建筑法式规定具体的做法、工料、定额,甚至规定藻井使用的范围,可见礼制等级之森严,
不少官贵因违令建舍或逾制而致祸。
平闇藻井
中 的形象。“藻井是用在最尊贵建筑里的天花上最尊贵的地方”“,因为这是古制
而中 又是祭祀的所在,为了表示建筑的尊贵起见,正好用藻井来装饰。中 之名
井是因为它像井,而井上加藻文饰样所以叫做藻井”(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
构》)。
藻井种类
天花和藻井是中国古代建筑室 内木构顶棚的两种形式,其做 法有多种,主要为:平闇、平 、 井口天花、海墁天花、覆斗式 藻井、斗四、斗八藻井及小斗 八藻井等等。天花和藻井的各 种造型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技 术,艺术和工艺上的完美结合。
海墁天花
海墁天花主要由木顶隔、吊挂等构件组成,是无构件突出的 平顶棚。木顶隔是海墁天花的主要构造部分,由边框、抹头 及棂子构成。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木顶格以面 阔,进深定长短,扇数”,没有准确的尺寸,通常每扇木顶 格尺寸为宽二尺至三尺,长四尺至六尺不等。木顶格四周有 贴梁,贴梁钉附在梁和垫板的侧面,每扇木顶隔用木吊挂四 根,木顶隔下面糊纸,故称为海墁天花(图13)。普通海墁 天花表面糊麻布和白纸或暗花壁纸。宫殿寺庙建筑中,海墁 天花上有绘制精美的彩画,有的海墁天花还画出井口式天花 的图案,在天花上绘出井字方格,格内再画龙凤或其它图案。 (图14)
井口天花
井口天花,海墁天花 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是清代天花的 两种主要形式。井口天花由支条、天花板、帽儿梁等构件组成, 天花支条的断面为1.2~1.5斗口的枋木条,组成井字格(方格 网)作为天花的骨架,每一方格心内镶一块厚约一寸左右的木 板(天花板),露出井口式木肋,板上通常绘制团龙、翔凤、 团鹤及花卉图案,有的用精美雕刻装饰(图 8、9)。井口天花 的构造简单,进深方向的构件为天花梁,面宽方向的构件为天花 枋,帽儿梁(相当于今日天花中的大龙骨)两端搭置在天花梁上, 用铁质大吊杆将帽儿梁吊在檩木上,帽儿梁的通支条之间用铁钉钉 牢。天花支条贴附在天花枋和天花梁的侧面。称为“贴梁”(图10、11、 12)。
藻井制度
中国古代由于受礼制思想的影响,
建筑的形制、用材、装饰都有严格的等级
规定。藻井通常只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
座、佛坛上方等重要部位。《稽古定制·唐
制》规定:“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
拱、藻井。”唐代仅宫殿可建有鸱尾的
庑殿顶,用重拱及藻井。《宋·舆服志》:
“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
南北朝人字坡天花 初唐藻井彩画
藻井的等级制度
古建筑等级制度明确严格,藻井也在其列。从古代一些文献可以看出藻井是等级的象 征,是高贵的象征,一般只能用在宫殿及寺庙中。龙凤纹的藻井更是只能用在最高级 的皇家建筑中。 但也存在例外,南方的某些民间传统戏台亦采用藻井的形式。其构造分为井口、穹 窿、井顶三部分,剖面呈倒置喇叭形。井口一般呈八角形,穹窿有单双层之分,井顶 一般为圆形明镜。绘双鱼、龙头、八卦等。根据具体形式不同可分为螺旋式、聚拢式 、轩棚式、叠涩式和层收式等五中形式。
中国古建筑的藻井
藻井
藻井的由来
藻井的发展
藻井的内涵
藻井的由来
藻井起源于古代穴居顶上的通风采
光口(图1),因其位于穴顶中央,古人称
之为“室中 ”,简称“中 ”(徐 《读
书杂释》: ,唐宋以后皆作溜)。《释名·
释宫室》说:“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
也。中央曰中 。古者复穴,后室之 当
今之栋下,直(值)室之中。古者 (流)下之处也”。
不同时代的藻井分类
中国古代建筑将那种不做任何顶
棚,暴露室内梁、枋、檩、椽等建筑结构部件的做法称为
“露明”,宋《营造法式》称之为“彻上露明造”。中国古
建筑做顶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称天花为“平机”
或“承尘”,这名称似乎已经概括了天花具有调节空间高度
、防尘保温等功能。汉代有“覆斗式”和“斗四”两种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