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的静力分析(题+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1 重W的均质圆球O,由杆AB、绳索BC与墙壁来支持,如图l.11a所示。
各处摩擦与杆重不计,试分别画出球O和杆AB的受力图。
解
(1)以球为研究对象
1)解除杆和墙的约束,画出其分离体图;
2)画出主动力:球受重力W;
3)画出全部约束反力:杆对球的约束反力N D和墙对球的约束反力N E(D、E两处均为光滑面约束)。
球O的受力图如图1.11b所示。
(2)以AB杆为研究对象
1)解除绳子BC、球O和固定铰支座A的约束,画出其分离体图。
2)A处为固定铰支座约束,画上约束反力X A、Y A;
3)B处受绳索约束,画上拉力T B;
4)D处为光滑面约束,画上法向反力N D′,它与N D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AB杆的受力图如图1.11c所示。
例1.2图1.12a所示的结构,由杆AC、CD与滑轮B铰接组成。
物重w、用绳子挂在滑轮上。
杆、滑轮及绳子的自重不计,并忽略各处的摩擦,试分别画出滑轮B、重物、杆AC、CD及整体的受力图。
解
(1)以滑轮及绳索为研究对象。
解除B、E、H三处约束,画出其分离体图。
在B处为光滑铰链约束,画出销钉对轮孔的约束反力X B、Y B。
在E、H处有绳索的拉力T E、T H。
其受力图如图1.12b所示。
(2)以重物为研究对象。
解除H处约束,画出其分离体图。
画出主动力重力w。
在H处有绳索的拉力T H',它与T H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其受力图如图1.12c所示。
(3)以二力杆CD为研究对象(在系统问题中,先找出二力杆将有助于确定某些未知力的方向)。
画出其分离体图。
由于CD杆受拉(当受力指向不明时,一律设在受拉方向),在C、D处画上拉力S C与S D,且S C=-S D。
其受力图如图1.12d所示。
(4)以AC 杆为研究对象。
解除A 、B 、C 三处约束,画出其分离体图。
在A 处为固定铰支座,故画上约束反力X A 、Y A 。
在B 处画上X B ′、Y B ′,它们分别与X A 、Y A 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在C 处画上S C ′,它与S C 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即S C ′=-S C 。
其受力图如图1.12e 所示。
(5)以整体为研究对象。
解除A 、E 、D 处约束,画出其分离体图。
画出主动力重力W 。
画出约束反力X A 、Y A 。
画出约束反力S D 和T E 。
其受力图如图1.12f 所示(对整个系统来说,B 、
C 、H 三处受的均是力作用,在受力图上不能画出)。
例1.3 在螺栓的环眼上套有三根软绳,它们的位置和受力情况如图1.17a 所示,试用几何法求三根软绳作用在螺栓上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 规定每单位长度代表300 N ,按比例尺画出力多边形(图 1.17b ),由图量得合力F R 的长度为5.5单位,即
F R =5.5×300N=1650N=1.65kN
设以合力作用线和x 轴的夹角ϕ表示合力的方向,由图1.17a 用量角器量得'1610o ϕ=
例1.4 用解析法重解例1-3题。
解 先利用式(1.6)计算合力在x 轴和y 轴上的投影,为
F Rx =()
KN N N 46.046045cos 150030sin 600300==+--
F Ry =()KN N N 58.1158045cos 150030cos 600-=-=--
再用式(1.7)计算合力F R 的大小和方向,为 =R F KN KN F F Ry Rx 654.158.146.02222=-=+
654
.158.1cos ==R Ry F F ϕ 0116'= ϕ
例1.5 圆筒形容器的重力为G ,置于托轮A 、B 上,如图1.21a 所示,试求托轮对容器的约束反力。
图1.22
解 取容器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见图1.21b)。
托轮对容器是光滑面约束,故约束反力NA F 和NB F 。
应沿接触点公法线指向容器中心,它们与y 轴的夹角为3O °。
由于容器重力也过中心O 点,故容器是在三力组成的平面汇交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于是有:
∑X=0 030sin 30sin =- NB NA F F
∑Y=0 030cos 30cos =-+G F F NB NA
解之得 NA F =NB F
及 NA F =NB F =2
G cos30°=0.58G 可见,托轮对容器的约束反力并不是2
G ,而且二托轮相距越远,托轮对容器的作用力越大。
例1.6 如图1.22a 所示,重物P=20KN ,用钢丝绳挂在支架上,钢丝绳的另二端缠在绞车D 上。
杆AB 与BC 铰接,并以铰链A 、C 与墙连接。
如两杆和滑轮的自重不计,并忽略摩擦和滑轮的尺寸,试求平衡时杆AB 和BC 所受的力。
解 (1)取滑轮B 为研究对象,由于AB 和BC 两直杆都是二力杆,所以它们所受的力均沿杆的轴线,假设。
AB 杆受拉力,B C 杆受压力,如图1.22b 所示。
(2) 画滑轮B 的受力图。
滑轮受有钢丝绳的拉力T 1、T 2以及AB 、BC 两杆的约束反力AB F 、BC F ,如图1.22c 所示,已知T 1=T 2=P 。
由于忽略滑轮的尺寸,且不计摩擦,故这些力可以认为是作用在B 点的平面汇交力系。
(3) 取坐标轴xBy ,如图1.22c 所示。
为使未知力在一个轴上有投影,在另一轴上的投影为零,坐标轴应尽量取在与作用线相垂直的方向。
这样,在一个平衡方程中便只有一个未知量,可不必解联立方程。
(4)列平衡方程
∑X=0 030cos 60cos 21=-+-
T T F AB
∑Y=0 060cos 30cos 21=-+ T T F BC
解得 KN P F KN P F BC AB 32.27266.1,32.7366.0==-=-=
所求结果F BC 为正值,表示这个力的假设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即杆BC 受压。
AB F 为负
值,表示该力的假设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即杆AB 也是受压。
例1.7 如图1.24所示,电线杆OA 上端两根钢丝绳的拉力为F 1=120N ,F 2=100N 。
试求Fl 与F2对电线杆下端O 点之矩。
解 从矩心向力Fl 与F2的作用线分别作垂线,得Fl 与F2
的力臂Oa 和Ob 。
由式(1.11)得
m N m N OA F Ob F F M m
N m N OA F Oa F F M o o ⋅-=⨯⨯-=⨯=⨯-=⋅=⨯⨯=︒⨯=⨯=4805/38100sin )(4805.0812030sin )(222111θ
例1.8 圆柱直齿轮传动中,轮齿啮合面间的作用力为F 。
如图1.26所示。
已知F n =500N ,α=20°,节圆半径r =D /2=150mm 。
试计算齿轮的传动力矩。
解 应用合力矩定理
∑∑∑+=)()()(r o t o n o F M F M F M
=-F n ·rcos α+0
=-500×0.15×cos20°
=-70.48(N·m )
例1.9 图1.32所示的电动机轴通过联轴器与工作轴相联接,联轴器上四个螺栓A、B、C、D的孔心均匀分布在一直径为0.15m 的圆周上,电动机传给联轴器的力偶矩M为2.5k N·m ,试求每个螺栓所受的力的大小?
解 取联轴器为研究对象。
作用于联轴器上的力
有M和四个螺栓的反力,方向如图1.32所示。
现假设四个螺栓受力均匀,即Fl=F2=F3=F4=F,则它们组成两个力偶(F1,F3)和(F2,F4) 并与M平衡。
由式(1.12)有
∑M=0,M-F×AC-F×BD=0
而 AC=BD=0.15m
所以F=M/2AC=2.5kN·m/0.3m
=8.33KN
例1.10梁AB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如图1.35a所示。
梁上作用有均布载荷,载荷集度为q(kN/m)。
在梁的自由端还受有集中力F和力偶矩为M的力偶作用,梁的长度为,试求固定端A处的约束反力。
图l.35 悬臂粱受力分析
解
(1)取梁AB为研究对象并画出受力图,如图1.35b所示。
(2)列平衡方程并求解。
注意均布载荷集度是单位长度上受的力,均布载荷简化结果为一合力,其大小等于q与均布载荷作用段长度的乘积,合力作用点在均布载荷作用段的中点。
∑F x=0,XA=0
∑F y=0,YA-ql-F=0
∑MA(F)=0,MA-ql×l/2-Fl-M=0
解得
XA=0
YA=ql+F
MA=ql2/2+Fl+M
例l.11图1.37a所示为一手动水泵,图中尺寸单位均为cm,已知P=200N,不计
各构件的自重,试求图示位置时连杆BC 所受的力、手柄A处的反力以及液压力Q 。
解 分别取手柄ABD 、连杆BC 和活塞C 为研究对象。
分析可知,BC 杆不计自重时为 二力杆,有S C '=S B '。
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知S B =S B ',S C =S C '。
所以S B =S C ,各力方向如图所设。
1)以手柄ABD 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l.37b 所示,对该平面任意力系列出平衡.方程: 0cos 848 ,0)(=-=∑αB A S P F M N P P S B 120020
822048cos 84822≈⨯+==α ∑=+-=0cos ,0αB A x S X F N S X B
A 1202202022=+=
∑=-+-=0cos ,0P S Y F B A y α N P S Y B A 10002202022=-+=
2)取连杆BC 为研究对象。
受力图如图1.37c 所示。
对二力杆BC ,结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有
S B '=S C'=S B =1200N
3)取活塞C 为研究对象。
由受力图(图1.33d)可知,这是一个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列出平衡方程求解
C
C C y S S S Q F '==-=∑ 因为 0cos ,0α 于是 )(120022020
1200cos 22N S Q C ≈+⨯==α
例l.12 在图1.38中,若F n =1410N ,齿轮压力角α=20°,螺旋角β=25。
,求轴向力F r 圆周力F t 和径向力F a 的大小。
图1.37 手动水泵受力
.
解过力Fn的作用点O取空间直角
坐标系,使齿轮的轴向、圆周的切线方向
和径向分别为x、y和z轴。
由式(1.22)
则有
图1.38 斜齿轮的受力分析Fa=Fn sin(90°-α)cos(90°-β)=
1410cos20°sin25°≈560N
Ft=Fn sin(90°-α)sin(90°-β)=14lOcos20°cos25°≈1201N
Fr=Fn cos(90°-α)=1410sin20°≈482N
例1.13一车床的主轴如图l.40所示,齿轮C直径为200mm,卡盘D夹住一直径为100mm
的工件,A为向心推力轴承,B为向心轴承。
切削时工件匀速转动,车刀给工件的切削力Fx=466N,Fy=352N,Fz=1400N,齿轮c在啮合处受力为F,作用在齿轮的最低点如图1.40b 所示。
不考虑主轴及其附件的重量与摩擦,试求力F的大小及A、B处的约束力。
解选取主轴及工件为研究对象,过A点取空间直角坐标系,画受力图,如图1.40b
所示。
向心轴承B的约束反力为X B和Z B,向心推力轴承A处约束反力为X A、Y A、Z A。
主轴及
工件共受9个力作用,为空间任意力系。
下面分别用两种方法来求解。
方法一:如图1.40b、c所示。
由式(1.24)可得
∑F x=0,X A+X B-F x-Fcos20°=0
∑F y=0, Y A-F y=0
∑F z=0,Z A+Z B+F z+Fsin20°=0
∑Mx(F)=0,Z A×0.2+Z B×0.3-Fsin20°×0.05=0
∑My(F)=0,-F z×0.05+Fcos20°×0.1=0
∑Mz(F)=0,-Fcos20°×0.05-X B×0.2+F x×0.3- F y×0.05=0
解得 X A=730N,Y A=352N,Z A=381N
X B=436N,Z B=-2036N,F=745N
方法二:首先将图1.36b中空间力系分别投影到三个坐标平面,如图1.40d~f所示。
然后分别写出各投影平面上的力系相应的平衡方程式,再联立解出未知量。
步骤如下:
(1)在xAz平面,如图l.40d所示。
由
∑M A(F)=0,F t×0.1-F t×0.05=0
将F t=Fcos20°代人得 F=745N
(2)在yAz平面,如图1.40e所示。
由
∑M A(F)=0, -F r×0.05+Z B×0.2+F z×0.3=0
将F r=Fsin20°代入得 Z B=-2036N
由∑F z=0,Z A+Z B+F z+Fsin20°=0
得 Z A=381N
由∑F y=0,Y A-F y=0
得 Y A=352N
(3)在xAz平面,如图1.36f所示。
由∑M A(F)=0,-F t×0.05-X B×O.2+F x×0.3-F y×0.05=0
得 X B=436N
由∑F x=0,X A+X B-F x-Fcos20°=0
得 X A=730N
对比两种方法可以看出,后一种方法较易掌握,适用于受力较多的轴类构件,因此在程中多采用此法。
),如图1.44a所示,已例1.14重F G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α大于摩擦角
m
知物块与斜面间的静摩擦系数f ,试求能使物块维持平衡状态的P 值。
解 由经验可知,力P 太大,大于P max 物块将上滑;力P 太小,小于P min 物块将下滑
图1.44a
因此,力P 的数值只要在P max 与P min 之间,物块就能维持平衡状态。
(1)求P min 当力P 为最小值时,物块处于将要下滑的临界平衡状态。
此时,摩擦力F max 的方向沿斜面向上,物块的受力图如图1.44b 所示,这些力构成一平面汇交力系。
根据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作封闭的力三角形(图1.44b),由三角关系可得
P min =F G tan(α-m ϕ)
(2)求P max 当力P 达到最大值时,物块处于将要上滑的临界平衡状态,此时摩擦力F 的方向沿斜面向下,物块的受力图如图1.44c 所示,这些力构成一平面汇交力系。
根据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作封闭的力三角形(图1.44c),由三角关系可得
P max =F G tan(α+m ϕ)
可见,维持物块平衡的P 值应为
P min ≤P ≤P max
即 F G tan(α-m ϕ)≤P ≤F G tan(α+m ϕ)
此题中,如果斜面的倾角小于摩擦角,即α≤m ϕ时,上式左端成为负值,即P min 为负值,这说明不需要力P 支持,物块就能静止在斜面上,且无论主动力F G 多大,都不会破坏平衡,即出现自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