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举隅

合集下载

胡爱民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一则

胡爱民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一则
报, 2 0 0 9— 7—2 4 ( 0 0 6 ) . [ 5 ] 杨蝾 , 罗开元 , 靳文 帝. 迈 之灵减 轻乳腺 癌改 良根治术后 上肢水肿
疏肝健脾 。处方 : 党参 2 0 g , 白术 1 5 g , 茯苓 2 0 g , 藿香 1 0 g , 青皮 6 g , 陈皮 6 g , 当归 1 0 g , 柴胡 1 5 g , 郁金 2 0 g , 桑枝 2 0 g , 威灵 仙 2 0 g , 桂枝 1 2 g , 黄精 2 0 g , 女贞子 2 0 g , 莪术 2 0 g , 浙贝母 2 0 g , 龙葵 3 0 g ,
二诊 ( 8月 2 0日) : 诉 偶心悸 , 元 发热 , 颈前 不痛 , 手 足心热 , 多梦 。复查 E S R: 8 2 m m / h ; C R P : 3 8 . 7 m g / L 。守上方去 薄荷 、 牛
制及 其治疗有较深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究。笔者 于 门诊跟 师 学 习期 间, 收集其 治
举受限 , 未及肿 大淋 巴结。西 医诊 断 : 乳腺 癌 术 后 患侧 上 肢水
肿 。中医诊断 : 水肿 , 证属气虚 血瘀 、 肝郁脾 虚 。治 以补气 养血 、
关因素分析 [ J ] . 陕西肿瘤医学 , 2 0 0 2, 1 0 ( 3) : 2 0 6— 2 0 7 .
[ 4 ] 王群 , 王小平.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 的原因及防治[ N ] . 上海 中医药
[ 2 ] 徐根强 , 冀会学 , 吕峰. 乳 腺癌 术后 患侧上肢 淋 巴水肿 原 因及 防治 探讨 [ J ] . 现代肿瘤 医学 , 2 0 0 6 , 1 4 ( 7 ) : 8 2 5 — 8 2 6 . [ 3 ] 肖 崇本 , 赵文斌 , 王青. 乳腺癌术后放疗后并发同侧上肢水肿 的相

中药治疗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验案一则

中药治疗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验案一则

【 赵亚丽, 4 】 孙圣 华- 中心静脉导 管负压引流 治疗结核性胸 腔积液疗效 观察明. 中国医师杂志, 0 6 8( O : 3 8—1 7 . 20 , 1 ) 17 39 [ 陈灏珠, 5 ] 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 ] 民卫生出版社, 0 : 6 — 8 7 M. 人 2 91 6 16 . 0 8
医学信息 2 1 年 9月第 2 01 4卷第 9 Me i l n r tn Sp 2 1. o. 4 N . 期 dc f mao . e. 0 1 V 12 . o 9 aI o i
过快 、 多, 过 以免造成胸腔压力骤 降, 出现 复张后肺水肿 。抽液过程 中还常出现头晕 、 面色苍 来极 大的痛苦 。使用改 良深静脉 穿刺导管行持续胸 这
机会增加, 应配合 内科治疗力争尽早拔管 。
参考文献 :
【 张小平 , 1 ] 刘效 文. 腔置管 治疗 中大量胸 腔积 液疗效 观察 [. 胸 J 山西 医药 杂, ]
21, 16-0 0 1 0( : 7 . 4 )9
状 , 留置导 管持续 引流并, 因 配合彩超诊 断可 引流彻底 , 消除感 染性
疏通管道进行引流 。 ②导管长度较长, 置人后经适 当调整导管外露部
分较长, 不利于导管外露部份 固定, 出现感染 可能。管壁较厚, 且易 管 径较小, 置入 胸腔易打折致无法引流, 多于临床工作 中积累实 全部 应 践经验 , 规范操作流程。 . 3 操作不规 范或 留置时 间长可引起导管相关
胸水残 留可降低其 复发几率 。3 . 操作简单创伤小, 导管直径小, 顶端 柔 软, 且有 导丝引导, 与传统方法相 比创伤小, 安全性高 , 复性 好, 重
并可在不 同体位下进行 引流 。

中医医案——亚急性甲状腺炎

中医医案——亚急性甲状腺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四海舒郁丸加减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用药75剂,治疗时间5个多月。

病案:邱某,女,46岁,2014年7月9日。

主诉:右颌下甲状腺处有肿痛,自诉颈项肿胀不适,呼吸吞咽均感困难,烦躁,心悸,食欲欠佳,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病史:2014年6月5日,大庆油田总医院检查,甲状腺功能Ⅲ测定/次:促甲状腺素0.067mIU/L(参考值0.27-4.20mIU/L);彩超检查:甲状腺右叶低回声区,范围4.0cm×1.8cm,边界欠清。

初步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

建议手术切除。

2014年7月1日北京解放军总医院B超示:右叶低回声区,范围约3.5cm×2.lcm;病理活检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

于2014年7月9日开始服用中药。

西医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断:瘿瘤辨证审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郁久化火。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海藻15克昆布15克海浮石12克双花25克连翘20克蒲公英30克地丁20克大贝20克三棱10克文术20克夏枯草15克炙没药5克蚤休15克生牡蛎40克当归20克香附15克郁金15克桔梗10克党参30克麦芽30克白花蛇舌草50克。

三十剂水煎两次,一日两次温服。

二诊:2014年8月15日。

服上方三十剂,诸症缓解。

方药:同上方加甲珠10克。

四十五剂水煎两次,一日两次温服。

服上方四十五剂,右甲状腺肿块减小,其他症状消失。

以上方随证加减用药,2014年12月2日大庆油田总医院,彩超示:甲状腺右叶下部可见2个高回声区,大者大小约0.4cm×0.2cm,边界清。

2015年4月23日大庆油田总医院,彩超示:甲状腺右叶高回声结节2个,大者约0.5cm×0.4cm。

2015年7月16日,大庆油田总医院,甲状腺功能Ⅲ测定次:各项指标均正常;彩超示:甲状腺右叶见2个高回声结节,大小约0.3cm×0.2cm,继续用药月余,肿块消失。

【许芝银: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辨证治疗】

【许芝银: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辨证治疗】

【许芝银: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辨证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限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

典型特征是甲状腺区域逐渐或突然出现疼痛,伴或不伴发热,转颈或吞咽时疼痛可加重,可放射至耳、下颌或枕部。

发病原因不明,与病毒感染或病毒产生的变态反应有关,发病年龄一般在20~60岁,女性多于男性。

病程1~2周或数月,复发率高。

西医对本病常予对症治疗,或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抗炎治疗。

亚甲炎属于中医学“瘿病”“瘿痈”范围。

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相比西医治疗而言,临床效果显著,毒副作用低。

许老认为,瘿痈之为病,乃外感、内伤或正气不足,导致气、血、津液运行失调而成。

强调虚、痰、气、瘀为本病发生发展的“宿根”,根据本病发展演变规律,将疏风泄热、清肝泄热、益气养阴、温阳通滞等作为治疗常用方法,兼顾虚、痰、气、瘀,以祛除内伏之邪,方能减少复发。

许老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辨证论治,归纳为以下4种。

(1)外感风热证:本证多见于亚甲炎早期,因感受风热之邪而发者。

症见甲状腺肿胀,疼痛,发热恶寒,头痛,咽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治法:疏风泄热,解毒凉营。

方药:银翘散加减。

(2)外感风寒证:本证亦可见于亚甲炎早期(较少见),因感受风寒之邪而发者。

症见甲状腺疼痛,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或热象不显,或伴头痛,四肢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等。

治法:疏散风寒,和营消肿止痛。

方药:麻黄桂枝汤合荆防败毒散加减。

(3)肝郁蕴热证:本证多见于亚甲炎中期,表证已解,邪热传里者。

症见甲状腺部位疼痛、触痛,常因情志波动而诱发或加重,伴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身热,胸闷不舒,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

治法:清肝泄热为主,辅以和营解毒、理气止痛。

方药:栀子清肝汤加减。

(4)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本证多见于亚甲炎伴甲亢者。

症见甲状腺部位疼痛、不适,或常反复发作,伴疲劳乏力,咽干口渴,心悸,自汗或盗汗,夜寐不宁,舌质偏红,苔薄,脉细弱等。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1. 引言1.1 病史患者是一名46岁女性,平时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

近期主要出现疲乏乏力、体重下降、手脚发凉、食欲减退等症状。

在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表示自己最近经常感到不适,尤其是体力下降和食欲不振的情况逐渐加重。

患者平时没有任何严重的慢性病史,但是经常感觉到身体的不适。

此外,患者还提到最近出现了咽部不适的情况,有时会感觉到咽喉灼热,甚至出现咳嗽和声音嘶哑的症状。

经过一系列相关的检查,患者被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并且处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

1.2 主要症状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在服药治疗之后,虽然有所缓解,但仍然存在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心慌气短、食欲不振等症状。

患者还出现了皮肤干燥、毛发稀疏、眼睛干涩、声音嘶哑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典型症状。

在体检中发现患者肌力减退,甲状腺轻度增大但无明显压痛,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

患者还表现出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

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了身体、皮肤、眼睛、声音、肌力、甲状腺、淋巴结、心肺、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异常表现,这些症状的综合分析有助于确定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的辨证治疗方向。

1.3 检查结果病史回顾显示,患者为女性,48岁,平时体质较弱,经常感到疲倦和乏力,食欲减退。

最近出现了颈部肿块,并伴有咽痛、发热等症状。

患者前往医院检查后,颈部超声显示甲状腺肿大,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甲状腺素T3、T4水平明显下降,甲状腺刺激素TSH水平升高。

综合检查结果,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

患者遂寻求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2. 正文2.1 中医病因辩证中医病因辩证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医理论,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的病因可以包括外感风寒、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多种因素。

在中医看来,人体的疾病是由于外界环境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因此病因是多方面的。

外感风寒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患者可能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受凉导致体内阳气不足而发病。

中医辨证施治亚急性甲状腺炎良方

中医辨证施治亚急性甲状腺炎良方

中医辨证施治亚急性甲状腺炎良方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亦有称亚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但病程仍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形式。

多发于20~40岁的女性,发病前l~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故多认为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

中医学没有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特点,应归于中医学“瘿瘤”、“肉瘿”范畴。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多为气滞血瘀、邪气停着和五脏失调。

本病的病因为风湿或风热,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气滞血瘀痰凝。

风热或风湿外袭,客于脾胃或肝胆,循经上达,止于颈部,阻碍气血津液正常运行,肝经气滞化火,外热内火相合,可形成肝脏实热证。

若气滞化火或风热炼液为痰,则形成痰热之证。

气滞化火或热邪伤津,又可形成阴虚火旺之证。

气滞则血运不畅,又可形成气滞血瘀之证。

气滞则津液输布不畅,可形成气滞痰凝之证。

本病病因为风热或风湿之邪,病机为气滞血瘀痰凝,病变脏腑涉及肝胆脾胃。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1)起病多急骤,病初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

(2)多在发热后1~7天内出现甲状腺肿大和疼痛,肿块质地坚硬,以单一结节为主,疼痛向颌下、耳后放射,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剧。

部分病人局部出现癣样改变。

(3)腺体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随吞咽上下活动。

局部淋巴结无肿大.(4)典型的病程可分为4期,即:急性期(甲亢期)、缓解早期(甲状腺功能“正常”期)、缓解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期)、恢复期(甲状腺体功能正常期)。

2.诊断亚甲炎的诊断较容易,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甲状腺肿大和压痛,典型者伴甲亢症状。

血清蛋白结合碘升高或正常,而甲状腺摄131I率降低。

甲状腺扫描有冷结节和分布稀疏,甚至完全缺如。

临床上,亚甲炎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上呼吸道感染:其发热、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似亚甲炎,但缺乏甲状腺局部病症和体征,甲状腺功能检查及甲状腺核素扫描均正常。

(2)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其发热、甲状腺肿疼等症状似亚甲炎,但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全身症状重,白细胞计数升高。

【《名老中医陆德铭经验集经验方》亚急性甲状腺炎案】

【《名老中医陆德铭经验集经验方》亚急性甲状腺炎案】

【《名老中医陆德铭经验集经验方》亚急性甲状腺炎案】张某某,女,37岁。

初诊:1996年3月19日。

主诉:颈前疼痛1周,肿块1天。

现病史:近1周来患者自感咽痛,颈前不适,发热3天,今突然发现颈前有一肿块,头晕,曾服抗生素,症状不改善。

刻下:白细胞总数1050,B超提示右甲状腺有一结节,大小约20mm×25mm,甲状腺腺瘤可能。

肿块穿刺提示亚急性甲状腺炎。

体检:右颈前有一肿块约20mm×25mm,表面光滑,质地中等,随着吞咽而上下活动,触痛明显。

脉细数,苔薄黄,舌质红。

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

证属:肝胃郁热,风热、风火夹痰蕴结,以致阴液亏损。

治法:养阴清热,疏气化痰。

处方:大生地30克、玄参15克、麦冬9克、天冬9克、黄芩9克、大青叶30克、银花12克、紫草12克、牛蒡子9克、夏枯草12克、柴胡9克。

二诊:1996年3月30日。

亚急性甲状腺炎服药3天,发热已除,咽痛、颈前疼痛明显好转,肿块同前,近2天心悸胸闷,易烦,多汗。

脉细数,苔薄黄,舌质红。

证属:表邪已去,气滞痰结,郁久伤阴耗气。

治法:益气养阴,疏气化痰。

处方:原方去黄芩、大青叶、银花、紫草、牛蒡子,加生黄芪60克、党参30克、制半夏9克。

三诊:1996年4月10日。

亚急性甲状腺炎,放射免疫检查提示T3、T4、FT3、FT4、TG、TM均高于正常。

颈前疼痛已除,肿块缩小至10mm×12mm,心悸胸闷,易烦,多汗明显好转,再以前法佐以活血。

原方加桃仁15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丹参30克。

四诊:1996年5月2日。

亚急性甲状腺炎,放射免疫检查提示T3、T4、FT3、FT4、TG、TM均正常,B超提示甲状腺正常,动则易汗,再以前法进之。

患者再服药2月诸症均未出现。

[评析]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与病毒感染有关,西医多采用激素治疗,由于用药时间较长,往往带来不良副作用。

陆氏认为本病早期治以养阴清热,疏气化痰,方中大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养阴生津,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及抗菌作用;黄芩、大青叶、银花、紫草、牛蒡子疏风清热解毒,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夏枯草、柴胡有疏气化痰之功。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王一婷1,魏华2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摘要: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甲减”)期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程中的一个阶段,此期患者炎症消退,甲状腺疼痛好转,部分患者可出现甲减临床表现,如怕冷、乏力、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眠差等,但也有部分患者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异常而无明显甲减症状。

中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甲减期在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综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中医疗法中图分类号:R259.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9)07-0125-04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9.07.02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Medical Cases of Subacute Thyroiditis in Hypothyroidism Treated byTCM Treatmen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WANG Yiting1, WEI Hua21.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405, China;2.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120, ChinaAbstract: Hypothyroidism is a stage in the course of subacute thyroiditis. In this period, patients’ inflammation subsides, thyroid pain improves, and some patients may hav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hypothyroidism, such as cold, fatigue, lack of energy, depression, sleepiness, etc. However, some patients only show thyroid dysfunction without obvious hypothyroidism. The treatment of hypothyroidism in subacute thyroiditis with TCM 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shortening the course of disease, reducing recurrence,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Keywords: subacute thyroiditis in hypothyroidism; TCM therapy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或de Quervain甲状腺炎,是临床较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限性甲状腺炎,一般不遗留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甲减”)症状。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通常表现为急性的甲状腺炎症状,同时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特点。

在中医的治疗体系中,中医辨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有效地调理患者的身体,促进疾病的康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的验案,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医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与效果。

患者李女士,40岁,因出现颈部肿胀、压痛、声音嘶哑、乏力等症状就诊。

她在发病前数周曾有少许情绪波动,思想烦躁,脾气急躁,就算事情并不大,也会显得十分严重。

患者还有恋旧爱喜常思,经常因为自己一点小事,或自己家人的微小动作感觉到受到了侮辱或忍受不了,以至于把矛头指向了对方,久而久之,身体的阳气才被压抑而伤。

就诊时,患者甲状腺TSH升高,甲状腺结节TIRADS5分。

通过中医辨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属于“肝郁气滞,痰湿互结”的证候。

根据患者的症状,我们判断患者的情绪不畅,肝气郁结导致气机不畅,痰湿内蕴,导致甲状腺功能发生了异常。

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我们采用了中药进行疏肝理气、祛痰化瘀的治疗方案。

处方选用胡椒、大黄、生姜、柴胡、枸杞子、当归等药物,以疏肝理气、祛痰化瘀为主,通过调理患者的肝气和痰湿,促进气机的顺畅,进而达到调理甲状腺功能的目的。

在药物治疗的我们也结合针灸疗法,采用足三里、太冲、内关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促进气血的畅通,调整患者的身体功能。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按时服药,同时配合针灸治疗,并且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甲状腺TSH值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甲状腺结节的TIRADS评分也有所下降,此外患者的颈部肿胀、压痛等症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整体症状得到了缓解。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中医辨证治疗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的应用是非常可行且有效的。

中医辨证施治是以整体观念为核心的医疗方式,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找到患者病理变化的规律性,从而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刘素荣治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一则

刘素荣治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一则
3 胁 痛 孙 某 ,男 ,3 1 岁 ,2 0 1 6 年3 月7 日诊 。两 胁肋 窜 痛 近 半 年 ,常在 心情 不 畅 时发 作 或 加重 ,以右 侧 为甚 。近来
畴。 《 诸病源候论一 瘿候 》载 : “ 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 , 亦 日饮沙水 ,沙 随气人 于脉 ,搏颈 下而成之 。” 本病病 因病 机为风温 、风火客 于肺 胃,或 内有 肝 郁 胃热 ,积热上雍 ,灼津为痰 ,蕴阻经络 ,以致气血运 行 不 畅 ,气 血 痰 热凝 滞 于肺 胃之外 系 ,结于 喉 部 。 《 灵 枢一 痈疽 》载 : “ 夫血脉 营卫 ,周流不休 ,上应星宿 , 下应 经 数 ,寒 邪 客 于经 络之 中则 血泣 ,血泣 则 不通 ,不 通则 卫 气 归之 ,不得 复 反 ,故 痈 肿 。寒 气化 为 热 ,热 盛 则肉腐 ,肉腐则为脓。” 《 外科正宗一 瘿瘤论 》日 “ 夫 人 生瘿 瘤 之症 ,非 阴 阳正气 结 肿 ,乃 五 脏瘀 血 、浊气 、 痰滞 而 成 。”提 出瘿 瘤 的 主要 病 理是 气 、痰 、瘀雍 结 的 观 点 J 。本 病病 位在 肺 胃肝 ,并 与肝 密切相 关 。治 疗多 以内治 为主 ,宜疏 风 清热 化痰 、舒肝 散结 为 主 。 李 某 ,女 ,4 3 岁 ,2 0 1 5 年1 1 月1 4日就 诊 。颈 部 疼 痛 、色红 灼 热 ,颈 部 淋 巴结 肿大 ,发热 ,头痛 ,咽 干 , 心烦 ,舌苔薄黄 ,脉浮数 。甲状腺彩超提示亚急性甲状 各9 g ,火麻仁3 0 g ,木香9 g ,柏子仁6 g ,瓜蒌仁6 g ,甘草 3 g 。服4 剂便 通 如常 。 按语 :便秘 由阳气郁结 ,气滞不达 ,大肠传导迟滞 所致。辨证关键是两手发凉,脉弦。 《 类证活人书》认为 “ 手足冷而便秘 ,小便赤”是 “ 阳证似阴之候”。用四逆 散疏达郁遏之阳气 ,通畅气机 ,可谓切中病机 ,又加薤 白、火麻仁、柏子仁、瓜蒌仁饮食 日减 ,纳谷不香 ,胃脘胀闷 ,嗳气后稍舒 ,偶有失 眠 ,二 便 正 常 。经 X 线 胸部 透 视 心 、肺 未 见异 常 ,诊 为 肋 间神经痛 ,屡服维 生素B 、安乃近等药效果不显 。舌 苔薄 白 ,脉弦 。证 属 肝 脾不 和 。 治宜 疏肝 理 气 ,调和 肝 脾。柴胡9 g ,枳实6 g ,白芍9 g ,J f i r子9 g ,白术9 g ,陈 皮9 g ,香附9 g ,郁金9 g ,当归6 g ,炙甘草5 g 。连服5 剂, 胁痛消失 ,脘胀减轻。惟饮食仍少 ,原方去川楝子加茯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方案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方案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

(1)瘿肿质硬。

(2)瘿痛明显。

(3)发热、心悸、汗出。

(4)发病前多有感冒、咽痛病史。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1)急性起病、发热等全身炎症症状。

(2)甲状腺肿大质硬、疼痛触痛明显。

(3)血沉增快、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低吸碘率(早期)。

(4)发病前1~3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

(二)证候诊断1.热毒壅盛证:起病急,瘿肿质韧、触痛明显、口干畏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气郁火旺证:瘿肿、疼痛减轻,心悸汗出,心烦少寐,头晕乏力,舌红,苔少,脉弦数。

3.气郁痰阻证:瘿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胁肋不舒,纳差,体倦乏力,质淡红,薄白苔或薄腻苔,脉弦滑。

4.气阴两虚证:瘿肿、疼痛消失,肢体困重,眼睑、面颊虚肿,大便秘结,舌质嫩红,有齿痕,苔少,脉细弱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热毒壅盛证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蒲公英、板兰根、射干、银花、连翘、牛蒡子、元胡、大青叶、地丁、桔梗、芍药、牛膝等。

药物加减:高热者,加石膏、山栀、黄芩,以加强清热;大便秘结者,加全瓜篓、玄明粉、大黄,以清热通腑。

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芩连胶囊(颗粒)、银黄含片、黄连上清丸等。

2.气郁火旺证治法:行气解郁,泻火消肿。

推荐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郁金、薄荷、延胡索、川楝子、茯苓、白术、青皮、香附、荔枝核等。

中成药:银黄含片、黄连上清丸、片仔癀等。

3.气郁痰阻证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

柴胡、芍药、枳壳、香附、佛手、贝母、生牡蛎、玄参、陈皮、薏苡仁、白术、茯苓、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散合板蓝根冲剂、抗病毒颗粒、夏枯草口服液等。

4.气阴两虚证治法:健脾益气,养阴生津。

推荐方药:生脉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临床上以急性自限性甲状腺炎呈现,患者常表现为急性发热、颈部疼痛和甲状腺肿大等症状。

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期则是甲状腺炎引起的一个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代谢和情绪等方面的异常。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通过中医辨治来处理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的案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案例:患者,女性,30岁。

患者以急性发热和颈部疼痛为主诉,经检查发现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

治疗过程:患者最初在西医医院接受了激素和抗炎药物治疗,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在停药后,症状复发。

之后患者转向中医治疗,采用中医药和针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中医认为患者属于“痰湿郁结,气血不畅”的证候。

治疗重点为祛痰化瘀,活化气血。

针灸治疗:采用针刺加灸的方法,选取风池、太阳穴、曲池等穴位进行针刺,配合适当的灸法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可以促进气血畅通,祛痰化瘀,缓解甲状腺肿大和疼痛症状,调整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中药治疗:患者同时口服中药调理,方剂以祛痰、化痰为主,选用黄芪、当归、白芍、赤芍、甘草、天麻、木香、郁金等药物进行调理。

中药治疗可以从内部调理,祛除体内湿气和痰浊,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缓解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

疗程和效果:患者在经过3个疗程的中医治疗后,甲状腺肿大和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甲状腺功能也逐渐恢复正常。

患者在治疗后的随访中症状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中医辨证施治在处理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的临床案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针灸治疗和中药调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医的独特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之一,它控制了许多机体功能的运转,如能量消耗、心率调控、体温的维持等。

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其中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通常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压痛、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本文将通过一位患有亚急性甲状腺炎并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症状的病例,探讨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的验案举隅。

病例概况:患者李女士,34岁,因颈部不适、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3kg于某医院就诊。

经检查发现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并且颈部CT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经过详细询问得知患者于近三个月前因受凉、情志不畅导致颈部不适,后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虽在当地医院口服甲状腺激素治疗,但效果不佳。

患者遂转至我院寻求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案:患者经过详细的中医四诊观察与望闻问切,辨证为肝郁脾虚型。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可导致肝郁,肝郁可伤脾,长期脾虚则影响气血生化,使得甲状腺功能失衡,出现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症状。

针对上述的辨证,制定了清肝疏肝、健脾益气的治疗方案。

中药处方:柴胡、白芍、炒白术、炙甘草、泽泻、泽令、黄芪、防风、当归方剂与用法:上述中药煎汤,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治疗过程及效果评价:经过连续一个月的中药治疗,患者颈部肿大、压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症状逐渐改善,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也明显好转。

患者体重稳定,精神状态良好。

通过辨证施治,患者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症状明显缓解,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小结:本例中医辨证施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的病例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也说明中医在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关键在于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将继续深入探讨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为更多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辨治认识与临床研究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辨治认识与临床研究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辨治认识与临床研究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辨治认识与临床研究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主要由于病毒感染或免疫系统失调引起。

该疾病以急性或亚急性的发病过程和颈部疼痛、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状为特征。

传统中医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属于“瘰疬”范畴,病理机制为风热伤络,湿热蕴结。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首先要分清病机,即判断是属于风热伤络还是湿热蕴结。

风热伤络型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主要表现为头痛、咽痛、发热、口渴等症状,甲状腺肿大并有压痛。

而湿热蕴结型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症状有倦怠无力、胸闷、气促、怕热、舌苔厚腻等,甲状腺肿大不明显,多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

在风热伤络型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中,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连翘、板蓝根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水的功效,可以缓解症状,改善甲状腺炎的病情。

此外,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结合其他中药进行调配,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在湿热蕴结型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中,中医常采用清热利湿、祛风散寒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黄柏、黄芩、薏苡仁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凉血的作用,可有效改善病情。

同时,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结合其他中药进行个体化的调配,以增强疗效。

除了中药治疗外,中医还会结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针灸可以调理人体气血,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

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中,针灸可以缓解病痛,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中医还重视调理患者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食疗是中医的一项重要疗法,通过调整膳食可以达到益气养血、健脾消食、清热解毒的效果。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新鲜蔬果,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作息规律也是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患者要注意充足的休息,避免疲劳。

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中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机制,以推动中医在该领域的应用。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多数病人在一到两个月内可以自愈。

但有约10%的患者会进入甲状腺功能减退期,患者会出现乏力、便秘、体重增加、皮肤干燥、心率变慢等症状。

中医方面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主要由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虚实夹杂等因素引起,而治疗的关键在于辨证施治。

以下是一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病例的中医辨治过程:患者,女,58岁,焦虑情绪,容易疲劳,睡眠质量差,体重增加4kg,容易便秘。

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喉部疼痛、低热、乏力等症状,经医院检查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现在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期。

中医诊断:肝郁气滞、脾胃虚弱、阴虚火旺。

辨证分析:肝郁气滞是由于情绪不佳、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引起,致使肝气郁结,影响气血畅通。

脾胃虚弱是由于长期过度饮食、不规律的饮食而导致脾胃功能减弱,造成水湿停留。

阴虚火旺则是由于长期体虚、过度疲劳,导致肝肾阴虚,火热内生。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健脾化湿,养阴清热。

方药组成:柴胡1.5g、香附1.5g、枳壳1g、陈皮1g、白芍1.5g、生地黄10g、玄参12g、乌龟板0.5g、黄柏3g、木通3g。

各味药磨粉成细末,每次取4g,水煎服。

每日三次。

此方药分别有疏肝、理气、健脾化湿、养阴清热的功效,可改善气滞胀满、便秘等症状,同时兼治虚实,促进康复。

患者服用5天后,体力逐渐恢复,睡眠质量有所提高,精神状态愉快。

治疗1个月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症状消失。

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本病例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施治亚急性甲状腺炎及其功能减退期,需要在全面了解病情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通过疏肝理气、健脾化湿、养阴清热等手段,调节身体的气血、阴阳等平衡,促进康复,达到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1则

中医药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1则
通过临床学习应用深刻体会到局部病不仅反映在局部而且影响到整体造成和整体结合起来治疗协调整体突出局部局部调治方可单用也可复用有轻骑取关单刀直入之功对整体疾病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第 1 2卷 第 2 1 期 ・ 总第 1 9 7期 2 0 1 4年 1 1月 ・上 半 月 刊
◎《 f
身的保健植物 。在 民间用于治疗解毒 、便秘等有几 千 年 的历 史 。现 代药 理 研究 发 现芦 荟 主要 含 葸 醌衍 生 物芦荟大黄素等成分 ,具有泻下 、抗炎 、抗氧化 、抗 衰 老 、抗肿 瘤 、调节 血 糖 等多 种药 理 作用 。刘 老加 用 芦荟 以解大黄有鞣 酸之弊 ,四药 同用 ,胃肠气 机通 利 ,蠕动增强,干结阻滞粪便一涌而下 ,疗效甚佳 。 便秘会直接影响慢性 肾衰病人 的毒素水平 ,长期 便秘会给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由于不能及时将废物 排 出体外 ,蛋 白质的腐败物从肠道 吸收后 ,会引起毒 性 反应 。中药 大黄 已做为一 种有效 的药物 ,但对于 C R F 慢性病程 中长期治疗有一定限制 ,因此有必要进 步研究不同中药对肠道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以完善 中医药肠道途径 治疗慢性 肾衰 以清除毒素 机制 的探 讨 。有人推测 中药通过改善慢性肾衰患者肠道环境及 抗菌 、抑菌等途径改善肠道微生态从而减少肠源性毒 素的生成 ,为其治疗C R F 的作用机制之一 ,但尚缺乏 通过肠道细菌定量培养及肠道免疫功能检测等方法对 其进行进一步 阐明。笔者探究利肠汤 的药理有如上作 用 ,尤其对久用大黄患者有效通便 ,解毒 、化毒 、排 毒 ,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利肠汤是三部六病学说局部证治观的体现 ,是刘 绍武先生多年实践探 索组建 的,刘老善于博 采众长 , 即使民间方药也注重采纳各家所长 ,融为一体 。组方 严谨 ,久用多验 ,属验方范畴 。通过临床学习应用 , 深 刻体会 到局 部病不仅反 映在局部 ,而且 影响到整 体 ,造成整体的不协调 ,整体 的不协调反过来又作用 于局部 ,使局部病进一步恶化 ,这时需要将局部和整 体结合起来治疗 , “ 协调整体 ,突出局部 ” 【 3 J , 局部调 治方可单用也可复用 ,有 “ 轻骑取关 ,单刀直人”之 功 ,对整体疾病 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通常表现为颈部不适、甲状腺肿大、咽痛、发热等症状。

在临床上,中医辨证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通过一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的治疗案例,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该疾病的方法和效果。

患者是一名女性,28岁,主要症状为颈部不适、咽痛、低热,伴有乏力、精神不振等。

患病后,患者进行了甲状腺B超及甲状腺相关血液检查,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同时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

患者起病急骤,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中医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的治疗,首先要进行辨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辨证分析可以得知患者为阳虚体质,主要表现为体虚畏寒、手脚不温、精神疲乏、肢体乏力等。

同时病因是由于受凉过多、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机体阳气不足而引起的。

因此在治疗上,中医采用温阳祛寒、益气固表的治疗原则,以期恢复机体阳气的功能,有效抵御病邪。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采用了温阳祛寒、益气固表的治疗方法。

在饮食方面,建议患者多摄取温热的食物,如生姜、红枣、猪肉等,以帮助温阳祛寒。

患者还需适当避免生冷食物的摄入,以减少对阳气的侵害。

在药物治疗上,中医采用了一些温阳的药物,如附子、干姜等来进行治疗。

还采用了益气固表的药物,如黄芪、人参等进行治疗。

通过中药的辅助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甲状腺B超检查也显示甲状腺有所缩小。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还结合了针灸疗法对患者进行了治疗。

通过对患者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能够有效促使患者体内的阳气得以充沛,同时还可以缓解患者的肌肉疼痛、乏力等不适症状。

通过针灸疗法的辅助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精神状态也有所好转。

在调理生活方式方面,中医提倡患者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增加户外活动,适当进行气功、太极等身体锻炼,有助于促进体内气血的运行,增强体内阳气。

患者还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营养,以提升机体的抵抗力。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因素研究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因素研究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因素探究概述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其病因复杂且不完全清晰。

中医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是由于风邪侵略,导致气血淤滞,阻碍气血运行而引发的。

本文旨在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相关因素。

一、中医辨证分型1. 风热侵略型特点:患者表现为急性发病,热毒侵略,甲状腺痛苦明显,伴有红肿,皮肤热,舌质偏红,苔黄腻。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2. 阴阳不调型特点:患者情绪不稳,脉动紊乱,黄疸,全身乏力,脾气痛苦,甲状腺体积增大。

治疗原则:调理脾胃,和中益气,养血安神。

3. 血瘀气滞型特点:患者表现为痛苦固定,按压痛明显,甲状腺出现结节,舌质暗红,苔薄白。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二、相关因素1. 气候因素亚急性甲状腺炎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初秋和冬季。

中医认为风寒邪气容易侵略人体,引起病症。

2. 情绪因素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是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中医认为情绪不畅,会导致气机郁滞,血液不畅,从而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

3. 饮食因素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多见于对辛辣刺激性食物过敏的人群。

辛辣食物容易刺激甲状腺,导致痛苦和红肿。

4. 霉菌感染霉菌感染也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认为霉菌感染会导致湿邪内生,通过经络影响甲状腺的运行。

三、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主要通过草药治疗和针灸疗法来帮助治疗。

详尽治疗方法依据不同的辨证分型来选择。

1. 风热侵略型治疗方法: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石膏、连翘、金银花等。

2. 阴阳不调型治疗方法:使用和中益气的草药如人参、黄芪、当归等。

3. 血瘀气滞型治疗方法:使用活血化瘀的草药如红花、桃仁、川芎等。

另外,针灸疗法也可以帮助中药治疗。

依据患者的详尽状况,选择穴位进行针刺,如合谷、足三里、曲池等来增进气血的运行,缓解甲状腺炎的症状。

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在中医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阅历和方法。

依据患者的详尽状况,针对不同的辨证分型进行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甲状腺炎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表里辨证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体会

从表里辨证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体会

中国乡村医药15g,蛇床子20g,土茯苓20g,白藓皮20g,生甘草5g,7剂。

2019年1月2日二诊:四肢皮疹明显好转,续以原方加丹参15g、赤芍15g,7剂。

1月9日三诊:药后病情较前好转,瘙痒基本消失,后又以上方加减调治3个月,病情基本痊愈。

按语:湿性缠绵黏滞,风毒侵袭,浸淫血脉,湿热相搏,郁于肌腠,故湿疹瘙痒多年;风毒郁滞、波及血分,故红斑瘙痒,遇热加重;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亦属湿毒内盛之证候。

治风先治血,故王师径予生地、丹皮凉血解毒;伍用蝉衣、僵蚕、升麻、连翘宣发腠理,解毒祛风;寻因求本,根在湿热,故再用蛇床子、土茯苓、白藓皮除湿清热,解毒止痒。

二诊加丹参、赤芍,凉血活血。

血热得清,风去湿除,则其证得已。

案4 患者男,53岁,2018年9月5日诊,顽固性湿疹瘙痒两余年,双上肢为主,瘙痒难忍,多家医院皮肤科治疗,效果不显。

平素畏风,经常遇风流涕。

刻症:面色欠华,上肢皮肤干燥,散在痂点,无渗液,局部皮损色暗淡,呈苔藓样变。

形体消瘦,神疲纳差,二便调,舌淡苔白腻,脉濡细无力。

西医诊断:湿疹。

中医诊断:湿疮。

辨证:营卫失和,气虚挟湿。

治宜:调和营卫,益气化湿。

处方:桂枝10g,炒白芍20g,炙甘草3g,防风10g,炒白术15g,蝉衣6g,炙麻黄10g,土茯苓20g,僵蚕10g,蚕沙20g,杏仁10g,7剂。

9月12日二诊:皮肤瘙痒依旧,晨起鼻流清涕,面色欠华,胃纳欠佳,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细。

上方减麻黄、杏仁,加附子10g (先煎),蛇床子、黄芪、当归各20g,7剂。

9月19日三诊:皮肤瘙痒减轻,鼻流清涕亦见缓解。

前方有效,守方续进,7剂。

此后,又以上方调治两个月,上肢皮损逐渐恢复,已无瘙痒、流涕等症。

按语:患者湿疹日久,迁延反复,气虚血弱,营卫失和,故皮损结痂、颜色暗淡、局部苔藓样变;脾虚气乏,肺卫不固,故面色欠华、纳差神疲,遇冷鼻流清涕;脾失运化,湿浊内蕴,故有舌苔白腻、脉濡细等症。

本案患者表卫不固、脾虚血弱,故王师用桂枝、白芍、白术、防风以调和营卫,固表散邪;蝉衣、僵蚕、麻黄、杏仁疏透表气,宣散风邪;土茯苓、蚕沙解毒利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举隅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常见的甲状腺疼痛性疾病,重者表现为高热和甲状腺部位剧烈疼痛。

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发现中药治疗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本文列举2例近期治疗的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

Abstract:Subacute thyroiditis is a common type of thyroid pain disease. Severe symptoms include fever and severe pains in the thyroid gland. Throughout many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the author found that TCM treatment for subacute thyroiditis is effective,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s. This article reported two cases of subacute thyroiditis treated recently.
Key words:subacute thyroiditis;TCM treatment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性疾病。

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起病多急骤,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

最为特征性的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疼痛和压痛,常向颌下、耳后或颈部等处放射,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重,病情轻重不一。

轻者常被误诊,严重者可见全身急性表现,症状可持续数月,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现代医学治疗该病,轻症用乙酰水杨酸、非甾体抗炎药,重症用糖皮质激素。

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发现,中医辨证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本文介绍2例典型验案,望与同道探讨。

1 典型病例
1.1 热毒炽盛,阴亏液耗
案例1:患者,男,54岁,2016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颈前部疼痛伴高烧、乏力、纳差7 d。

7 d前曾有咽痛,继而出现颈前部肿痛、高热,每晚体温39 ℃,自行服用新康泰克未效,遂在某医院静脉输注头孢类抗生素7 d,治疗期间每晚持续高热伴颈前部疼痛,体温39 ℃以上,日间降至正常。

理化检查:WBC 10.5×109/L,NEUT% 78%,红细胞沉降率89 mm/h,TSH 0.5 μIU/mL,FT4 25.2 pmol/L,FT3 10.5 pmol/L,TT 35.2 nmol/L,TT4 -,TPO -,Anti-Tg -,TRAB -。

甲状腺颈部淋巴结B超示:甲状腺多发片状不均匀低
回声区(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能),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

查体:患者精神萎靡,面容憔悴,略有烦躁,右侧甲状腺Ⅱ度、大、质硬、触痛明显,左侧甲状腺Ⅰ度肿大、质韧、略有压痛。

舌黯红,无苔而干,脉弦细数。

西医诊断:亞急性甲状腺炎。

中医诊断:瘿病,证属热毒炽盛,阴亏液耗。

治法: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活血止痛。

处方:金银花15 g,连翘15 g,桔梗6 g,紫花地丁10 g,马勃10 g,板蓝根15 g,玄参15 g,青蒿10 g,生地黄20 g,生石膏30 g,鳖甲15 g,牡丹皮10 g,丹参15 g,延胡索10 g,制乳香6 g,制没药6 g,太子参30 g,知母10 g,芦根15 g,麦冬10 g,甘草10 g,颗粒剂,水冲服,3次/d,6剂。

2016年10月17日二诊,患者服药第2日即烧退,每晚体温37.3~37.5 ℃,颈
部疼痛明显改善,晚上能够入睡,进食较前增加,但仍感乏力,口略干,大便溏,舌红少苔质润,脉弦略细,右侧甲状腺Ⅱ度肿大、略有压痛,左侧甲状腺Ⅰ度肿大、无压痛。

前方基础上加山药20 g,去桔梗,7剂,颗粒剂,水冲服,2次/d。

2016年10月24日三诊:颈部无疼痛,体温36.5~36.7 ℃,双下肢感无力,饮食正常,大便略软。

舌红苔薄,脉弦细,双侧甲状腺Ⅰ度肿大、无压痛、质软。

前方去马勃、板蓝根、紫花地丁、生石膏、青蒿、鳖甲,加牛膝10 g,黄芪30 g,7剂,颗粒剂,水冲服,2次/d。

2016年10月31日四诊:患者诉双下肢仍感无力,活动后明显,余无不适,舌红苔薄而润,脉弦滑,甲状腺体征同前,前方去太子参,改党参15 g,7剂,颗粒剂,水冲服,2次/d。

2016年11月7日五诊:患者感双下肢乏力明显改善,余无不适,舌脉同前,双侧甲状腺未扪及肿大,效不更方,继服7剂。

2016年11月14日六诊:患者无双下肢乏力,体征同前。

理化检查:红细胞沉降率8 mm/h,甲功5项正常;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实质回声欠均匀。

继服前方14剂,颗粒剂,水冲服,2次/d,以巩固疗效。

按:本例患者高热疼痛阶段主要给予大量清热解毒药,以求迅速遏制热毒耗伤阴津正气、灼伤络脉之病理反应。

若清热解毒药量不足,不足以压制炽盛的热毒,高热疼痛的症状不易得到控制。

另外,本患者除热毒炽盛外,最典型的特征是阴津极度亏乏,且每到夜间高热,说明邪热已深伏阴分,故选用青蒿鳖甲汤与清热解毒药同用,使阴复邪去而热退,收到桴鼓之效。

方中加太子参以扶助正气,又不致助热生火,待热毒渐解即开始增强补气扶正之力,使患者耗损之体慢慢恢复正常,热毒已去,血脉通畅,颈前之硬肿亦逐渐变软消散。

1.2 热毒炽盛,痰气交阻
案例2:患者,女,28岁,产后10个月,2016年11月5日初诊,高热伴颈前部剧烈疼痛3 d,体温39~39.2 ℃,服退热药后降至38 ℃。

患者呈痛苦面容,语声低弱,说话时牵引颈前疼痛,不欲食,极度乏力,大便量少不畅,舌略红、边有齿痕,苔略腻,脉弦细滑。

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左侧甲状腺质硬、触痛明显,右侧甲状腺质韧、略有压痛。

理化检查:WBC 10.2×109/L,NEUT% 75%,红细胞沉降率77 mm/h,TSH 0.25 μIU/mL,TT4 110.8 μIU/mL,TT3 2.39 nmol/L,FT4 18.68 pmol/L,FT3 5.31 pmol/L,TPO 105 IU/mL,Anti-Tg -,Anti-TSHR -;甲状腺颈部淋巴结B超示:甲状腺右叶多发结节,左叶多发片状低回声(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能),颈部多发淋巴结。

西医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

中医诊断:瘿病,证属热毒炽盛,痰气交阻。

治法:清解热毒,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处方:金银花15 g,连翘15 g,大青叶15 g,马勃10 g,板蓝根10 g,野菊花10 g,茯苓15 g,厚朴6 g,陈皮10 g,延胡索10 g,太子参20 g,白术10 g,当归10 g,制乳香6 g,制没药6 g,甘草10 g,6剂,颗粒剂,水冲服,3次/d。

2016年11月10日二诊:患者体温37.8~38 ℃,甲状腺疼痛较前减轻,进食较前增加,晚间睡眠改善,但乏力明显,服药后大便略溏。

舌红、边有轻度齿痕,苔薄腻,脉细弱。

查左侧甲状腺处仍有触痛,右侧甲状腺无明显压痛。

前方加黄芪30 g、山药20 g,6剂,颗粒剂,水冲服,3次/d。

2016年11月16日三诊:患者诉左侧甲状腺疼痛明显缓解,体温37.5~38 ℃,但昨日开始右侧甲状腺较前增大并疼痛,尚能忍受,但患者已显示出焦虑,担心病情加重。

经告知该病发病特点后患者担心解除,仍有乏力倦怠,大便软,舌脉同前。

前方加玄参20 g、砂仁6 g,茯苓改30 g,6剂,颗粒剂,水冲服,3次/d。

2016年11月23日四诊:患者诉
双侧甲状腺均无明显疼痛,体温36.8~37.2 ℃,进食好,大便调,但仍有乏力倦怠,舌淡红、边略有齿痕,苔薄腻,脉细弱。

查双侧甲状腺Ⅰ度肿大、质软、无明显压痛,前方去大青叶、野菊花、板蓝根,继服7剂,颗粒剂,水冲服,2次/d。

2016年11月30日五诊:双侧甲状腺无疼痛,乏力症状较前改善,体温36.5~36.8 ℃。

理化檢查:甲功五项正常;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右叶多发结节。

前方去马勃,继服7剂颗粒剂,水冲服,2次/d,以巩固疗效。

按:本例患者颈前肿大疼痛伴发热,证属热毒炽盛、痰气交阻。

清解热毒、缓解疼痛为当务之急,结合患者产后10个月,体质薄弱、气血不足,遂在大量清热解毒药的基础上加健脾益气、理气活血养血之品,以扶正祛邪兼顾,使祛邪而不伤正,同时可保护患者虚弱的脾胃,随热毒渐消而减少清热解毒药用量,以防服用苦寒之品过久耗伤正气。

2 小结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典型临床特征为颈前部肿大、疼痛伴高热,主要病机为热毒壅滞颈前,颈前络脉不通。

是否伴有气滞、痰阻、气阴耗伤,往往与患者的体质、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有关。

治疗关键在于清解热毒、散结止痛,辅以益气养阴、扶助正气。

随着热毒消散,络脉亦畅通,阴阳趋于平和,颈前肿块得以消散。

案例1,患者就诊前高热已持续1周,时间较长,每到夜间高热,舌黯红无苔,阴伤较重,故在清热解毒药的基础上加用青蒿鳖甲汤加减,药到热解,此乃中医辨证施治的精妙体现。

案例2,此患者产后气血较弱,又感受炽盛热毒,所以治疗时更加注重清热与扶正并重,否则正气大伤则无力胜邪,病情缠绵不愈。

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中,因苦寒药使用较多,更应注意保护脾胃,尤其对素体脾胃较弱之人,应调整好苦寒药与健脾药的配比,使热清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敛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