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4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4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大连高三六校联考)19世纪50~70年代,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起义,清朝军费开支猛增。为了对付财政危机,清政府主要采取四项措施: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向外国人借债,而增加旧税主要是田赋附加税与漕粮改折。而向富人开捐,是推广捐例出卖官爵、封典。这些方法使清政府短期克服了眼前财政困难,但长远上看导致( )
A.中央财权下移 B.西方经济侵略加剧
C.中央集权加强 D.地方权力不断萎缩
解析:据材料“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清政府为了便于各地自行筹集军费镇压起义,允许地方政府加税、向富人开捐,这逐渐导致清朝中央政府的财政权向地方转移,即中央财权下移,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增加旧税,创设新税,向富人开捐的影响,无法体现西方经济侵略加剧的问题,故B项错误;地方政府加税、向富人开捐也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地方权力加强,不是萎缩,故D项错误。故选A。
答案:A
2.(2018·鹤壁高三段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废除买卖婚姻。太平天国曾提倡“一夫一妇”制。但是,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人仍沿袭历代帝王的妃嫔制。这说明太平天国( ) A.政治主张具有矛盾性
B.坚持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
C.不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D.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
解析:材料“废除买卖婚姻”“领导人仍沿袭历代帝王的妃嫔制”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封建,但却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A、C项错误;材料“领导人仍沿袭历代帝王的妃嫔制”表明B项错误。
答案:D
3.(2018·邢台高三模拟)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中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
A.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 B.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
C.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 D.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
解析:材料反映出的是一种矛盾的现象:“左辅正军师”东王体现的是封建君主专制特点;“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体现的是近代的先进法治思想。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在“革命性”不是前者所体现的内容;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空想性;D选项没有反映出后半部分的先进性。
答案:A
4.(2018·鄂州高三模拟)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
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这样评价太平天国的根本原因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当时中国社会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解析:材料“太平天国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体现了太平天国没有能够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无法担负起建设新国家的重任,是因为太平天国本身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故D项正确,B、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故A项错误。
答案:D
5.(2018·合肥高三评估)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D.欧风美雨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主义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受当时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的影响所致,故A项正确;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
6.(2018·菏泽高三诊断)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英国《泰晤士报》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大量报道。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是“叛乱”或“反叛”,达17次之多,而称其为“革命”的标题新闻只出现5次。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辛亥革命主要任务是反侵略
B.《泰晤士报》报道客观
C.《泰晤士报》存在舆论导向
D.辛亥革命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
解析:辛亥革命是要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A;材料中《泰晤士报》视武昌起义为“叛乱”或“反叛”,可见报道并不客观,排除B;材料中英国《泰晤士报》对辛亥革命是站在视清王朝为合法政权的立场上,故选C;《泰晤士报》没有分析辛亥革命存在的不足,排除D。
答案:C
7.(2018·烟台高三阶段测评)辛亥革命期间,多数省份以“和平光复”的形式脱离清政府而成为革命政权,有学者称之为“廉价革命”。这一革命形式( )
A.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覆灭
B.增加了反封建斗争的难度
C.促成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奠定了后来军阀割据基础
解析:“脱离清政府而成为革命政权”的都是原先的旧式封建政权,带有专制割据的色彩,这样无形当中增加了后来反封建的难度,故B项正确;A是袁世凯的逼宫措施;C是孙中山的努力;D是袁世凯死了之后政权分立。
答案:B
8.(2018·大同高三摸底)1914年出版的《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临时政府成立。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临时政府迁于北京。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描述( )
A.全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B.突出了革命党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C.有利于时人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
D.为巩固袁世凯专制统治提供支持
解析:“……袁世凯当选。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故D项正确;A中“全面”说法绝对;材料没有提及孙中山和革命党信息,故B错误;材料突出袁世凯的作用,不利于时人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故C错误。
答案:D
9.(2018·常德高三期末)五四运动期间,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诸君不必光顾”的告示。这说明( )
A.五四运动的先锋是市民阶层
B.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五四运动的主力是资产阶级
D.五四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
解析:“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诸君不必光顾”说明工商业者关注时事,体现出五四运动的群众基础广泛,故B正确;A是学生;C是工人阶级;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0.(2018·海口高三期中)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 )
A.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
B.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解析:从支持和同情五四运动的来自不同的阶级和社会领域来看,五四运动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故答案为C项。A项“全国性”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学生的经济诉求,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