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自)
新中国早期 旳政治建设
----民主是我们旳目旳
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旳史实;
★ 2、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旳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旳建立和完善旳 历史过程与意义; 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旳特色 。
究竟什么是民主?民主,讲俗话就 是老百姓能起来说话、活动、想方 法。
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完善发展: 1956年确立“长久共存,相互监督”八字方针
合作探究
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有何联络何区别?
(1)联络: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旳主要形式
(2)区别:
1.性质:
不是国家机构;
是国家权力机关
2.职能: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3. 产 生 和 组织方式:
二 、探索中国民主政治新局面: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949: 由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2、1953: 召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1954: 第一届全国人大——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旳建立
你能从下列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示中说出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地位和职能吗?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49年6月19日,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亲笔 写信邀请信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一 、创建新中国:
1949年 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毛泽东领导人 民筹建新中国,制定并经过了《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时间地点:1949年9月 北平 〈共同纲领〉要求了: 特点新:中国具为有人广民泛民旳主主义国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旳、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旳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 力旳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托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经过社会 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确保逐渐消灭剥削制度,建立 社会主义社会 。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二、祖国统一大业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949-1956)
பைடு நூலகம்
本课知识结构
1、新中国成立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新中国成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条件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 (2)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 全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央人民政府。 (3)理论、路线、方针上:中共七届二中会全 的决议——
代表的广泛性
人民 团体 各民主 党派 无党派 人士
各民族 海外 华侨
中国 共产党
人民 解放军
各地区
各民族大团结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原因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了实现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背景 A《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 B 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
内容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原则 地位
2.创立
时间、地点: 1954年9月,北京 内容 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2.法律 依据 3.建立
《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这项基本政治制度 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纷纷建立
发展过程
最迟: 1965年,西 藏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1958年,宁夏回族 自治区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中国的人大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有何区别
1、经济基础不同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2、机构本质不同
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是协商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
3、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
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权力主体是人民 议员由竞选产生,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权力主体 是资产阶级
意义: 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指明
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背景:
到1952年,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 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也顺利实现;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大规模的经济建 设全面展开。在这种形势下,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也开 始了新的起步。实行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的条件已经具备,制定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时 机业已成熟。 1954年6月14日,宪法草案在全国公布,中央人民政府 发出通知,号召全国人民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在北京召开。1954 年9月20日,与会代表全票通过宪法草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中共的人民政府的民族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确立过程
1、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 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五大省级自治区
内蒙古、新疆 、广西、宁夏、西藏
民族区域自治设置意义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2、原因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
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 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3、目的: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4.确立与完善
(1)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
(2)1954年宪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 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五大省级自治区:内蒙古 西 宁夏 西藏 新疆 广
准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地点:1949年3月 河北西柏坡 2、内容: (1)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党的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 (3)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 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4)规定了党的总任务: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 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 会。
(1)内容
A、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B、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2)体现了两大原则 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3)性质: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意义: 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1)初步建立: 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 (2) 1949年——1954年代行人大职权 1954年后性质: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1956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全新阶段: 中共对民主党派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1、成立的条件: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准备: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3、成立: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①时间:1949、10、1 ②内容: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特色。
新中国的成立
条件:军事、政治、理论、组织
标志
意义
军事条件
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基本摧 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夺取全 中国胜利指日可待。
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1949.3 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1)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2)党的工 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3)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 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4)规定了党的总任务:中国 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 会。
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
政治协 商制度
治制度。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 种重要组织形式,是最广泛的爱国
统一战线组织,其主要职能是政
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 点
1. 多党合作以中共领导为前提。坚持共产党领导是基本前提和
政治基础,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团结合 作,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2. 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是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
意 义 : 第一届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 国范围内的确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结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
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
意义: 1 . 有 利 于 人 民 行 使 当 家 作 主 的 权 利 ; 2 . 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使中 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的整体;3.它有利于 我国各族人民的平等和团结。
目 的 :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 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意 义 : 标志中共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 阶段。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阶
段
段
一
三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学
阶 段 二
业 分 层 测
评
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习目标:
1.重点:新中国的成立;第一部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新中国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 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民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正式形成:1949 年 9 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2)新的阶段 ①1954 年 12 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 一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 ②1956 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举行了开国大典。 3.意义 (1)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 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 新纪元。
【导学号:17080068】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1949 年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中共与各个民主党派共商建 国大业。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
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
2.成果: 2.成果: 成果
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和一百多个自治县( 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和一百多个自治县(旗)的成立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广西壮族 自治区 1958
基本内容
省级自治区的成立 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时间 民族区域自治 地方划分为自 治区、自治州、 1947年 治区、自治州、 1947年5月1日 自治县三级, 自治县三级, 1955年10月1日 1955年10月 各级自治机关 依照宪法和法 1958年3月15日 1958年 15日 律规定的权限 行使自治权 1958年10月25日 1958年10月25日 1965年 1965年9月9日
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基本的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
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
1、建立的基础:地方各级人大的召开 建立的基础: 2、建立的标志: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建立的标志: 1954年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内容: 公民的义务和权力 确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特点: 特点: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956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
总结: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 一、基石——新中国的成立 • 二、内容——三大制度
可以归纳为 “一次典礼、二个法律、三大制度、 四次会议”
“一次典礼”指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开国大典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明确提出: 《共同纲领》 正式建立:1954年 一届人大会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内容: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 特点: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A
A
B
6.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7.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的方针,是为了 A.发展统一战线 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 C.改造民主党派 D.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建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正式确立:
1954年宪法 1954年二届政协 政协职能变化
(3)发展完善: 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原因: (2)确立过程
《共同纲领》中规定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内容(1)新中国的成立标记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
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起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记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政治协商会议,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形式。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5)“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6)《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二、现代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成果“一法三制”,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特点(1)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原则(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和代表性。
②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实行一院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④实行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政党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公认的。
中共和民主党派彼此在法律上是同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②政党关系:政治上是亲密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民主党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
③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课题: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二、重难点1、新中国的成立2、三大制度、一部宪法3、我国民主政治特点三、过程(一)民主政治概念及高考地位民主政治,是指大多数人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的政治制度。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保证和维护最广大人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的政治形式。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日益迫切。
政治民主化是当代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近年的高考中常常涉及。
(二)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知识结构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6年):起步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56至1976年):曲折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制度化、程序化发展阶段(三)具体知识讲授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949—1956)—起步发展阶段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基石(1)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条件A、军事上: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反动政府已被推翻;B、政治、思想、理论上: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时间:1949.3;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工作重心、工作中心、基本政策、总任务;意义: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
C、组织上: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9;地点:北平;特点:中心议题:内容:决定国名国旗等、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思考: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会议性质: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职权(2)新中国成立标志:1949.10.1;(3)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新纪元A、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双半压迫剥削历史,成为真正独立主权国家;B、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人民翻身做了国家主人-C、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浅谈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实践
浅谈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实践1. 引言1.1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行民主政治,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民主政治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通过民主政治的方式,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和决策,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民主政治还能促进政府的廉洁和公正,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通过探索和实践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逐步走向民主法治社会,为今后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现实。
当时的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政治挑战和转型压力,需要建立一套适应国情的政治体制来管治国家和推动社会发展。
在解放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政府面临着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民主政治建设势在必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背景复杂多样。
一方面,国内长期战乱和外来殖民统治导致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混乱和虚弱,需要通过民主政治建设来重建政治秩序和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国际上冷战格局的形成,中国政府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保障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民主政治建设也成为实现国家独立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人民对民主的渴望也是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源泉。
经历了长期战乱和外来统治的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有着切身体会和深刻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民主制度来参与国家建设和治理,民主政治建设成为满足人民基本政治权利和提升政治参与度的迫切需求。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背景极具紧迫性和现实意义,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
2. 正文2.1 探索建立政治体制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必须建立起符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新
(2)目的:
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地位与共同发展。
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3.民族区域制度:
(1)建立的原因: (2)目的: (3)法律依据:
①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 1954年宪法正式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 本政治制度。
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联系,也是中国的国情和
特点所决定的。此制度是指(
)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⒉这一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
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2、过程
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②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1、历史条件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②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2、过程
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②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
塔吉克族 珞巴族
怒族
基诺族
分布特点: 大杂居 小聚居
汉族
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我国的政党制度): 3.民族区域制度:
(1)建立的原因: ① 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 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 局面。(客观依据)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奠定基石
1、成立的条件
2、筹备工作: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新中国的成立 4、成立的意义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实施: 五大自治区的成立 4、意义: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总结
一次典礼:开国大典 二个法律: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 三大制度: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新政协、一届人大:
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村
工作重心:
内容:
工作中心: 基本政策:
总任务:
意义:
解决了由新民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问题
七届二中
1949 年3 月 5 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具的西柏坡村召开 1949 年 3 月在河北省平山具的西柏坡村召开
特点:具有广泛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群众性和进步性
(1949、9
北平)
〈共同纲领〉规定了: 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 与会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 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及海外华侨代表 主义国家;国家各方面 1、确立了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2、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 3、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
二届政协
请概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1、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高一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_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 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的成立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 了。……夺取这个胜利,已经 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 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 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 很大的气力的事情。……”
“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 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 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 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 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 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 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 弹面前要打败仗。……”
(D)
(A)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2013·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 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 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 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 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2021/8/272021/8/272021/8/2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72021/8/27August 2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三大政治制度 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原因: 1、原因:
历史: 历史: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面临着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 各民族面临着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 地理: 大杂居、 地理: 大杂居、小聚居
2、确认时间及三级政权机构: 确认时间及三级政权机构: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架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基本的政 治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
基本的民族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哪些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哪些权力?人民代表拥有 哪些权利和义务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呢? 哪些权利和义务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呢? 全国人大会权力: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 全国人大会权力: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 监督权、 监督权、选举权等
1954年一届人大;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1954年一届人大;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年一届人大
3、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 (1)最早: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建国前) 最早: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 最晚: (2)最晚: 西藏自治区 (1965年) 1965年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自治,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 行使自治权, 当家作主, 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 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 内部事物。 内部事物。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 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 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 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宪法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简述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会场主席台上方挂孙中山像的 民主党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旗尾的上端,有蓝色划成黄色底的正方形,正方 形内标着「 井 」字。这是耕者有其田之意,正 方形外,全是红色。这旗从前(辛亥)在惠州起义 时曾经用过 ,后曾为某党徽 。这在社会上是鲜 见的,现基本不用。
致公党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P66 (1)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2)作用:基本形成了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小结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民主政治建设 奠定了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 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推动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 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历史组 夏清
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P64-67 (1)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召开。 (2)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具有 临时宪法 的性质。 ②选举产生了 中央人民政府 委员会。 ③确立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 (3)发展 ①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职能是政治 协商和民主监督。 ②1956年,中共提出“ 长期共存 ,互相 监督”的方针。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它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困难时期到如今的繁荣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一、政治建设1.1 建国初期的政治体制建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体制建设成为重要任务。
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政治体制,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实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
1.2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新中国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国有企业的建立,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例如,实行国家主席制度,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等,不断提高政治体制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水平。
二、经济建设2.1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通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国家逐步实现对重要经济部门的控制,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2.2 经济改革与开放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金融改革等,逐步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
2.3 经济发展的成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三、社会建设3.1 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行了普及教育的政策,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建立了一系列教育体制和制度,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3.2 医疗卫生事业的改善新中国注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了医疗卫生条件和水平,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3.3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新中国建立了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提高了社会的稳定性和人民的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在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政治建设的起步阶段)
一、学习目标
①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
②阐述三大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
③简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内容及其颁行意义
④认识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 ⑤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和意义二、重点:“政治建设”,特别是三大政治制度是本课重点。
三、学法指导:本课的学习同学要循序渐进、逐层深入,首先有新中国的成立,才有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开展政治建设的问题,进而引出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最后体会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意义。
四、课前预习(把握框架线索)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基石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开国大典
4、成立的意义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三大政治制度)
1、 (根本)
2、 (基本)
3、 (基本)
五、知识梳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时间地点:
(2)内容:大会代表对会议各项报告和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规定国名“ ”。
通过《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
筹备工作
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基本内容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初期的施政纲领,规定国家的性质是,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共同纲领》在建国初期起着的作用,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意义:为建立作了汇总要准备。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开国大典:时间、地点:
(2)新中国车国内立的意义: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的国家;②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③新中国成立,为国家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时间、地点:。
②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意义:标志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过渡状态。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性质:是新中国的根本大法,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②内容:国家性质(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③原则(特点):体现原则和原则。
(《共同纲领》体现的是新民主主义原则)④意义: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初步建立:1949中国人民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2)正式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届一次会议。
(3)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4)人民政协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5)主要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6)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⑴背景:中国是一个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局面。
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有不同。
各民族在社会以及教育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
(2)民族原则:、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954年。
(4)目的: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地位与共同发展。
(5)法律保障: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同时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6)五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
(7)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和社会进步
六、课堂材料及分析
课堂材料之一
材料一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3.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材料二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康熙帝说:今天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二两部宪法性质有何区别?分别指出其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意义
2、比较材料一、二、三,所体现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
七、我的疑问
八、课后巩固
制度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为民主政治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回答1-3题
1、这一制度在我国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联系,也是中国的国情和特点所决定的。
此制度是指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这一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点.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此制度是指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 此制度是指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
C、新中国成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5、2007年,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
”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获得解放
B、率先进行土地改革
C、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D、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