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药学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农药学知识点总结
![农药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4a7db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2.png)
农药学知识点总结一、农药的概念与分类1.1 农药的概念农药是一种用于农业生产中防治害虫、病害、杂草等有害生物,保护农业生产物,改善农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化学药剂。
农药的功能包括杀虫、杀菌、除草等。
1.2 农药的分类农药按其化学结构和作用目标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杀鸟剂、杀猪剂等。
二、农药的发展历史2.1 古代农药人类早期使用一些天然植物和矿物作为农药,如黄粉、石灰、食盐等。
2.2 化学农药的出现19世纪后期,人工合成农药开始出现,如砷化铜、石硫合剂等。
2.3 农业化学革命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农业化学革命带来了大量合成农药的出现,如杀虫剂DDT、杀菌剂铜制剂、除草剂除草灵等。
2.4 环境与健康问题大量使用合成农药引起了环境和健康问题,导致了对农药的重新审视和管理。
三、农药的作用机理3.1 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多种杀虫剂通过阻断虫体呼吸系统、破坏神经等方式杀死害虫。
3.2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杀菌剂通过破坏真菌的细胞壁、膜等方式杀灭病原菌。
3.3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除草剂通过影响植物内部的生理进程,如抑制光合作用、阻断植物生长激素合成等方式杀死杂草。
四、农药的应用与管理4.1 农药的施用方法农药可通过叶面喷雾、土壤处理、种衣等方式施用。
4.2 农药的施用量农药的施用量需根据作物类型、生长阶段、病虫害程度等进行合理把控。
4.3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农药施用后,需根据农药的毒性、作物的生长周期等确定安全间隔期,以免对人畜造成危害。
4.4 农药残留及监测农药施用后,需定期对作物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五、农药的环境与健康安全5.1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农药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水体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危害非靶标生物。
5.2 农药对人体的影响农药残留会通过饮食和呼吸进入人体,长期暴露可导致慢性中毒、致畸等问题。
六、农药的发展趋势6.1 绿色农药绿色农药是指对环境和人体安全影响小的农药,如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制剂等。
农药基础知识精品文档11页
![农药基础知识精品文档11页](https://img.taocdn.com/s3/m/8b1c0bbf6137ee06eff91889.png)
农药基础知识一、农药的定义农药(p e s t i c i d e):是指用于防治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和调节、控制植物生长的物质的总称。
二、农药对园林养护的作用⏹在园林养护中,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除杂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开花,创建健康、有活力的园林景观,都离不开农药的科学施用。
⏹农药是维系美好园林景观的必备品。
⏹了解农药的性能,懂的如何选择优质的农药,如何科学施用农药,才能更好实现我们用药的目的和养护的宗旨。
三、农药的分类(一)农药根据使用的领域分类1.农业用药(传统意义上的农作物用药)2.非农业用药(1/4)森防用药园林用药卫生防疫用药工业防腐、防虫、消杀用药(二)根据防治对象分类1.杀菌剂定义:用来防治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杀菌剂根据作用原理分:(1).保护性杀菌剂:这类药剂在植物外(或体表)直接与病原菌接触,抑制或杀死病原,使其不能侵入植物体内,保护植物免受危害。
如百菌清代森锌代森锰锌(2).内吸(治疗)性杀菌剂:这类药剂施于植物一部分,植物吸收后能被传导到其它部位发挥杀菌作用,起到治疗效果。
如多菌灵松尔(3).免疫性杀菌剂:这类药剂施用,可使植物获得抗病性能,不易遭受病原物的侵染和危害。
如低聚糖2.杀虫剂广义上的定义:用来防治有害昆虫、螨类、线虫、软体动物的化学物质。
目前常用的杀虫剂主要是有机磷(毒死蜱、辛硫磷、三唑磷等)和拟除虫菊酯类(毒枪,毒箭)杀虫剂按作用方式分:(1)胃毒:通过害虫取食进入其消化系统,引起中毒死亡。
如毒死蜱、敌百虫(2).触杀药剂接触虫体后,通过体壁渗入体内或者封闭气门,引起中毒或窒息死亡。
如氰戊菊酯、毒枪(3).熏蒸药剂在常温下化为有害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使之中毒死亡。
如:磷化铝、硫酰氟(4).内吸:药剂被植物的根、茎、叶和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传导扩散,使取食植物的害虫中毒死亡。
如吡虫啉、蚧必治、毙克(5).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引诱剂(诱蝇酮)拒食剂(拒食胺)驱避剂(驱虫威)不育剂(绝育磷)3.除草剂按性质分:(1).灭生性除草剂:见绿就杀,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很小,能杀死绝大多数绿色植物。
第一章 农药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农药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e0d5c23eff9aef8941e065a.png)
第一章 农药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农药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农药的毒力、药效和毒性 第三节 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
第二节 农药的毒力、药效和毒性
一、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二、农药的毒性 三、农药毒性、药效和毒力的区别 四、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一、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农药的毒性通常以毒力和药效作为评价指标。 1.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 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毒力的评价或比较指标:在相对严格的控制 条件下,用精密的测试方法,采用标准的试 虫、菌种或杂草而给予的各种药剂的一个度 量。 试验要求的环境条件:多在实验室进行,一 般不能直接应用于田间,只能提供防治参考。
第二节 农药的毒力、药效和毒性
一、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二、农药的毒性 三、农药毒性、药效和毒力的区别 四、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农药毒性、药效和毒力的区别
1.农药的毒性指农药对人、畜等高等动物产生毒害 的性能;农药的药效指药剂施用后对控制目标(有 害生物)的作用效果,是衡量效力大小的指标之一; 农药的毒力指农药对有害生物毒杀作用的大小,是 衡量药剂对有害生物作用大小的指标之一。 2.农药的毒性与毒力有时是一致的,即毒性大的农 药品种对有害生物的毒杀作用强,但也有不一致的, 比如高效低毒农药。这类农药对有害生物毒性大, 而对人和畜禽毒性低,这是因为农药在温血动物和 在昆虫体中代谢降解机制不同。因此农药的发展方 向也曾提出“高效低毒”,“高效”指药效高, “低毒”即指毒性低,特别是对人的毒性低。
2.杀菌剂 保护性杀菌剂:在病原微生物尚未接触寄主前,喷 洒药剂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碍病原微生 物的侵染,以保护植物不受危害的药剂。波尔多液 治疗性杀菌剂:病原微生物已经侵入植物体内,喷 洒药剂抑制病原菌在植物体内继续扩展或直接杀死 以消灭其危害的药剂,三唑酮、硫磺 铲除性杀菌剂:对病原菌有直接强烈杀伤作用的药 剂。但对植物药害严重,一般用于播前土壤处理、 植物休眠期或种苗处理,石硫合剂
农药基本知识培训培训
![农药基本知识培训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3a85f7a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2.png)
01
拒食剂
02
引诱剂
03
昆虫生长调节剂
04
不育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5
增效剂:本身基本无效,但能提高杀虫剂的杀虫效能
杀菌剂
01
保护性杀菌剂 治疗性杀菌剂 铲除性杀菌剂
02
二、农药的分类
除草剂
01
输导型除草剂:施用后通过内吸作用传至杂草的敏感部位或整个植株,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 触杀性除草剂: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移动,只能杀死所接触到的植物组织的药剂。
研究某一农药品种在当地条件下或不同作物上的使用技术;
4
农药对作物安全性及天敌的影响 。
5
田间药效试验的意义
A
D
B
C
试验要设重复
要运用局部控制克服重复间误差
必须设立对照区及保护行
田间试验小区要随机排列
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原则
药效表示方法
杀虫剂: 校正死亡率%= ×100 虫口减退率%= ×100
Pck:防治前后对照区种群增加或减少的百分率 +:种群增加; -:种群减少
Sun-Shepard公式:
防治效果(%)=
杀虫剂防效计算
杀菌剂防效计算
感病指数%=
01
绝对防治效果%=
02
病指增长值=施药后感病指数-施药前感病指数
除草剂防效计算
除草剂选择性计算
二、影响药效的主要因子
1.有关药剂本身的因子 2.与防治对象有关的因子 3.与环境有关的因子
2.有机农药 主要由碳氢元素构成的一类农药,且大多数可用有机化学合成方法制得。通常又可据其来源及性质分为: (1)天然有机杀虫剂 植物性杀虫剂(烟草、除虫菊、印楝等) 矿物油杀虫剂(石油乳剂等) 微生物源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农用抗菌素等) 动物源杀虫剂 (沙蚕毒素类)
5-4农药基本知识ppt课件
![5-4农药基本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3189b40722192e4536f6bf.png)
2
2.按农药的防治对象分类
(1)杀虫剂。以害虫为防治对象的农药,防治农林、卫 生及仓储等害虫或有害节肢动物。
按其作用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保护剂 如波尔多液等。 ②治疗剂 如甲基托布津等。
此外,杀菌剂可以根据能否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的特性,分 为内吸性杀菌剂和非内吸性杀菌剂两大类。大多内吸性杀菌剂具 有治疗和保护作用,而大多非内吸性杀菌剂只具有保护作用。
4
(3)杀螨剂 它一般为触杀剂,但也有内吸剂。 (4)杀线虫剂 大多具有熏蒸作用,如威百亩等。 (5)系鼠剂 杀鼠剂大部分是胃毒剂,用以配制毒诱杀。 (6)除草剂 能够杀灭农田杂草和有害植物的农药。 根据对植物作用的性质可分为: ①灭生性除草剂 如草甘膦等。 ②选择性除草剂 如2,4-D丁酯,可防治阔叶杂草,而对禾本科 杂草无效等。 根据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可分为:触杀型除草剂、内吸传导性除 草剂。 此外,还有病毒抑制剂、杀软体动物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15
能很好地在试验中减少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
(二)农药田间药效的计算
1.杀虫剂的药效计算法
(1)死亡率。 害虫死亡率=
防治前活虫数—防治前活虫数
防治前活虫数
X100%
当自然死亡率小于5%时,可直接减除;在20%以上时则认定试验失败。需要重新来
做,若在5%-20%,可以求出校正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蒸剂、烟剂气雾剂等等。
8
三、农药稀释浓度的计算
(一)农药浓度的计算 1.农药浓度的表示方法与换算 农药浓度的表示方法主要有:百分浓度(%)、百万分浓度(mg/kg)、 倍数法(药液或药粉中稀释剂的用量为原药剂用量的多少倍)。 它们之间换算方法如下: (1)百万分浓度(mg/kg)=百分浓度(%)x10000
农药基础知识及概念
![农药基础知识及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36f372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9.png)
农药基础知识及概念一、农药的定义和分类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森林、园林和其他作物病虫害以及一些草本植物的杀虫、杀菌、除草和抗生素化学或生物制剂的总称。
根据其用途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农药主要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线虫剂等几大类。
1.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或控制农作物、林木等的各种昆虫害虫。
2.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病害。
3.除草剂:用于防除或控制田间作物连带非作物的杂草。
4.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或控制植物生长的农药。
5.杀线虫剂:用于防治和控制土壤中的线虫害。
二、农药的作用原理农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害虫、病菌或杂草进行控制,以达到防治和减轻害虫、病菌和杂草危害的目的。
不同类型的农药有不同的作用原理,如下所示:•接触作用类农药:主要通过害虫或病菌的体表接触杀死它们。
•胃毒作用类农药:主要通过害虫或病菌摄入后产生毒害作用,导致其死亡。
•内吸作用类农药:主要通过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吸收,进入植物内部,防治内寄生、内食性害虫或病菌。
•调节作用类农药:通过改变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过程,从而降低病菌或害虫发病、危害程度。
•复合作用类农药: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农药,综合利用多种作用方式对害虫或病菌进行全面控制。
三、农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在农药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作物的品种、病虫害的类型和发病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
2.按照使用说明施用:遵守农药使用说明,正确计量、正确使用农药,严格控制施用剂量。
3.注意防护:使用农药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皮肤接触、吸入和误食,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避免混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和不同农药剂型之间不能混用,以免产生毒性反应。
5.避开人畜饮水源:在使用农药时要远离水源,避免农药污染水体,影响人畜用水安全。
6.妥善保存和处理:农药应储存在干燥、通风和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禁止与食品、饲料一同存放,使用后的包装物应妥善处理。
农药学的相关概念
![农药学的相关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f19b0a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a.png)
农药学的相关概念农药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学药剂,以控制有害生物(如害虫、病原体和杂草)对作物和农产品的危害的科学。
农药学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包括化学、生物学和农业学在内的多个学科领域,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并保护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药学的相关概念包括农药的类型、作用机制、使用方法、环境影响和安全性等方面。
首先,农药的类型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杀虫剂是用来控制害虫的化学药剂,可以通过触杀、胃毒、熏蒸、驱避等作用来杀死害虫,保护作物不受害;杀菌剂是用来控制植物病害的化学药剂,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防止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除草剂是用来控制杂草的化学药剂,可以选择性地杀死杂草而不损害作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来调节作物生长发育的化学药剂,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其次,农药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生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两种。
生理作用是指农药对害虫、病原体和杂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理过程产生影响,比如杀虫剂可以破坏害虫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导致害虫死亡;化学作用是指农药在作物或土壤中的化学反应过程,比如杀菌剂可以与病原菌的生物膜相互作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另外,农药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喷雾、熏蒸、灌溉、种子处理和土壤施用等。
喷雾是将农药溶液或悬浮液通过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作物的叶面上,以达到杀虫、杀菌或除草等目的;熏蒸是利用农药的挥发性成分,在密闭空间中通过烟雾或气雾的方式进入害虫体内,达到杀虫、杀菌或除草的目的;灌溉是将农药溶液通过灌溉系统均匀地灌入土壤中,以达到土壤除草或保护作物根系的目的;种子处理是将农药溶液或悬浮液浸渍在种子表面,以保护种子和幼苗免受害虫和病原体的侵害;土壤施用是将农药溶液或悬浮液深入土壤中,以达到控制土壤病害或害虫的目的。
此外,农药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对土壤、水体、空气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土壤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导致土壤污染,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生态平衡;农药还可能通过雨水或灌溉水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和水质造成危害;农药挥发后还可能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此外,农药还可能对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产生长期的累积效应,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带来影响。
农药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
![农药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d78999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7.png)
农药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农药的基本知识1、农药的定义和分类农药是指一切用来预防、鉴别、消除或控制存在或威胁着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果树、蔬菜等植物病害、草害、害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物质或混合物。
农药通常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调节剂四大类。
2、农药的作用原理(1)杀虫剂:杀虫剂主要通过阻断昆虫的神经传导、呼吸、消化等生理过程来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2)杀菌剂:杀菌剂主要通过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干扰细胞呼吸等途径来达到杀灭植物病菌的目的;(3)除草剂:除草剂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的生长调节激素合成或调节来达到杀灭杂草的目的;(4)调节剂:调节剂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的生长调节激素合成或调节来达到调控植物生长的目的。
3、农药的使用原则(1)正确选择农药品种;(2)正确掌握农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3)严格遵守施用前期到期、施药量、施药时间、防护间隔期等使用要求;(4)对农田进行科学的施药标准和操作规程;(5)严格按农药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说明书操作;(6)禁止私自调配药液、药剂等,严禁倒农药、乱扔农药包装;(7)注意个人卫生,减少农药对人体的接触;(8)定期清洗喷洒设备,避免农药残留。
二、农药的施用技术1、农药的喷施技术(1)选择适宜的喷雾方式;(2)选用合适的农药喷雾器具;(3)根据农作物的特性和病虫害情况,选择适宜的施药时间;(4)掌握农药的溶解和喷雾浓度;(5)掌握喷洒速度和喷洒高度;(6)避免风速大、温度高、湿度高、雨雪或高温天气下喷洒农药。
2、农药的灌溉技术(1)采用微喷灌、滴灌等技术进行农药灌溉;(2)选用合适的灌溉工具;(3)掌握农作物的灌溉量和农药的使用量;(4)严格遵守农药的保质期和施用标准;(5)禁止使用过期农药进行灌溉。
3、农药的撒布技术(1)选择合适的撒布工具;(2)保证撒布均匀;(3)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生长阶段和病虫害情况,使用合适的撒布方式;(4)避免在风力较大或雨雪天气下进行撒布;(5)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标准,禁止超量撒布。
详细农药知识点总结大全
![详细农药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cfeec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4.png)
详细农药知识点总结大全导语: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工具,能够有效地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但农药的使用也需要谨慎,过量的使用会给环境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正确的使用和了解农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农药相关知识进行详细总结,以供参考。
一、农药的概念农药是指用于农业生产中防治病虫害、除杂草和调整植物生长等目的的化学物质的统称。
根据功能和用途不同,农药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复合型农药等。
二、农药的分类1. 杀虫剂杀虫剂是专门用于杀灭害虫的一类农药,按照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氯杀虫剂、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等。
常用的杀虫剂有敌敌畏、毒死蜱、杀螟松等。
2. 杀菌剂杀菌剂是用于防治病菌性病害的一类农药,可以分为外施型和内施型两大类。
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默克旋、代森锰锌等。
3. 除草剂除草剂是用于除去杂草的一类农药,主要应用于农田、果园、园林等地,可以分为前草剂和后草剂两大类。
常用的除草剂有草甘膦、苯氧草醚、双吗啉等。
4. 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包括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类、抑制植物生长的生长调节剂以及植物根际调节剂等。
5. 复合型农药复合型农药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杀菌、杀虫、除草等不同作用成分的农药,常用的复合型农药有多种组合,以适应不同作物和土壤的需求。
三、农药的性能与作用1. 杀虫剂的性能与作用杀虫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各种方式影响虫体,导致虫体死亡,其作用方式主要有胃毒、接触毒和熏蒸三种。
杀虫剂的选择应根据虫害种类、发生时期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使用。
2. 杀菌剂的性能与作用杀菌剂主要通过干扰病原菌的代谢过程,阻断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实现防治病害的目的。
不同的病害有不同的防治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 除草剂的性能与作用除草剂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杂草的营养代谢,从而导致杂草死亡。
农药基本知识及使用技术
![农药基本知识及使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25efcf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c.png)
农药基本知识及使用技术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了解农药的基本知识及正确使用技术,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农药基本知识及使用技术的详细介绍。
一、农药基本知识1.定义与分类农药是指能够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等有害生物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根据其作用方式和化学结构,农药分为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几大类。
2.农药的作用机制农药通过干扰有害生物的生物活动,达到杀灭或防治的目的。
常见的作用机制包括破坏有害生物的神经系统、干扰其呼吸系统、影响其内分泌等。
3.农药的剂型农药的剂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液体剂型如悬浮剂、乳浊液、可湿性粉剂,固体剂型如颗粒剂、粉剂,以及气体剂型如烟雾剂等。
4.农药的使用周期农药的使用周期包括施药前、施药时、施药后三个阶段。
施药前要了解作物的病虫害种类及生长期,施药时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施药后要进行监测和评估。
二、农药使用技术1.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选择适合的农药进行防治。
要考虑农药的选择范围、剂型、作物耐药性等因素。
2.合理使用剂量根据作物的生长期、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合理确定农药的使用剂量。
过低的剂量无法达到防治效果,过高的剂量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农作物残留。
3.正确施药技术农药的施药技术包括喷雾、撒布、灌溉等方式。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施药技术,并保证药液均匀覆盖作物表面。
4.安全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使用农药时要穿戴防护服装和使用专门的施药设备,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5.农药的储存和处置农药在储存和处置时要注意安全。
农药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防火的地方,避免与食品、饮水等物品接触。
农药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三、农药使用的注意事项1.合理轮作轮作可以减少特定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在轮作中要选择与前一作物病虫害不同的作物,避免连作。
农药学知识点范文
![农药学知识点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01f4b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b.png)
农药学知识点范文农药学是一门研究农业有害生物的科学,主要研究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以及农药的开发、使用和管理。
以下是农药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1.农药的定义和分类: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园艺作物和畜禽养殖中的有害生物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
按照作用对象可以分为杀害昆虫的杀虫剂、杀灭杂草的除草剂、杀死病菌的杀菌剂、杀死真菌的杀真菌剂以及杀灭鼠类的杀鼠剂等。
2.农药的作用机制:农药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
例如,杀虫剂可以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干扰其神经递质的传递;除草剂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并导致其死亡;杀菌剂可以破坏病菌的细胞壁或细胞膜,导致其死亡。
3.农药的选择和使用:在农药的选择和使用上,需要根据不同的作物、有害生物和环境条件进行评估和决策。
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剂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防治效果,并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4.农药的剂型和配方技术:农药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如液体剂、粉剂、颗粒剂、悬浮剂等,以适应不同的使用方式和防治对象。
此外,配方技术也可以改善农药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渗透性,提高防治效果。
5.农药残留和环境安全:农药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农产品中出现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合理使用农药,遵守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农药还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对鱼类、昆虫和其他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作用,以及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6.农药开发和管理:农药的开发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实验和评价,包括初步筛选、活性评价、毒性研究、环境效应评估等。
同时,为了确保农药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农药管理法规和监测体系。
7.农药抗性和抗性管理:农药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抗性,降低农药的防治效果。
因此,需要进行抗性监测和抗性管理,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和轮作使用,减少抗性发展的风险。
8.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杀菌剂、生物杀虫剂和生物调节剂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的方法。
农药学基础知识
![农药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90bc92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3.png)
农药学是研究农药及其应用的学科,涉及到农药的化学、生物学、毒理学、环境学、生态学、农业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下面是一些农药学基础知识的介绍:
1. 农药的分类:根据作用机理和用途,农药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等多种类型。
2. 农药的化学成分:农药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其中有机化合物是农药的主要成分。
3. 农药的作用机理:农药通过作用于生物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干扰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达到杀虫、杀菌、除草等效果。
4. 农药的安全使用:农药的安全使用包括合理施用、避免污染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
5. 农药的环境影响: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残留污染、生态破坏等。
6. 农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农药的发展趋势逐渐转向低毒、高效、环保等方向。
以上是一些农药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农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支持和配合。
农药植保基础知识
![农药植保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00f377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b.png)
农药植保基础知识
一、农药的基本知识
农药,又称化学农药或化学农药,是一类特定的化学物质,可以控制
有害生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率和程度。
它是
生产、经营和使用农药时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
农药是一类特定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对农作物造成伤害
的有害生物,使农作物受到的伤害降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作物
的品质。
农药具有解决农业问题的特殊功能,但是由于其具有破坏性,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
农药的合理使用对于农业生产和保护环境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使
用农药前,我们必须了解它的性质、作用机理、使用方法以及危害和预防
措施。
1、农药的性质
农药主要包括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螨剂、
抗逆剂、抗病毒剂以及非农药类杀虫剂等多种类别,其形式可以是液体、
固体或气态。
这些农药按照使用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熏蒸剂、喷雾剂、灌溉
剂和洒布剂等。
2、农药的作用机理
农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或毁灭有害生物的生理活动,如抑制抗
性酶的活性,阻碍其消化酶系统,毒死有害生物,阻断其代谢途径,使有
害生物消失,从而达到防治有害生物的目的。
3、农药的使用方法。
农药学教材
![农药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fd972b6858fafab069dc028a.png)
第一章农药的基本概念及农药学的研究范畴第一节农药的基本概念一、农药的含义与分类1. 农药的定义农药(Pesticide)主要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品。
这里所说的化学品可以是人工合成的,也可以是天然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但不论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还是天然产物,作为农药都应具备两种基本属性:具有确定的分子结构,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有害生物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因此诸如寄生蜂、捕食螨、致病细菌、病毒等所谓“生物农药”不属于本书所述的农药范畴。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农药的含义和范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差别。
如美国,早期曾将农药称之为“有经济价值的毒剂”(Economic poison),后又称之为“农用化学品”(Agricultural chemicals),甚至称之为“农用化学调控剂”(Agricultural bioregulators),欧洲亦称之为“农用化学品”(Agrichemicals),当前在国际文献中已通用“Pesticide”一词。
2. 农药的分类《农药手册》(The pesticide manual)第14版记录全世界商品农药1524种。
为了便于研究与使用,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一般是按功能和用途将农药分成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若干大类,然后再将每一大类按化学结构或作用方式细分。
以杀虫剂为例,可以若干类别,如:有机氯类杀虫剂如滴滴涕、六六六、狄氏剂等。
有机磷类杀虫剂如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等。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如西维因、速灭威、抗蚜威、涕灭威、克百威、双氧威等。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丙烯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如杀螟丹、杀虫双、杀虫环等。
新烟碱类(氯化烟酰类)杀虫剂如吡虫啉、啶虫脒等。
亦可按作用方式分成若干类别,如:胃毒剂(Stomach poison)药剂伴随害虫取食活动通过口器及消化系统进入体内起毒杀作用的一类杀虫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人 韩帅兵 班级 环境131 学号 20130534103
一 二 三 四 五 用 六
农药的定义、发展史 农药学的研究领域 农药的分类 农药的毒力、毒性和药效 农药对作物的药害和刺激生长作 农药的选择性
一 农药的定义、发展史
(一)、农药的定义
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
3、除草剂
• 除草剂药效计算公式
五、农药对作物的药害
1、农药的性质
• 各种农药的化学组成不同,对植物的安全程 度有时差别很大。一般来说无机药剂较容易 产生药害,有机合成药剂比无机药剂要安全 得多。
• 加工制剂或原药中杂质有时是产生药害的主 要原因,制剂质量不良或喷布不均也可能造 成植物局部药害。
本 章 总 结
谢 谢!
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病害的药剂。
保护性杀菌剂作用过程示意图
孢子释放 孢子死亡 叶面受到 杀菌剂保护 施药
病原菌孢子 不能萌发 菌丝体入侵
孢子传播
治疗性杀菌剂作用过程示意图
孢子释放 菌丝体死亡 孢子传播
杀菌剂内吸 施药 菌丝体入侵 症状开始显现
——按“作用方式”分类(除草剂):
选择性除草剂:能杀死某些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的一类 除草剂。 灭生性除草剂:能杀死绝大多数绿色植物,对植物缺 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的一类除草剂。
六、利用农药的选择性
•
农药的选择性一般指的是选择毒性和毒力。 农药选择毒性主要指对防治对象活性高,但对 高等动物的毒性较小,这是农药研究中的一个 主要方向。农药的选择毒力是指对不同昆虫 种类之间的选择性,与其相对的术语是广谱性。 农药的选择性大致可分为生理选择和生态选 择性。研究选择性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的消 灭靶标生物和保护非靶标生物。
• 杀菌剂(Fungicides):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 除草剂(Herbicides):防除农田杂草的化学物质。
• 杀螨剂(acaricide):防治蛛形纲中有害种类的化学物质。
• 杀鼠剂(rodenticide):防治害鼠的化学物质。
• 杀线虫剂: 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化学物质。
• 植物生长调节剂: 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2、杀菌剂: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等;
3、除草剂:株防效、鲜重防效。
1、杀虫剂
其基本根据是自然死亡率与被处理而产生的死亡率是完全独立的。 在死亡率5~20%范围适用,低于5%时可不校正。
虫口减退率公式——
2、杀菌剂
黄瓜霜霉病:1级(5%以下),3级(5-11%), 5级(11-25%),7级(25-50%), 9级(50%以上) 有10片叶子:其病级分别为一个7,三个5,三个3 和三个1级,其病情指数?
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 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 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及其制剂。
(二) 农药的发展史
•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在 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 录,中国也在公元前7~5世纪用莽草,蜃炭 灰、牧鞠等灭杀害虫。而作为农药的发展 历史,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在20世纪40 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 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从20世纪40年 代初期开始进入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并从 此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
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一、农药毒力和药效的概念
二、农药毒力表示方法 三、农药的药效
(一)、农药的毒力和药效的概念
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
度。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用精密测
试方法,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
而给予药剂的一个量度,作为评价或比较标准。
药效:指药剂本身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药剂
反应 程度
敏感性分布曲线 的积累曲线,由于 敏感性分布曲线略 有偏度,因此是不 对称的s—曲线。
% 100
75
50
25
0 剂量
对于同一有害生物种群来说,敏感数、较敏感数和不敏 感数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种群数量
% 100
75
50 25 0
敏感
一般
不敏感
剂量
农药的药效
1、杀虫剂:死亡率、虫口减退率、被害率(枯心 率)等;
• 熏蒸剂:药剂能够在常温下气化为有毒气体,通过呼吸 系统进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称熏蒸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菌剂):
保护剂:在植物发病前,将药剂均匀喷洒在植物体表,
以预防病原微生物入侵与传播,这类杀菌剂称
保护剂。 治疗剂:在植物发病后施用,以抑制病菌的生长或致病 过程,使植物病害停止发展或使植株恢复健康 的一类杀菌剂称治疗剂。 免疫剂:植物发病前或发病后对植物施用药剂使其对植 物或病菌发生作用而改变病原菌的致病过程,
型,寄主植物,防治靶标生物,使用方法和田间 环境与药剂作用效果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药 效是在田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结合生产
实际进行的测试,对防治工作具有实用价值。
药剂毒力的测定
A. 剂量:严格讲,剂量应该是生物个体或生物单位体重所接受的 有效成分的量。 B. 反应:在一定剂量下,有害生物所表现出的中毒现象。 C. 剂量—反应曲线
药害
安全性指数
使用的最低浓度
K= 植物能忍受的最高浓度
K值越大,对植物越不安全易产生药害。
农药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刺激作用
• 烟草制剂对水稻有促进生长的作用;鱼藤制剂 可促进菜苗发根;波尔多液可使多种作物叶色 浓绿、生长旺盛。似乎药剂在低剂量使用时, 一般都对植物有一定的刺激生长作用。不过这 种刺激生长的良好作用,需要经过严密的比较 研究才能确认。
农药禀性的充分发挥和利用
•
一种农药 , 常有多种剂型 , 每一种剂型均 有其最优的使用场合。剂型的不同及其种类 直接关系到该种农药的使用范围和效果。农 药的使用技术研究目的实质上是要使农药最 有效地与防治对象接触并发挥毒杀作用。这 些技术包括使用浓度、剂量、单用或混用、 间隔时间、施药部位以及在生物体上的滞留 和输导等。
由天然矿物原料加工制成的农药。
– 植物性农药: 是用天然植物加工制造的,所含有 效成分是天然有机化合物。
– 微生物农药: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造成的。
– 有机合成农药: 即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农药。
——按“作用对象”分类
• 杀虫剂(Insecticides) :防治有害昆虫的化学物质。
• 杀软体动物剂: 防治有害软体动物的化学物质。
——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
• 触杀剂:药剂通过体壁及气门进入害虫、害螨体内,使 之中毒死 亡的药剂称触杀剂。
• 胃毒剂:药剂通过害虫取食而进入消化系统,使之中毒 死亡。
• 内吸剂:药剂被植物的茎、叶、根或种子吸收而进入植 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扩散或产生更毒的代谢物, 使取食植物的害虫(螨)中毒死亡的药剂称内吸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