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王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以及在制取气体时的操作注意事项。(2)能正确选用“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

(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气体制取、收集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

2、综合性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归纳、练习

教学设计说明

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最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教学形式,在历年的中考中,与实验有关的内容也占了很大比例。而在初中化学所学的实验内容中,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得也很多。实验本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一言堂式的机械重复,学生提不起兴趣,思维量不够,课堂教学效益低。所以我在设计这样一堂专题复习课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索,对所学内容进行新的组合,来实现一种高层次的知识与能力的挖掘、拓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设计的这节课的重点除了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进行气体制取装置的应用教学外,同时加强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法的反思、拓展能力。

本节课以实验的重要性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归纳、总结了如何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后引导学生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改进,这样既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不会使学生因为复习旧有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对与制取气体实验密切相关的尾气处理装置和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1、根据反应原理,选择气体发生装置

(1)2NH4Cl(固体)+Ca(OH)2(固体)=CaCl2+2H2O+2NH3↑

(2) FeS(固体)+2HCl=FeCl2+H2S↑思考,回答对获得的知识及时运用,

加深学生对其理解、掌握。

[装置改进]

1、如果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时,气体收集的量还没有达到要求反应就已经停止(固体有剩余),该怎么办?思考,讨论,改进出如下装

置,并归纳出这两套装置分

别有哪些优缺点。

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

理解,在复习中得到提高。

2、请选择仪器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思考,相互讨论,在自己思

考的基础上集思广益,修

正、总结、归纳,得到数种

装置:

(1)组装便于控制产生气

体的量的装置

(2)组装便于控制反应速

率的装置

(3)组装可以控制反应进

行和停止的装置

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

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

空间,打开学生的思路,

让学生进行有目的、规律

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

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

合作讨论,培养他们合作

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

3、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固液不加热型”制气装置,谈谈与前面的装置相比有什么优点?分析,比较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让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过渡]前面我们所研究的是气体的发生装置。我们不光要知道气体的发生装置,还要知道气体如何收排水法,向上、向下排空气法

A B △

集。请问我们现在学过了哪几种气体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上、向下排空气法

分别可以收集什么性质的气体?学生一一举例回答:

1、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不与水反应;

2、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

空气大;

3、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

空气小。

请总结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据。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气体的溶解性、是否与水反

应等与前面发生装置的选择相呼应。

[板书]

二、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

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

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气体的溶解性、是否与水反应等

[拓展思维] 1、实验室应该如何收集H2S气体呢?

(友情提示: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思考,得出如下装置: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

新能力。

采用这样一套装置来收集气体,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进气和出气问题。在不同的密度下有不同的方法。请大家讨论。讨论得出:

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应从A端进;

若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应从B端进。

如果将该装置倒过来呢?

a b

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应从A端进;

若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应从B端进。通过对一种装置的多种使用方法的学习,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引申]

(接下页)

量气装置

思考,讨论其原理

我们讨论了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有时候我们在这之后还会用到气体尾气的收集装置。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处理气体的尾气呢?讨论得出:

燃烧法;溶液吸收法。

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溶液吸

收的另一种方法。

注意对不同气体不同处理

方法的教育。

[板书]三、尾气的处理方法

我们知道了气体制取过程中的一系列装置。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如果操作错误,也不能正确地制得气体。在装置连接好之后,我们要做到第一件事是什么? 检查装置气密性提示学生实验时须注意正

确的操作规范。

[板书] 四、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讨论,对比,总结出不同装

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

[综合运用]对以上内容进行综合性

训练。

[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回顾,反思,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