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5.《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制作长征重大事件年代尺,知道红军长征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第五次“反围剿”、长征开始、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等。

2.通过合作学习,说出遵义会议前后党和红军的命运发生的变化,通过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把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认识到红军长征的艰辛;感受到正确的路线引导对于革命的重要性;感受中国共产党顽强不屈的斗志和为民族勇于求索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内探究和课外延伸,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感悟长征精神在青少年个人成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征途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遵义会议前后党和红军命运的变化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2.难点: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现实意义三、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轻松快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学为主”“以学定教”“以学激趣”;指导学生阅读“长征示意图”和“四渡赤水示意图”,重视历史地图教学;通过制作年代尺和历史小卡片,动脑和动手相结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建议采用板图形式:教师在黑板上大致画出黄河、长江的轮廓,作为中国版图的骨架,然后在相应大概位置写上本课重要地名:瑞金、湘江、遵义、赤水、金沙江、雪山、草地、吴起、会宁,让后用红色粉笔把以上地名连成线,成飘带形状。

板书设计二:采用文字形式六、教学反思本课时设计通过课堂三个环节:“自主学习把握基础知识”“合作学习解决重点”“探究学习延伸提升”,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始终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

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处理。

三个环节脉络清晰,这样教师就可以把自己从课堂上面面俱到的填鸭式的讲解中走出来,按照“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能领会的不讲、偏离重点难点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仍然不懂的不讲”原则,力求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同伴和引导者。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03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03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课题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授课时间
2018.1.12
课时
第五课第3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
三(2)
教学目
标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2.会宁会师(1936.10.22)红一、红二、红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的基干力量(那些剩下的红军,接受了重重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了所以他们成为了日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党和军队的主要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936.10——2016.10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在这样的情况下,“左倾”错误领导人还想去湘西,而蒋介石又调集了十倍于我的敌军对红军实施围追堵截,红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改道贵州,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解放了遵义。
三、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1935.1)
1.假如你是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初期军事斗争的红军战士,请你谈谈自己对即将召开的会议寄予的希望。这次会议能否满足战士们的愿望呢?




能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正面评价;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纪念红军胜利80周年),教育学生传承长征精神,注重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教育。
教师:1——4次反“围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胜利;第五次,(博古、李德)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失败。战争胜败,不在于力量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术方针。

历史教案[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教学实践和设计意图

历史教案[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教学实践和设计意图

历史教案[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教学实践和设计意图“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教学实践和设计意图摘要:新社会课程标准对社会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社会课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主素养的培养,才能使社会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实践设计意图正文:新的社会课程标准对社会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社会课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主素养的培养,才能使社会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文是本人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初二旧教材“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一节的教学如何体现新教学理念整理出来的一个个案。

一.教材分析:本节讲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的经过和意义,重点分析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要讲清长征中战斗的激烈,红军生活的艰辛和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

长征中的战役学生普遍比较熟悉,不用过多讲述,讲清经过的重要线路和地点即可。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形象生动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及南方八省的游击战争。

2.掌握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深刻领会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五.教学过程:授课过程设计意图老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长征》主题曲《十里送红军》,(播放)并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122第一段,思考归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学生:由于王明夺取党中央领导权和“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开始。

2.4.3 红军长征(教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

2.4.3 红军长征(教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

2-4-3 红军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掌握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及伟大意义;理解长征精神。

2.过程与方法结合阅读《红军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红军长征的原因及红军长征的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红军长征的精神并能以实际行动向红军学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设问导入)首先让全班同学齐读《长征七律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略加解释。

指出该诗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渲染课堂气氛,引入新课:二、新课学习(一)红军长征的原因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震惊。

从1930年开始,国民党调集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多次“围剿”,企图消灭红军,但均遭失败。

>>> 多媒体课件展示红军前四次反围剿概况教师设疑: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凭借什么赢得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采取运动战。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过渡: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是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进行长征。

教师设疑:什么是“左”倾错误学生:急于求成、激进、冒险教师设疑:“左”倾错误的原因?学生:缺乏对中国国情全面深刻的认识;机械照抄照搬苏联经验。

2.5.3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2.5.3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明确写道:“十八勇士一过河 去,就将敌人打垮,占领了渡口。”
泸定桥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 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 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
冲出重围
四渡赤水
打乱敌人的 追剿计划
巧渡金 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包 围圈
强渡大渡 河、飞夺 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冲出重围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
打乱敌人的 追剿计划
一渡赤水
二渡赤水 三渡赤水 四渡赤水
放弃渡江
避实击虚 放弃遵义 回师贵阳
游弋扎西
拿回遵义 假装北上 巧渡金沙
比较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和四渡赤水,说说党和红军的 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遵义会议前革命形势极端危急: “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指挥 (全线出击、分兵把守、携带辎重、阵地决战) 遵义会议后长征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运动歼敌、声东击西、轻装上阵、机动灵活)
长征精神
敢于吃苦、不怕困难、积极上进、艰苦奋斗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 雄主义精神;顾全大局、团队协作、无私奉献的 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崇高理想的精 神。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挫折,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二、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直接原因)
客观: 敌强我弱 主观: 博古、李德等 “左”倾错误主 张(根本原因)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带引号的“左”倾表现为脱离社 会现实条件,急于求成,主观地 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 王 明 李德 客观困难,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 动.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件 教案 (2)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件 教案 (2)
- 版权所有-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 版权所有-
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 版权所有-
历史资料
据美国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 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 河;经过11个省份;占领62座城市;突破 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 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 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 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 奇迹!
- 版权所有-
内容
①批评了……肯定了……
②改组了……增选了……
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和红军 成为我党我军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版权所有-
意义
毛泽东
- 版权所有-
张闻天
周恩来
- 版权所有-
朱德
三、红军长征及胜利会师
红一方面军
- 版权所有-
四、长征的历史意义
“(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 也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 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 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 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 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 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深远 地影响世界事迹的事件了。” ————李尔伯(美)
- 版权所有-
- 版权所有-
朱 德长 、征 周到 恩达 来陕 、北 秦后 邦的 宪毛 泽 东 、
- 版权所有-
会宁 会宁
(1)认真阅读地图,数一数,红军 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
(2)从长征路线图中找到瑞金、遵 义、吴起镇、会宁四个地方。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2.5.4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2.5.4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遵义会议则是中国革命从失败到成功的转折点,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实际领导核心地位,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例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遵义会议则是中国革命从失败到成功的转折点,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实际领导核心地位,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基本概念、背景、过程和意义等。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2.5.4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四节《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红军长征的背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迫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过程:
讲解红军长征的定义,包括其主要背景和目的。
详细介绍红军长征的历程,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遵义会议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遵义会议的基本概念、背景和意义。
过程:
讲解遵义会议的定义,包括其主要背景和目的。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三框《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3-1-5 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要点提示: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

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本课时围绕中国共产党如何反“围剿”以及长征的史实展开。

教材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例,交代红军长征的原因;继而以长征为重点,既描述了惨烈的战役,也再现了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历史性转折,特别突出了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

2.教材结构体系: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概况,知道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与主要决定,理解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掌握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深刻领会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红军长征及其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的学习,认识到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培养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遵义会议和长征精神难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影响。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1.设计围绕——史料化、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趣味化(故事化)个别化和协作化、结构化、方法化、情感化”进行撰写2.设计体现“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教学理念。

新世纪教育网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免费下载第1 页共 3 页新世纪教育网环节三: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 了解遵义会议后红军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2.结合图片师生共同感受长征的艰辛,如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

3.结合阅读卡“彝海结盟”,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的民族政策,知道红军之所以能够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因。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图2—74中找出吴起镇和会宁,了解红军胜利会师的情况。

1.根据提供的资料,让学生说一说对长征意义的认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5.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5.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案
比较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和四渡赤水,说说党和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遵义会议前革命形势极端危急:“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指挥(全线出击、分兵把守、携带辎重、阵地决战)
遵义会议后长征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运动歼敌、声东击西、轻装上阵、机动灵活)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遵义会议意义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会有那些方面的困难?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那些?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长征中表现出的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讲授新课
1932年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围剿”,党内把持中央领导权的王明、博古剥夺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权,但周恩来、朱德采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长征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
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军事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严重失利,被迫开始了“长征”。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课堂小结
结合PPT,总结这课主要内容,列个提纲。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重要知识点
知识目标
了解第五次“反围剿”、长征开始、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等。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03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03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课题摘要学科历史与社会学段九年级年级九(1)班单元第二单元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名称《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一、学习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1.知识与能力(1)、红军长征的原因(2)、长征的开始和艰难历程,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3)、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设计一些活动性、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师生双方共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同时借助多媒体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历史事物。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大胆思考,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红军将士“不怕远征难”的史实,由衷地产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并自觉学习他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革命英雄气概;(2)、通过学习长征的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并已经从各种途径对长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长征缺乏体验。

本节课授课班级是九(1)班是实验班,全班30人,期中考试平均分87.5分,全部优秀,高分99人,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重点:遵义会议难点:(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体会长征精神二、教学环境选择□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使用说明一、开门见山,引出课题以《长征》配乐诗朗诵的雄壮气势引入新课,利用电脑课件边播放《七律·长征》的配乐诗朗诵边展示长征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事件,接着教师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ppt二、交流预习,提出问题1、角色分配,合作学习(5分钟)ppt历史学家:1.长征的原因及胜利的意义;2.遵义会议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第3课时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第3课时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布有重兵的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占领遵义,
召开遵义会议。
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2)从遵义会议的内容看,集中解决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和组 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
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等组成军事指挥小
组。从而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要 点 探 究
探究点一 理解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从召开的背景看,遵义会议是在党和红军处于危机的情况下 召开的。由于党内存在“左”倾错误,致使革命根据地的力量 受到极大损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损失过半,在前 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红军放弃
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3.意义 (1)遵义会议结束了“____”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左
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党 (2)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______ ,挽救了 ________ 红军 ,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____________ 生死攸关 的 转折点。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例1
有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
。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 是 C
(
A.“五四”运动 C.遵义会议 [解析] B.中共诞生 D.挺进中原
)
从题干中诗的内容“生死攸关”四个字即可确定这一
会议是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所犯的“左”倾错
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例2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课件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课件

课内探究 感悟长征精神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内探究 感悟长征精神
“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远不仅于此!” ──美国作家 史沫特莱
“长征是艰苦的冒险,长征是人类的勇气与怯懦、胜利与失败的搏斗” ──德国社会活动家 王安娜
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
同桌合作一:说说第五次 反“围剿”失败的故事, 并分析失败的原因。
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
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
同桌合作二:说说湘 江战役惨烈的程度并 分析原因
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
视 频 四 渡 赤 水 出 奇 兵
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
一渡赤水 放弃渡江 游弋扎西 二渡赤水 避实击虚 拿回遵义 三渡赤水 放弃遵义 假装北上 四渡赤水 回师贵阳 巧渡金沙
发生转变主要原因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同桌合作 :找变化 溯因由
_____年1月 ______会议
会议内容: 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 肯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 选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了(会后)____________ 会议意义: 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 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 挽救了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锦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5.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39p》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5.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39p》PPT课件

胜利会师
(1)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
(2)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红军翻过的山有18座:
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大娄山、 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大雪山、夹金山、邛崃 山、岷山、六盘山、蓝山、大凉山、芦山、终南 山、罗山、名山、井冈山、岷山、英山。
花絮:巧渡金沙江的过程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 渡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 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 。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 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 里捞出了两条破船。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 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然。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 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 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
红军长征渡过24条河流,主要有:
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 湘江: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 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赤水河: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 划 金沙江: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大渡河: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
吴起镇
1935年10月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 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 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花絮:巧渡金沙江的结果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 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 令一直在黔江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 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 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 在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才赶到 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 无踪的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5.4《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5.4《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教学设计
④ 课后拓展阅读和观看资源
- 推荐阅读材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遵义会议纪实》等
- 推荐观看视频资源:《长征》、《遵义会议》等纪录片
⑤ 课后作业布置
- 作业内容: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基础知识的目的和意义
难点:
1. 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困苦和战略策略的理解。
2. 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
1. 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地图,直观展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重要战役,帮助学生理解长征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 通过历史文献和见证人的叙述,生动呈现长征的艰苦卓绝和英勇奋斗精神,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长征精神。
知识拓展:
介绍与《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 《中国革命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包括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等重要事件。
- 《红军长征纪实》:收录了红军长征期间的大量纪实文章和珍贵照片,为学生提供了更生动的历史见证。
- 《遵义会议纪实》:详细记录了遵义会议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的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前后联系和发展脉络。
2. 史料实证:培养学生运用史料来验证历史事实的能力,学会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史料的价值和特点,提高对历史资料的解读和运用能力。

人教 九上《历史与社会》2.5.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共15张PPT)

人教 九上《历史与社会》2.5.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共15张PPT)


图说历史

腊子口
西
草地
吴起镇 黄

西
被战 迫略 长转 征移
毛泽东建议改向贵州

遵毛尔义盖 会议
强渡乌江 解放遵义

渡 雪山19四35.川1
泸定桥

安顺场 彝 族 区

沙 江



遵义 贵
贵阳

湘江战役江 突破第
四道封锁线
湖 红军损江失惨重

西中央革命根据地

瑞金 .
建1934.10
中央红军
广西
开始长征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8/3 2021/8/3Augu st 3,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8/320 21/8/32 021/8/3 2021/8/3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8/320 21/8/32 021/8/3 8/3/202 1 2:10:37 P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32021 /8/3202 1/8/3A ug-213- Aug-2 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32021 /8/3202 1/8/3T uesday , August 03, 2021
胜利
失败
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红军长征的根本原因:党内推行“左”倾错误主张
左倾: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 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 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所以, 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2)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2)

意义 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 革命精神;
红军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 乐观主义精神。
束。……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长征胜利的意义
1.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
长征 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精神:
红军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诞生
遵义会议
新中国成立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4年 转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 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
折 点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过草地 爬雪山
吴起镇会师
1936年 10月红 军三大 主力会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原因 “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的失败
经过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路线: 转折:遵义会议 结束: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在 甘肃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 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 的精华。——毛泽东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将帅 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其中有222人参加 过长征。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向西突围的漫漫征途。
突破湘江
在图2—74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中找到湘江。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最大的败仗是湘江战役。1934 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 挥下,同国民党军队在湘江地区浴血奋战,损失巨大, 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6000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第3课时
红军长征
1.背景:
①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震惊。从1930 年开始,国民党调集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多次 “围剿”,企图消灭红军,但均遭失败。
②1933年10月,蒋介石 调集50万军队,对中 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 五次“围剿”。由于 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 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 推行“左”倾错误主 张,导致红军的第五 次反“围剿”失败。 中央革命根据地形势 危急。
遵义会议
1.时间、地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2.内容: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
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 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后,成立了由毛泽 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 全军的军事行动。
3.意义:
①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 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原名陈绍禹(一说玉) 化名博古(俄语“上帝”音译) 又名华夫 曾用名李特罗夫

2.5.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39p精品课件

2.5.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39p精品课件

四渡赤水
打乱敌人的 追剿计划
一渡赤水 放弃渡江 游弋扎西 二渡赤水 避实击虚 拿回遵义 三渡赤水 放弃遵义 假装北上 四渡赤水 回师贵阳 巧渡金沙
比较第五次“反围剿”、湘江战役和四渡赤水,说说党和红军的 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遵义会议前革命形势极端危急: “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指挥 (全线出击、分兵把守、携带辎重、阵地决战)
冲出重围
四渡赤水
打乱敌人的 追剿计划
四渡赤水
巧渡金 沙江
强渡大渡 河、飞夺 泸定桥
跳出了敌人的包 围圈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 “强渡大渡河”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 次著名战斗。
•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 在长征中曾是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 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从而在 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 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
跳出了敌人的包 围圈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彝海结盟
红军在彝族区的标语“红军不杀番人中”国工农红军在彝族区颁发的布告
摘自《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毛泽东于1935年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 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 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 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 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 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 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 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 省。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 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 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