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第11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的个性精品课件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的个性精品课件

(二)幼儿性格发展中的差异
•孩子的四种典型性格: •1、性格开朗、活泼、爱说爱动、有节制的孩子 •【心理表现】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自我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欲和交往能力强,口语 表达能力也很好;但是,自制力差,做事没耐性。 •2、性格温柔、听话、沉稳的孩子 •【心理表现】自尊心强、有主见,凡事心中有数,做事有条理,耐心, 认真。但是很爱面子,做错了事,不能当面批评,否则会伤他们的自 尊心。 •3、性格调皮、专横、大大咧咧的孩子 •【心理表现】适应能力强,敢说敢干,富有创造性和个性,但“义气” 十足,爱打闹,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规则意识较差。 •4、性格孤僻、胆小、不爱讲话的孩子 •【心理表现】比较稳当,做事不易出差错,专注力强,听话。但是, 他们喜欢独自做事,不爱交往,自我表现欲不强,从不把自己的想法 告诉别人。
•2、稳定性与可塑性 •【观点辨析】你认同以下观点吗?为什么?你觉得个性有 什么样的特点? • 1.有一天,当我们看到隔壁班的一位同学正在打扫教 室,就断定该学生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学生。 •2.有的同学说:“我性格这么内向,以后怎么去当老师 啊?” •个性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 致性。 •在个体生活中暂时的偶然表现的心理特征,不能认为是一 个人的个性特征。
• 一、气质的概念和分类 • 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气质一词,如描述 某人气质高雅脱俗,那么心理学中提到的气质与生活中的 气质概念是否相同呢?” • (一)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个体所特有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动力特征 •【实例分析】以拳击手出拳的过程为实例分析并总结 •与人的心理活动一样,所有物体的运动或活动过程都动力 特征,比如拳击手出拳的过程。 •提问:出拳的过程中有哪些动力特征? •【自我分析】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活动分析自己心 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独特性和稳定性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心理学课件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心理学课件
具体运算期(7-11岁)
儿童逐渐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解决具体问题。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直觉行动思维
儿童在行动中直接感知和解决 问题,思维与动作密切相关。
具体形象思维
儿童通过具体形象和表象来思 考问题,具备初步的象征性思 维。
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具备简单的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 初步的逻辑推理。
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亲师关系培养
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解释亲社会行为对学前儿童个性 及社会性的积极影响,如合作、
分享、助人等。
亲师关系的建立
分析如何在教育环境中建立良好 的师生关系,提高学前儿童的信
任感和安全感。
家园共育的策略
探讨家庭与学校如何协同工作, 共同促进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和
亲师关系的发展。
05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与障碍
情绪问题
学前儿童常因为家庭环境、生 活变化等原因出现情绪不稳定
,如过度焦虑、抑郁等。
行为问题
包括攻击性行为、退缩行为、 多动等,可能与家庭教养方式 、环境等有关。
学习困难
在认知、语言、记忆等方面存 在明显的学习困难,可能涉及 发展性障碍如阅读障碍、注意 力缺陷等。
学前儿童基本情感的表现
喜悦
学前儿童在获得喜欢的物品、受到表扬或参与有 趣活动时,会表现出喜悦的情感。
悲伤
面对失落、分离或失败等情境时,学前儿童可能 会体验到悲伤的情感。
愤怒
当学前儿童的意愿受到阻碍、遭受不公平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 感到受挫时,可能会表现出愤怒的情感。
恐惧
对于未知、突发或具有威胁性的事物,学前儿童 可能会产生恐惧的情感。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PPT课件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PPT课件
17
(三)性格与气质
区别: 先天获得还是后天形成;有无好坏之分 相对独立性 联系: • 气质使性格显示独特色彩 • 气质促使人更易形成某种性格特征 • 性格掩盖和改变气质
18
(一)什么是能力
直接影响个体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活动顺利 完成的必备心理条件。
例如:唱歌——旋律感、节奏感、 才能: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 天才:才能的高度发展
可见,最初形成的性格特征对幼儿的个性形成起重要 的作用。这时性格虽然还没有定型,但它是未来性格形成 的基础。
31
第四节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一 、学前儿童能力的结构
二、学前儿童智力与非智力因 素的关系
三、学前儿童智力结构的变化 与发展
四、儿童智力发展曲线
(一)智力发展的高原期 (二)入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 (三)特殊才能的早期发现
1
念1.气1及了.质种解掌的类个握内;性气涵的质是特、什性性么和格?结、不构能同;力类的型概 能气3力 2及 能 自..什力质2发种力我理掌.么?的展类培意解握理是主的养识;学气解能要特与的前质学力特点 塑 概儿、前,点造念;童性儿怎是的与气格童样什方结质、气培么法构、能质养?。。性力、幼格的性儿、概格的能念、 4.掌握学前儿童气质、性格、能 力培养与塑造的方法;
能力与知识、技能概念的不同 能力与知识、技能相互关系
21
第二节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一 、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
二、根据幼儿的气质类型进 行教育
(一)传统的气质类型 (一)成人对儿童的抚养和教育 措施,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个儿童 (的二气)质根特据点基本生活活动模式划 分的气质类型
(二)要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 儿童的不足之处
不不平灵灵衡强 弱活活型型 型性平性强 强 弱衡、、 、兴型不平 平奋注 坚 与平衡 衡占能 力 与意 持 上衡、 、优够,上易性 述、灵 不势经注述转差灵抑活灵受意情移活制活—强力况精—,型占—刺比相力情活—的优激较反旺绪泼安表势或集,盛平型静多现—繁中加、衡型—变相重,上爱,化反弱的知感冲善、型劳觉受动于思(动广性难自维抑、度高自制灵郁工大制,活型作动、)持作言久形语,成动说较作话准敏大确捷声等、有 抑制占优势 胆小拘谨、缺乏魄力、易生闷气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PPT课件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PPT课件

22
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性别化

• •
儿童的性别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性别 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即掌 握自己的性属性或相应的作用。 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 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性别恒常性是指儿童对一个人不管外表发生 什么变化,而其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 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 认识。
• 1.对自己身体的认识(P184) • 2.对自己行动的认识(P185) • 3.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P185) • 3岁左右的孩子仍倾向于用名字称呼自己,而 不用代名词“我”,好象是将自己和自己以外的 人或物同等对待的。 • 3岁儿童,开始意识到“愿意”和“应该”的 区别。这就意味着儿童开始了对自己心理活动的 意识。
8
9
• 胆汁质的人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与主 动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产生得迅速而且强 烈,有极明显的外部表现;性情开朗、热情,坦 率,但脾气暴躁,好争论;情感易于冲动但不持 久;精力旺盛,经常以极大的热情从事工作,但 有时缺乏耐心;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对问 题的理解具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意志 坚强、果断勇敢,注意稳定而集中但难于转移; 行动利落而又敏捷,说话速度快且声音洪亮。
• 三、论述
• 1.试述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对儿童的重要性。 • 2.联系实际谈谈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如何关注性别 化的问题。
2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
• 如果遇到相同的事情,其表现如何呢?
• 心理学家设计了“看戏迟到”的特定问题情境,对四种典 型气质类型的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四种基本气质 类型的观众,在面临同一情境时有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 气质使其心理活动染上了一种独特的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波格拉底的体液气质说: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神经系统的特性及类型
强 度
平衡性
灵活性
特性组合的 四种类型
不平衡 (兴奋 占优势)
不可遏制型 (兴奋型)
强 平衡
灵活 不灵活
活泼型 安静型
不平衡 弱 (抑制
占优势)
弱型 (抑郁型)
气质 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气质
主要心理特征
精力旺盛、易于冲动、 反应迅猛、难以自制、 鲁莽、急躁
(三)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 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时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 ◈ 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
的最重要的标志。
(四)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
◈ 2-3岁时,在孩子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 始了对自己的评价,如评价自己好不好、乖不乖等。但这种评 价是非常简单的。
活泼好动、敏捷善感、 灵活多变、情绪外显、 浮躁、轻率
安静稳重、忍耐沉着、 反应迟缓、内心少外 露、冷静、坚韧
柔弱易倦、体验深刻、 细致敏感、缄默迟疑、 谨慎、孤僻
不能进去!
你们的时钟走快了 让我进去!
bye bye…
看看报纸等 下一场,问题也不大
唉,真倒霉…
胆汁质:张飞、李逵
• 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易激动、难约束,直爽,易感情用事
2.个性的整体性
◈ 个性是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 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的行为的各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 特征。这就是个性的整体性的含义。
◈ 脾气急: 动作快、吃饭急、做事 喜欢一口气干完,易冲 动……
3.个性的稳定性
三、学前儿童兴趣的发展
(一)兴趣及其特点 ◈ 兴趣是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 系的心理倾向。
1.指向性 2.情绪性 3.动力性
(二)学前儿童兴趣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1.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0-1岁) (1)1-3个月: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 (2)4-9个月: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 (3)9个月以后:新异性探索阶段。
(三)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 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 3.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
第四节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
一、个性倾向性及其基本特征
◈ 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 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
◈ 进入幼儿期后,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 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三、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
◈ 自我评价:人在对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 ◈ 自我体验: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状态。 ◈ 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
第一节 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及其基本内容
(一)什么是个性
◈ 这里的“个性”统统不是我们心理学中的个性的概念。
◈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比较稳定的、具有 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 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
◈ 心理学中的个性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任何人都是一 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每个人的独有的、 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都是一个人个性的表现。
2.多种兴趣开始发展阶段(1-3岁) (1)活动的、微小的物体; (2)突然消失的物体; (3)成人的动作或活动; (4)因果关系。
3. 兴趣的广泛发展并逐渐稳定阶段(3-6岁)
(1)在兴趣的范围方面:孩子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对客 观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看看,什么都想摸摸,但存在着 集中优势兴趣,左右着孩子的行为。 ①对游戏的兴趣是幼儿期占主导地位的兴趣。 ②对因果关系的兴趣发展迅速,“是什么” → “为什么”
(二)学前儿童需要的发展 ◈ 学前儿童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
越占主导地位;1-3岁期间,孩子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加,但生 理需要仍占主要地位。
◈ 幼儿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需要的发展已显现出明显个性特点:
1.开始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
2.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三)学前儿童活动动机的发展 ◈ 幼儿活动动机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2.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 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二、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 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很直接的影响, 将成为以后儿童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我学习很认真 我今天心情不好 我觉得我很可爱
◈ 关于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 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个性的调控系统
个性的调节系统(自我意识)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等)
个性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性格 能力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个性形成的开始 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人活动的动力。 ◈ 需要的满足与否主要通过一个人的情绪来反映。
我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想让人陪!!
◈ 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 部动力。
◈ 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 意识到的动机是指那种为达到一定目的去活动的动机。未被意 识到的动机则是由于某种情境反复出现,人逐渐形成的一种定 势。
(一)先天气质差异(0-1岁前)
◈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显示出个人特点的差异。
(二)个性特征的萌芽(1-3岁前)
◈ 3岁左右,孩子间出现了较明显的个性特征的差异,可以从孩 子的言行举止中,看到一个孩子的特点。
(三)个性初步形成(3-6岁)
◈ 幼儿期,心理水平逐渐向高级发展, 孩子个性的完整性、稳定性、独特 性及倾向性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儿 童个性初步形成。
◈ 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 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 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
4.个性的社会性
◈ 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发展中,人的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 会关系决定的。
◈ 个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影响个性形成的 社会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 进入3岁以后,孩子的个性逐渐开始形成,出现比较稳定的个 性特征。
◈ 一般把3-6岁叫做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其标志 为以下四方面:
(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 孩子刚出生时,主要依靠本能来维持生命,心理刚刚开始发 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心理 现象。
(二)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 新生儿和幼小婴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多端,随着年龄的增长, 心理活动的稳定性逐渐增长。
(三)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 幼儿的个性特征已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二)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 积极能动性对幼儿心理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节 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 行为发展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一)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1.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2.从对个别的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多方面的评价 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4.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
的理智的评价
(二)幼儿自我体验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1.从初步的内心体验发展到较强烈的内心体验 2.从受暗示性的体验发展到独立的体验
2.个性心理特征
◈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 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包括能力、气质 和性格。
二、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
◈ 2岁前,孩子的各种心理过程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个性不可 能发生。
◈ 2岁左右,孩子的各种心理过程都已出现,并已开始表现出初 步的个人特点,这就是个性的萌芽。
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 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 样时,就有了最初的 自我意识--自我感 觉。
• 如果婴儿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来,这时自我意 识就开始发展了。例如,知道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开了。
• 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知道自己的名字,开始使用第一 人称称呼自己,“我是……” “我要……”“我有……”等 。这表明儿童已能完成从自己的表象到抽象的飞跃,也表明 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 个性的特征主要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及社会性。
1.个性的独特性
◈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 万别。在现实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 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共同 性。
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但对 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的 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共性。
◈ 自我意识的两个基本特征:
(一)分离感 ◈ 即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 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
(二)稳定的同一感 ◈ 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地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如何变 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