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羟脯氨酸及氧化应激指标

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羟脯氨酸及氧化应激指标
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羟脯氨酸及氧化应激指标

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羟脯氨酸及氧化应激指标

【摘要】目的:观察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中组织羟脯氨酸(Hyp)及各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探讨氧化抗氧化失衡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二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20只. 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BLMA5)溶液,建立肺纤维化模型. 分别于3,7,14和28 d每组随机抽出5只,处死后取肺脏行HE, Masson染色鉴定模型并测定Hyp含量. 同时分别以八木国夫荧光法测定肺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改良盐酸羟胺法测定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力;改良荧光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荧光法测定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 并计算GSH/GSSG值. 结果:成功建立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 各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出现变化. 模型组Hyp含量于7 d

时高于对照组,28 d达到最高(P<). 模型组MDA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其中14 d 时显着高于对照组(P<),但在28 d时有下降. SOD活力在7 d, 14 d均降低,28 d 时上升. 模型组GSH/GSSG在3 d, 7 d显着低于对照组(P<),14 d, 28 d又回升. 结论:Hyp可作为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的一个指标. 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伴有氧化损伤,且在不同阶段细胞内、外的氧化抗氧化出现失衡.

【关键词】肺纤维化;羟脯氨酸;氧化应激

0引言

肺纤维化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肺破坏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能改善其不良的预后,加强对肺纤维化机制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治疗策略已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需要. 一般认为,在肺部,损伤组织及激发纤维化的主要病理机制在于炎症和免疫反应,但是大量研究表明,氧自由基在炎症和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故本研究通过建立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观察各氧化指标在此过程中的变化,从自由基理论的角度,深入探讨氧化抗氧化失衡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材料和方法

材料

博莱霉素A5,天津太河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30305),8 mg/支. 丙二醛(MDA)标准品(Merk公司);2Thiobarbituric acid(Merk公司);磷钨酸(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盐酸羟胺(AR, 天津化学试剂一厂);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NEMI(华美公司);Triton X100(上海试剂一厂); 7210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虹桥分厂);970CRT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总厂);GL20A全

自动高速冷冻离心机(湖南仪器仪表离心机厂).

二级SD大鼠40只,雄性,体质量180~240 g,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

中心提供. 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20只.

方法

制备模型以10 g/L戊巴比妥钠(10 mg/kg, ip)麻醉大鼠,取仰卧固定位,常规消毒,行颈部正中切口,钝型分离暴露气管,于气管软骨环间隙穿刺注入BLMA5生理盐水溶液~ mL(5 mg/kg),立即将动物直立并行旋转,缝合皮肤,待动物自然清醒后置笼内常规饲养. 对照组(假手术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NS)注入气

管代之.

模型鉴定分别于气管内滴药后第3,7,14和28日处理. 每批每组随机抽出5只,麻醉处死. ①剖开胸腔及颈部,分离气管和肺脏,结扎后取出肺脏,洗去血渍,去除结缔组织,吸干水分;②从气管插管至左主支气管,结扎固定. 分离结扎

右主支气管后离断,取右上叶置体积分数为40 g/L甲醛中固定1 wk,行HE和Masson染色.

肺脏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含量测定参考杨陟华等的方法,

将肺组织样品剪碎,置于磨口试管中,用6 mol/L HCl (W∶V=1∶4)水解(125℃) 3 h后,稀释至10 mL,过滤. 取滤液 mL(空白管和标准管分别用蒸馏水和标准Hyp

代替)加蒸馏水到 mL,充分氧化,加入 mL柠檬酸缓冲液( mol/L,pH )和 mL氯胺

T溶液( mol/L)后6 min,用过氯酸( mol/L, mL)终止反应(静置5 min). 加入100 g/L PDMAB mL,于80℃水浴中保温10 min,显色完全后,自来水(25℃)冷却5 min. 最后用7210分光光度计在560 nm波长比色,测量其吸光度A值,用下式计算Hyp 含量:肺组织Hyp含量(mg/g)=(×A样/A标)/m. 其中,A样为样品管吸光度,A标为标准管吸光度,m为肺重.

氧化损伤指标的测定剪取左肺,称质量,按1∶5加入生理盐水制备匀浆. 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冻存备用. 分别以八木国夫荧光法测定肺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改良盐酸羟胺法测定组织总SOD的酶活力;改良荧光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荧光法测定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 并计算GSH/GSSG 值.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x±s表示. 采用SPSS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

用成组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检验. P<为有显着性差异.A: Control groupHE ×100; B: BLM groupHE ×100; C: Control groupMasson×100; D: BLM groupMasson ×100.

2结果

大体形态观察对照组双肺呈粉红色,表面光滑,弹性良好. 模型组3 d

未见有明显改变,而7 d见双肺有点状出血、灶状瘀斑. 14 d双肺色泽暗淡,局部见大小不等结节样改变,仍有陈旧出血点. 28 d双肺呈灰白色,硬度增加,体积缩小. 表面有条索样凹沟.

光镜观察对照组各观察点均未出现明显病变. 模型组3 d时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等急性肺泡炎改变;7 d时肺泡间隔增厚,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开始增多;14 d时肺泡炎仍较重,纤维组织进一步增加;28 d炎症较前减轻,肺纤维化程度加重,部分肺泡腔消失,为大量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所占据(Fig 1).

肺脏Hyp含量(Fig 2)模型组Hyp含量于7 d时高于对照组,28 d达到最高(P<).

肺组织匀浆MDA含量、SOD活力、GSH/GSSG比值变化(Tab 1~3)各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出现变化. 模型组MDA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其中14 d时显着高于对照组(P<),但在28 d时有下降. SOD活力在7 d和14 d均降低,28 d时上升. 模型组GSH/GSSG在3 d和7 d显着低于对照组(P<),14 d和28 d又回升.表1两组大鼠肺组织匀浆MDA含量变化(略)表2两组大鼠肺组织匀浆SOD活力变化(略)表3两组大鼠肺组织匀浆GSH/GSSG比值变化(略)

3讨论

活性氧(RO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如超氧阴离子及过氧化氢是多种疾病的重要介质,包括肺纤维化.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自由基引发的组织损伤可被内源性抗氧化物质所抑制. 然而,当这些抗氧化物不足以对抗大量的氧化物即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时,组织就会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博莱霉素与铁离子反应可以产生ROS从而损伤蛋白、脂质和DNA,其诱导的肺纤维化包括两个阶段. 早期的炎症阶段,大量的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到间质或肺泡中. 在随后发生的纤维化阶段,炎症细胞转移到肺部后,因被激活释放过量的氧自由基,除直接引起肺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启动PF前的炎症反应,尚可能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FκB)上调细胞因子的产量,间接促进纤维化的形成;同时,肺纤维化的动物模型或患者中抗自由基的保护系统功能也有所降低. 据此,提出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清除已产生的自由基及加强抗自由基系统的策略.

本实验应用博莱霉素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观察发现7 d时肺泡炎明显,28 d形成纤维化,且模型组28 d时羟脯氨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 主要病变与指标都与文献一致,说明动物模型复制成功. Hyp是机体胶原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其氨基酸总量的13%,其他除弹性蛋白含有少量Hyp(约1%)外,均不含Hyp. 因此组织中Hyp含量可作为其胶原组织代谢的重要指标[11]. 本研究还发现作为体内脂质过氧化指标的MDA 14 d时与对照相比较显着增高(P<),而

GSH/GSSG比值在3 d和7 d时有显着降低,其他时间组未见明显变化. 对照组、模型组总SOD活力在7 d和14 d时都有所降低. 以上结果提示,肺组织氧化与抗氧化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出现不同的变化,作为细胞内最丰富的抗氧化剂,GSH在

细胞清除ROS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肺纤维化早期炎症阶段大量耗竭;MDA 含量和SOD活力在纤维化阶段有所变化,推测在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并分泌大量胶原的过程中,SOD可能发挥一定抑制作用. 而据文献报道,胞外SOD是肺组织的主要抗氧化剂,它分布于细胞表面及胞外基质中,对于保护肺泡细胞及抑制基质的过度重建有重要作用[11]. 因此,研究如何调控细胞基质细胞间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等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为防治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氧化应激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作者单位! C %""Q "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通信作者!曾!勉氧化应激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刘凌云!曾!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 关&%’(目前对<=>?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氧化应激在<=>?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氧化应激不仅直接损伤肺组织$而且可使抗蛋白酶氧化失活%炎症细胞渗出%炎前介质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的发生发展(<=>?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抗炎效果远较哮喘的疗效要差$其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与氧化应激水平增加有关(在此$就以上内容的新进展作一综述(?!氧化剂的来源?@?!吸烟及空气污染!香烟的烟雾和焦油中包含#A ""多种化学物质$ 其中各种自由基和氧化产物浓度较高(估计每口香烟烟雾中含有%"%A 个自由基$香烟焦油中则含有更多各种稳定的自由基(此外$在支气管上皮内衬液";Z M #中形成的烟雾凝集物"=# 浓度增加$维生素<水平下降( ?@A !内源性氧化剂!吸烟或吸入环境污染的空气 不仅能直接增加体内氧化负荷$还能通过活化炎症细胞释放许多内源性氧化剂(有研究发现吸烟者肺内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渗出较非吸烟者多$且吸 烟者白细胞释放的氧化物如=g )!%过氧化氢"D !=!# 也较非吸烟者多&#’(另外$铁离子是许多氧化反应的主要元素$气道和肺泡巨噬细胞中铁离子增加使;Z M 和肺泡中的氧化产物进一步增加$ 并可通过M *0)/0和D &-*,W T *.33反应产生=D g $导致组织损害$尤其是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H 2/75 3/0等&C ’ 研究发现与非吸烟者比$吸烟者和慢性支气管 炎者肺泡巨噬细胞中铁离子增加$ 而且慢性支气管炎者增加更明显(最近有研究发现血浆铜离子增加和锌离子下降也参与了<=>?患者体内氧化*抗氧 化失衡&@’ ( A !气道局部氧化应激的指标 A @?!;Z M !;Z M 是气道上皮和外界环境的分界面$是机体对抗外源性氧化剂的主要机制(氧化应激时;Z M 中抗氧化剂减少% 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监测;Z M 中这些指标的变化能反映气道局部的氧化应激 状态(:4.33&,等&A ’研究证实吸入=$时;Z M 中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Z M 中细胞外谷胱苷 肽蛋白浓度下降( A @A !a :Z M !测定a :Z M 中的氧化产物% 可溶性抗氧化剂浓度及抗氧化酶活性可反映肺泡内的氧化应激$但是其操作方法复杂且对可溶性物质检查还存在某些问题$主要是灌洗液量与操作方法不同$对肺衬液稀释程度不同$从而影响测定结果( A @ B !诱导痰!诱导痰是以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无痰受检者产生足量痰液$以对下气道分泌物中的细胞及液相成分进行分析和研究(近年来$它的方法已基本成熟$且成功率较高(相对于纤支镜活检%肺泡灌洗等操作$诱导痰检测简单易行$消耗较少(诱导痰中抗氧化剂%抗氧化酶等液相成分浓度较高且较稳定不易受操作方法的影响$因而在测定氧化应激指标方面较a :Z M 有一定的优势(目前诱导痰技术主要应用于气道炎症$最近也有学者以诱导痰中谷胱甘肽浓度作为气道局部氧化应激水平的标志 研究哮喘患者气道局部的氧化应激&Q ’( A @C !呼出气!呼出气中过氧化氢"D !=!#&S ’%<=%P =%脂质过氧化代谢物"H a :F E #&S ’ %乙烷%戊烷$被认为是监测<=>?气道氧化应激的指标(目前呼出 气在<=>?氧化应激研究中应用较多$但还没有统一的收集气体的方法$且P =和<=等明显受吸烟 的影响$乙烷%戊烷的产生则有赖于金属离子的存在$并受氧分压的影响$因此限制了它的应用(B !全身氧化应激的指标 直接测定全身氧化应激损伤很困难$通常通过测定F =E 作用于各种生物分子如脂质蛋白%?P :而引起的损伤来评估氧化应激(血浆中异前列腺素和丙二醛"N ?:# 含量等是目前测定全身氧化应激) $$A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C 年!第!C 卷!第%"期!E *’)F *35.,E 83M /,*.I 0N *9E ’.$=’)G !""C $O /6G !C G P /G %" 万方数据

细胞氧化应激基本概念讲解

1、细胞氧化 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的能量约有95%是来自于线粒体,其来源是将细胞内的供能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排出CO2和H2O,这一过程称之为细胞氧化(cellular oxidation),又称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其基本步骤有:糖酵乙酰辅酶A(CoA)的形成、进行三羧酸循环及电子传递和化学渗透偶联磷酸化作用。酶能使细胞的氧化过程在此比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并释放出仅仅使细胞能够扑获和储存的能量。这个受生物学控制的氧化结果起初就和简单的燃烧现象一样:复杂的分子被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中一些经过交换的电子永久地逃离细胞的呼吸或从呼吸中心遗漏掉并同周围的氧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有毒性氧分子—自由基。在细胞呼吸的过程中,估计有2-5%的电子转化为过氧化物分子和其他类型的氧化自由基,自由基的持续增加就对机体组织造成大量的氧化压力。自由基被认为与大约60种(而且至少是60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科学有证据证实,抗氧化剂能停止甚至逆转(在某些疾病中)由于自由基所导致的损伤。自由基与机体细胞发生作用后,给机体留下了毁灭性的灾难。在细胞膜上留下了许多微笑的孔洞,使细胞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破坏了细胞的蛋白和脂类分子。一旦我们机体细胞内有足够的抗氧化剂储备,我们就能将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程度降到最低。 2、OS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指机体在内外环境有害刺激的条件下,体内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eactive Ntrogen Species,RNS)所引起的细胞和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反应。ROS有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和过氧化氢(H2O2)等等;RNS有一氧化氮(NO)、二氧化碳(CO2)和过氧亚硝酸盐(.ONOO-)等等。由于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氧化或损伤DNA、蛋白质和脂质,可诱发基因的突变、蛋白质变性和脂质过氧化,被认为是人体衰老和各种重要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痴呆)、糖尿病-最重要的危氧化应激和抗氧化不单纯是一种生化反应,它更有着极其复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包括膜氧化、线粒体代谢、内质网应激、核的重构、DNA损伤修复、基因转录表达、泛素和泛素化、自吞和溶酶体、细胞外基质、信号传递、蛋白折叠等多重的细胞和分子改变。 3、ROS 需氧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活性氧簇(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包括:O2 -·、H2O2 及HO2·、·OH 等。 4、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apoptosis )是维持正常组织形态和一定功能的主动自杀过程,是在基因控制下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细胞死亡,故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PCD ) 5、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Orgotein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别名肝蛋白、奥谷蛋白,简称:SOD。SOD 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 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内,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SOD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是生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质。SOD在生物体内的水平高低意味着衰老与死亡的直观指标;现已证实,由氧自由基引发的疾病多达60多种。它可对抗与阻断因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害,并及时修复受损细胞,复原因自由基造成的对细胞伤害。

炎症和氧化应激

炎症和氧化应激 炎症可以引起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也可以引起炎症。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些概念。如:炎症、炎症细胞。 炎症细胞指炎症反应时参与炎症反应、浸润炎症组织局部的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参与炎症反应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等。 一、炎症定义:炎症是机体对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病理反应,是一种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防御性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在炎症过程中,一方面损伤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炎症充血和渗出反应,以稀释、杀伤和包围损伤因子。同时通过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使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因此可以说炎症是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炎症以局部血管为中心,典型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可参与清除异物和修补组织等。(一)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炎症以发红、肿胀、疼痛等为主要征候,即以血管系统的反应为主所构成的炎症。局部血管扩张,血液缓慢,血浆及中性白细胞等血液成分渗出到组织内,渗出主要是以静脉为中心,但象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的渗出仅仅用血管内外的压差和胶体渗透压的压差是不能予以说明的,这里能够增强血管透性的种种物质的作用受到重视。这种物质主要有:(1)组织胺、5-羟色胺等胺类物质可导致炎症刺激后所出现的即时反应。(2)以舒缓激肽(bradykinin)、赖氨酰舒缓激肽(kallidin)、甲硫氨酰-赖氨酰-舒缓激肽(methio-nyl-lysyl-bradykinin)为代表的多肽类。其共同的特征是可使血管透性亢进、平滑肌收缩、血管扩张,促进白细胞游走。(3)血纤维溶解酶(plasmin)、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球蛋白透性因子(globulin-PF)等蛋白酶(protease),其本身并不能成为血管透性的作用物质。但可使激肽原(kininoge)变为激肽(kinin)而发挥作用。然而上述这些物质作用于血管的那个部位以及作用机制多属不明。在组织学上可以看到发生急性炎症时出现的血管渗出反应和修复过程混杂在一起的反应。并可见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的浸润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二)从炎症的主要的组织变化可分类如下:(1)变质性炎症。(2)渗出性炎症(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坏死性炎、卡他性炎)。(3)增生性炎症。(4)特异性炎症。 二、炎症的成因:(一)感染性:细菌毒素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如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创面感染等。严重的如胸腔内、腹腔内感染、胆道感染等。 (1)被病原体入侵所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在吞噬活动时耗氧量增加,其摄入O2的70-90%在NADPH氧化酶和NADH氧化酶的催化下接受电子形成氧自由基,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氧化应激引起高凝状态组织缺血激活补体系统,或产生多种具有趋化活性的物质,如C3片段、白三烯等,吸引、激活中性粒细胞。再灌注期组织重新获得O2供应,氧自由基爆发。 (2)病原体入侵机体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如《伤寒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是由交感兴奋引起,儿茶酚胺增加释放,由于儿茶酚胺的自氧化,可以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氧化应激造成高凝状态使组织缺血,激活补体系统,或产生多种具有趋化活性的物质,如C3片段、白三烯等,吸引、激活中性粒细胞。再灌注期组织重新获

胃溃疡肝郁证候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胃溃疡肝郁证候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目的探讨胃溃疡肝郁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电针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Open-field法选择6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7 d,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合并醋酸烧灼法建立胃溃疡抑郁证大鼠模型。模型对照组继续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电针组电针“肝俞”“梁丘”治疗,连续13 d。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旷场实验结果、溃疡指数,RT-PCR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ELISA 检测血清胃泌素(GAS)含量。结果实验第21日,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大鼠出现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被毛乏泽、食欲降低等表现。实验第34日,模型对照组大鼠一般状况表现较模型组严重,电针组大鼠一般状况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水平和垂直穿格数较空白组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水平和垂直穿格数显著减少(P<0.05),电针组大鼠水平和垂直穿格数显著增加(P<0.01);模型组大鼠溃疡指数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溃疡指数显著升高(P<0.05),电针组大鼠溃疡指数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海马组织BDNF mRNA表达较空白组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海马组织BDNF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电针组海马组织BDNF mRNA表达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GAS含量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GAS含量显著升高(P<0.05),电针组大鼠GAS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过复合方式建立病证结合胃溃疡肝郁证候动物模型可行,电针“肝俞”和“梁丘”对该模型有治疗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stablishment of gastric ulcer liver depression syndrome rat model and the therapeutical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Methods As the result of Open-field experimental method,60 SPF male SD rats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animals. After 7 days of adaptive feeding,60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lank group,model group,model control group,and electoracupuncture group,15 rats in each group. Except for the blank group,the other three groups were stimulated by chronic unpredictable stimulation to establish rat depression model. Then model control group was once again stimulated by chronic unpredictable stimulation for 13 days;electoracupuncture group was treated at Gan Shu (BL18)and Liang Qiu (ST34)acupoints for 13 days. General state of rats,Open-field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gastric ulcer index were observed. BDNF was measured by RT-PCR. GAS content was measured by ELISA. Results After modeling for 21 days,except for the blank group,the other three 基金項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718);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020179);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L2012339);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2009225010-36);沈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科技攻关计划(F12-193-9-37);沈阳市科技局应用基础研究专项(F13-318-1-67) groups appeared listlessness,limb weakness,and fur dry and lose luster,

程辉辉 实验单元3:鱼类氧化应激指标的测定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动物生理生化研究法》实验报告(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实验单元3:鱼类氧化应激指标的测定 学号No.:2014308110001 姓名Name:程辉辉日期Date:2015.3.21 摘要:鱼体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组织或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加,清除能力降低,导致活性氧在组织或细胞内蓄积而引起氧化损伤。而活性氧的逐步产生可以导致蛋白质和脂质的氧化。蛋白质羰基化是指蛋白质侧链氨基酸被氧化修饰后,羰基产物积累,蛋白质功能丧失甚至被降解。而衡量脂质过氧化的指标便是丙二醛,其是脂质过氧化物的最终分解产物之一,常作为脂类过氧化的测定指标。在本实验中,我们主要探究了脂质过氧化和蛋白羰基化的测定方法,以便更好的定量衡量氧化应激的程度。实验中所测得的肌肉蛋白质羰基含量为727.92 nmol/mg prot,肝脏蛋白质羰基含量为1142.41 nmol/mg prot,肌肉MDA含量为0.011 nmol/mg prot,肝脏MDA 含量为0.14 nmol/mg prot,相比其他的实验,所测定结果相差较大。在实验中存在诸多操作失误,希望能在以后的实验中引以为戒,为实验室条件下对鱼类的氧化应激水平奠定实验和操作基础。 关键词:应激;蛋白质定量;蛋白质羰基化;脂质过氧化 【前言】 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鱼类在养殖过程中遭受到的应激因素日益增多。人为活动、外界环境的变化、饵料和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均会对鱼体产生应激。氧化应激反应是有氧生物不可避免的,它是生物体的活性氧簇(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抗氧化防御系统之间不平衡的结果。ROS是过渡金属离子、农药、石油污染物等物质诱导产生的。自由基是正常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由内源性细胞产生的。线粒体呼吸是ROS 主要的内源性来源(李学彬,2009)。ROS 的逐步产生可以导致蛋白质和脂质的氧化,基因表达的改变以及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 在生物体内,很多脂类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双键电子云密度大,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很易受到过氧化作用损伤,产生有细胞毒性的脂质过氧化物。这些化合物能破坏人体细胞正常生理功能,促使人体衰老和诱发癌症。丙二醛(MDA)是脂质过氧化物的最终分解产物之一,常作为脂类过氧化的测定指标,其含量能直接反映机体脂质过氧化程度,并间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刘淑兰,2012)。 脂质过氧化的测定通常是通过TBA试验来完成的,其主要应用于食品和生物材料中脂类氧化检测和定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是基于不饱和脂肪酸通过自由基反应,形成氧化自由基而氧化生成环氧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分解生成丙二醛(MDA),MDA 与硫代巴比妥酸(TBA)作用生成TBA染料配合物,此化合物在532nm 下有最大吸收值。通常测试结果表示为532nm下吸光值与丙二醛吸光系数之积,即通常所说TBA值。 蛋白质羰基化是指蛋白质侧链氨基酸被氧化修饰后,羰基产物积累,蛋白质功能丧失甚至被降解。蛋白质羰基含量是蛋白质氧化损伤的敏感指标。蛋白质羰基在体内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金属离子催化氧化系统(MCO系统)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Fe2+和Cu2+可以结合在蛋白质的阳离子结合位点。被H2O2或O2攻击之后将侧链含有氨基的氨基酸羰基化(曹溪青,1985)。此外, 羟自由基也可直接作用于肽链, 使肽链断裂, 引起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破坏, 在断裂处产生羰基。目前,大量的研究证明了氧化损伤与衰老和疾病的关系。 实验中采用的蛋白质羰基化的测定方法是2, 4 -二硝基苯肼(DNPH)比色法,这 1 / 3

【JF-800A】血液灌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改善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指标,安全性良好

【JF-800A】血液灌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改善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指标,安全性良好 【文献解读】肠外营养支持联合HA280血液灌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研究 导读 过敏性紫癜(HSP)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儿童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系统性血管疾病。在医学领域中,认为HSP可能属于血管的炎性反应,若干研究结果也显示,HSP的发病机制与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免疫炎性反应等均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罹患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大多症状十分严重,会出现消化道内的大出血,诱发肠梗阻、肠穿孔以及肠套叠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对儿童的生命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胁。在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面,目前尚以对症治疗、控制病情进展等保守策略为主。随着近些年医学科技的进步,针对各类重症患者抢救方法以及策略的方法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中血液灌流技术在近些年逐渐成熟,在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该种方法在本质上是利用体外循环的方法将患者血液循环之内的免疫复合物、炎症反应介质和其他有害物质清除,发挥出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到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肠外营养支持联合HA280血液灌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月到2019年4月在我院(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分组方法和结果:按照患儿的出生日期单日、双日分为对照组(n=48)和治疗组(n=48)。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具体包括:入院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在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期间严格禁食,适当给予患儿补充钙离子,并使用H2受体阻滞剂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患儿的症状逐渐改善,则逐步停止使用激素。 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具体如下:使用JF-800A血液灌流机(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HA280树脂血液灌流器(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血液灌流,每日完成一次血液灌流治疗,每次时间为2h左右,将血流速度控制在50~100ml/min。 两组的治疗时间均为14d。 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治疗期间糖皮质激素使用量、消化道症状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 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使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计量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干预前后计量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计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中的Wilcoxon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治疗期间糖皮质激素使用量、消化道症状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治疗组在治疗期间糖皮质激素使用量、消化道症状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炎症和氧化应激

。 炎症和氧化应激 炎症可以引起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也可以引起炎症。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些概念。如:炎症、炎症细胞。 炎症细胞指炎症反应时参与炎症反应、浸润炎症组织局部的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参与炎症反应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等。 一、炎症定义:炎症是机体对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病理反应,是一种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防御性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在炎症过程中,一方面损伤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炎症充血和渗出反应,以稀释、杀伤和包围损伤因子。同时通过实质和间质细胞的再生使受损的组织得以修复和愈合。因此可以说炎症是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炎症以局部血管为中心,典型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可参与清除异物和修补组织等。(一)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炎症以发红、肿胀、疼痛等为主要征候,即以血管系统的反应为主所构成的炎症。局部血管扩张,血液缓慢,血浆及中性白细胞等血液成分渗出到组织内,渗出主要是以静脉为中心,但象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的渗出仅仅用血管内外的压差和胶体渗透压的压差是不能予以说明的,这里能够增强血管透性的种种物质的作用受到重视。这种物质主要有:(1)组织胺、5-羟色胺等胺类物质可导致炎症刺激后所出现的即时反应。(2)以舒缓激肽(bradykinin)、赖氨酰舒缓激肽(kallidin)、甲硫氨酰-赖氨酰-舒缓激肽(methio-nyl-lysyl-bradykinin)为代表的多肽类。其共同的特征是可使血管透性亢进、平滑肌收缩、血管扩张,促进白细胞游走。(3)血纤维溶解酶(plasmin)、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球蛋白透性因子(globulin-PF)等蛋白酶(protease),其本身并不能成为血管透性的作用物质。但可使激肽原(kininoge)变为激肽(kinin)而发挥作用。然而上述这些物质作用于血管的那个部位以及作用机制多属不明。在组织学上可以看到发生急性炎症时出现的血管渗出反应和修复过程混杂在一起的反应。并可见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的浸润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二)从炎症的主要的组织变化可分类如下:(1)变质性炎症。(2)渗出性炎症(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坏死性炎、卡他性炎)。(3)增生性炎症。(4)特异性炎症。 二、炎症的成因:(一)感染性:细菌毒素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如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创面感染等。严重的如胸腔内、腹腔内感染、胆道感染等。 (1)被病原体入侵所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在吞噬活动时耗氧量增加,其摄入O2的70-90%在NADPH 氧化酶和NADH氧化酶的催化下接受电子形成氧自由基,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氧化应激引起高凝状态组织缺血激活补体系统,或产生多种具有趋化活性的物质,如C3片段、白三烯等,吸引、激活中性粒细胞。再灌注期组织重新获得O2供应,氧自由基爆发。 (2)病原体入侵机体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如《伤寒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是由交感兴奋引起,儿茶酚胺增加释放,由于儿茶酚胺的自氧化,可以产生大量的

氧化应激与心肌

氧化应激与心肌 1957年美国克里夫兰临床中心,首先将大隐静脉搭桥术应用于冠心病病人,此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运重建治疗快速发展。冠状动脉溶栓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已成为挽救缺血心肌的重要治疗方式。但血流恢复本身也会引起显著的损伤,部分患者在血供恢复后,出现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细胞代谢障碍、细胞内外环境改变,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associated tissue injury,IRI),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IRI也出现在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肺复苏等临床情况后。目前研究表明细胞IRI的机制主要包括:氧自由基含量增多、细胞内钙超载、线粒体膜去极化等。氧化还原失衡是IRI发生的重要起始因素,但其机制和细胞中存在的保护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重点对氧化应激与心肌IRI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氧化应激和ROS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主要是由于内源性和(或)外源性刺激引起机体代谢异常而骤然产生大量活性氧簇(ROS)。ROS是指在外层电子轨道含有一个或多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包括超氧阴离子(O2- ·)、过氧化氢(H2O2)、过氧亚硝酸盐(ONOO-)和羟基自由基(·OH)。ROS作为第二信使介导了许多生理性与病理性细胞事件,包括细胞分化、过度生长、增殖及凋亡。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作为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重要物质,在维持体内氧化还原平衡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IRI过程中,参与合成ROS的酶体系增多,且活性更强,如NADPH氧化酶、线粒体黄素酶、黄嘌呤氧化酶、未偶联的一氧化氮合酶、细胞色素P450、脂氧合酶、环氧合酶和过氧化物酶体,ROS的生成量明显高于细胞内的清除能力,导致氧化还原失衡。ROS虽然半衰期很短,但具有极强的氧化活性,与细胞内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发生过氧化反应,造成细胞结构损伤和代谢障碍。 2.ROS的主要来源 NADPH氧化酶是细胞内ROS的最主要来源,是由催化亚基gp91phox或其同系物,即非吞噬细胞氧化酶1~4(NOX1~4) 、双功能氧化酶1~2(Duox1~2) ,跨膜亚基p22phox,胞浆亚基p47phox、p67phox等蛋白分子共同组成的多亚基蛋白复合体。NOX家族蛋白亚型与跨膜亚基、胞浆亚基结合并组装成有活性的复合体后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活化的NADPH氧化酶复合物与NADPH结合并释放2个电子,通过黄素腺嘌呤二核苷(FAD)传递给亚铁血红素,与细胞膜的外侧的2个氧分子结合生成O2-,最后生成H2O2、过氧化硝酸盐(ONOO-) 、羟基团(-OH) 及其它基团[1,2]。NOX源性的ROS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是把双刃剑,NOX源性ROS 一方面在氧化还原信号通路中起到了第二信使作用,参与多种细胞生理功能;另一方面,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肌IRI的病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单一抑制NOX活性对治疗心肌IRI并不是最好的选择。Vincent等[3]研究发现在30分钟缺血-24小时再灌注小鼠模型中,NOX4基因敲除组与NOX1和NOX2敲除组相比,表现出更大面积的心肌梗死,提示内源性NOX4 在H/R损伤中可能发挥着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黄嘌呤氧化酶(XO)是IRI中ROS产生的另一重要来源,与合成抗氧化剂尿酸的黄嘌呤还原酶(XDH)作用相反。XDH/XO活力受细胞因子、细胞内化学物质及激素的调节。细胞缺血时XO活力升高,并且A TP分解产物次黄嘌呤积聚,再灌注时O2大量介入,次黄嘌呤和氧在XO作用下反应生成O2- ·和H2O2。有研究指出,XO不仅通过合成ROS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XO本身可以与白细胞产生相互作用,造成微循环阻塞,导致再灌注的无复流现象。此外,XO可以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EC)或通过ROS间接损害EC,影响心肌血流再灌注[4]。 3.ROS与细胞损伤

柴胡疏肝散对急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胃组织学的影响

2012年3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36卷第2期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均认为情绪变化可以导致胃肠运动和吸收的改变,但现代医学从心理应激角度解释这种过程和病理生理机制[1],而中医学从肝脾不和、肝气犯胃等予以概括阐述。临床上,以疏肝理气法为主治疗胃肠道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2]。本实验以不可预知性躯体刺激制作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通过观察柴胡疏肝散对大鼠行为学及胃组织学的影响,了解情志—胃溃疡,情志—肝—脾胃的关系,探索中医证的本质。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清洁级Wistar 雌性大鼠24只,体质量180~220g 左右,购于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scxk 粤2006-0015)。柴胡疏肝散(按 《景岳全书》原方比例调配,药材购于南方医院中药房):柴胡60g 、陈皮60g 、白芍45g 、枳壳45g 、川芎45g 、香附45g 、甘草(炙)15g ,加10倍于药材量的水浸1h ,煎煮两次30min ,过滤,去渣,合并滤液予60℃恒温箱里浓缩蒸发,制成1g /mL ,存冰箱备用。 1.2方法24只大鼠适应性喂养3d 后,称质量,标记,完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中药组)3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2组参阅文献[3-4]并加以改进,给予大鼠多种不可预知的应激刺激制作急性胃溃疡模型。采用的应激刺激包括:束缚制动4h /d ,4℃冰水中游泳5min ,电击 30次,夹尾巴3min ,束缚1周后,第2天给予不可 预知的刺激3次(其中每次随机刺激均包括冰水游泳、电击及夹尾,每次间隔2h ),造模时间8d ,中药组大鼠按10mL /kg 中药灌胃,每天1次,正常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前每组均提前灌胃7d 。1.3行为学观察 1.3.1一般情况通过动物的皮肤毛发、情绪反应、 行为状态、兴奋程度、活跃状况、睡眠、体质量、饮食等进行一般情况的观察。 1.3.2旷场实验分别于实验第0天和第8天进 行,旷场实验箱100cm ×100cm ×50cm ,周壁底面为黑色,底面用白线划分为面积相等的25块,沿墙格称外周格,其余为中央格[5]。操作者握住大鼠尾根部1/3处,小心放入旷场正中格,观察3min 。①水平得分:动物穿越底面方块数为水平活动得分(四爪均进入的方格方可记数,为水平运动得分);②垂直得分:直立次数为垂直活动得分(两前爪腾空或攀附墙壁,为垂直运动得分)。每只动物造模结束后进行1次测定,每次3min ,比较各组得分差异。 1.3.3糖水消耗实验实验在安静的房间内于第0 天和第8天进行。每笼放置2瓶装有1%蔗糖水的小瓶,24h 后换为每只大鼠1瓶蔗糖水和1瓶纯水, 1h 后取走此2瓶并称质量[6],以此来训练大鼠适应 含糖饮水,其余操作同前,计算总液体、糖水与纯水消耗量及糖水偏爱百分比[偏爱百分比=(糖水消耗/总液体消耗)×100%]。大鼠糖水消耗量与糖水偏爱百分比较正常组下降,说明动物对幸福事件反应能 柴胡疏肝散对急性胃溃疡模型大鼠 行为学及胃组织学的影响 吕红伟,李 靖,陈 淳,吕志平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急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胃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中药组),采用不可预知性刺激制作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观察柴胡疏肝散对大鼠行为学、胃组织学及溃疡指数的调节作用。结果:造模成功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糖水消耗、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均显著下降(P <0.05),强迫游泳中静止时间显著增加(P <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可以增加大鼠的糖水摄取百分比、垂直和水平运动,减少强迫游泳实验中大鼠静止时间,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降低溃疡指数(P <0.05);模型组大鼠胃残留食物较多,均可见数个糜烂出血点,中药组亦可见残留食物、糜烂出血点,但数量、程度均较模型组轻。结论:柴胡疏肝散能减轻急性应激大鼠抑郁状态,并改善胃组织学,减少溃疡指数,具有一定的抗应激作用。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急性应激;大鼠行为学;胃组织学[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9X (2012)02-0150-03 [收稿日期]2011-08-05 第36卷第2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36,No.22012年3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Mar .2012150

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 PD)主要的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缺失,尚存的神经元出现路易体(lewybody)。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通过各种途径引起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氧化应激是帕金森病(PD)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深入研究其损害机制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有重要价值。 在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活性氧基团(ROS),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当ROS的水平超过细胞生理需要时,由于其高度的活性,可通过关键分子如DNA、蛋白质及脂质的氧化降解,影响细胞结构及功能完整性。当ROS的水平超过体内抗氧化防御的水平时可产生氧化应激。一些组织尤其是脑组织对氧化应激尤为易感。尸检结果表明帕金森病(PD)中存在氧化应激机制。但氧化应激与神经变性的时程及与PD其他发病机制,如线粒体功能紊乱、一氧化氮(NO)毒性、兴奋毒性及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等之间的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对PD中氧化应激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ROS的生物学活性及病理生理作用 ROS是由外源性氧化剂或细胞内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很高生物学活性的含氧分子,如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及羟自由基等。ROS可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当其水平超过细胞生

理需要时,很容易与生物大分子反应,可直接损害或通过一系列过氧化链式反应引起广泛生结构的破坏。 1.1 ROS的生理作用研究表明,ROS参与抵制外来物质的入侵,也充当内部生物学过程的调节因子,包括信号转导、转录或程序性细胞死亡[1]。细胞内存在许多信号系统,这些信号系统依赖复杂的激酶级联、蛋白酶级联和(或)第二信使调节胞浆及核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再激活转录因子如AP-1及NκB等,调节细胞的生长和(或)凋亡[2]。 例如,膜受体产生的信号通常经由小的蛋白质ras偶联胶浆信号转导。被激活的ras能直接刺激小G蛋白ras,返过来结合并激活膜连接的NADPH氧化酶复合体以产生ROS。ROS可影响线体激活的蛋白质激酶(如MAP酶)级联及由这些激酶级联控制的转录因子,如AP-1和NF-Κb[3]。此外,ROS还可激活JNK 细胞凋亡途径,若使用JNK通路特异性阻断剂CEP1347/KT7515可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4]。 1.2 ROS和氧化应激因为其高度的化学活性,当ROS的水平超过细胞正常的需要,无疑将损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尽管细胞拥有许多针对ROS的防御机制及修复系统,但当ROS的产生超过生物体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时将导致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可被认为是氧化增强剂/自由基产物和抗氧化防御系统间的失衡。急性氧化应激及慢性氧化应激涉及许多人类变性疾病,如动脉硬化症、糖尿病、癌症及神经疾病等。

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羟脯氨酸及氧化应激指标

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羟脯氨酸及氧化应激指标 【摘要】目的:观察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中组织羟脯氨酸(Hyp)及各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探讨氧化抗氧化失衡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二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20只. 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BLMA5)溶液,建立肺纤维化模型. 分别于3,7,14和28 d每组随机抽出5只,处死后取肺脏行HE, Masson染色鉴定模型并测定Hyp含量. 同时分别以八木国夫荧光法测定肺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改良盐酸羟胺法测定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酶活力;改良荧光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荧光法测定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 并计算GSH/GSSG值. 结果:成功建立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 各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出现变化. 模型组Hyp含量于7 d 时高于对照组,28 d达到最高(P<). 模型组MDA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其中14 d 时显着高于对照组(P<),但在28 d时有下降. SOD活力在7 d, 14 d均降低,28 d 时上升. 模型组GSH/GSSG在3 d, 7 d显着低于对照组(P<),14 d, 28 d又回升. 结论:Hyp可作为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的一个指标. 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伴有氧化损伤,且在不同阶段细胞内、外的氧化抗氧化出现失衡. 【关键词】肺纤维化;羟脯氨酸;氧化应激 0引言 肺纤维化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肺破坏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能改善其不良的预后,加强对肺纤维化机制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治疗策略已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需要. 一般认为,在肺部,损伤组织及激发纤维化的主要病理机制在于炎症和免疫反应,但是大量研究表明,氧自由基在炎症和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故本研究通过建立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观察各氧化指标在此过程中的变化,从自由基理论的角度,深入探讨氧化抗氧化失衡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材料和方法 材料 博莱霉素A5,天津太河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30305),8 mg/支. 丙二醛(MDA)标准品(Merk公司);2Thiobarbituric acid(Merk公司);磷钨酸(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盐酸羟胺(AR, 天津化学试剂一厂);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NEMI(华美公司);Triton X100(上海试剂一厂); 7210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虹桥分厂);970CRT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总厂);GL20A全

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 本综述由解螺旋学员穿山甲说了什么负责整理(2017年12月)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 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而导致的组织损伤。1, 2一旦发生氧化应激,许多细胞生物分子,如DNA、脂质和蛋白质就会容易受到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从而导致细胞和最终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氧化应激与多种疾病有关。 1.心血管疾病 过多的氧化应激反应物的堆积对血管系统有害1,它们会损伤内皮和平滑肌细胞膜,减少NO水平,氧化四氢生物蝶呤(BH4)作为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辅助因子,促进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合成,产生NOS抑制物,抑制鸟苷环化酶。其中的一个机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这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中间产物。3-5ROS依赖的信号通路引起转录和表观遗传失调,导致慢性低度炎症、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障碍。4, 6心血管疾病与心肌细胞活性氧族(ROS)的过多有关。7, 8 2.神经退行性疾病9-11 图1. 氧化应激与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SLE的特点是产生有害的自身抗原,炎症因子的过度作用,以及破坏性的组织和器官损

伤。所有这些紊乱都会因活性氧的异常消耗和过量生成而增强或减弱。12氧化应激在SLE中增加,导致免疫系统失调、细胞死亡信号的异常激活和处理、自身抗体的产生和致死性并发症。自身抗原的氧化修饰引起自身免疫,血清蛋白的氧化修饰程度与SLE的疾病活动和器官损害密切相关。13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有证据表明COPD患者存在氧化和羰基应激,特别是在急性加重期。14COPD患者的肺泡巨噬细胞更活跃,释放更多的活性氧,表现为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15COPD患者激活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活性氧增加,特别是在病情恶化期间。14COPD常加重期患者体内内源性抗氧化物谷胱甘肽的浓度低于稳定期患者。16 5.高血压病 ROS影响高血压发展的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敏感信号通路的激活,尤其是在血管系统中,血管扩张剂NO减少,ROS生成增加。17, 18 OS与多种疾病有关,但研究最多的还是心血管疾病。针对OS与各疾病的关系,已经出现了抗OS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Annuk M, Zilmer M, Fellstrom B.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impact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Kidney Int Suppl 2003; (84): S50-3. 2. Al Shahrani M, Heales S, Hargreaves I, Orford M. Oxidative Stress: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Inherited Mitochondrial Disord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 J Clin Med 2017; 6(11). 3. Heinecke JW. Oxidants and antioxidan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implications for th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hypothesis. Atherosclerosis 1998; 141(1): 1-15. 4. Santilli F, D'Ardes D, Davi G. Oxidative stress in chronic vascular disease: From prediction to prevention. Vascul Pharmacol 2015; 74: 23-37. 5. He F, Zuo L. Redox Role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t J Mol Sci 2015; 16(11): 27770-80. 6. Santilli F, Guagnano M, Vazzana N, La Barba S, Davi G. Oxidative stress drive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