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信支付为例,探讨移动支付的风险管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
近些年,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推动下,金融与互联网不断相互渗透和融合,支付手段创新层出不穷,其中,尤其以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表现最为抢眼,并已经成为支付市场的业务增长点。

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新兴支付业务快速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低成本的支付服务,根本性地改变支付清算传统模式,甚至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应用已经从网上购物、公共事业缴费等传统领域,逐步渗透到航空旅游、教育、基金理财、保险、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等行业或领域。

与此同时,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移动支付也发展迅猛。

2012年,以“金融移动支付标准正式确立”为重要标志事件,被业界认定为移动支付发展的“新元年”,移动支付、支付机构、电信运营商和终端提供商等各路大军均加大投入力度,争抢和拓展移动支付市场。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3》相关数据,去年银行共处理网上支付业务192亿笔,总金额为8.23万亿元;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04.56亿笔,金额6.89万亿元。

移动支付方面,2012年,银行共处理移动电话支付业务5.35亿笔,金额2.31万亿元,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1.13亿笔,金额仅为1811.94亿元。

随着电子商务与互联网技术和社交网络融合趋势不断加强,互联网支付行业的发展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

庞大的用户数量、通信技术逐步成熟等有利条件也使得移动支付市场在未来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移动市场交易规模达14 205.8 亿元,环比增长26.7%,同比增长50.8%。

该数据显示,全球移动支付市场现如今已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移动支付模式之所有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其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移动支付不仅成本低、使用方便,跨越幅度较大,更是因为移动支付的内容多样、方式便捷,可以随着科技的前进一同发展,而客观环境的支持与政策的辅助也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壮大铺平了道路。

随着移动支付已逐渐成为网络支付的主流方式,微信支付作为最新及最具潜力的支付方式之一脱颖而出。

自2013年8月份推出之后,依靠着移动互联网
最大的流量入口之一的微信平台迅速发展,用户的增长速度及成交额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同行业其他的竞争者,在整个移动支付行业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微信产生于2013年8月5日,与微信5.0同期推出,成为以腾讯用户为主,与财付通、微信联合推出的移动支付创新产品。

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过程中,仅需要在微信中关联相应的银行卡,并完成银行卡的身份验证,那么就可以直接对所需要购买的产品与服务进行微信支付购买。

支付时不需要进行任何刷卡步骤,仅需要在手机上输入支付密码,那么就可以完成整个支付过程与购买过程。

改变了传统网络消费购买途径需要打通线上、线下的障碍,使整个电子交易流程变得简单、便捷。

在移动支付手段中,微信支付可以实现公众号支付、二维码到秒支付、移动应用支付、刷卡支付以及红包支付。

因此,自微信支付推出以后,微信支付的活跃性与用户的高推崇性加速了微信支付的快速发展,并且利用AA收款、信用卡还款、微信红包、滴滴打车、Q币充值、理财通等功能服务,使移动支付用户得到大幅度提升。

截至2014年12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7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其发展势头迅猛。

2012年3月29日,微信用户破1亿,耗时433天;
2012年9月17日,微信用户破2亿,耗时缩短至不到6个月;
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达3亿;
2013年7月25日,微信的国内用户超过4亿;8月15日,微信的海外用户超过了1亿;
2013年8月5日,微信5.0上线,“游戏中心”、“微信支付”等商业化功能推出;
2013年第四季度,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55亿(活跃定义:发送消息、登录游戏中心、更新朋友圈);
2014年1月28日,微信5.2发布,界面风格全新改版,顺应了扁平化的潮流;
2014年2月20日,腾讯宣布推出QQ浏览器微信版;
2014年3月19日,微信支付接口正式对外开放;
本文主要研究微信支付的风险管控,对微信支付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概括,并提出控制、规避风险的具体措施,从而对移动支付及其风险管控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大量的移动支付理论、风险理论和相关概念的文献进行收集、归纳、分析,作为研究的基础依据,此外还需微信支付用户、交易量等数据、微信所属公司发展概况等。

2、.案例分析法。

对微信支付以及相关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有助于提升微信在支付行业内的竞争地位。

3、比较分析法。

将国内移动支付行业的风险管控现状国外行业监管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我国支付行业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节文献综述
目前学术界关于移动支付的风险管控理论研究相对较少,而关于风险管控理论的研究相对比较丰富,以下分别对移动支付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国内外现状做一简单介绍:
(一)移动支付理论研究情况
移动支付也被称之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消费者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产品或者服务进行账户支付的一种服务形式。

个人或者单位通过互联网设备、移动设备或者近距离传感设备以间接的方式,或者直接的方式向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从而产生资金转移行为或者货币支付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

移动支付将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互联网与终端设备相连接,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货币转移、缴费等多项金融业务。

移动支付包括远程支付与近场支付两种形式,其中,远程支付是指通过指令的方式(如手机支付、电话银行支付或者网上银行支付等)形式借助支付工具(如汇款、转账、快递)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上视频、掌中充值等均属于远程支付。

近程支付则是利用手机刷卡的形式进行购物、打车等日常消费,较为方便、快捷,符合现代都市人的消费观念。

移动支付可以采用手机短信、无线应用协议或者无线语音业务增值服务的方式进行支付,不论采取那一种形式,都与金融互联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但是目前支付标准不统一给相关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惑。

移动支付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持续了三年多,主要是银联和中国移动两大
阵营在比赛。

数据研究公司IDC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的金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

强大的数据意味着,今后几年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将呈现持续走强趋势。

冯伟涛、韩李枚(2008)指出移动支付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

随着3G时代的到来, 移动支付将成为移动商务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 由银行、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第三方)、商家和用户构成等环节组成的产业链已具雏形。

陈辉(2010)认为金融移动支付标准正式成立,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终端提供商、移动运营商、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等都加大了移动支付的发展力度,积极拓展移动支付市场,推动移动支付产业的快速增长。

移动支付作为现在社会全新的电子支付方式在促进电子商务零售市场发展、拓展金融支付服务的深度以及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支付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刘丹、房宪鹏(2009)认为移动支付是现在社会最主要的电子交易支付模式,并且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前进而创新,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移动支付对于客户具备方便、快捷、安全、保密等特点,因此伴随着移动终端用户的不断增加,移动支付在未来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风险管控理论
早在19世纪,西方古典经济学派就提出了风险的概念,认为风险是经营活动的副产品,经营者的收入是其在经营活动中承担风险的报酬。

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将风险定义为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并指出风险衡量标准的后果和可能性。

随后的学者研究风险概念不仅包含了未来结果朝不利方向变动的可能性,即风险损失,而且将未来结果超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变动都包括在内。

2002年英国风险管理协会共同发布了风险管理标准,将风险定义为事件及其后果的可能性的结合,既关注风险的消极面,也关注风险的积极面。

由于客观需求的推动,风险研究首先出现于保险业,进而扩展到银行业、证券业等金融领域。

风险管控最早由美国学者在1930年美国管理协会一次关于保险问题的会议上提出,英国经济学家莫伯瑞和布兰查德在1955年出版的《保险论》中首次对风险管控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1964年,美国风险管控专家威廉姆
斯将风险管控定义为: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明确提出了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中国理论界的普遍认识是将风险管控看作为各经济主体通过风险识别、度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措施防范控制风险,用合理经济的手段综合处理风险,以最大限度实现保障的科学管理过程。

(三)国内外移动支付风险管控现状
在对国外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发展的基础理论上,张洪伟(2013)提出早在2000年互联网支付刚刚起步的时候,美国、澳大利亚及欧盟就关注网上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以及监管问题,尽管互联网支付形式与传统支付业务存在差异,但互联网支付的本质仍是支付,支付渠道或支付工具的改变不会导致已有的风险控制与监管体制失灵。

因此,欧美等第三方国家的传统支付监管方式与第三方支付监管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因为互联网用户群体较为庞大,支付方式也具备创新性与特殊性,因此欧美等国家的第三方监管部门对待移动支付也较为谨慎,在要求创新,强化监管的同时,也额外针对客户权益保护进行均衡处理。

澳大利亚与美国等国家针对第三方移动支付运用商的监管机制较为成熟,有着明确的法律法规;而欧盟的货币一体化起步较晚,监管制度虽然处于不断变换的过程中,但是却依旧保持着明确的监管制度,将具体的法律流程进行贯彻时候死,总体而言,风险管控较为成熟。

而国内对移动支付风险管控的研究则需要进一步加强,2005 年1 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了我国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六大举措。

2005年4 月1 日我国实施《电子签名法》,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蒋银科、肖毅、聂笑一(2014)认为,微信支付是终究还是属于电子支付,而在我国关于电子支付的法律并不成熟,当前我国仅有一部涉及电子金融行业的《电子签名法》在维系互联网及移动支付领域的信息安全与金融安全。

这个情况导致一旦消费者因电子交易而出现的钱财纠纷都难以解决,缺乏统一规范的电子支付法律法规,不能良好的执行相关条例内容的原因,因此也导致消费者在移动支付过程中不能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移动支付过程中,消费者经常会因为金
融诈骗或者遭遇支付障碍而产生的案件,但是却通常因为取证难、立案难、诉讼难等若干司法与执法环节的缺失也会导致消费者对于电子支付的谨慎使用,这对电子支付的发展不利,对微信支付的发展更不利。

微信支付拥有央行发布的基金支付牌照,背后又有腾讯公司的技术、资金的支持,但是微信支付是由民营企业创建,在信用方面远不如国家支持的银行及电子支付经验更加丰富的企业。

因此,应尽快建立电子支付的法律框架,明确有关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法地位,明确其开办资质、资本管理、风险控制及交易中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移动支付及风险管控理论
第一节移动支付理论
1、移动支付概述
移动支付也被称之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消费者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产品或者服务进行账户支付的一种服务形式。

个人或者单位通过互联网设备、移动设备或者近距离传感设备以间接的方式,或者直接的方式向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从而产生资金转移行为或者货币支付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

移动支付将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互联网与终端设备相连接,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货币转移、缴费等多项金融业务、移动支付包括远程支付与近场支付两种形式,其中,远程支付是指通过指令的方式(如手机支付、电话银行支付或者网上银行支付等)形式借助支付工具(如汇款、转账、快递)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上视频、掌中充值等均属于远程支付。

近程支付则是利用手机刷卡的形式进行购物、打车等日常消费,较为方便、快捷,符合现代都市人的消费观念。

移动支付可以采用手机短信、无线应用协议或者无线语音业务增值服务的方式进行支付,不论采取那一种形式,都与金融互联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移动支付的产业链构成
移动支付的产业链主要由移动运营商、银行、移动设备提供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商家以及用户构成,因此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才可以在获得各自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共赢。

首先,移动运营商是连接金融机构、服务提供商、商家以及用户的重要通道,主要功能为移动支付搭建通信渠道,搭建移动支付平台
其次,银行掌握巨大的用户资源,并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通过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绑定,为移动支付平台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支付体系。

第三,移动设备提供商为移动支付平台提供设备服务,满足用户实现移动支付的终端要求,解决移动支付过程中的业务问题。

第四,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是移动运营商与银行之间沟通的桥梁,充当第三方独立支付方,具备协调与整合能力,为用户提供市场反应效果良好且适合的移动支付服务。

第五,商家在移动支付中通过便捷的移动支付终端,减少支付的复杂流程,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扩大移动支付的适用范围,具备从属性。

第六,用户是移动支付服务的最终使用者,其对移动支付的爱好与接受程度均是决定未来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因素。

3、移动支付典型商业模式分析
移动支付当前的经典商业模式主要被分为以下三种:
首先,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商业模式。

该商业模式中,移动运营商是唯一能够为产业链提供业务支持的机构,产业链关系较为简单,没有金融机构的参与。

移动运营商不仅是移动支付账户的管理者,也是移动支付业务数据的网络传输提供者。

移动运营商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账户管理,首先,开设一个单独的账户作为移动支付款项结算的部分,用户需要在账户中存入一定进入的现金才可以进行使用;其次,将移动支付款项直接打入电信账单中才可以进行使用在该商业模式中,移动运营商掌握据对的独立权与控制权,但是却具备四点不足,首先,传统支付业务金融机构与商家之间的资费账单结算时间为24小时之内,也就是一天,但是移动运营商的账单结算周期一般为一个月,这种长时间的结算周期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时间较长;其次,由于移动运营商自身涉及金融类业务需要受到严格的政府管制,因此只能够经营与移动通讯业务有关的支付业务;第三,由于移动运营商缺乏处理风险的防范能力,缺少运作和管理金融类业务的经验,因此支付额度受到较大的限制,在当前只能开展一些额的较小的移动支付业务。

第四,移动运营商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与责任,容易与国家的金融政策产生冲突。

其次,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商业模式。

该商业模式简单的利用通信设备与银行专线进行连接,将手机账号与用户账号相互绑定,用户在进行消费过程中只需
要利用自己的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就可以完成交易支付。

在这个过程中,移动互联网仅为用户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并参与到整个信息交易过程中,而金融机构则是为用户提供整套的资金支付途径。

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商业模式,银行需要为用户的资金账号则全部责任,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在我国很多大型银行都独立垄断了手机银行业务,避免风险的产生。

但是,该商业模式也具备一定的缺点,那就是移动支付业务在不同的银行之间具备独立性,不能相互联系,具备极大的不便捷性,浪费了业务资源。

并且,不同的银行之间的移动支付业务也各不相同,客户只有一个手机,那么就只能在一个时间段采用一个银行的移动支付业务。

对于用户而言,这种霸王条款,不仅具备约束性,更有着极大的不便捷性,会造成各类不公平竞争现象的产生。

第三,以第三方机构为主的商业模式。

在我国主要是由掌上通公司、泰康公司、联动优势公司以及金中华公司主宰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

大部分商户都体现出了移动支付性,这种运营方式也是对传统支付形式的一种补充。

以第三方机构为主的商业模式,不仅将移动运营商、用户与金融机构进行串联,更可以增加用户交易过程中的便捷性与高效性,弥补了传统支付业务的缺陷,实现了以金融机构为主,各银行之间用户信息共享的规模性效应。

但是,这种商业模式对第三方具备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第三方机构具备相对应的科研能力,还需要掌握较强的经济水平与技术条件,承担来自移动运营商、用户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处理压力。

4、移动支付发展的新特性
面对互联网金融高度发展的今天,移动支付发展也具备了全新的属性,2014-2015年成为移动支付发展具备挑战的一年,加强了支付手段、市场比例以及安全性的保证。

首先,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的选择更加理性。

在2014的全国移动支付使用客户中,女性占据55%的使用比例,如利用移动支付进行网购;而使用移动支付用户的年龄也从25-30岁扩大到了23-35岁之间,人数的增加刺激了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的选择。

在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的用户中,30%选择电脑支付,70%选择手机支付;远远高于2013年的45%选择电脑支付,55%选择手机支付。

就目前,随着国内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移动工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选
择,不论是工作、家庭生活还是消费购物,手机都成为现代消费的主体。

因此,基于这个角度分析,第三方支付工具在手机客户端上进行应用推广,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消费者经过数年的消费习惯,也逐渐养成了利用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消费的习惯,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的选择方面也更加理性、成熟,各种体验效果较差的APP也逐渐从手机客户端消失,证明了消费者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的选择中更加冷静、成熟。

其次,移动支付方式形成多样化发展趋势。

现如今,各类全新的移动支付手段逐渐展现在消费者的眼前,并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

除了传统电脑客户端支付方式外,还增加了全新的支付手段,如近场支付、声波支付、AA支付、二维码扫描支付等。

与此同时,现代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手段的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支付手段的体现效果,因此移动支付方式的客户体验性也成为客户选择使用的关键,如安装的便捷性、系统的稳定性与流畅性等都是客户所需要的。

虽然这些支付方式的使用频率在逐渐提高,也逐渐被用户所了解,但是随着科技的逐渐发展,各类全新的支付方式也会迎来全新的发展空间。

第三,移动支付更加注重安全性与便捷性。

现在各类诈骗手段汇集,科技在提升,各类与金融有关的安全保障也成为移动支付所重点关注的话题。

用户希望可以再移动支付风险中获得更多更加安全的保障措施。

比如,账号挂失时可以提供更多的便利、账号异常变动时可以提供信息提醒等;在安全保障的同时,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也成为安全需求的保障。

移动支付在安全与便捷性的基础上,更加增强了针对安全性的保护措施与便捷性的管理措施,为消费者的使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管理空间。

5、作为国内代表性产品的微信支付
作为国内近几年流行的移动支付手段,除了支付宝、Paypal之外,微信支付成为当下移动支付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微信产生于2013年8月5日,与微信5.0同期推出,成为以腾讯用户为主,与财付通、微信联合推出的移动支付创新产品。

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过程中,仅需要在微信中关联相应的银行卡,并完成银行卡的身份验证,那么就可以直接对所需要购买的产品与服务进行微信支付购买。

支付时不需要进行任何刷卡步骤,仅需要在手机上输入支付密码,那么就可以完成整个支付过程与购买过程。

改变了传统网络消费购买途径需要打通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