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的定性与定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谱图术语:
色谱图(chromatogram)--色谱柱流出物 通过检测器系统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对时 间或流动相流出体积的曲线图。 色谱峰(peak)--色谱柱流出组分流经检 测器系统时产生的响应信号的微分曲线。 流出曲线上的突起部分。正常色谱峰近似 于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高斯Gauss曲 线)。不对称色谱峰有两种:前延峰 (leading peak)和脱尾峰(tailing peak ).前者少见。
在LC-MS定性分析中, MS的电离方式往往 与接口有关。目前,很少使用标准的EI电 离源。所以LC-MS得到的质谱图不能使用 目前所有的标准质谱图去比对,而是要根 据其电离机理去解析得到的质谱图,这使 得LC-MS中质谱图解析比GC-MS复杂得多。
三、其他定性方法
化学衍生化法定性: 利用样品中某些化合物与特征试剂在色 谱柱前或柱后进行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 衍生物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这一方法特 别适用与官能团的定性。 例如:酮类化合物与2,4-二硝基苯肼反 应,生成橙黄色沉淀。因此在样品中加入 2,4-二硝基苯肼后,色谱峰消失的组分就 是酮类化合物。
1、利用保留值定性 在色谱分析中利用保留值定性是最基本的 定性方法,其基本依据是:两个相同的物 质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应该有相同的保留 值。
利用已知物直接对照进行定性分析。利用 已知物直接对照法是目前一种最简单的定 性方法,在具有已知标准物质的情况下常 使用此法。 将未知物和已知的标准物 质在同一根色谱柱上,在相同的色谱条件 下进行分析,将色谱图进行对照比较。当 未知峰的保留值(保留时间或保留体积) 与已知标准物质的保留值完全相同时,则 未知峰可能与标准物质是同一物质。
(三)按固定相的形式 1. 柱色谱法(column chromatography ): 固定相装在柱中 , 试样沿着一个方向移动而 进行分离。包括 填充柱色谱法:固定相填充满玻 璃管和金属管中 开管柱色谱法:固定相固定在细管内壁(毛 细管柱色谱法) 2. 平板色谱法 (planer chromatography ): 固定相呈平面状的色谱法。 包括纸色谱法:以吸附水分的滤纸作固定 相; 薄层色谱法:以涂敷在玻璃板上的吸附剂作 固定相。
液相色谱仪中的二极管阵列检测器,除了 比较保留时间外,可以比较紫外光谱图, 如果保留时间一样,两者的紫外光谱图也 完全一样,则可基本确认两者是同一物 质,如果如果保留时间一样,两者的紫外 光谱图有较大差别,则两者不是同一物质。 利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三维图谱比较对照 的方法大大提高了保留值比较定性方法的 准确性。
峰面积和峰高是色谱图上的最基本数据, 它们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定量分析的结果。 因为峰高比峰面积更容易受分析条件波动 的影响,且峰高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也较 峰面积的窄,因此,通常情况是采用峰面 积进行定量分析。
2、定量方法
色谱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归一化法、外标 法、内标法和标准加入法。按测量参数又 可将上述四种定量方法分为峰面积法和峰 高法。
(2)外标法:所有定量分析中最通用的一 种简便、快速的定量方法。 直接比较法(单点校正法): 将未知样品 中某一物质的峰面积与该物质的标准品的 峰面积直接比较进行定量。通常要求标准 品的浓度与被测组分浓度接近,以减小定 量误差。直接比较法(单点校正法)实际 是利用原点作为标准工作曲线上的另一个 点,因此,当方法存在系统误差时(即标 准工作曲线不通过原点),此法误差较大。
(二)按分离原理分 1. 吸附色谱法(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 根据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能力的强 弱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如:气一固色谱法、液-固色谱法——吸附色谱 2. 分配色法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 根据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溶解能力和在两相 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如:气-液色谱法、液-液色谱法——分配色谱
确认方式: 当改变色谱柱或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时,未 知峰的保留值与已知标准物质的保留值仍 能完全相同时,则可以基本上确认未知峰 与标准物是同一种物质; 将已知标准物加入到未知样品中,若使未 知峰的峰高增高,则也可以基本上确认未 知峰与标准物是同一种物质。注意:加标 时应尽量等量加入,以防止加入量太小, 峰高变化小,看不出来,加入量过大,将 原色谱峰覆盖; (画图讲解)
三、术语
色谱定性与定量是色谱分析的两个最主要 的目的,就是要对被分析样品中的未知组 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对已知组分进行定量。 各种模式的色谱分类机理与方法有很大差 异,但其定性和定量的依据和方法却是大 同小异。
从不同类型的色谱方法中得到的色谱图上 可以得到一些相似的信息(数据)。通过 对这些信息(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到所 需的定性、定量结果。基本信息包括每一 张色谱图上可以得到每个色谱峰的流出时 间(或出峰时流动相流出体积)和该色谱 峰在检测器上的响应强度。
2、色谱-质谱联机定性
质谱:样品分子在离子源内被电离,产生各 种各样的离子。这些离子经过质量分析器 (如离子阱质量分析器、四极杆质量分析 器、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等)后,按其质 荷比m/z(即离子质量与其所带电荷的比值) 分离,分离后的离子依次被检测器检测, 其响应强度被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按离子 质荷比大小排列的响应强度谱,称为质谱。
基线漂移—基线随时间定向的缓慢变化。 产生原因:电源电压不稳、色谱系统未达 到平衡、固定相流失、流动相的变化、温 度和流量的波动。
二、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要确定样品中的一些未知组 分是什么物质,在色谱分析中就是要确 定色谱图中一些未知的色谱峰是什么物 质。色谱分析中的定性主要是依据特征 性不是很强的保留值,这需要和已知的 标准物质的保留值进行比对。
色谱的定性与定量
北京市海淀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 刘艳琴 中心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2009年1月12日 年 月 日
一、概述
1、定义 色谱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在两相间分 配系数的差别,当溶质在两相间做相对移 动时,各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分配,从 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
二. 色谱法分类 (一)按两相物理状态分 1.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 简称 GC) 用气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 2. 液相色谱法 (liquid chromatography 简称 LC) 用液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 3.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SFC) 用超临界状态的流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超临 界状态的流体不是一般的气体或流体 , 而是临界压 力和临界温度以上高度压缩的气体 , 其密度比一般 气体大得多而与液体相似 , 故又称为 “ 高密度气相色谱法 ”
(3)内标法 内标法是将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内 标物)加入到未知样品中去,然后比较内 标物和被测组分的峰面积,从而确定被测 组分的浓度。
(1)归一化法:将所有出峰的组分含量之 和按100%计的定量方法。 归一化法是将所有组分的峰面积分别乘以 它们的相对校正因子后求和,即所谓“归 一”,被测组分X的含量可以用下式求得: 式中Ai-组分i峰面积 fi-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
采用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前提条件是 样品中所有成分都要能从色谱柱上洗脱下 来,并能被检测器检测。归一法主要在气 相色谱中应用。归一化法简便,准确,进 样量多少不影响定量的准确性,操作条件 的变动对结果的影响也较小,尤其适用多 组分的同时测定。但若试样中有的组分不 能出峰,则不能采用此法。
表示方式: 1、将离子质荷比和其响应强度的相对值按 质荷比大小排成图表表示; 2、棒图:将离子质荷比作为横坐标,响应 强度作为纵坐标,作出按离子质荷比大小 排列的棒图,每一根棒在纵坐标上的大小 表示该质荷比的离子在检测器上响应值的 大小。
定性分析:如果未知物的质量色谱峰保留 时间与标准物一致,未知物中的两个子离 子的相对丰度与浓度相当的标准物质的相 对丰度一致,定性离子相对丰度的最大偏 差不超过表1的规定,则可判定未知物与标 准物是同一种物质。
假峰 ghost peak—并非由试样所产生的峰。 畸峰 distorted peak—形状不对称的峰,如 拖尾峰、前伸峰。 基线(baseline)--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仅 有流动相通过检测器系统时产生的响应信 号的曲线。
基线噪音线波动。噪声分为长噪音和 短噪音:短噪音来自仪器的电子系统和泵 的脉冲。长噪音来自检测器本身组件不稳 定或溶剂不纯,温度、流动相的波动。 (通常因电源接触不良或瞬时过载、检测 器不稳定、流动相含有气泡或色谱柱被污 染等所致。)
3. 离子交换色谱法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 根据不同组分离子对固定相亲和力的差异进行 分离的方法。 4. 排阻色谱法(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又称凝胶色谱法 (gel chromatography ), 根据不同组分的分子体积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 的方法。其中:以水溶液作流动相的称为凝胶过 滤色谱法 ;以有机溶剂作流动相的称为凝胶渗透 色谱法。 5. 亲合色谱法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共价键合的高专属反应 进行分离的方法。
多种方法配合定性:任何一种定性方法都 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不同方法配合使用,才能提高色谱定性 结果的可靠程度。
三、定量分析
1、原理:定量分析是要确定样品中某一组 分的准确含量。在一定的色谱操作条件 下,流入检测器的待测组分i的含量mi(质 量或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A 或峰高h)成正比: mi = fiAi 或 mi= fi hi 式中,fi 为定量校正因子。
标准曲线法: 将被测组分的标准物质配制 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经色谱分析后制 作一条标准曲线,即物质浓度与其峰面积 (或峰高)的关系曲线。根据样品中待测 组分的色谱峰面积(或峰高),从标准曲 线上查得相应的浓度。标准曲线的斜率与 物质的性质和检测器的特性相关,相当于 待测组分的校正因子。该方法适用于大量 样品分析。其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测 定校正因子,计算简单。结果的准确性主 要取决于进样的重视性和色谱操作条件的 稳定性。
表1 定性离子相对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
相对离子丰度 >50% >20%至50% >10%至20% ≤10% ±50%
允许的相对偏差
±20%
±25%
±30%
在GC-MS定性分析中MS分析多用EI电离 源电离,得到的MS谱图可以在标准条件下 (EI电离,电子轰击能量70eV)的MS标 准谱图进行比对,这样可以利用计算机检 索与计算机内存的标准谱图谱库中的谱图 进行比对,从而进行定性分析。在GC-MS 定性分析中,特别要注意色谱柱的流失和 溶剂中杂质的。
选择性检测器定性:当某一被测化合物同 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器检测时,两个 检测器或两个以上检测器检测对被测化合 物检测灵敏度比值是与被测化合物的性质 密切相关的,可以用来对被测化合物进行 定性分析。
双检测器体系的连接方式一般有串联连接 和并联连接两种。最常用于定性鉴定工作 的双检测器体系是气相色谱的FID-ECD检 测器对。还有FPD-TCD、FPD-FID等。
拖尾峰 tailing area--后沿较前沿平缓的不 对称峰。 前伸峰 leading area--前沿较后沿平缓的不 对称峰。 峰底(peak base)--从峰的起点与终点之 间的连接直线。 峰高(h ,peak height)--从峰高最大值至 峰底的距离。
峰宽 W,peak width--在峰的两侧拐点处所 作切线与峰底相交两点之间的距离。 半高峰宽 Wh/2,peak width at half height-通过峰高的中点做平行与峰底的直线,此 直线与其峰两侧相交两点间的距离。 峰面积 A,peak area--峰与峰底间的面 积,又称作响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