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山东省惠民县第一实验学校张书云
一、指导思想
我校坚持教育科研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服务,坚持教育为加快实践符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途径服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基础,以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为保证,使教科研落到实处,走健康高效的兴教强师之路。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在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中外文化不断地交流、碰撞,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信仰、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乃至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很多变化,年轻一代更崇尚主体精神的塑造,并追求个性的发展。校园文化必然带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并极大的影响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与人才的培养,必然影响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与优良品德的培养。所以,在学校这块学生生活的主阵地,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调适导向的育人功能。我校是一所县中小学一体的窗口学校,现有学生四千多人。又是兵圣孙子的故里。我校以孙子思想为导向,以孙子兵法的十三篇为主题展示了我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学生受校园文化影响大,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特点、言语风格、都应具有典范风范。所以,在我校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依据:
陶行之老先生曾经倡导“我们的希望是:处处读书,人人明理”。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合金”,其中环境影响和制约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水平。因而,我们要以我校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导向,对学生施以良好的文化和素养影响,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心理学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生活环境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现实水平,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因此,建设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营造浓厚向上的文化氛围,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自身修养的有效手段。
3、美学理论依据:
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并以此自觉的维护美、创造美。从而在美的环境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的道德美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目前,我校校园文化是具有先进性的校园文化,它是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有前瞻的办学理念,科学严谨的教风和学风,丰富而且健康高雅的文化生活,文明的行
为举止和高尚的价值追求,团结合作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以及具有一定文化背景和丰富内涵的包括建筑风格在内的幽雅环境等。本课题研究将着力通过挖掘、继承、兼容、重组、提升、创新,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交融的和谐的校园文化,培养具有丰厚人文底蕴、良好思想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高素质师生群体。
学校是个文化场所,是思想与思想交流、感情与感情沟通、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场所。学校从事的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创新的工作,但学校不会自然地生成文化,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有意识地建设和积累。现在,我校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研究,学生的人文底蕴、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都表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学校以此为起点,以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观为指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文明素养渗透的系统性、渐进性、全面性,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行为实践在文化价值和人文动力影响下趋于高度自觉、规范、文明,最终探索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建设,创建、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形成“育人”合力,调适学生不良的心理与行为,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主体精神,塑造高尚的人格,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各项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学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的一
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的办学宗旨,着眼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校园,营造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构建校园文化,不仅要有绿化美化的自然环境,诗情画意的文化环境;更重要的是,这里应没有歧视、没有体罚、没有人际间的勾心斗角、没有过重的课业负担;在这里应是人心思进,在思想上体现进步与创新,行为上体现文明与儒雅,心理上体现健康与愉悦,竞争中体现智慧与合作,评价上体现公正与科学,这样的校园方能体现时代的气韵与现代的风采。构建校园文化,关键还是在于人的文明素养,最终还是应该落实到学生身上。学生文明素养的高低是全面发展与否的一个具体体现;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身在此中,受其影响,潜移默化,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最终使学生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鲜明的民族本色,又有面向世界的气魄和包容全球的胸怀。因此,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博大精深,了解先人在文化上的成就;引导学生喜爱文化,培养他们对文化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文化价值和人文动力影响下的行为实践趋于高度自觉、规范、超越。
因此,我们将课题的研究目标确定为:
⑴根据我校校园文化的特色给学生渗透孙子文化底蕴。
⑵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⑶探索校园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关系并构建校园文化的教育模式。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召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理念,提高教师师德品质和文明修养,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的教改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标志。利用课堂学科教学,渗透文明素养熏陶,创设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身在和谐、文明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实现全面、健康和协调的发展。
(1)办学思想文化:
①办学理念:理念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需要显性的教育方式方法来加以实现,同时它又是在无形之中规范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办学理念,是社会价值观在学校的真实反映,是学校精神风貌的表现。理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其内容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增加新的内涵。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是办学的认识浓缩和提炼。使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把他作为一种价值追求。
②办学目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成为有“先进文化”的学校,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文化占主导地位,是“落后文化”占主导地位,还是“先进文化”占主导地位,这就要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是需要人的支撑,有了人的支撑才能不断形成“人对人关心,人对人负责”的一种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