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十三大时,第一次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科学的概括,标志着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

十四大将它正式载入党的章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一基本路线,概括了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明确规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第二,明确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第三,明确指出了实现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第四,明确提出了一个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经济建设;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又从新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经验,体现了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四项基本原则。

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离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丧失动力。

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统一关系。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最重要的是要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996年理科第10题,单选题)
(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2001年文科第8题,理科第10题,单选题)
一方面,四项基本原则从根本上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特征、根本性质和根本方向,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内容作了深刻的概括,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这是邓小平对党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所作的科学概括,体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

它已经写进了我国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一贯地加以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着三方面的政治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邓小平一再指出,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中国长期以来在发展上的落后与挫折,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日趋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如果再不实行改革,社会主义及其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优越性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才能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3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多选)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点。

1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我们所要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在改革开放中确立的体现了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四项基本原则。

不能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论改革开放,也不能离开改革开放谈论四项基本原则。

2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使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只有在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社会主义才能显示出勃勃生机,四项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坚持。

把两个基本点对立起来是错误的。

在实践中,我们要注意把两个基本点有机结合起来。

要注意克服离开改革开放谈论四项基本原则的僵化倾向,也要坚决反对背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997年理科第5题,单项选择题)★★★(多选)
1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类社会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具有非对抗的性质;具有基本适应与部分不适应的特点。

我们可以也只有通过不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才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

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通过改革加以解决,再出现矛盾,再通过改革加以解决,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保证。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001年文科第23题,多选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是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之所以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
(1)社会主义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但也不是个别方面和环节上的细枝末节上的修补,而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2)改革必然会涉及和引起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们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必然会触及到每个人的实际利益,引起社会各方面利益的调整。

从改革引起的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它实际上是一场新的革命;
(3)改革的目标同过去革命的目标一样,都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正是在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上,邓小平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多选)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旧社会的基本矛盾有着根本的不同,是非对抗性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基本上是相适应的,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某些方面、某些环节与生产力的发展也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这是次要的,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改革不断地得到解决,因此,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制度进行的根本性改革,又通过根本性的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挥其优越性。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1995年文科第28题,分析题:"试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说明抑制通货膨胀是处理好三者关系的重要环节。

"2005年第33题,辨析"为了确保稳定,就要作限制发展"一观点),是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它充分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内在要求。

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稳定是前提,是改革和发展的政治保证,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要始终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统观全局,精心谋划,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单选)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并且在此基础上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