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门窗及花园围墙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七)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七)](https://img.taocdn.com/s3/m/d28d0a5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8.png)
• 6、二皮花砖二线脚正、垂脊:脊身采用二皮花砖 或堆塑花板砌筑、以突出花砖的二条线脚分隔的 一种屋脊形式,可用于正脊和垂脊。(P224 11-88 附图2-J-6)
• 7、三皮花砖三线脚正脊:脊身采用三皮花砖或堆 塑花板砌筑、以突出花砖的三条线脚分隔的一种 屋脊形式,用于正脊。( P224 11-89 附图2-J-7)
图2-5-2 卷棚式屋面
3、悬山式屋面也属于单檐屋顶,它与硬山屋顶的 区别仅在与两端山头部分。悬山式屋顶的山头部分 悬挑出山墙。其他屋面构造与硬山屋顶完全相同。 悬山式屋顶根据屋面式样也可分为尖山式和卷棚式 两种。用琉璃瓦、青筒瓦和小青瓦三种瓦筑成。悬 山式屋顶因其屋顶挑出山墙,故在其下部无法设砖 博风,而改用木板博风,直接钉在挑出山墙的桁条 头上;博风在山尖交接处常设悬鱼装饰。(图2-5-3)
图2-5-3 悬山式屋面
• 4、歇山屋面:歇山屋面是在山墙两端山尖墙下缘 往开间方向转折,再形成一片坡屋面的一种构造 形式,这种屋顶有两个山墙面、四个坡屋面和十 一条脊,位于屋顶的称正脊,正脊在山墙的两端 头常设正吻或鸱尾,位于山尖墙上向两大坡屋面 延伸至戗角根部附近的称垂脊(竖带),位于屋 面四个角的戗角之上的称为戗脊,而位于博风板 下山花板底边的称博脊。歇山式屋顶有单檐歇山 和重檐歇山两种做法,重檐歇山的下檐屋面上口 四周常设一圈脊,称“围脊”或“博脊”。 歇山
附图2-J-14 琉璃斜沟瓦
• 15、合角吻:合角吻安装在盝顶平台、重檐顶(如 重檐庑殿、重檐歇山)第二檐以及围脊的四个转角 处,由两个吻兽组成,呈90度。阳角的为阳合角 吻,阴角的为阴合角吻。合角吻的使用受到等级 限制,只有使用正吻的屋顶才能用合角吻。 (P248 11-177、11-178、11-179 附图2-J-15)
中国古建门分类
![中国古建门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b5df89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e.png)
中国古建门分类中国古建门分类中国古建筑门的分类,是根据门的形状、结构、材料、装饰等因素来划分的。
在中国古代,门是建筑物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也是表现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国古建门的分类。
一、按形状分类1.方形门:方形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常见的门型,其特点是四边平直,上下相等,门扇通常为一对,中间有门框。
方形门多用于府第、宅院、寺庙等建筑。
2.拱形门:拱形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较为常见的门型,其特点是上部呈拱形,下部为直角或斜角。
拱形门多用于宫殿、寺庙等建筑。
3.圆形门:圆形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比较少见的门型,其特点是门扇呈圆形或半圆形。
圆形门多用于园林、墓葬等建筑。
4.多边形门:多边形门是指门扇呈多边形的门型,如六边形门、八边形门等。
多边形门多用于园林、庭院等建筑。
二、按结构分类1.单扇门:单扇门是指只有一扇门扇的门,其结构简单,常用于小型建筑物。
2.对联门:对联门是指两扇门扇相对而置,中间有一根立柱相隔,上下两扇门扇相对称。
对联门多用于大型建筑物。
3.折叠门:折叠门是指由若干扇小门扇组成的大门,其特点是可以折叠起来,便于开启和关闭。
折叠门多用于园林、庭院等建筑。
4.推拉门:推拉门是指由两扇或多扇小门扇组成的大门,其特点是可以推拉开启和关闭。
推拉门多用于商店、宾馆等建筑。
三、按材料分类1.木质门:木质门是指由木材制成的大门,其特点是质地轻便、结实耐用。
木质门多用于府第、宅院等建筑。
2.石质门:石质门是指由石材制成的大门,其特点是质地坚硬、雕刻精美。
石质门多用于寺庙、宫殿等建筑。
3.铜质门:铜质门是指由铜制成的大门,其特点是色泽华丽、雕刻精美。
铜质门多用于庙宇、陵墓等建筑。
四、按装饰分类1.雕花门:雕花门是指在门框和门扇上雕刻花纹和图案的大门,其特点是装饰精美、艺术价值高。
雕花门多用于府第、宅院等建筑。
2.彩绘门:彩绘门是指在门框和门扇上绘制图案和色彩的大门,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
古建筑装饰构件——门窗样式及装饰
![古建筑装饰构件——门窗样式及装饰](https://img.taocdn.com/s3/m/8592e03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c.png)
古建筑装饰构件——门窗样式及装饰展开全文门,供人出入建筑;窗,用于室内,通气和采光。
两千多年以前的老子在他所著的《道德经》里说:“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之用”。
户即门,牖即窗。
在中国,两千年前的地面建筑没有留存下来,但我们从汉代地下墓室中出土的明器上可以看到当时的建筑形象,在这些不大的建筑模型上给我们提供了门、窗的式样;在窗上已经有用木条组成的直条、交叉、斜方等形式的窗格。
佛殿上可以见到板门和直棂窗。
在没有玻璃用在建筑上之前,只能用纸或绸、纱之类的织品贴糊在这些密集的直棂和方格上以避风雨和防寒暑。
宋朝廷颁行的《营造法式》是一部官定的有关建筑设计与施工的专著,在这部著作里专门列举了各种窗的式样、做法并附有图样。
从这些记载和建筑实例中可以见到,当时的门窗不仅有了多种样式,而且还有了装饰,门窗上出现了用木棂条组成的各式花纹。
明、清两朝的建筑留存至今的数量大,类型多,它们给今人展示了当时门窗的大量实例。
以明、清时期木门窗为例,向人们展示并阐述古建筑门窗结构与样式。
门窗分类(1) 板门类: 包括实榻门、攒边门、撒带门、屏门等。
(2) 隔扇类: 包括隔扇、帘架、风门、碧纱厨等。
(3) 窗类: 包括槛窗、支摘窗、牖窗、什锦窗、横陂及棚子窗等。
(4) 花罩类:包括室内各种炕罩、花罩、几腿罩、栏杆罩、圆光單、八角罩以及室外花罩等。
门槛、框分类中国古建筑的门窗都是安装在槛框里面的。
槛框是古建门窗外框的总称,它的形式和作用,与现代建筑木制门窗的口框相类似。
在古建筑装修槛框中,处于水平位置的构件为槛,处于垂直位置的构件为框。
槛依位置不同,又分为上槛、中槛、下槛,下槛是紧贴地面的横槛,是安装大门、隔扇的重要构件。
槛框当中,垂直安装的构件为框,其中,紧贴柱子安装的框叫做抱框,位于中槛与上槛之间的抱框叫短抱框,抱框的厚同槛;在门框与抱框之间,安装两根短横槛,称为“腰枋”,它的作用在于稳定门框。
门框与抱框的空隙部分称为余塞,余塞部分安装木板,称为余塞板。
建筑文化第2讲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
![建筑文化第2讲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fa75ebdd1f34693daef3e64.png)
2.2.2建筑群体特征
1、以院落为组合单元
中国古建筑一般都是由单体建筑与围墙、廊子等围合成院 落,若干个院落组合起来,就可形成规模较大的建筑群。
典型的三进院落的北京四合院
2、纵深布局
中国古建筑的群体组合主 要是沿纵深方向布局。沿 一条纵深的路线,对称 (或不对称)的布置一连 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 和建筑物,从而烘托出等 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并 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 壮丽。
普通台基
须弥座台基
须弥座台基
普通台基
【知识链接】 台基处辅以踏道和栏杆。 踏道是用于解决高差的交通设 施,有阶梯形踏步和坡道两种 形式。辇道是坡度平缓用于行 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 起,后逐渐被雕刻上云龙水浪, 成为装饰构件。 栏杆,也称勾阑,一般有望柱、 寻杖、阑版(栏板)等做成。
(2)屋身
2.3.5雕饰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砖雕、石雕、 金属雕饰等。 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 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
门头砖雕
檐下木雕装饰 云龙石雕
【知识连接】
在室内布置方面,重要的厅堂一般采用对称布置,居室、 书斋则不拘一格,随宜处置。 室内空间分隔多采用各种隔扇、罩、屏等进行分隔,可获 得隔而不断的效果。 常用家具有床、榻、桌、椅、凳、几、案、柜、架、屏风 等;考究的用紫檀、楠木、花梨、胡桃等木材,有的镶配 大理石,也有用藤、竹、树根的。 陈设方面,以字画为多,也有各类挂屏,或摆放盆景、瓷 器、古玩等。
檐角的起翘和出翘
【知识连接】
举架是中国古建筑确定屋顶曲面曲 度的方法。举架是清朝时的名称, 在宋代称为举折、 提栈。 举架的做法:以步架(檩间的水平 距离)为基准,为保证雨雪的排泄, 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 举,飞椽为三五举,其余各步架之 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 数的多少。城楼或亭子的脊步架, 其坡度需酌情增陡,可达九五举乃 至十举以上。
古建筑围墙修复方案
![古建筑围墙修复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880e4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4.png)
古建筑围墙修复方案
1. 历史价值保护,修复方案首先要尊重古建筑的历史原貌,尽
量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和风貌,避免过度改动。
修复过程中要尊重
历史、尊重文物,确保修复后的围墙能够体现古建筑的历史风貌和
文化特色。
2. 材料选择,在围墙修复中,需要选择符合古建筑特点的材料,如古法砖瓦、青砖、花岗石等,以保证修复后的围墙在材料上与原
建筑保持一致性。
3. 技术方案,修复围墙需要结合古建筑的实际情况,采用专业
的修复技术,包括传统的砌筑、雕刻、涂料等技艺,同时也要结合
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激光扫描、数字建模等,确保修复工作的准
确性和可持续性。
4. 环境适应性,修复方案还需要考虑围墙所处环境的特点,包
括气候、地质、生态等因素,确保修复后的围墙能够适应当地的自
然环境,提高围墙的抗风化和耐久性。
5. 安全与可持续性,修复方案需要考虑围墙的安全性和可持续
性,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法和工艺,确保修复后的围墙能够经受住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延长围墙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古建筑围墙修复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历史价值、材料选择、技术方案、环境适应性、安全与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因素,以期保护古建筑的原貌和历史文化,传承历史遗产。
中国古代的庭院及相关建筑
![中国古代的庭院及相关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36ef03d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6.png)
中国古代的庭院及相关建筑布置。
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
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
例如民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
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
它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
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就已初具规模。
山西、陕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注:一般普通的四合院厕所会在西南角的,大一点的三四五进的这个还没查过资料,大家有谁知道么?这个图只是讲的简单家庭的房屋居住分配的一个概念,父母,长子,次子,佣人什么的,但是具体用途并不都是这样的哦!!四进院五进院荣国府荣国府(左下),大观园(上),宁国府(右)沈阳故宫北京故宫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见上图)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下图:三大殿CAD设计图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第二讲:——————————————庭院的布局——————————————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ecd6430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a.png)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从造型上看一栋古建筑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
北宋著名匠师喻皓在《木经》中称之为“三分”,并指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根据古建筑房屋这三部分的构成机能,古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下分——基础、台基、地面二、中分——屋身墙体、木构架、斗栱三、上分——屋顶四、装饰装修本篇介绍古建筑中分——墙体和木构架。
古建筑中分概述古建筑屋身由墙体、木构架、斗栱(仅在高等级建筑中使用)等部分组成。
屋身构造按照受力方式有①梁柱造(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作用而不承受屋顶重量);②承重墙构造(屋架落在墙体上,墙体承受屋顶的全部重量);③混合构造(梁柱和墙体共同起承重作用,一般后檐为墙承重构造,前檐为梁柱构造)。
古建筑墙体作用(1)承载作用,主要应用于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常见做法为:后檐墙不设木柱,屋架荷载由前部木构架和后檐墙共同承担,或者整个建筑均不设木柱,屋盖和楼盖重量直接搁置在砖墙上。
(2)围护与分隔空间,主要应用于传统木构架结构的房屋中。
房屋主体结构为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
外墙为围护结构。
内墙为分隔结构,通常将室内或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形成“一堂二内”的基本格局,也有少数建筑除了左右划分外,还进行前后划分,在建筑内部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
(3)防火作用,古建筑墙体材料多为砖、土坯、石等,其防火性能远高于木材,在古代城市建筑中,尤其是沿着商业街道两侧,建筑相互毗邻建设,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常常将相邻两幢建筑的边墙高出屋顶设置,形成防火山墙。
另外在古代凡有藏书要求的建筑,也常常采用砖石结构来替代木结构,也是利用了砖石结构良好的防火性能。
还有一些大型的建筑群,如北京故宫,由于两侧的庑廊过长,在庑廊中部还设置了厚度达3米多的墙体专门用作防火墙。
(4)装饰作用,古建筑在墙体砌筑中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不同的墙面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江南古典园林墙窗及其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江南古典园林墙窗及其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1baea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f.png)
江南古典园林墙窗及其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1 江南古典园林墙窗的概述窗本作囱,《说文解字》中对于窗的解释是:“囱,在墙曰牅,在屋曰囱。
窗,或从穴。
”用于出入、通风、排烟和采光。
从穴居时代的“囱”逐步发展到商周时代的“牖”,墙窗在漫长岁月中细化演变到现在我们看见的窗户类型,提供通风、采光等实用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窗在园林文化中更是具有深厚的美学含义与功能,对于营造园林文化氛围是不可或缺的。
江南古典园林中开窗的形式多样,分类也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定义不同类型,定义与分类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园林墙垣上的窗异于建筑居室之窗,主要分布在园林的园墙、游廊、亭台楼阁等当中,位置相对灵活。
大致可分为洞窗和漏窗2 种类型。
洞窗也称空窗、框窗,是指窗框中没有窗扇,能够直接透过窗洞一览无余地看到窗外,洞窗一般设置在墙面居中位置,与人观察时的视平线相接近,高度在1.5m 左右。
漏窗又称花窗,窗框有镂空花纹图案,这也是江南古典园林中极具装饰性的窗,是古代园林的重要造景元素。
与洞窗的不同之处在于窗中有遮盖,透过窗向外看时没有那么一览无余,像是蒙了一层薄薄的面纱。
装饰图案是由瓦片、薄砖、竹子、木刻等制作而成。
它们形式题材多样,大多运用象征和寓意手法赋予图案,寓意吉祥、长寿、多子多福、驱灾辟邪等对生活的期盼。
墙窗表达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审美,使人们在欣赏时不仅可以体会到漏窗形式所带来的空间含蓄委婉之境和自然客观景象之美,还可以体会到注入民俗文化寓意的吉祥意味表达。
审美情趣、民俗向往与哲学相融,营造出独特意境之美。
2 江南古典园林墙窗的功能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向来讲究含蓄,“引而不发,含而不露”,带给人无限遐想与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下的园林艺术表达形式也是如此,追求意境的深邃。
“隔则深,畅则浅”,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造园者常常会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设计大量游廊、院墙、亭台、楼阁、墙窗等把园中景物遮掩起来,使景色若隐若现,人在观赏时不能一眼看尽,使之更加富有意味与情趣感。
门窗样式——古建筑装饰构件之门窗样式与结构的讲解
![门窗样式——古建筑装饰构件之门窗样式与结构的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de8baa504a1b0717fd5dd65.png)
明清建筑的隔扇,有六抹(即六根横抹头)、五抹、四抹,以及三抹、两抹 等数种,依功能及体量大小而异。 通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大体量建筑的隔扇,多采用六抹、五抹两种,这 不仅仅是为显示帝王建筑的威严豪华,更是坚固的需要。 四抹隔扇多见于一般寺院和体量较小的建筑,三抹隔扇多见于宋代,明清 时期较为少见。有些宅院花园的花厅及轩、榭一类建筑,常做落地明隔扇, 这种隔扇一般采取三抹及二抹的形式。
门窗分类
(1) 板门类: 包括实榻门、攒边门、撒带门、屏门等。 (2) 隔扇类: 包括隔扇、帘架、风门、碧纱厨等。 (3) 窗类: 包括槛窗、支摘窗、牖窗、什锦窗、横陂 及棚子窗等。 (4) 花罩类:包括室内各种炕罩、花罩、几腿罩、栏 杆罩、圆光單、八角罩以及室外花罩等。
中国古建筑的门窗都是安装在槛框里面的。槛框是古建 门窗外框的总称,它的形式和作用,与现代建筑木制门 窗的口框相类似。在古建筑装修槛框中,处于水平位置 的构件为槛,处于垂直位置的构件为框。槛依位置不同, 又分为上槛、中槛、下槛,下槛是紧贴地面的横槛,是 安装大门、隔扇的重要构件。 槛框当中,垂直安装的构件为框,其中,紧贴柱子安
装的框叫做抱框,位于中槛与上槛之间的抱框叫短抱 框,抱框的厚同槛; 在门框与抱框之间,安装两根短横槛,称为“腰枋”, 它的作用在于稳定门框。 门框与抱框的空隙部分称为余塞,余塞部分安装木板, 称为余塞板。 在中槛与上槛之间的大片空隙处,也安装木板,称为 走马板。 用作安装隔扇的槛框,中槛与上槛之间安装横陂窗, 横陂窗通常分作三当,中间由横陂间框分开。 民居中 每间的装修(如窗子)往往分成二樘或三樘,各樘之间 的立框名为间框 ; 为安装能水平转动的门扇,需在中槛里皮附安一根横 木,在上面做出门轴套碗,称为连槛。
古窗之美丨品中国古典韵味
![古窗之美丨品中国古典韵味](https://img.taocdn.com/s3/m/84ba4a7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4.png)
古窗之美丨品中国古典韵味窗,古时亦称为牅,它伴随着建筑的起源而出现,在中国建筑文化中是一种独具文化意蕴和审美魅力的重要建筑构件。
主要的作用是通风、采光以及供人眺望外景,它作为室内探测外界,外界窥觑室内的眼睛,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古代窗的形式有很多,且南北各地称呼又不尽相同,一种窗子常常有几种名称,有些窗子还会细分为几种类型,所以非常丰富,极其多彩。
主要有直棂窗、槛窗、支摘窗、什锦窗、漏窗、空窗、地坪窗等。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直棂窗直棂窗窗格以竖向直棂为主,排列犹如栅栏,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窗式。
直棂窗因具体做法不同还可细分出不同种类,除了常见的竖向直棂条形式,还有破子棂窗和一马三箭窗等变形。
破子棂窗的特点就在“破”字上,它的窗棂是将方形断面的木料沿对角线斜破而成,即三角形断面的尖端朝外,平的一面朝内,以便于在窗内糊纸,用来遮挡风沙、冷气等。
一马三箭窗的窗棂为方形断面,这也是它与破子棂窗的不同点,但它的特点还不在于此,而在于直棂上、下部位各置的三根横木条,也就是一般竖向直棂条的上中下部分再垂直钉上横向的棂条,使之比竖向直棂条的窗子更富于变化。
2、槛窗槛窗是一种形制较高级的窗子,是一种隔扇窗,窗扇上下有转轴,可以向里和向外开关。
槛窗用于较郑重的厅堂,槛窗常与隔扇门保持统一形式,使得建筑外立面更为协调、统一、规整,皇家建筑上的窗子大多为槛窗形式,在一些大型的住宅和寺庙、祠堂也多有运用。
3、支摘窗支摘窗亦称和合窗,是一种可以支起、摘下的窗子,明清以来在普通住宅中常用。
其内亦有一层,上下均固定,但上部可依天气变化用纱、用纸糊饰,下部安装玻璃,以利室内采光。
外层窗心多用灯笼锦、步步锦格心。
支摘窗在南北民居中又有不同的形式。
北方常在一间当中立柱,隔成两半,分别安窗,上下两扇一样大。
南方则常在一间当中立根两根,分为三等分安窗,并且上段支窗长于下段摘窗,一般比例为三比一。
而苏杭一带的园林与民居中,支摘窗多做成上中下三段,富于装饰性。
古代北方建筑的特点
![古代北方建筑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6b660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e.png)
古代北方建筑的特点一、结构特点1.四合院:古代北方建筑以四合院为常见形式,即以四个独立的建筑单元围合成一座院落。
四合院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建有前后左右四间房屋,形成四面环廊的格局,院落的中心通常建有井或池塘,起到通风、采光的作用。
2.大门洞:古代北方建筑门的洞口较为宽大,有时还设有上扇,便于行人进出,且门洞的上方常常悬挂有门匾,镶嵌有各种装饰。
3.垂花门:古代北方建筑常常在门洞的正上方设置垂花门,用以装饰和固定门洞,垂花门分雕花和彩画两种,雕花的垂花门多用于官衙、寺庙等较为庄重的建筑,彩画的垂花门多用于富豪人家或民间建筑。
4.显梁式:古代北方建筑的屋顶常常采用显梁式,即屋檐两端的梁木向外坡,形成增大屋面面积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防水、遮阳的效果。
二、工艺特点1.妆束工艺:古代北方建筑施工时常采用妆束工艺,即先建筑骨架,再进行外墙的施工,这种工艺能够保证建筑的稳固性和耐久性,并且便于后期的维修和改建。
2.桁架结构:古代北方建筑的房屋大都采用了桁架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增加建筑的承重能力,同时也能够降低建筑的成本和工期,并且方便后期的改造和扩建。
3.斗拱技巧:古代北方建筑常常应用斗拱技巧,即在石墩上建起半圆形的石拱,然后将石拱砌筑成一排,形成回廊或者平台,既美观又实用。
三、材料特点1.砖石材质:古代北方建筑使用的主要材料是砖和石,这两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压力强度和耐久性,适合用来建造大型建筑物。
砖石建筑通常采用斗拱、梁、柱、墙面等结构形式,具有坚固、稳定的特点。
2.土质材料:古代北方建筑的一部分小型建筑,如农舍、平房等往往选用土质材料建造,土墙或者土坯砖墙等,这种材料在北方地区比较丰富,并且易于操作和维修。
四、装饰艺术1.重檐装饰:古代北方建筑的屋顶常常采用重檐结构,即屋面的檐口设置多层,檐下悬挂有彩画、雕刻、砖雕等装饰物,形成层次分明的屋顶造型,增加建筑的美观性。
2.木雕技法:古代北方建筑在门窗、栏杆等部位常常采用精美的木雕技法进行装饰,木雕的内容常常是神话故事、花鸟、动物、人物等,使用贴金、彩画等方法,使得建筑更加生动活泼。
一扇门窗打开一个时代
![一扇门窗打开一个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273556b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47.png)
一扇门窗打开一个时代眼是心灵之窗,而窗则是建筑之眼、也是历史之眼。
古老的窗,可被视为记忆的雕塑与文化的符号。
每个时代的窗都有鲜明的特点:唐代为“直棂窗+障水板”;北宋为“直棂窗+障水版、槛墙”;南宋为可拆卸的格子门窗;元代则是固定式门窗,斜棂、格子门窗均有,格子门窗下面是障水板及槛墙;明清时期的门窗为斜棂,门下半部是障水板,窗下半部是槛墙。
目前存世的中国古窗数量不多,最远也仅能追溯至唐代,可谓弥足珍贵。
今天世界上存世最古老的建筑,是始建于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广仁王庙、天台庵四座古建筑,而五代至元代存世也比较稀少。
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看到古代门窗的原貌,但还是可以通过古代绘画领略其风采。
而通过对古画中各个朝代门窗的建筑结构、时代风格、绘画技法进行分析,可以鉴定一些书画作品真伪。
唐代国力强盛,表现在建筑方面也很明显。
唐代的建筑体量大,布局严整,气势恢宏。
直棂窗在唐代建筑中较为常见,在窗框内用竖向木条左右横向排列成行,以便在这些密集的木条上糊贴纸张。
直棂窗在唐代多座佛塔和壁画上也能看到,可见这是当时流行的式样。
唐代是窗饰艺术的发展期,出现了“直棂窗+障水板”,窗棂纹样则多为网纹、锁纹及球纹等。
但那时候的棂窗还不能开启,为固定状态,很多功能和造型都是受限制的。
从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那个时期的窗户多数是不能开启的单扇直棂窗(图1)。
当时的绘画较为粗犷,设色浅淡,呈现了疏体的风格。
北宋时期出现了格扇、直棂窗+障水板、槛墙、阑槛钩窗、落地长窗及隔扇窗等多种类型的窗户。
其中格扇在当时也被称为“格子门”,其特征为上部为格眼、中间为腰华板、下部为障水板,自上而下全部为方格眼,用于台基边缘。
北宋李诫创作的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记载的闪电窗、水纹窗等都是固定不能开启的。
这时期流行实用性较强的窗,阑槛钩窗能开能合,做工讲究,形式美观,逐渐流行起来。
此时期房屋的门窗有板门、落地长窗以及格子门等,栏杆较明清式样则更纤细,结构简单,残留有木栏杆的形象。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木装修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木装修](https://img.taocdn.com/s3/m/156e918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4.png)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木装修古建筑木装修构造,在以木结构体系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建筑施工中,做柱、梁、枋、檩等主体木结构的工种,称为大木作。
与此对应,做建筑门窗、天花顶棚、室内隔断等木结构部分的工种称为小木作。
这种木工分工明确记载于宋《营造法式》中,一直沿用至今。
小木作到清代也称为木装修,并细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在江南称为装折,依照位置也区别为外装折和内装折。
本文从以下两大方面介绍一、外檐装修(一)门(二)窗(三)外檐柱间装饰二、内檐装修(一)隔墙、隔断(二)天花藻井(三)木楼梯外檐装修外檐装修是指直接与室外接触的门、窗、楣子、坐凳和栏杆等,位于室外,易受风吹日晒,雨水侵蚀,在用材断面、雕镂、花饰、做工等方面,都应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较为坚固、粗壮。
其中的门和窗又是房屋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兼可采光、通风,门还用来交通内外。
(一)门知识点1:宋《营造法式》时期门类型需要清楚宋《营造法式》时期的门宋《营造法式》时期的门《营造法式》所列门有外门与内门之分:外门含乌头门、版门4(板门)、软门三种;内门则仅有格子门一种。
这几类门从构造上看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版门,以实心木板拼合而成;另一类是格子门,门扇上部为镂空花格,下部为木板;还有一类为乌头门,这种门虽然门扇上部也为空格,下部为木板,但均为双扇,两旁带有挟门柱。
从功能上看,版门使用范围最广,最大的可作城门,中等可作为建筑群入口的门殿及大殿之门,小型的可作为厅、堂之门。
格子门只限于作为殿、堂或厅堂之门。
乌头门只作为建筑群之门,安装在建筑群的围墙上。
(1)乌头门,又名乌头绰楔门,俗称棂星门,位于住宅、祠庙正门之前,是一种安置于围墙上的门,高8~22 尺,广与高尺寸相等。
若高15 尺以上则广可减少1/5。
门的形式简单,两旁有两根木柱,称挟门柱,柱断面为方形,柱高为门高的1.8 倍,下部栽入地下,上部套瓦筒用以防雨水腐蚀,用墨染黑,故称“乌头”。
(2)版门,是一种用木板实拼而成的门,高在7~24 尺之间,分为单扇版门、双扇版门和多扇版门。
景区古建筑门窗施工方案(3篇)
![景区古建筑门窗施工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70ad5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0b.png)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重视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
古建筑门窗作为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修复与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古建筑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
本方案旨在为景区古建筑门窗施工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弘扬传统文化。
二、施工目标1. 恢复古建筑门窗的原有风貌,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2. 确保施工质量,延长古建筑门窗的使用寿命。
3.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施工。
三、施工原则1. 保护性施工:尊重历史、尊重原貌,最大限度地保留古建筑门窗的历史信息。
2. 安全性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 环保性施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四、施工内容1. 古建筑门窗现状调查对古建筑门窗进行详细的现状调查,包括结构、材料、病害等,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2. 设计方案制定根据现状调查结果,结合古建筑门窗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周围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3. 施工材料准备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古建筑门窗专用材料,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4. 施工工艺(1)拆卸:采用手工拆卸,注意保护门窗的构件,避免损坏。
(2)清理:对拆卸下来的门窗构件进行清理,去除污垢、锈蚀等。
(3)修复:对损坏的构件进行修复,恢复其原有形态和功能。
(4)组装:按照设计方案,将修复好的构件进行组装,确保门窗的严密性和稳定性。
(5)油漆:对组装好的门窗进行油漆处理,选用环保型油漆,提高耐久性。
5. 施工质量检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检查制度,确保施工质量。
五、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1)组织施工队伍,明确分工。
(2)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按期完成。
(3)准备施工材料、工具和设备。
2. 施工实施(1)拆卸门窗:按照拆卸方案,将门窗拆卸下来,注意保护构件。
(2)清理构件:对拆卸下来的构件进行清理,去除污垢、锈蚀等。
(3)修复构件:对损坏的构件进行修复,恢复其原有形态和功能。
古建筑空间隔断的艺术-1-槅扇门窗及其纹饰和等级
![古建筑空间隔断的艺术-1-槅扇门窗及其纹饰和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d74d005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5.png)
古建筑空间隔断的艺术-1-槅扇门窗及其纹饰和等级窗户的最大作用,也是其原始功能就是采光,原始社会,人类开始穴居或半穴居时,就在洞穴的顶部开口,以满足采光的需要,这就是最原始的窗。
随着建筑业的逐渐发展,窗户的形式慢慢发生变化,其作用就不单纯采光,作为装饰和文化礼仪的含义慢慢体现出来。
尤其是皇宫贵族的大宅子,窗慢慢演变,于是就出现了槅扇门,成了空间隔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窗的采光作用,又有装饰隔断空间以及等级划分的文化内涵。
故宫作为明清皇家宫殿,也就是皇帝住的地方,这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皇家建筑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式建筑的独特美学,而匠心总在细节处,就连其中的殿、楼阁、的“花窗”也别有洞天。
花窗往往是指隔扇门的“格心”部分,是隔扇门最精彩之所在。
格心的样式灵活多变,图案错综复杂,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吉祥寓意。
窗户在古代封建社会是受封建礼法的严格限制的,在大的封建建筑的等级礼仪范畴之内,不能越制。
故宫古建,大到建筑形制,小到瓦顶样式、走兽数量、斗拱、彩绘等无不体现出等级差异。
门窗也一样,尺寸大小、纹样不同就能体现等级的不同。
总的来讲,主要建筑物的等级高于次要建筑,建筑主体高于其附属建筑。
槅扇门是故宫内古建筑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门样式,它灵活性较高,在一些特殊场合可以将其摘除以联通室内外空间。
槅扇门同时具有墙、门、窗的功能,可以说既是门,又是窗。
槅扇不单可以用作建筑外檐的门窗,它同样可以用在室内,当做室内空间的分隔。
用作室内的槅扇又被称作内檐槅扇,制作精致,效果精美。
我们来看看故宫的槅扇门窗都有哪些花式:1、三交六椀样式【太和殿、中和殿、宁寿门、传心殿、文渊阁等】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围墙仿古施工方案(3篇)
![围墙仿古施工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9fb8e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d.png)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许多城市开始对老旧建筑进行改造,其中围墙仿古施工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针对围墙仿古施工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项目目标1. 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2. 提升城市整体风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3. 确保施工质量,保证工程进度;4. 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三、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组织施工队伍:根据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组建一支具备丰富经验的施工队伍,包括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工人等。
(2)材料设备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采购仿古建筑材料,如青砖、青瓦、木梁、石柱等,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施工工具准备:准备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工具,如切割机、电焊机、扳手、螺丝刀等。
2. 施工工艺(1)基础施工1)地基处理:对原有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仿古围墙施工要求。
2)基础浇筑: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浇筑,确保基础稳固。
(2)墙体施工1)砌筑:采用青砖砌筑,注意砖缝要整齐,砂浆饱满,墙体垂直度和平整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2)抹灰:墙体砌筑完成后,进行抹灰处理,抹灰层要平整、光滑,无裂缝。
3)装饰:在墙体表面进行装饰,如雕刻、涂饰等,使墙体更具古韵。
(3)屋顶施工1)屋面结构:采用木梁、石柱等材料搭建屋架,确保屋架稳固。
2)屋面铺设:采用青瓦进行屋面铺设,注意瓦片要平整,无裂缝。
3)屋脊装饰:在屋脊处进行装饰,如安装兽头、瓦当等。
(4)门窗施工1)门框制作:采用木材制作门框,确保门框尺寸准确,安装牢固。
2)门扇制作:采用木材制作门扇,门扇表面进行雕刻、涂饰等装饰。
3)窗框制作:采用木材制作窗框,窗框尺寸准确,安装牢固。
4)窗户制作:采用木材制作窗户,窗户表面进行雕刻、涂饰等装饰。
3. 施工质量控制(1)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购仿古建筑材料,确保材料质量。
传统建筑门、窗、山墙形式、脊式及装饰
![传统建筑门、窗、山墙形式、脊式及装饰](https://img.taocdn.com/s3/m/e33f0553804d2b160b4ec021.png)
阙 门 示 意 图
阙门:阙门是中 国古代大门中等 级最高的门形式, 据历史考证,阙 门至晚在唐代时 就已出现。历史 上唐长安西内宫 正门,宋卞梁宫 城的正南门,元 大都宫城的崇天 门都用的是这种 门。
2、殿式门:顾名思义殿式门就是大门形式为一宫 殿式样。如太和门、乾清门等。
3、屋宇式门:此门的形式为一单独的房屋,房屋 根据等级可大可小,大者如亲王府大门可为五开间, 小的如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仅为一间。
悬山山墙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形式的一种。 屋面有前后两坡, 而且两山屋面悬于 山墙或山面屋架之 外的建筑,称为悬 山(亦称挑山)式 建筑。悬山建筑稍 间的檩木不是包砌 在山墙之内,而是 挑出山墙之外,挑 出的部分称为“出 梢”,这是它区别 于硬山的主要之点 。
以建筑外形及屋面做法分,悬山建筑可分为大屋脊悬山和 卷棚悬山两种。大屋脊悬山前后屋面相交处有一条正脊, 将屋面截然分为两坡。常见者有五檩悬山、七檩悬山以及 五檩中柱式、七檩中柱式悬山(后两种多用作门庑)。卷 棚悬山脊部置双檩,屋面无正脊,前后两坡屋面在脊部形 成过陇脊。常见者有四檩卷棚、六檩卷棚、八檩卷棚等。 还有一种将两种悬山结合起来,勾连搭接,称为一殿一卷 ,这种形式常用于垂花门。
各种窗棂图样
什锦窗
什锦窗 中国古代木建筑外窗的一种,窗格以竖向直棂为主,是一种比较古 老的窗式。
明清时期
宝瓶什锦窗
明清时期
方形什锦窗
凤什锦窗
明清
海棠式什锦窗
六角什锦窗
明清
梅花什锦窗 寓意报春之象,象征君子 之德
如意式什锦窗
明清
五角什锦窗 砖瓦及砌块什锦窗
目录
‘山墙’,是建筑两个侧面上部成山尖形的横墙.
古建中的墙分为几种?都有什么讲究!
![古建中的墙分为几种?都有什么讲究!](https://img.taocdn.com/s3/m/5f04fd0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c.png)
古建中的墙分为几种?都有什么讲究!中国建筑有着明显的三段式特征。
中间的一段由木柱、部分梁架、斗栱、门窗和主体墙组成。
墙体是这一段中最有代表性的。
上篇介绍了古建筑中墙体砌筑知识。
今天介绍北方古建筑墙的分类。
分别介绍:山墙、墀头、博风、廊心墙、槛墙、后檐墙、院墙、影壁墙。
山墙一、山墙剖面、立面形式大式悬山建筑的山墙下碱多带有石活,上身一般为抹灰刷红浆做法,但也可用整砖露明做法。
小式悬山建筑一般全部为整砖露明做法。
悬山山墙的立面造型有三种形式。
墙砌至梁底,梁以上的山花、象眼处的空当不再砌砖,而用木板封挡。
墙体沿着柱、梁,瓜柱砌成阶梯状,叫“五花山墙”(简称“五花山”)。
五花山的轮廓线应以柱子和瓜柱的中线为准。
墙体一直砌至椽子、望板。
其多见于唐宋时期的建筑,明清时期的官式做法中已不多见。
明清时期的悬山建筑已不是为了墙面防雨的需要,而是出于建筑式样变化的需要。
所以悬山山墙做法以露出梁架的两种做法为主,以获得形式新颖的立面效果。
庑殿、歇山山墙的下碱多带有石活,上身多用抹厌刷红浆做法,但也可用整砖露明做法。
(a)硬山墙;(b)庑殿、攒尖、歇山山墙;(c)悬山山墙;(d)悬山五花山墙;(e)硬山山墙剖面;(f)庑殿、歇山、攒尖及悬山山墙的剖面二、山墙的常用构造硬山式山墙的基本构造从台基向上是由下碱、上身、山尖和山檐四大部分组成。
(1)下碱,也叫下肩、裙肩。
一般为檐柱高的3/10,并以砌砖层数为单数定高。
其厚外皮应与墀头外皮平。
而背里砖里皮线,若为普通建筑的山墙,则与山柱里皮在同一直线上;对较重要的建筑应较普通里包金大1/4山柱径。
背里部分靠柱子的砖要砍成六方八字形,两块八字砖之间的距离叫“柱门”,柱门最宽处同柱径。
比较讲究的房屋都是采用干摆砖墙砌筑,稍次的用丝缝砖墙,最节省的做法是两端用三出三进做法,中间干砌或浆砌虎皮石墙。
对比较重要的建筑,下碱最上一层采用腰线石,如下图外立面所示。
(a)山墙各部分名称;(b)清水砖墙露明做法;(c)有廊山墙带顶棚内立面;(d)山墙内立面做法(2)上身,是指山墙的中间部分,墙厚较下碱的里、外皮退进一个距离,称“花碱”,花碱的尺寸一般为1/10~1/6砖厚。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