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旅游地理-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包括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
二地理学的产生,关键人物有哪些?人文地理学的产生:1. 时间:人文地理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以前2. 特点:古代人文地理学;探索、描述3.关键时段或事迹地理学发轫于古希腊,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即Geogrophe ,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自15世纪以后,随着人们对地球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地理大发现以后,人们的视野极大的开阔,从而加速了地理科学的发展。
对古代、近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和卡尔·李特尔(Karl Ritter,1799-1859)。
三西方人文地理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索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四人文地理学的五大研究主题及其概念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三、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四、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五、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文化景观。
文化区的定义:文化区是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地理区域,它是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
形式文化区内涵: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如语言、民族。
构成:中心区、外围区、边缘区(过渡区)特征:(1)具有特征典型的核心区、相对一致的外围区、边界模糊的过渡带;(2)自然状态的形式,是自然形成的文化圈;(3)以文化的同质性和均质性为主要特征;(4)常常具有同心圆的模型空间模式。
(完整word版)《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第1章绪论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 拉采尔:(1844-1904)德国地理学家,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
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
6.赫特纳:(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7.施吕特尔:(1872-19520德国地理学家,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8.白兰士:(1845-1918)法国地理学家,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9.麦金德:(1861-1947)英国地理学家,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提出了“大陆腹地说”。
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10.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生态化和应用化趋向。
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全)
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一部分)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1.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1.3 学时:641.4 学分:41.5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城乡规划、旅游管理等1.6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2 人口地理学2.3 城市地理学2.4 乡村地理学2.5 经济地理学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阐述重点、难点问题。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人文地理学》4.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文章、研究报告、视频资料等。
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占总评的30%。
5.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5.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10%。
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二部分)六、第四章乡村地理学6.1 教学目标理解乡村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乡村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分析乡村地域的发展和问题。
6.2 教学内容6.2.1 乡村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6.2.2 乡村地域的空间分布和特征6.2.3 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方法6.2.4 乡村发展及其问题六、教学方法6.3.1 讲授法:讲解乡村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阐述重点、难点问题。
6.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3.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六、教学资源6.4.1 教材:《人文地理学》6.4.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文章、研究报告、视频资料等。
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全)
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人文地理学导论1.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地理学的分类及其特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1.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意义1.3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空间与地方环境与地理环境区域与景观第二章:人口地理学2.1 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与人口变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2.2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规律与特点人口密度的计算与分析2.3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的规律与特点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第三章:城市地理学3.1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城市的定义与分类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城市体系与城市等级3.2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城市发展的动力与模式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化的问题与挑战3.3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城市空间结构的类型与特征城市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城市规划实践与案例分析第四章:经济地理学4.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产业地理与区位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4.2 农业地理与工业地理农业地理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工业地理的研究内容与方法4.3 服务业地理与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业地理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五章:文化地理学5.1 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文化的空间表达与地理分布语言与民族的文化地理宗教与习俗的文化地理5.2 文化的空间表达与地理分布语言与民族的文化地理宗教与习俗的文化地理文化景观与文化遗产保护5.3 文化地理的研究方法与实践文化地理的研究方法文化地理的实践案例分析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政治地理学6.1 政治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国家与领土的政治地理政治结构与政治地理选举与投票的政治地理6.2 国家与领土的政治地理国家定义与国家的形成领土的划分与政治地理国家边界与边界问题6.3 政治结构与政治地理政治体制与政治地理政府机构与政治地理政治权力与政治地理第七章:社会地理学7.1 社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社会与社会的空间组织社会阶层与社会地理社会问题与社会地理7.2 社会与社会的空间组织社区与社区地理城市社会地理与农村社会地理社会空间与社会地理7.3 社会问题与社会地理贫困与社会地理犯罪与社会地理社会公正与社会地理第八章:旅游地理学8.1 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旅游活动与旅游者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旅游地的发展与规划8.2 旅游活动与旅游者旅游者的行为与需求旅游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旅游市场与旅游地理8.3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与标准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九章:生态环境地理学9.1 生态环境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环境演变与环境地理9.2 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分布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与保护9.3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生物地理的研究方法与实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第十章:地理信息系统10.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GIS的定义与功能GIS的技术构成与工作原理GIS的应用领域与前景10.2 GIS的数据采集与管理地理数据的类型与采集方法地理数据的处理与管理地理数据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10.3 GIS的空间分析与应用空间数据的查询与分析空间数据的建模与模拟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导论中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 第六章政治地理学中国家与领土的政治地理;3. 第七章社会地理学中社会与社会的空间组织;4. 第八章旅游地理学中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5. 第九章生态环境地理学中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问题;6. 第十章地理信息系统中GIS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理学?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2.地理学研究核心:人地关系研究。
3.地理学的性质: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元论的科学观,是综合的两类科学、相结合的独立科学系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4.地理学传统的科学体系:传统地理学是单一层次的,或者说平面的。
一般的说,仅从学科研究的性质特征分为系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数理地理学三大类。
局限于理论层次。
5.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区域分布、空间差别、形成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6.人文地理学科特性:社会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7.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①人地关系的传统②区域研究的传统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8.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①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a.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
b.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c.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②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③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9.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属于人文地理问题?判断原则:一横加一纵,“一横”指人文事物的空间分布。
“一纵”指人文事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同层次的文化要素之间的纵向关系。
凡是不涉及空间分布和空间过程的问题,均不是人文地理学的问题。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①人文事物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区可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细节课本P24)②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扩散分为扩展扩散与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又可分为:a.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中国旅游地理第十章华中旅游大区
第十章华中旅游大区第一节概述一、旅游地理环境特征1.自然地理环境(1)地处我国二三级地形阶梯的交接地带,地形复杂多样(2)河网稠密,湖泊较多(3)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2、人文地理环境(1)荆楚文化特色鲜明(2)农业发达物产丰富第二节湖北旅游亚区一、鄂西北游览区(一)鄂西旅游线1、屈原故里秭归县,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故乡。
屈原的诞生地-秭归县平里,至今存留着不少关于屈原的遗迹。
每个景物都有与屈原有关的优美传说,说连秭归县的县名也与屈原有密切的联系。
传说屈原被流放后,回到家乡躬耕,他的姐姐也回来同他一起种地。
乡人见了,觉得异常,就取名“姊归”以后逐步演变成“秭归”。
位于秭归县东1.5 公里长江北岸的向家坪,又称清烈公祠,为纪念屈原而建。
屈原祠包括山门、大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筑。
翠瓦飞檐,高耸于崇台之上,益显宏伟壮丽。
2、灵山秀水育美人一一兴山昭君故里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宝坪村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
长江的一条清澈的支流--香溪流经村前,溪水三西半绕着一峰青山,山腰天生一方平地,平地上的那座村落,因此得名“宝坪”。
在王昭君的故乡,千百年来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昭君的美好传说。
香溪中那美丽珍奇的桃花鱼,也伴随着王昭君的传说。
“昭君台”是一座由几百株柑桔树簇拥着的亭台。
亭台旁一石碑上刻着;“乡人怜昭君,筑台而望之。
”3、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陕西、四川三省的边界,南濒长江,北望武当山,是大巴山脉和秦岭山脉交结的地方,亦是我国南部亚热带向北部温带过渡的地带.。
1978年,国家决定在其中的大小神农架诸峰周围20平方米公里地带建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金丝猴、珙桐等珍稀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神农架林区地处大巴山东段,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由石灰岩、砂岩组成的许多条脊岭,构成雄伟山体,整个地区峻岭盘结,错综复杂。
相传这里曾是远古时代神农氏(炎帝)定居耕田,遍尝百草,采药治病的地方。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人地相关论[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人地相关论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白兰士所倡导的理论。
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他认为,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
法国的人地相关论思想使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简述洪堡创立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三个原则。
5、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6、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7、现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什么?8、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9、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文化和文化地理学的概念是什么?2、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3、论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4、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5、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6、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7、对比文化适应和生物适应的异同。
8、列表比较主要人地关系理论名称、代表人物和理论要点。
9、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10、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11、名词解释:文化景观、文化整合、文化扩散、文化区、文化史层说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订研究步骤和计划。
2、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内容。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4、在相关的国外网站上检索1990年以来社会地理学进展的文献,并做一个综合评述。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
2、简答现在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3、论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4、试述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及成因。
5、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6、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7、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基本空间形式。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练习题库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练习题库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绪论第2章人文地理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旅游地理第11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试看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研]答:人文地理学是指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研究对象上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
2埃拉托色尼[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埃拉托色尼是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学者。
他运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出了地球周长,成为最早测量地球半径的人,并在测地学和地理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 r aphe为描述,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
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文化特质的源地[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文化特质的源地是指某一特征文化特质的源地。
文化特质的源地有单核源地和多核源地。
文化特质的单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从一个地点产生,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文化特质的多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的源地除单中心的源地之外,还有一些是多中心的源地,以道教的文化源地为例,道教的文化源地有西部源地和东部源地。
第十章 南国侨乡-岭南文化旅游区《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界闻名
东南沿海,海域广阔, 海岸线曲折;热带、
亚热带气候特征明显;
位置邻近港、澳、台
热带、亚热带 气候,植被茂 盛,生态旅游 前景美好
3
10.1.2旅游人文地理环境
环境特征
4
10.2.1 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在全国 位居前列,入 境旅游优势尤 其突出
现状分析
国内客源以华 东、华南为主, 入境客源三省 差异较大
第十章 南国侨乡-岭南文化旅游区
主要学习内容
旅游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自然地理环境 旅游人文地理环境
旅游业概述
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2
10.1.1旅游自然地理环境
位处我国东南沿海, 海滨旅游条件优越
环境 特征
奇峰异石类本型区多包括福建、广东、
样,丹霞地海貌南世三省,位居我国
肇 庆
34
广 东 旅 游 地 之 图 示
从 化 温 泉
35
广 东 旅 游 地 之 图
示清
远 飞 来 峡
36
广 东 旅 游 地 之 图 示
肇肇 庆庆 鼎七 湖星 山岩
37
广
东
旅
游
地
之
图
示
南 海
西 樵 山 瀑 布
38
广 东 旅 游 地 之 图 示
佛 山 清 晖 园
39
广 东 旅 游 地 之 图 示
村万 宁 东 南 亚 民 俗 风 情
56
海 南 旅 游 地 之 图 示
天涯三 亚 海角之南天一柱石天涯石刻天 涯 海 角 导 游 图 刻
天 涯 海 角 之 南 海 观 音 像
57
海 南 旅 游 地 之 图 示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2021-6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2021-6《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总分20分,共5题,每题4分)二、填空题:(总分20分,每空1分)三、判断改错题:(总分10分,共5题,每题2分。
首先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然后将错误的说法改正过来。
)四、简述题:(总分30分,共3题,每题10分) 五、分析论述题:(总分20分,共1题)《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第1章绪论1. 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2. 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名词解释:文化区、文化生态学、文化景观、地理环境决定论。
2.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和核心思想是什么?3.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4. 简述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第3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名词解释: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
2.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主要与四个哲学方法流派有关,它们是什么?3.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4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 什么是人口转变?简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人口转变模式。
2.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简述世界及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 历史以来,世界范围内民族的迁移与集聚主要有哪些?4. 结合人口转变理论,谈谈你对中国人口转变模式的特点,以及人口政策的看法。
第5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 名词解释:现代农业、观光农业。
2. 分析农业形成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3. 农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共经历了哪些阶段,各有什么特点?4. 简述世界主要农业生产的布局。
第6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1. 名词解释:工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12. 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地带有哪些?当前全球工业分布发生了哪些新变化?3.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有哪些?第7章聚落与城市化1. 名词解释: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体系、等级规模法则、首位城市法则。
2. 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分析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第十章 旅游地理重点
第十章旅游地理第一节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一、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1 古代旅游(1840年前1古代旅游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和其后的罗马帝国的兴起,对个城邦国之间的公务、贸易、考察等活动频繁,促进了人们的旅行活动。
在当时,宗教旅游盛行,提洛岛、特尔裴和奥林匹斯山都是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
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盛行到圣地——麦加的活动,也对旅游活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3世纪以来,由于贸易的发展,旅游活动更加频繁起来。
到了十五六世纪,在欧洲,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了对外扩张和寻找香料、黄金的“大航海”活动,科学考察和探险旅游极为盛行。
“地理大发现”极大地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对旅游活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代旅游特点•旅游业的非产业化旅游时期•旅游的人个别、分散•旅游地点有限2 近代旅游(1840年到二战结束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于7月5日组织了一个540人的旅游团从莱斯特到拉夫马勒参加禁酒大会,每人收取票费1先令,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团队包价旅游。
1908年,斯塔特勒在美国纽约的布法罗建造了第一座商业饭店。
特点:•旅游产业化时期。
•世界上出现了组织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的旅行社或类似机构。
•人数有限、范围有限。
3现代旅游3 现代旅游(二战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飞机和汽车的普及,使人们出游更加方便快捷,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旅游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旅游成了一种大众性的消费活动,甚至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旅游高度产业化时期第节第二节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一、旅游者旅游者二、客源地与目的地二客源地与目的地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全部相关企业的总和。
旅游系统:旅游者通过旅游媒介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活动系统,其构成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产品,旅游媒介——旅游业和贯穿在其中的旅游活动。
(一客源地:是产生旅游者的地方,是经济发展的产物1 旅游活动产生的三大因素:旅游动机、自由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2 当前世界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地是:西欧、北美、日本。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31301010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英文名称:Human Geography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学分: 4适用对象:地理科学本科二年级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研究为核心,涵盖经济、人口、宗教、语言、民族、民俗、行为、自然、政治等诸多内容,且涉及到现实社会中许多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如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人口流动、宗教信仰、文化产业化和新经济等。
同时,由于它所探索的是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因而受不同空间尺度的影响较大。
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还需要人们从发展中来考察人文现象。
所以,与一般学科不同,人文地理学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综合特征,在研究视角上又具有鲜明的时空性。
由于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综合性和交叉性强,人文地理学对丰富学生知识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大有裨益。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也是本科教育地理科学主干课程、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门课程实践应用较强,发展空间较为广阔,对学生视野的开阔,求知欲的激发和创新力的启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基本要求1.一般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学科体系和发展状况,以及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对人地关系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特点。
2.了解不同的人类社会发展时期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各阶段特点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动态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主要人文要素的时空变化和空间差异,以及各部门人文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文化和内涵和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人文事象的能力。
3.牢固掌握人地关系基础理论,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和优化协调对策。
4.应所学理论知识,对当代全球人地矛盾和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地问题有系统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以讲授为主,客观许可时运用多媒体,另外也可适当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来弥补单一讲授法的不足。
(完整版)旅游地理学__保继刚_楚义芳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的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的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一、旅游地理学(Geography of Tourism)的研究内容皮尔斯(perce,1989)认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下列6个方面:1.供给的空间模式(spatial patterns of supply);2需求的空间模式(spatial patterns of demand);3.旅游地地理(geography of resorts);4.旅游流(tourist movements and flows)5.旅游影响(impact of tourist)6.旅游空间模型(models of tourist space)郭来喜认为:1.旅游地起因2.旅游者的地域分布3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地域组合、评价、开发利用论证4.旅游区划5旅游与环境的关系6旅游与地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7.适合不同对象的旅游线路组织与方案设计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行社等组成。
二、研究内容简析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影响旅游产生的条件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般要素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旅游需求水平,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特征和政策制度。
另一类是专门要素,指旅游者个人的情况。
2、旅游者行为规律。
旅游者构成旅游活动的主体对旅游者行为规律的研究,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决策行为、空间行为以及旅游者行为规律的实践意义等。
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全)
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人文地理学导论1.1 课程介绍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理解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1.2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了解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及其主要贡献1.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掌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理解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章:人口地理学2.1 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人口的定义、特征和度量指标掌握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2.2 人口增长和人口变化分析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3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原因和影响了解人口流动的模式和趋势第三章:城市地理学3.1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城市的定义、特征和分类掌握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机制3.2 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类型和特点探讨城市发展模式及其演变3.3 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了解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掌握城市规划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第四章:经济地理学4.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经济的定义、特征和地理意义掌握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和地域差异4.2 工业地理学分析工业区位和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探讨工业发展的地域性和差异化4.3 农业地理学掌握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和技术因素了解农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农业现代化第五章:文化地理学5.1 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文化的定义、特征和地理意义掌握文化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5.2 语言和宗教地理学分析语言和宗教的分布和影响因素探讨语言和宗教的地域性和文化认同5.3 社会地理学掌握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的地理分布了解社会公正和社区发展的地理差异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政治地理学6.1 政治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政治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掌握国家、政体、选举制度等基本政治地理要素6.2 国家和领土分析国家的构成要素、类型和领土划分探讨国家边界和领土争议的问题6.3 政治地理结构掌握政治地理结构的概念和类型了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变和特点第七章:交通和通讯地理学7.1 交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交通的定义、类型和地理意义掌握交通网络的布局和交通模式7.2 交通与区域发展分析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探讨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7.3 通讯地理学掌握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地理分布了解通讯网络对地域社会经济的影响第八章:环境地理学8.1 环境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环境的定义、特征和地理意义掌握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因素8.2 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探讨环境管理的策略和可持续发展8.3 环境变化和全球环境问题掌握环境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合作的地理意义第九章:旅游地理学9.1 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旅游的定义、特征和地理意义掌握旅游者的行为和旅游市场的分类9.2 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分析旅游资源的类型、评价和保护探讨旅游开发的模式和旅游业的发展9.3 旅游活动的空间组织和影响掌握旅游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旅游线路的设计了解旅游对地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和旅游规划第十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趋势与展望10.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动态掌握人文地理学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了解跨学科研究和多尺度分析的发展10.2 人文地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分析人文地理学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探讨人文地理学在地方发展和规划中的应用10.3 人文地理学的教育与实践掌握人文地理学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了解实地考察和实习在人文地理学教育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人文地理学导论:理解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第一章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1、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阐述是A.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唯一课题B.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C.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D.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次要部分2、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分析;人文地理学是一门A.横断科学 B.理论科学 C.社会科学 D.应用科学3、首创地理学Geography一词的西文学者是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B.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C.古罗马的斯特拉波 D.古希腊的柏拉图4、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着作士A.山经 B.禹贡 C.史记 D.汉书5、持地理环境论观点的学者有:A.亚里士多德B.李特尔C.洪堡D.梁启超6、对地理学持二元论观点的学者是A.巴朗斯基 B.李希霍芬 C.佩舍尔 D.拉采尔7、“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属于的观点..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地相关论 C.二元论 D.生产关系决定论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思想的萌芽..A.人地协调论 B.人地相关论 C.生态论 D.适应论二、填充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 ..2、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中的环境决定论、决定和决定论..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地理问题和地理问题..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和空间布局..5地理环境包括和 ..6、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 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7、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论..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括“计量革命”和“革命”..9、我国建国初期人文地理学是学一枝独秀阶段..10、人文地理学具有性、性和性..三、名词解释1.现代地理学 2.二元论 3.人地关系适应论4.人文地理学 5.人地关系 6.人地相关论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 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四、问答题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3、试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5、什么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6、正确阐述人地协调的基本观点..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8、如何理解广义的地理环境9、试述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10、正确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研究之间的关系..五、分析题1、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2、试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的异同..3、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第二章一、填空题1、文化组成中的物质文化具有三个特点;即、、 ..2、文化有三部分组成;即、、 ..3、文化景观具有三个特点;即、、 ..4、文化景观的构成包括、、和四个部分..5、汤因比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有、和 ..6、文化的扩展扩散分为、和三种类型..二、解释题1、文化景观2、文化地理学3、形态文化区4、功能文化区5、文化6、物质文化7、制度文化8、精神文化9、文化整合三、问答题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5、阐述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6、任意写出我国4个综合文化圈及其风俗文化特点..四、分析题1、以我国三个地区的民居建筑为例;说明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2、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3、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4、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第三章一、填空题1、人口分布是一种社会现象; 因素特别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2、人口在国家内部的空间移动包括、、和 ..3、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指向、指向和指向..4、计算人口经济密度时可以采用、、等经济指标..5、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和来实现的..二、解释题1、人口分布2、人口迁移3、胡焕庸线4、人口算术密度5、比较密度6、国际人口迁移三、问答题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四、分析题1、从中国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出发;谈谈其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2、以周围一定区域范围为基础;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并通过实际调查;分析该区域人口空间流动的原因..第四章一、填充题1、人口增长是否过快;应比较人口增长的速度与自然资源的速度、环境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2、人口的自然构成主要包括和 ..3、人口的社会构成主要包括、、、、和等..4、适度人口有和两种..5、人口因素的两重性是指人既是 ;又是二、名词解释1、适度人口2、人口转变3、人口构成4、人口年龄构成5、人口性别构成三、问答题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四、分析题1、以具体的区域为例;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讨适度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意义..第五章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1、土地荒漠化包括A.草场退化 B.土壤肥力下降 C. 土地沙漠化 D.森林锐减2、对我国人口问题的不正确阐述是A.人口基数庞大;劳动力就业压力大B.人力资源投资不足;人口素质不高C.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D.老年人口数量近年内迅速达到高峰;对社会福利保障带来巨大压力3、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是属于问题A.水污染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资源浪费D.资源供需空间的分布不平衡4、温室效应合全球变暖是属问题..A.臭氧空洞B.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C.光化学烟雾D.热污染5、我国的“北煤南运”是为了解决问题..A.后备资源不足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资源供需的空间分布不平衡D.资源消耗的迅速增长6、人口迅速增加给许多国家带来的社会问题包括A.资源短缺B.人地矛盾尖锐C.人口素质下降D.营养不良二、填空题1、自然资源是指的、的物质和能量..2、环境问题包括和 ..3、从人类时空关系来定义;持续发展是且的发展..4、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最重大的是人口问题、问题和问题..5、资源供需不平衡包括资源供需不平衡和资源供需不平衡..6、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是指环境系统本身的能力降低; 增多..二、解释题1、持续发展2、人口问题3、环境问题4、土地荒漠化5、自然资源:三、问答题1、如何理解资源问题2、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是什么3、从不同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类型..4、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5、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主要有哪些6、资源危机论和资源无限论各自观点如何两者有何共识四、分析题1、试以你所熟悉的某一区域为例;针对区域的自然、经济、人文特点分析其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的关系..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分析比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类型..3、什么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的现实背景是什么在持续发展研究中;如何发挥地理学的优势4、导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综合福建自然、人文、经济的发展特点;试述21世纪福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和措施..人文地理的一些习题人文地理学试卷考研提高部分1. 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1地理学的特性主要是、;1.2 文化由、 |和三个层次组成..1.3 第一产业指;第二产业指;第三产业指 ..1.4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1.5 原始宗教主要指 ;民族宗教主要有 ; 世界三大宗教是 ..2. 解释下列术语:每个2分;共10分2.1 文化 2.2 拉采尔 2.3 人口容量人口承载力 2.4 综合国力2.5 领土3.辨析下列术语指出相互区别;每个2分;共18分3.1 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与乡土文化区3.2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可能论3.3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3.4种族、民族、国民 3.5旅游的客源地与目的地 3.6文化景观与文化区3.7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3.8环境、资源、能源 3.9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4. 辨析题每个2分;共11分4.1指出下列问题研究基本属于那种研究方法;为什么1中国的地方志;传统的区域地理学2中心地理论、区位论;3一批激进地理学家研究认为城乡地域差别是资本主义本身造成的;4行为地理研究;文化地理研究、历史地理研究5利用数理模型说明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6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偏好;探讨生产力布局特点7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的不同4.2 指出下列现象属于那种扩散;说明原因1传染病的扩散2巴黎、罗马发布新时装的流行趋势;之后在香港、东京、上海开始流行;在以后在各省会大城市开始流行;最后在中小城市乃至农村流行..3在没有现代媒介以前;新生产技术新生产工艺的流行..4中国饮食文化在欧美、东南亚的流行..5. 论述下列各题88分5.1 利用文化整合的思想论证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6分5.2利用人口地理理论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的原因;对中西部发展的影响..谈谈你对解决西部人才匮乏的办法12分..5.3 我国为什么南方的方言比北方的方言多..5.4分析中东地区和欧洲巴尔干地域冲突的潜在宗教影响因素..8分5.5分析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地理优势..10分5.6试论保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12分5.7为什么说种族、民族没有优劣之分为什么各种族、民族之间经济发展状况、文明程度又有很大差别 12分5.8全球化将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反全球化的社会动因是什么 12分5.9分析西部大开发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意义..10分7、我国七大方言的分布状况如何8、语言的传播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第六章宗教地理学1、宗教的本质是什么2、宗教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3、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有哪些第七章聚落地理学1、城市的概念2、城市体系有着怎样的等级规律3、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4、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原则5、简述城市内部地域的有关理论3个模型..6、简要分析村落呈集聚现象的原因..第八章旅游地理学1、旅游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2、什么是旅游决策;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4、到2003年止;我国已有4A以上景区愈千家..请你列举10个以上你所在省4A景区的名称;并把它们按旅游地的开发类型进行分类..5、结合你所在地的一个旅游景点的开发;谈谈该旅游景点开发对本区域的影响..6、什么是旅游“示范效应”你对旅游“示范效应”有什么看法..第九章政治地理学1、政治地理要素有哪些组成2、如何理解政治地理过程3、国家政治地理哪些特征;如何体现4、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实力5、论述当代全球政治格局的形成过程;并阐述当代的全球政治格局对我国的影响..6、论述现代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第十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1、人口的过快增长给人类带来什么问题2、可持续发展是怎么样提出来的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4、世纪之交的政治格局有哪些表现5、新的政治地理的有哪些特点6、政治格局与人地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7、什么是文化景观 8、简述当前文化景观研究进展..9、当前文化景观建设表现在哪些方面 10、结合实例;分析某个地方的文化景观建设情况..1答案要点一、1 C; 2 A;C; 3 B; 4 B; 5 A;B; 6 B;C;7 D; 8 A;二、填充题1、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神的意志生产关系3、文化政治4、对立统一5、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地理环境6、人地关系研究人地关系论7、人地相关论 8、行为革命 9、经济地理 10、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三、名词解释1.现代地理学:地理学系统;三大子系统;五大圈层;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2.二元论:自然地理二元论:地理学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不包括研究人文现象的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二元论:经济地理研究应从经济部门为出发点;抛弃自然地理空间基础..3.人地关系适应论:人地关系的本质是适应;即人对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的适应性..4.人文地理学: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形成原因的科学..5.人地关系:人与地理环境之间以物质流、能量流为纽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6.人地相关论:人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是积极因素;人地互为因果..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人文现象是社会现象;人文现象时间发展即变化..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人类利用环境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能力不断加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不断加强..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人地关系包括人与自然地理环境、人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关系;内含多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新的科学理论:和谐论、人地共创论新的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协调论、耗散结构..四、问答题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形成演化过程及产生原因..包括1空间分析2时间序列分析3人地关系分析主要内容:1基本理论:元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学方法论;2应用理论:区域人文地理学、部门人文地理学3应用学科:综合人文地理学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全面夸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认为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一切;时代背景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3、试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人地相关论人地协调论相同1人地相关2人地关系中人是主要因素差异1人地互为因果2 或自然论因果观 1人地相互作用和影响;人是最关键因素..2人地对立统一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拉采尔地理决定论1直接生理影响2心理影响3对社会组织和经济的影响4对人类迁移和最后分配的影响评价:1进步意义:反种权;促进人地关系研究;现实意义2消极方面:否定人地相关;否定的能动性;人地关系的直线化.. 5、什么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1新的科学理论何方法论2新的研究方法何手段..3新的研究内容何方向..6、正确阐述人地协调的基本观点..人类活动必须遵循环境自身的演变规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人必须约束自身的行为;以取得人地协调;人地之间不是简单的因素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三个阶段:包括地理繁荣阶段;否定人文地理阶段;人文地理的复兴..8、如何理解广义的地理环境古地理环境地质时期、纯自然环境现代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9、试述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三个层次的综合:1人文地理与全球问题 2区域综合研究 3特定社会现象和问题研究.. 10、正确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研究之间的关系..1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研究的中心之一;也是重要的发展方面之一.. 2人地关系研究不是人文地理研究的唯一课题..3并非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五、分析题1、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1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2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的中心课题3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人地关系的相对性、多样性、动态发展三大特征..2、试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的异同..地理环境决定论生产关系决定论相同 1否定人地关系 2人地之间是因果关系差异 1地理环境为因了人类社会为果2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1人的意志为因;环境发展为果2否认地理环境的自然基础3、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如何利用取决于人的选择能力;人地关系是一种或多些的关系..白吕纳的观点:1人可以能动地改造环境2人地相互作用形成的人生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目..3心理因素是地理事实的源泉..评价:1较为完善和正确的人地观:认为人地相关;而人是积极的因素.. 2全面强调心理因素的作用..3或然论的因果观..2答案要点一、填空题1、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2、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3、功能性空间性时代性4、自然地理背景具象材料非具象材料氛围5、战和应战逆境美德中庸之道6、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二、解释题1、文化景观:附着在自然景观之上人类活动的烙印..2、文化地理学:研究不同类型的文化空间组织的特征;形成及发展规律..3、形态文化区:具体某种或多种文化特征的人群所分布的地理范围..4、功能文化区:根据政治、经济或社会上的某种机能机制而组织起来的地区..5、文化: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6、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7、制度文化:亦称社会文化;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8、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9、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体系中;各文化综合体;各综合体的文化特征在功能上形成协调三、问答题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附着在自然景观上人类活动的烙印四个组成要素1自然地理背景2界象材料3非界象材料4氛围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五个方面:文化景观、文化生态、文化起源和传播;文化区、文化综合..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自然景观是文化景观的底色;同一自然景观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化景观..纯粹的自然景观几乎不存在..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景观5、阐述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扩展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迁移扩散..6、任意写出我国4个综合文化圈及其风俗文化特点.. 略四、分析题1、以我国三个地区的民居建筑为例;说明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略2、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形式文化区的特点核心区:位于该文化区的中部或接近几何中心部位..相对来说是该文化特征表现较为典型的地方..外围区:在核心区周围;该文化的典型性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边缘区:文化上的过渡带;在外围区向外的边缘开始出现另一种文化特征;形成两种化相混现象..功能文化区的特点中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位置是明确..功能联系:该区内部因某种功能活动而相互联系..3、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由于受环境及文化的影响;在头脑中必然形成一种对环境的印象..这种由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印象;就是环境感知..环境感知是文化地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分析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环境感知为该环境中共同文化集团内所有成员共有..人们一旦形成某种环境感知以后;他对现实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就必然受已存在的环境感知的影响;就不可能十分准确地理解现实环境..其对该环境做出的反应和决策必然是以其不全面的理解为依据..4、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居民从源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就越来越大..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位于新的分布区内..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由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速度快而且易于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特点..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的不连续..3答案要点一、1、社会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2、地区间迁移城乡间迁移城市间迁移3、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4、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商品零售额5、气温雨量二、解释题1、人口分布: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2、人口迁移: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3、胡焕庸线:从黑龙江瑷珲到云南腾冲;是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4、人口算术密度: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用每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表示..5、比较密度:单位面积农用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6、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越国界改变住所并达到一定时间的迁移活动..三、问答题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五大资源;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历史和政治因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分布特征:极不平衡一般规律:四大人口密集区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亚、欧洲、北美洲东部;四类人口稀疏区;高纬、高海拔、湿热、干旱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东西差异:胡焕庸线;瑷珲-腾冲线沿海与内地的差异。
人文地理学PPT
第四章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口与发展分布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种 民族 民俗与流行文化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 人口与发展
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发展特征:极低的人口密 度;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特征:婴儿存活率低;高 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亦称人文景观,是居住于 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 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 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 的文化产品.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人地关系理论
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 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 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文 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人文地理学
HUMAN GEOGRAPHY
主讲:
使用说明
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学生使用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王 恩涌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而制作的.
电子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而设计,多加以图表 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方式传达各章的
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特征:高出生率和低死亡 率;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世界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人口转变模式
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 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 增长率的过渡.
一、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三、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旅游目的地
旅游吸引物比较集中,有 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具备 旅游功能的区域。
1、概念 2、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简介
世界有代表性旅游目的地简介
名称 地中海 范围 特点 主要客源地 西欧国家
地中海沿 岸国家
以海岛、海岸和 历史文化遗迹为 主
加勒 比海 东南亚
墨西哥、大、小 自然和人文旅游 安第斯群岛国家 资源都比较丰富 和地区
2
3
原山森林公园 的仙人洞、齐 长城和石海
第5节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 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旅游对区域的文化影响
一、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旅游业的经济特性 ①旅游业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 异地消费性 客源地的购买力转移到旅游地消费 ②旅游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具有较大的乘数效应
(二)目的地
(三)交通连接
(一)旅游客源地
1、概念 产生旅游者的地域,也就是游客的来源地。
(1)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
2、条件 (2)旅游者具有可自由支配 的收入;
(3)旅游者具有闲暇时间。
结论:当前国际上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
的国家和地区,西欧、北美和日本,亚太地区是一 个新兴的重要客源地。
(3)综合性评价;
二、世界旅游资源 (一)亚洲
分区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特 点 壮美的山水风光与悠久的历史文化相映生辉。 热带滨海滩岛胜景与浓郁的宗教文化 山雄水秀,风景迷人,历史悠久宗教源地
西亚 中亚
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宗教旅游资源 独特的大漠草原风情和浓郁的伊斯兰教文化
珠穆朗玛峰 富士山和樱花
日本京都掠影
韩国景福宫
韩国青瓦台
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 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是莫卧 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 芭奴而建。
(二)欧洲 斯 堪 的 纳 维 亚 半 岛
伦敦夜景
西班牙斗牛表演
科罗拉多大峡谷
阿拉斯加冰河湾
守卫着 提洛岛 “圣湖” 的瘦狮 中的一 个(雕 刻于公 元前7世 纪)
奥林匹斯山
麦加
沙特圣城麦加 位于沙特西部, 靠近红海沿岸。 是伊斯兰教的 第一圣地。伊 斯兰教创始人 穆罕默德就诞 生在这里 。
麦加城中心 的这座大清 大清真寺的“天房” 真寺(又称 禁寺)是穆 斯林最神圣 的地方,总 面积16万 平方米,可 容30万穆 斯林同时做 礼拜。
三、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
1. 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一致: 发达国家; 2. 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西欧——地中海 北美——加勒比海 东北亚——东南亚
3. 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分散与集中
第3节 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一、文化的概念与旅游地文化
二、旅游地文化的要素
三、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文化的概念与旅游地文化
人文地理学
2011.12.5
第10章 旅游地理(6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旅游业的发生、 发展及其类型的规律、旅游的区域特征、旅游者的动机与决策、旅游 资源与旅游地等知识,以便更好地为中国旅游业服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教学重点包括旅游系统、旅游者的动机与决 策、旅游资源与旅游地、难点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影响。 三、知识要点:(1)大众旅游的发展(2)客源地、目的地与交通连 接(3)旅游动机(4)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 文化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五、课的类型:理论综合课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 (5)旅游地的 地域类型(6)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和区域
1908年,斯塔特勒在美国的布法罗建造了第一座商业饭店。此
后饭店逐渐发展成一种行业,它既是近代旅游业发展的产物,又反 过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2.现代旅游:二战结束以来。现代旅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 越显著。
(1) 国际:旅游业空前发展,“朝阳产业”,“无烟产业”,是世
界最大产业。 (2) 中国:国际旅游:包括入境与出境旅游 国内旅游
美国和 加拿大
以热带海滨风光 中南半岛和马来 日本、香港和 著名,宗教寺庙 群岛上国家 台湾 也突出
主要旅游目的地:资源特色
(1)地中海:“3S”资源+历史文化古迹+民族风情; (2)加勒比海:热带森林及海滨+印第安文化、玛雅文化; (3) 东南亚:热带海滨风光+宗教寺庙+民俗风情; (4)肯尼亚:热带草原风光+野生动物;
旅游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 1)与旅游直接相关的部门:宾馆、商场、餐厅、娱乐场 所、景区景点、旅游交通等等 2)与旅游间接相关的部门:涉及各行各业 澳大利亚统计有29个部门109个行业与旅游产业相关
——旅游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世界旅游组织公布数据表明:旅游业每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 就增加4.3元
麦加大清真寺夜景
一、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2.中国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1)旅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和
尚道士等的出游都是古老的旅游形式;
(2)游记文学反映了大量的旅游内容,比较典型的有《徐霞 客游记》等。
二、大众旅游的发展
1.近代旅游:以英国人托马斯· 库克组织的一次旅游为标志,持续至 二战结束这段时期,以观光娱乐、消遣休闲为主要目的。
黄石国家公园
安赫尔瀑布
猛犸洞
东非大裂谷
尼亚加拉大瀑布
金门桥
迪士尼乐园.
旅游地
从目前我国旅游地的开发类型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风景名胜区
2.自然保护区 3.历史文化名城与古迹 4.国家森林公园 5.国家旅游度假区 6.主题公园
都江堰
九寨沟风景1
九 寨 沟 风 景
九 寨 沟 风 景
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 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 的的人工创造物。
1、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 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2、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 文化价值,能够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体验性评价; (2)技术性评价;
4、评价方法
(2)国际旅游者
(3)国际短途旅游者
判断以下情况属于国际游客吗?
1、移民
2、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3、避难者流浪者 4、边境往来工人 5、从游轮上岸游览异国风光几个小时的人
6、到国外就医半个月的病人
7、宗教朝觐者 8、到另外一个国家的探亲者 9、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者 10、国际会议的参加者
2、国内旅游者
(5)阿尔卑斯山:冬季滑雪+山川风光;
地中海沿岸风光
西班牙的马德拉群岛
古巴风光
马来西亚的云顶广场
马来西亚的兰卡威
阿尔卑斯山风光
(三)交通连接
1.交通是联系客源地和旅游区的桥梁,是旅游的通道 和媒介; 2.交通服务是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
3.交通线路的设计:闭环交通线,不走回头路
4、三个层次 :外部交通
旅游系统
第2节 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
一、旅游者 二、客源地与目的地 三、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
一、旅游者
(一)国际上的定义
1、国际旅游者
(1)国际游客
在目的地国家的旅游接待 设施度过至少一夜但不超 过一年的游客。
在目的地国家的旅游接 待设施少于一夜的游客。 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 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 是常住国家去访问的人。
埃及金字塔
狮 身 人 面 像
像高21米,长57米,耳朵就有2米长。除了前伸达15米的狮爪是用大 石块镶砌外,整座像是在一块含有贝壳之类杂质的巨石上雕成。面部 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即国王)海夫拉的脸型。
提洛岛
位于希腊米科诺斯西南的小岛提洛 岛(Delos)是考古学家的天堂。该地 面积仅为4平方公里,希腊和罗马风格 的遗址遍及大部分地区,面积十分广阔, 这使提洛岛足以与特尔斐和奥林匹亚媲 美。
在本国的某目的地旅 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1 年的人。
(1)国内旅游者
基于度假、娱乐、运动等 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 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
(2)国内短途旅游者
(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游客
海外游客
国内游客
海 外 旅游者
海 外 一 日游游客
国 内 旅游者
国 内 一 日游游客
二、客源地与目的地
(一)客源地
③旅游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旅游业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人的旅游消费受政治、经济、突发事件等影响极大 旅游产品的不可储蓄性: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 步———决定了旅游业的波动性大 表现在:旅游产品不能贮存,而旅游需求的季节波动大; 旅游需求受外部不可预测的因素的影响。
一、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3.旅游业的概念
居住地
(客源地)
目的地
(全过程服务的所有行业的综合) (目的地)
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
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全部相关企业的总和。旅游 是一个系统,包括旅游者、旅游产品、旅游业和贯穿在其 中的旅游活动。
游客源地
交通通道 旅游者
旅游目的地
自然、文化、社会、经 济、政治和技术环境
第10章 旅游地理
第1节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一、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1.国外: (1)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金字塔吸引了无数游客; (2)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古罗马各城邦国之间公务、贸易、考
察活动频繁;
(3)宗教朝觐活动; (4)13世纪以来贸易的发展——旅游; (5)15世纪以后地理大发现,在欧洲,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科 学考察和探险活动极为盛行,促进旅游活动;
游者有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旅游地接待人员和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