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摘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兴起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这种思潮迅即超越空问对中国新文学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其表现出某些与之相似的特点。但是,由于中国作家所处的特定现实环境以及中国民族文化的积淀,又使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与西方浪漫主义更有不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在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上,强调主观性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高到创作的首位。受其影响,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文学推崇情感,运用想象进行创作,并认为创作没有外在的目的,同时强调个性主义,表现出了基本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西浪漫主义接受取舍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l8世纪末和l9世纪初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代替古典主义,成为遍及欧洲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作为一种思潮,浪漫主义远不只限于文学范畴,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民主运动以及民族自觉、解放运动在文化上的反映:它在对旧传统、旧制度的否定过程中掀起了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浪潮。作为一种运动,它是对传统的占统治地位的古典主义的一次反叛,是对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的一次革命,它带来文学形式和表现内容的全面解放。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定哲学思想基础的文学思潮,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浪漫主义文学家的创作气质主要表现为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压制个性,要求个性解放和绝对的创作自由,否定艺术家遵循任何规则,他们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都是对人本主义的高扬。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言: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与其“社会关系的类似成正比”,“五四”前后中国文化界的现状与欧洲浪漫主义萌芽时期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两千多年的封建桎梏使中国文化濒于窒息的境地,加之鸦片战争造成的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中国在西方列强眼里已不单纯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更多是包含了,其欲行瓜分的政治渴望,中国人民深深陷入民族解放的拼搏与斗争之中,现代文人的成长环境与海涅、拜伦、雪莱、普希金、密茨凯维支、裴多菲等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家是极为相似的。因而,“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一方面是中国自身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文学变革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是在外国文艺思潮的巨大冲击和影响下的产物。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由于缺乏对人的自由、个性解放的清醒认识和不懈追求而只能是一种古典式的浪漫主义。20世纪初,中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思潮。可以说,五四以后,我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发生的,它于20世纪初在中国登陆并很快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从根本上讲,20世纪初,中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不是中国传统的浪漫主义的延续,而是“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一个横向移植,是西方浪漫主义在遥远的东方所激起的一次巨大的回声”。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方浪漫主义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的,包括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同时又进一步反映在形式、技法、主题三个层次上。尽管如此,由于一个国家长期以来所形
成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使其文学在接受外来影响时总会表现出一些截然不同的特点。从总体上形而言之,那就是:西方浪漫主义像一条波涛滚滚的大江,而中国的浪漫主义则如同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应该说,西方浪漫主义之所以能对中国新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并非某几个人提倡、介绍或尝试、实践的结果,而是由于“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自身出现了吸收外国进步文学养分的需要和强烈渴望。西方的那些揭露反动统治腐败或反映阶级压迫和阶级反抗的带有民主主义或社会主义思想倾向的文学与当时中国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发生了“共鸣”。同时就文学本身而言,中国旧文学尤其是有着辉煌历史的古典诗歌,已经僵化、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年轻而多情的诗人们摈绝了曾经灿烂的传统诗体,纷纷开始用白话写起了以自由体为主的新诗。西方浪漫主义以大自然为背景、注重想象、注重夸张变形、情景交融的方式与风格也自然成了他们的主要借鉴对象。但是由于中国新文学家们对传统士大夫使命感的继承,更由于他们所面对的“五四”时代充满理想,又充满斗争的基本特征,使得他们不能远离现实,而沉湎于绝对的自由和个人主义及幻想之中,他们只能面对现实、注视现实、思考现实并力图改造现实,表现出中国文人应有的强烈的责任感和务实精神。正由于中国文学家所处的特定的现实环境以及所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又使得中国的浪漫主义具有与西方浪漫主义截然不同的特征。
从抒情特征来看,中国新文学一方面受到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注重感情的主观性、直接性,注重感情的强烈程度,注重个人色彩。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更是受到了中国现实的影响和制约。由于中国新文学家们面对的“五四”时代社会现实,有着更为可贵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更为注重对现实的思考和改造,这就使得他们在面对现实的过程中,不得不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出绝对自由和个人幻想的世界,从个性主义走向大众,从浪漫主义走向现实革命。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郁达夫和郭沫若。
郁达夫是创造社主要的小说家,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主观抒情小说的重要开拓者。在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和《沉沦》时期,他抱着对人生的童稚幻梦走进人生,但柔弱的心灵难以承担人生的痛苦,生命力和性本能,使他有着强烈的苦痛和泛滥的感情,形成了大胆暴露自我世界、直接宣泄内心苦闷、强烈抒发主观情感、深入诉说失意心情的独特风格。而这一风格的形成,正是由于郁达夫接受了西方浪漫主义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才使他能够以直率的态度正面描写人物的各种心理和性本能的要求,把性心理作为人物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变r中国古代文人只把性心理当作揭露反面人物的虚伪和爱情小说的些许点缀的状况。但是,郁达夫从日本回国后,所面临的已不再是两种文化冲突而造成的苦闷,更多的则是传统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旧情调所带来的自我潦倒。这种依然沉重的感觉使他的创作发生了向社会表现和客观描写的微转,甚至还写出了《出奔》一类较为严格的现实主义作品。就连他自己也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微雪的早晨》,多少也带一点社会主义的色彩。”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是说这些作品不再纯粹是个人痛苦的宣泄,同时还反映下层社会群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动群众的同情。郭沫若是创造社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女神》中的诗把现代自由诗的创作推向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峰。应该说《女神》是郭沫若内心情感和情绪的自然流露,是郭沫若“自我表现”的产物,他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女神》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大自然与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统一;《女神》体现了诗人否定旧我、诅咒旧世界、追求新生的精神,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追求精神自新的决心。《女神》以其宏伟的构思、丰富的想象、激越的情调、急骤的旋律集中反映了郭沫若浪漫主义的主要特色。但是,这种成就主要是建立在郭沫若对文学自身的体验和思考之上的。当他真正深入接触到中国现实社会中具体、尖锐的矛盾的时候,他的思想重心就转移到了社会问题的解决上,原来的浪漫主义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