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总目标
一年级
1. 朗读课文。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包括声、韵、调要准确到位;流利——包括长句中词语间的恰当停顿及整体的流畅程度。
2. 识字学词。
能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生字新词;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习一些识字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换一换、说反义词等;能借助图画阅读,了解文中少量重点词语的意思。
3. 认识句子。
初步认识句子的组成,建立句子概念,能读懂句子的意思,感知句子中词序改变后句意的变化。
4. 认识标点符号。
认识逗号、句号,在语境中初步了解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5. 认识好词好句。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文中好的词语、好的句式,并学习运用。
6. 练习书写。
在识字写字中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名称(见教材后面的汉字笔画名称表)及最常见的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好田字格中的生字。
7. 背诵积累。
能背诵教材中指定的古诗及短文。
8.学习复述。
学习复述故事性的课文。
二年级
1.朗读课文。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下学期初步学习默读课文。
2.识字学词。
能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继续学习并掌握新的识字的方法,如: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形声字规律、编字谜、编儿歌等,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
中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3.提取信息。
在阅读中能从文中提取简单的信息(如故事的时地人事),形成初步的阅读能力。
4. 赏词赏句。
能找出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迁移运用新的句型句式。
5.学习标点符号。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6.认识自然段。
能标出自然段序号,了解自然段中句子的排序。
7.练习书写。
能正确、端正、整洁地写好田字格中的生字,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8.背诵复述。
能背诵教材中指定的古诗及短文,学习复述故事性强的课文。
三年级
1. 朗读课文。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初知文章大意。
2. 识字写字。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学习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3. 学习概括。
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如:要素串连法(时地人事)、题目扩充法、问题概括法、段意合并法、抓重点句法等
4. 品词品句。
赏析文中的精彩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形象,初步学习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问等。
5. 学习标点符号。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学习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6. 学习构段方法。
初步认识几种比较典型的构段方式,如:总分、因果、并列、承接等,突出段落训练。
7. 学习古诗词。
能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
词大意,理解诗文。
8. 背诵积累。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或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9. 练习复述。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年级
1.朗读课文。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略读粗知大意。
2. 识字写字。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自觉运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3. 学习理解概括。
继续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方法: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等;学习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
4. 品词品句。
赏析文中的精彩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形象,进一步学习运用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5. 学习标点符号。
学习体会引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作用,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6. 学习构段方法。
进一步学习运用几种比较典型的构段方式,如:总分、因果、并列、承接、转折等,突出段落训练。
7. 学习古诗词。
能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理解诗文。
8.背诵积累。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或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并在习作中运用。
9.练习复述。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年级
1. 朗读课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培养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 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借助字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义。
3. 学习体会句子。
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4.品词品句。
赏析文中的精彩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形象,较熟练地掌握运用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5. 领悟篇章写法。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描写人物的方法、写景叙事的方法、介绍说明的方法、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等,突出篇的训练。
6. 学习古诗词。
能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理解诗文。
7. 学习文言文。
能初步感知古汉语的形式,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及少量文言词语的意思。
8. 学习浏览。
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习惯。
9. 学习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学习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背诵复述。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或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
累好词佳句;能有条理地复述叙事性作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六年级
1. 朗读课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默读有一定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 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借助字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义。
3. 品词品句。
赏析文中的精彩词句,学习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形象,较熟练地掌握运用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4. 学习品读感悟。
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道理的方法。
5. 领悟篇章写法。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如何安排详略、布局谋篇,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通过展开联想与想象等表情达意的方法;继续学习描写人物、叙述说明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等,突出篇的训练。
6. 学习文言文。
能初步感知古汉语的形式,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及少量文言词语的意思。
7. 学习古诗词。
能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理解诗文。
8. 学会浏览。
能根据需要适当加工处理信息,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9. 学习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学习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背诵复述。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或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能有条理地复述叙事性作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说明:
1.以上是对xx版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各
年级阅读教学总的目标要求,突出了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
2.各年级在知识、能力、方法、习惯上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3.由于各项目标均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因而在实施教学中教师要注
意发挥组织、引导和示范的作用。
要求:
1.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对照本年级总的目标要求,并结合具体的
教学内容,进一步把每篇课文、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细化,避免含糊空洞。
2.制定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应视内容和所在单元的不同有所区别,体现
共性与个性。
3.一般来说,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为2—3个,应把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必分开。
武鸣县教研室
xx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