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设计理论111
中外生态景观大师理论思想及案例
中外生态景观大师理论思想及案例麦克哈格(McHarg)个人简介: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宾西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风景园林设计及区域规划系创始人及系主任。
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
他于1920年11月20日出生在苏格兰克莱得班克地区,于2001年3月5日去世。
从1939年到1946年,他一直在英国军队里服役,并被授予上校军衔.代表思想:主张生态规划思想,建立了当时景观规划的准则,标志着景观规划专业勇敢的承担了后工业时代重大的人类整理生态环境规划的重任。
使景观规划专业在奥姆斯特的奠定的基础上又大大的扩展了活动空间.强调土地的适应性,并因为完善了以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规划方法论.将景观规划提高到了一个科学的高度,成为本世纪规划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
当然麦克哈格的这些理论成就也有他的缺陷:1理论上唯环境论:坚信自然的决定作用,规划师的能动性被忽略2方法上唯技术论:认为规划是完全理性的过程,然而一方面数据的可靠性不能保证,另一方面收集方法应经济有效,求人们满意而非最好3生态科学基础的局限:限于垂直而缺乏水平过程的关注个人成就:McHarg被认为是继美国景观设计之父Olmsted之后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和规划师。
由于他在1969年出版的《设计遵从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使景观设计师成为当时正处于萌芽状态的环境运动的主导力量。
与其同时代或更早的环境保护运动先驱们,如《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的作者Rachel Carson相比,McHarg既是环境保护的鼓动者,如他主持《人与环境》电视节目,到处巡回演讲,同时他也是个实践家。
在他的传世之作中,他用多个案例来说明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从由美国东部海岸带的保护和利用,到新泽西州的高速公路选线,区域的土地的开发利用,如华盛顿和费城大都市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适宜性研究奥姆斯特德(Olmsted)个人简介: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设计覆盖面极广,从公园、从城市规划、土地细分,到公共广场、半公共建筑、私人产业等,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曾经涉足过多个职业,直至1857年中央公园设计阶段被指定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1]。
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探讨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620068203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探讨收稿日期622作者简介陈万年(82),男,助理工程师,宁波市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宁波 35陈万年摘 要:在对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研究进展及主要研究内容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对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内容和内涵进行了阐述,为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和生态城市规划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生态规划,城市建设,生态设计,生态建设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A1 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理论1.1 自然生态理论在自然生态体系中,城市可看作一个生物体,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产生各种活动的作用与反作用,自然生态理论就是研究生物与物理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研究这种关系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具体包含有以下几种主要学术理论。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是属于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科学,它将地理景观的空间交互作用和生态生物的系统功能相结合,以系统理论、生物控制论及耗散结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研究自然环境当中各种自然要素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现象,透过景观生态系统中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及社会经济过程来探讨各类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稳定性及演替过程。
景观生态规划是对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后,做出综合性的统能够持续发展的同时还应考虑小区绿色建筑的问题。
绿色建筑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是绿色文化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
智能化小区的建筑应当采用无害无污,在建筑物超过使用年限后,其建筑材料应该比较容易自然降解及转换,小区内应有合理的主体绿化有利于保护稳定周边地域的生态效益。
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采用电采暖的方式和大力推广太阳能的利用,降低建筑物及设备设施的运转耗和物耗,节约能源,减少建筑耗能,设计结合气候,通过建筑形式和构件来改变室内环境、能源材料的循环,尊重用户,体现使用者的愿望;尊重基地环境,体现地方文化。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3、协调与平衡原理
理论基础:生 物与环境的协 调与平衡
由于周边城市、工业和 农田的排水中氮、磷的 浓度较高,使太湖水体 中的水葫芦和藻类疯长
西北地区年降雨量450n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 草的地区,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 “杨家将”因为不适应长成了“小老头“防护林变 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
最终目的
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 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 系统的生产力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 展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
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 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 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 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 持续的工程体系。
P108资料分析2问题讨论
3.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这句话?
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 措施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 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资 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例如, 对废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就可以 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说污染物是放错了地 方没有被利用的资源。
资料分析2问题讨论
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 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
理解: a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 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 b优点: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c缺点: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很庞大, 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 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111环境法练习题
111环境法练习题环境法练习题一、单选题1.“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在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它是指______为中心、为主题的外部世界。
(A)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C.其他生物很无生命物质D.整个生物界2.环境科学中最有名的绪论性着作是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而出版的(C)A.《我们共同的未来》B.《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C.《只有一个地球》D.《人类环境宣言》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必须把大量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环境标准、控制污染的各种工艺技术要求等包括在法律体系之中,这就使环境与保护法成为一个____极强的法律部门。
(C)A.综合性B.共同性C.技术性D.社会性4.1968年,国际性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在其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提出(B)A.环境优越论B.零增长理论C.经济优越论D.负增长理论5.在国际环境法律中_______是法律关系的主体。
(D)A.国家机关B.联合国C.不同社会D.国家6.在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法律关系中,负有法律义务的是(A)A.所有公民B.法律工作者C.国家D.打猎者7.最早提出“公害”一词的是(B)A.日本1896年《矿业法》B.日本1896年《河川法》C.美国1864年《煤烟法》D.英国1913年《煤烟防治法》8.外国环境法向完备阶段发展的重要标志是(C)A.环境法体系的建立B.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加强C.环境保护基本法在各国的出现D.大量环境保护专门法规的制定9.既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的标志,又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的标志是(B)A.1978年的《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施行)》的颁布C.一些列环境标准的制定和颁布D.一些列环境保护单行法规的制定和颁布10.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发展的基础是(A)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B.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C.环境标准D.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11.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是(B)A.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B.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C.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D.环境标准12.环境问题中最突出、最尖锐的部分是(B)A.自然环境的破坏B.环境污染C.大气污染D.水土流失13.环境法中有关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D)A.“物物相关”律B.“协调稳定”律C.“相生相克”律D.“负载定额”律14.我国首次明确规定“开展现行政政策和法律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规范性文件是(C)A.1986年的《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B.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C.1994年的《中国21世界议程》D.2000年的《立法法》15.国家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而采取的最主要的手段是(A)A.建立和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机构B.应用环境经济调节措施C.强化环境刑事制裁D.与企业订立环境协议16.广义的环境与资源管理主要是指(C)A.污染控制与资源利用相结合B.污染预防与治理相结合C.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相结合D.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的关系17.首次确立了公众参加原则,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的法律是(B)A.《环境保护法》B.《环境影响评价法》C.《大气污染防治法》D.《行政许可法》18.基于环境问题自身的特点和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首先提出的“预期的环境政策”、强调采取预防性措施的是(B)A.《人类环境宣言》B.《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C.《内罗毕宣言》D.《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19.《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破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加以表示。
生态学简答、论述与实验设计
1.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答:(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
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
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运转、做功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在细胞代谢中又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如何组成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
生态系统包括以下4种主要组成成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分)。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仅为本身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它制造的有机物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唯一的能量来源(2分)。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成分。
消费者摄食植物已制造好的有机物质,通过消化、吸收并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质(2分)。
分解者的主要功能与光合作用相反,把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2分)。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亚系统,以及无机的环境系统,都是生态系统维持其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成分。
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能流、物流(物质循环)和讯息传递而形成的一个物种间、生物与环境间协调共生,能维持持续生存和相对稳定的系统(2分)。
3.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运转、做功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在细胞代谢中又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
人与自然教案设计
人与自然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人与自然的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包括依赖、互动和影响等方面。
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探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影响。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做法。
第二章:生态环境的保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分析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探讨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生态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认识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利用数据和图表展示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及问题。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生物多样性问题的实际情况。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一、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生态环境保护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定,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的现代环境管理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体现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坚持突出污染防治,完善基础设施;明确目标任务,分步落实措施;坚持全面推进,实现重点突破的基本原则,彻底解决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
本项目环保计划的总体目标如下:1、整个场地植被覆盖度不低于建设前的植被覆盖度;2、场地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5%以上。
3、扰动土地治理率98%以上。
二、保护重点对于大气、水、固废以及噪声的环境保护措施都是“三同时”工程,必须同时设计、同时动工、同时投入使用。
因此本次环境保护计划将重点对该项目场地的综合整治及生态恢复措施作出计划。
三、生态恢复的范围和期限1、范围生态恢复的范围包括整个项目场地及临时用地、地面防排水防治区、供排水管线、施工便道、施工区、供电线路防治区以及运输道路等,并考虑对周边草地的保护。
2、整合改造项目的生态恢复规划由于该项目的场地尚处于整合改造阶段,工业场地建设的同时就可以陆续对项目场地进行原貌恢复,实现“三同时”工程。
自项目开工起,项目场地就应该与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护。
四、整合改造项目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的具体措施整合改造项目的环保计划主要分为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三个阶段。
对于进场道路、项目场地等,区域生态环境被破坏,自然恢复时间较长,应以生态建设为主,施工期应以生态保护为主。
1、建设期环境保护对策1.1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1.1土壤与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措施⑴施工中应加强施工管理,尽量缩小开采范围,各种现场活动应严格控制在项目区域内,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尽可能地不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而使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对于植被生长较好的地段,尽量不要在这些地段设置工棚、料场、弃渣场等。
新时期生态公园园林设计及施工技术的重点探究
新时期生态公园园林设计及施工技术的重点探究韩东(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31)摘要:生态公园园林工程长期以来都是比较重要的一项绿化工程,尤其在现阶段的城市化进程中,生态公园园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推动着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文化发展的进步。
城市化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社会大众对生态环境理念的认知日渐增强,环境保护已成为公众共同关注的全民话题。
本文从生态公园园林的背景入手,对现今生态公园园林施工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施工技术要点,希望可以发挥出城市环境的更大价值。
关键词:新时期;生态;公园;园林;施工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2)10-0094-030引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人口数量上表现为大幅度提升的特点,自然环境承受的压力开始不断地增加。
生态公园园林施工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对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但是考虑到今后的工作存在很多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在不同工作的开展上,努力按照科学、合理的模式来完成,既要对生态公园园林施工的水平做出合理的提升,又必须在工作的持久性方面获得较多的帮助,这样不仅能够在既有问题的改善、解决上获得卓越的成就,对于未来的发展而言,同样可以奠定坚实的基础。
1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现状综合公园相比与传统公园来说,综合公园园内的设施更为完善,公园的面积更为广阔,且有园内各个功能区的划分更为明确,使每个年龄段的居民在其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综合公园将自然的美景和现代化的需求融合到一体,使它不仅仅具备良好的观赏效果,更是成为附近居民进行游乐放松的好去处。
所以,在整个综合公园建设之初,要着重考察当地的风俗传统和环境特点,根据附近居民的生活习惯划分出符合当地需求的功能区。
由于我国发展进程还未完善,所以导致了我国在综合园林建设方面的经验略有不足,特别是在园林施工与土建施工中,有着难以磨合的矛盾存在。
1.1园林设计大同小异每个城市的形成发展历史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城市园林的建设也会根据城市文化和精神去设计,以此来体验城市的独特性。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分析
Technology引言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对人本身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当前城市环境问题已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因此,如何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是当前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可在城市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环境艺术设计,促使城市规划更合理,使城市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1环境艺术设计概述环境艺术设计指的是通过艺术方式将不同艺术和环境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更加适合人们居住生活并能够获得审美享受的艺术环境。
在城市规划中,环境艺术设计就是通过各种艺术方式对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是为了给人们创造舒适美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人类生活是丰富多样、复杂及动态发展的,因此要求环境艺术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多种设计内容,如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等。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求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使人们的生活融入自然中。
2城市规划中的问题2.1认识误区在很多城市规划中,对环境艺术设计和园林设计没有进行划分,使得设计师对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
园林设计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历史性,要求设计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相较于园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对某个区域进行整体设计,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包含的内容比园林设计要多。
如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植物和建筑等之间的关系进行考量和协调,要求设计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对整体建筑和植被分布进行全面考虑,还要结合气候等因素进行整体布局和设计。
在现今很多城市规划中,更多是进行园林绿化设计,这种设计方式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但是无法达到环境艺术设计效果。
2.2整体和局部之间的矛盾在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因为不同局部之间存在矛盾而导致整体不协调的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目标是促使城市系统和自然生态相协调,但是在当前部分环境艺术设计中,往往将城市中的某一个区域单独划设计,导致整体不协调或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园冶》的生态设计思想
《园冶》的生态设计思想《园冶》是我国关于古典园林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不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技巧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作为一个文人建筑学家,计成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将园林建筑中隐藏的生态危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作《园冶》这一书中关于生态设計思想的部分对现代城市建设也有着启示意义。
标签:《园冶》;生态设计一、生态设计哲学思想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就十分注重人的能动作用。
如《周易》中关于天道、地道、人道的关系论述,意图在于启示人们当面临残酷的自然环境时,要坚持“自强不息”,在与自然万物的相处之中做到“厚德载物”,如此就能实现天道、人道、地道的和谐统一。
置于当下来看,《周易》关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学说,与我们今天讨论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是相通的。
在建造园林时,时常会面临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时便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自然条件的劣势转化为园林独特的内在风景。
通过自身的运筹帷幄,认识到环境因素与规划设计之间的对立和统一,考察自然环境,加上结合自身所长,“巧于因借”,就能建设出具有独具特色的园林。
二、《园冶》中的生态设计思想(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园冶》中,计成关于造园方法论,提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因借”指的是指园林设计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来设计园林风格,它要求设计师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地貌特征和地势特点等综合考量后,决定园林的大小、形状、风格和位置走向。
同时,园林的内部装饰也要适应当地的人文地理特征,比如不论是选用的花草树木还是假山石块,都要与园林的整体美学风格搭配,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以增强园林的整体美学效应。
正如《园冶》中提到:“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1],要求造园时要根据地形条件和地势特征,调整园林的结构,使之符合当地的地理特征。
因此,计成在《园冶》中就特别强调不要逆先天条件而行去人为的改变地理特征,破坏当地的生态,而是要把建筑与当地的地貌特征融为一体。
绿色设计与生态环境关联解析
绿色设计与生态环境关联解析绿色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减少环境影响和提高生态可持续性的一种设计理念和方法。
它旨在通过创新性的设计和可持续的技术,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环保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绿色设计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首先,绿色设计致力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通过采用可再生材料、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等措施,绿色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降低生态系统的负荷。
绿色建筑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废气和废水等污染物,也可以通过有效的环保措施得到控制和减少。
其次,绿色设计与生态环境关联还表现在其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
绿色设计倡导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能源,并鼓励开发和应用具有较高效能的环保技术。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效益。
绿色设计还鼓励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通过节约能源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挑战。
同时,绿色设计还可以提高建筑、空间和产品的寿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促进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此外,绿色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联还表现在其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绿色设计强调人与环境的融合,通过提供自然采光、通风和景观设计,为人们创造更健康、舒适和宜居的环境。
绿色设计还注重提高社区的可持续性和可达性,鼓励人们步行、骑行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
绿色设计也注重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提供绿化和鸟类栖息地等措施,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恢复。
总之,绿色设计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绿色设计通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只有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到各个设计领域和环节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的学科名称及代码
国家⾃然科学基⾦委信息学部的学科名称及代码国家⾃然科学基⾦委信息学部的学科名称及代码F01 电⼦学与信息系统F0101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F010101信息论F010102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F010103通信⽹络与通信系统安全F010104⽹络服务理论与技术F010105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F010106认知⽆线电F0102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201⽹络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2⽆线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3空天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4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5光、量⼦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206计算机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3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F010301多维信号处理F010302声信号分析与处理F010303雷达原理与技术F010304雷达信号处理F010305⾃适应信号处理F010306⼈⼯神经⽹络F0104信息处理⽅法与技术F010401图像处理F010402图像理解与识别F010403 多媒体信息处理F010404信息检测与估计F010406 智能信息处理F010407视觉信息获取与处理F010408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F010409⽹络信息获取与处理F010410传感信息提取与处理电路与系统F010501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F010502电路故障检测理论与技术F010503电路⽹络理论F010504⾼性能电路F010505⾮线性电路系统理论与应⽤F010506功能集成电路与系统F010507功率电⼦技术与系统F010508射频技术与系统F010509电路与系统可靠性F0106电磁场与波F010601电磁场理论F010602计算电磁学F010604电波传播F010605天线理论与技术F010606毫⽶波与亚毫⽶波技术F010607微波集成电路与元器件F010608太赫兹电⼦技术F010609微波光⼦学F010610电磁兼容F010611瞬态电磁场理论与应⽤新型介质电磁特性与应⽤F0107物理电⼦学F010701真空电⼦学F010702量⼦、等离⼦体电⼦学F010703超导电⼦学F010704相对论电⼦学F010705纳电⼦学F010706表⾯和薄膜电⼦学F010707新型电磁材料与器件基础研究F010708有机、⽆机电⼦学F0108⽣物电⼦学与⽣物信息处理F010801电磁场⽣物效应F010802⽣物电磁信号检测与分析F010803⽣物分⼦信息检测与识别F010804⽣物细胞信号提取与分析F010805⽣物信息处理与分析F010806⽣物系统信息⽹络与分析F010807⽣物系统功能建模与仿真F010808仿⽣信息处理⽅法与技术F010809系统⽣物学理论与技术F010810医学信息检测⽅法与技术敏感电⼦学与传感器F010901机械传感机理与信息检测F010902⽓体、液体信息传感机理与检测F010903压电、光电信息传感机理与检测F010904⽣物信息传感机理与检测F010905微纳⽶传感器原理与集成F010906新型敏感材料特性与器件F010908新型传感器理论与技术F010909传感信息融合与处理F02计算机科学F0201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F020101理论计算机科学F020102新型计算模型F020103计算机编码理论F020104算法及其复杂性F020105容错计算F020106形式化⽅法F020107机器智能基础理论与⽅法F0202计算机软件F020201软件理论与软件⽅法学F020202软件⼯程F020203程序设计语⾔及⽀撑环境F020204数据库理论与系统并⾏与分布式软件F020207实时与嵌⼊式软件F020208可信软件F0203计算机体系结构F020301计算机系统建模与模拟F020302计算机系统设计与性能评测F020303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评估F020304并⾏与分布式处理F020305⾼性能计算与超级计算机F020306新型计算系统F020307计算系统可靠性F020308嵌⼊式系统F0204计算机硬件技术F020401测试与诊断技术F020402数字电路功能设计与⼯具F020403⼤容量存储设备与系统F020404输⼊输出设备与系统计算机应⽤技术F020501计算机图形学F020502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F020503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F020504⽣物信息计算F020505科学⼯程计算与可视化F020506⼈机界⾯技术F020507计算机辅助技术F020508模式识别理论及应⽤F020509⼈⼯智能应⽤F020510信息系统技术F020511信息检索与评价F020512知识发现与知识⼯程F020513新应⽤领域中的基础研究F0206⾃然语⾔理解与机器翻译F020601计算语⾔学F020602汉语及汉字信息处理F020604少数民族语⾔⽂字信息处理F020605机器翻译理论⽅法与技术F020606⾃然语⾔处理相关技术F0207信息安全F020701F020702安全体系结构与协议F020703信息隐藏F020704信息对抗F020705信息系统安全F0208计算机⽹络F020801计算机⽹络体系结构F020802计算机⽹络通信协议F020803⽹络资源共享与管理F020804⽹络服务质量F020805⽹络安全F020806⽹络环境下的协同技术F020807⽹络⾏为学与⽹络⽣态学传感⽹络协议与计算F03⾃动化F0301控制理论与⽅法F030101线性与⾮线性系统控制F030102过程与运动体控制F030103⽹络化系统分析与控制F030104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控制F030105混杂与多模态切换系统控制时滞系统控制F030107随机与不确定系统控制F030108分布参数系统控制F030109采样与离散系统控制F030110递阶与分布式系统控制F030111量⼦与微纳系统控制F030112⽣物⽣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F030113最优控制F030114⾃适应与学习控制智能与⾃主控制F030117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F030118系统建模、分析与综合F030119系统辨识与状态估计F030120系统仿真与评估F030121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F0302系统科学与系统⼯程F030201系统科学理论与⽅法F030202系统⼯程理论与⽅法F030203复杂系统及复杂⽹络理论与⽅法F030204系统⽣物学中的复杂性分析与建模F030205⽣物⽣态系统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社会经济系统分析与计算机模拟F030207管理与决策⽀持系统的理论与技术F030208管控⼀体化系统F030209智能交通系统F030210先进制造与产品设计F030211系统安全与防护系统可靠性理论F0303导航、制导与传感技术F030301导航、制导与测控F030302被控量检测及传感器技术F030303⽣物信息检测及传感器技术F030304微弱信息检测与微纳传感器技术F030305多相流检测及传感器技术F030306软测量理论与⽅法F030307传感器⽹络与多源信息融合F030308多传感器集成系统F0304模式识别F030401模式识别基础F030402特征提取与选择F030403图像分析与理解F030404语⾳识别、合成与理解⽂字识别F030406⽣物特征识别⽬标识别与跟踪F030409⽹络信息识别与理解F030410机器视觉F030411模式识别系统及应⽤F0305⼈⼯智能与知识⼯程F030501⼈⼯智能基础F030502知识的表⽰、发现与获取F030503本体论与知识库F030504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F030505逻辑、推理与问题求解F030506神经⽹络基础及应⽤F030507进化算法及应⽤F030508智能Agent的理论与⽅法F030509⾃然语⾔理解与⽣成F030510智能搜索理论与算法F030511⼈机交互与⼈机系统F030512机器⼈学及机器⼈技术F030601机器⼈环境感知与路径规划机器⼈导航、定位与控制F030603智能与⾃主机器⼈F030604微型机器⼈与特种机器⼈F030605仿⽣与动物型机器⼈F030606多机器⼈系统与协调控制F0307认知科学及智能信息处理F030701知觉与注意信息的表达和整合F030702学习与记忆过程的信息处理F030703感知、思维与语⾔模型F030704基于脑成像技术的认知功能F030705基于认知机理的计算模型及应⽤F030706脑机接⼝技术及应⽤F030707群体智能的演化与⾃适应F04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F0401半导体晶体与薄膜材料F040101⾮晶、多晶和微纳晶半导体材料F040103薄膜半导体材料F040104半导体异质结构和低维结构材料F040105SOI材料F040106半导体材料⼯艺设备的设计与研究F040107有机/⽆机半导体复合材料F040108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F0402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F040201系统芯⽚SoC设计⽅法与IP复⽤技术F040202模拟/混合、射频集成电路设计F040203超深亚微⽶集成电路低功耗设计F040204集成电路设计⾃动化理论与CAD技术F040205纳⽶尺度CMOS集成电路设计理论F040206系统芯⽚SoC的验证与测试理论F040207MEMS/MCM/⽣物芯⽚建模与模拟F0403半导体光电⼦器件F040301半导体发光器件F040302半导体激光器F040303光集成和光电⼦集成F040305半导体成像与显⽰器件F040306半导体光伏材料与太阳电池F040307基于柔性衬底的光电⼦器件与集成F040308新型半导体光电⼦器件F040309光电⼦器件封装与测试F0404半导体电⼦器件F040401半导体传感器F040402半导体微波器件与集成F040403半导体功率器件与集成F040404半导体能量粒⼦探测器F040405半导体电⼦器件⼯艺及封装技术F040406薄膜电⼦器件与集成F040407新型半导体电⼦器件F0405半导体物理F040501半导体材料物理F040502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中杂质与缺陷物理F040505半导体输运过程与半导体能谱F040506半导体低维结构物理F040507半导体光电⼦学F040508⾃旋学物理F040509半导体中新的物理问题F0406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F040601集成电路制造中的⼯艺技术与相关材料F040602 GeSi/Si、SOI和应变Si等新结构集成电路F040603抗辐射集成电路F040604集成电路的可靠性与可制造性F040605芯⽚制造专⽤设备研制中的关键技术F040606先进封装技术与系统封装F040607纳⽶电⼦器件及其集成技术F0407半导体微纳机电器件与系统F040701微纳机电系统模型、设计与EDAF040702微纳机电系统⼯艺、封装、测试及可靠性F040703微纳机电器件微纳光机电器件与系统F040706芯⽚微全分析系统F0408新型信息器件F040801纳⽶结构信息器件与纳电⼦技术F040802基于分⼦结构的信息器件F040803量⼦器件与⾃旋器件F040804超导信息器件F040805新原理信息器件F05光学和光电⼦学F0501光学信息获取与处理F050101光学计算和光学逻辑F050102光学信号处理与⼈⼯视觉F050103光存贮材料、器件及技术F050104光全息与数字全息技术F050105光学成像、图像分析与处理光电⼦显⽰材料、器件及技术F0502光⼦与光电⼦器件⽆源器件F050203功能集成器件F050204有机/聚合物光电⼦器件与光⼦器件F050205光探测材料与器件F050206紫外光电材料与器件F050207光⼦晶体及器件F050208光纤放⼤器与激光器F050209发光器件与光源F050210微纳光电⼦器件与光量⼦器件F050211光波导器件F050212新型光电⼦器件F0503传输与交换光⼦学F050301导波光学与光信息传输F050302光通信与光⽹络关键技术与器件F050303⾃由空间光传播与通信关键技术F050304光学与光纤传感材料、器件及技术F050305光纤材料及特种光纤F050306光开关、光互连与光交换红外物理与技术F050401红外物理F050402红外辐射与物质相互作⽤F050403红外探测、传输与发射F050404红外探测材料与器件F050405红外成像光谱和信息识别F050406红外技术新应⽤F050407红外遥感和红外空间技术F050408太赫兹波技术及应⽤F0505⾮线性光学与量⼦光学F050501⾮线性光学效应及应⽤F050502光学频率变换F050503光量⼦计算、保密通讯与信息处理F050504光学孤⼦与⾮线性传播F050505强场与相对论的⾮线性光学F0506激光F050601激光物理F050603超快光⼦学与超快过程F050604固体激光器件F050605⽓体、准分⼦激光F050606⾃由电⼦激光与X射线激光新型激光器件F050608激光技术及应⽤F0507光谱技术F050701新型光谱分析法与设备F050702光谱诊断技术F050703超快光谱技术F0508应⽤光学F050801光学CAD与虚拟光学F050802薄膜光学F050803先进光学仪器F050804先进光学制造与检测F050805微⼩光学器件与系统F050806光度学与⾊度学F050807制造技术中的光学问题F0509光学和光电⼦材料F050901激光材料F050902⾮线性光学材料F050903功能光学材料F050904有机/⽆机光学复合材料F050905分⼦基光电⼦材料新光学材料F0510空间光学F051001空间光学遥感⽅法与成像仿真F051002空间⽬标光学探测与识别F051003深冷空间光学系统与深冷系统技术F051004空间激光应⽤技术F051005光学相控阵F0511⼤⽓与海洋光学F051101⼤⽓光学F051102激光遥感与探测F051103⽔⾊信息获取与处理F051104⽔下⽬标、海底光学探测与信息处理F051105海洋光学F0512⽣物、医学光⼦学F051201光学标记、探针与光学功能成像F051202单分⼦操控与显微成像技术F051203⽣命系统的光学效应及机理F051204光与⽣物组织相互作⽤F051205⽣物组织光谱技术及成像F051206新型医学光学诊疗⽅法与仪器F0513交叉学科中的光学问题。
生态设计教学大纲
生态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生态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旨在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环境。
本课程将通过系统地介绍生态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案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生态学、设计学、人类学等知识的能力,为未来的设计实践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掌握生态设计的核心概念和原则;2. 掌握生态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和工具进行设计实践;3. 熟悉生态设计的典型案例,能够分析和评价这些案例的优缺点;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生态设计项目;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生态学、设计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生态设计概论- 生态学基础- 设计学基础2. 生态设计原则- 循环利用原则- 多样性原则- 自然适应原则- 历史传承原则3. 生态设计方法- 环境评估方法- 生态系统模拟方法- 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4. 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住宅小区生态设计案例 - 城市公园生态设计案例 - 商业区绿化生态设计案例5. 生态设计项目实践- 实地勘查和调查- 团队合作项目设计- 设计成果展示和评估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2. 实例分析3. 项目实践4. 小组讨论5. 实地考察6. 书面报告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比30%2. 课堂互动(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占比10%3. 项目设计(团队合作设计项目、书面报告)占比30%4. 期末考试(书面、口头结合)占比30%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 主教材:《生态设计导论》2. 参考书目:- 《生态学原理》- 《设计原理与方法》- 《城市生态设计案例集》七、其他要求1. 学生上课时需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2. 项目设计过程中需注重团队合作,互相尊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3. 课程结束后,学生应具备独立进行生态设计项目的能力,并能够结合生态设计原则解决实际设计问题。
绿色设计知识点
绿色设计知识点绿色设计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绿色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生态足迹,减少能源消耗,同时提升建筑或产品的品质和价值。
本文将介绍绿色设计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一、生态设计生态设计是绿色设计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强调设计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生态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自然系统的运行规律,寻找与自然相协调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被动式太阳能利用等策略,减少对能源的依赖,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二、循环利用与再生材料循环利用和再生材料是绿色设计中常见的策略。
通过将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
同时,再生材料的使用也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例如,废弃的木材可以通过再生加工成制品,废弃的塑料可以回收再造成新的材料。
在产品设计中,可以选择使用可降解的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节能与高效能设计节能和高效能设计是绿色设计的重要方面。
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高效能的设备,设计师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并减少碳排放。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合理的建筑布局、优良的隔热材料和高效的机电设备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产品设计中,可以优化设计结构,减少能量损耗,并改进产品的工作效率。
四、可持续材料与低碳设计可持续材料和低碳设计是绿色设计的关键策略。
选择环保、可再生和可持续发展的材料,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同时,低碳设计也是绿色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将碳足迹降至最低,设计师可以减少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选择使用本地、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材料的运输和碳排放。
五、景观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是将生态设计应用于城市和自然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湿地保护区等景观,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促进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
自考艺术设计史道填空题
自考艺术设计史道填空题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这些都是我考试的时候精挑选、总结出来的,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是由“工业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倡导的。
2、作为“新艺术”发源地的法国,在开始之初就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首都巴黎;另一个是南斯市。
3、哥特式、洛可可式和日本艺术是新艺术运动的三大源泉。
4、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德国,其次是俄国和荷兰。
5、穆特修斯是德国工业联盟的奠基人和整个活动的开创者。
6、20世纪初,就在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迅速发展时,荷兰也出现了具有相同设计风格特征的运动风格派运动。
7、美国于20世纪30年代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种风行美国乃至世界的新设计风格流线型风格。
8、装饰艺术的历史渊源:对埃及古代装饰风格的借鉴、从传统艺术的创新中获得创作灵感、舞台艺术的影响、汽车设计样式的影响。
9、进入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的设计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这便是意大利吸收美国流线型而形成的意大利线条。
10罗伯特文丘里被称为“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之一。
11、英国19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工艺美术”运动由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英国的文艺批评家和作家约翰拉斯金作理论指导。
12、安东尼高迪是西班牙新艺术运动最重要代表。
13、亨利凡得威尔德堪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叶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最为杰出的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建筑家。
14、“新艺术”运动的线条表现手法分成曲线和直线两派。
直线风格主要存在于英国北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以麦金斯托为代表。
15、路易斯?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对美国新艺术建筑作出了前无古人的巨大贡献。
16、1907年10月6日,穆特修斯在贝伦斯、威尔德等人的倡导下,成立了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德国工业联盟。
17、包豪斯历史上出现过三位校长,格罗佩斯、迈耶和米斯·凡·德洛。
源于自然带来的美学设计
源于自然带来的美学设计--读《风景园林设计要素》麦克哈格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
例如法国埃弗鲁斯·德·罗斯查尔德别墅花园中为数众多的橄榄树、熏衣草以及石雕所带来的浓郁异国情调,或者是由于中世纪英国贵族所钟爱古典设计而应运而生的英国斯托海德风景园,以及苏州网师园内大量亭台楼阁花草水榭所表达的天人合一,这些源于自然生态带来的美学设计是人类尊重自然,改造自然的杰出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厚重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美国景观设计师诺曼编撰的《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提到地形,水体,植物,建筑这四个关键要素,在这里我们可以认为是前三者与后者的搭配,才会产生一个完整的设计,也就是说,怎样通过对自然加以合理人工改造,使其符合人类需求,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关键所在,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几个自然要素来构成我们的景观园林设计,怎样去处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加以改造来达到人的设计需求,并且与自然合二为一呢.近代生态美学思想的提出.自然即生态,我们了解学习对自然的设计就是对生态的设计,生态美学以当代生态存在论哲学为其理论基础。
生态学尽管是1866年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属自然科学范围。
1973年,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提出深层生态学,实现了自然科学实征研究与人文科学世界观的探索的结合,形成生态存在论哲学。
这种新哲学理论突破主客二元对立机械论世界观,提出系统整体性世界观;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社会"协调统一;反对自然无价值的理论,提出自然具有独立价值的观点。
同时,提出环境权问题和可持续生存道德原则。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之下。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部落时代、早期文明的农耕时代、科技理性主导的现代工业时代,信息产业主导的后现代。
设计概论填空题
设计概论填空题填空题:1)设计在汉语中是设想与计划,英语是指设想与规划,从本质上看设计是文化和文明结合产物。
P12)平面设计的内容,包括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和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字体设计及其他出版物的设计等等。
P103)艺匠即意图和匠心。
P14)广告的分类有印刷品的书刊、报纸、单页广告、电子媒介广告、霓虹灯、招贴、招牌等。
P35)工业设计指产品广告。
P96)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设计。
P77)服装设计分两大类,一是批量生产的“成衣”设计,二是个性化的单件设计。
P168)服装设计的第一要素是适体,第二要素是样式和时尚。
P169)80年代以来,平面设计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陈汉民设计的“中国工商银行”、“民生银行”、“五个一工程”、“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标志。
王国伦设计的“各国议会联盟96届大会”的会徽和招贴。
P1710)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而瓷器材料是高岭土,陶器烧制温度在 1200 度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有釉,而瓷器烧制温度在 1200 度以上,表面有釉。
P2511)中国史陶瓷大国,瓷器真正烧制成功是东汉时期的青瓷。
P2712)唐三彩是冥器,鼎盛时期是唐开元、天宝年间,宋瓷的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
P2613)哥窑的显著特征是釉面上有大小不一的冰裂纹开片。
P2814)现代设计之父是威廉.莫里斯 . P3715)包豪斯是第一所艺术设计学院,它的地点是德国魏玛。
创始人是著名的建筑师、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P3816)欧洲18-19世纪设计思潮是巴洛克和罗可可。
P3417)”金有六齐”是指青铜的配比。
P8318)实用艺术主要是物质性的,即要实用,又要有审美性、艺术性。
凡是具有这种双重性的造物都是实用艺术。
P5019)纯艺术具有欣赏和教育功能,主要是精神性的,包括书法、绘画、雕塑等一类艺术。
P4920)美感是人类自身的进化过程中通过劳动和创造逐渐生发和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景观研究推向了“研究人类生存空间与视觉总 体的高度。” *改善环境不仅仅是纠正由于技术与城市的发展带 来的污染及其灾害,它还应该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 演进的创造过程。在它的最高层次,文明化的生活 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形式,它帮助人重新发现与自然 的统一。 *他的研究方法与生态平衡的思想密切相关,他的 景观设计方法研究远远超出了一般狭义的景观概念。 *在区域规划方面,他提出了四条标准:计划的用 途是否适宜人;能否在不超过土地承受能力的条件 下进行建设;是不是一个好的邻居;能否提供适合 各种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 *创造性的提出“绿道”和“蓝道”的概念。
伊安· 麦克哈格 迈克尔· 霍夫 约翰· 西蒙兹
A 人类对自然的责任,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 人类灵性的城市,就需同时选择城市和自然,不能缺一,两者虽 然不同,但互相依赖,能同时提高人类生存的条件和意义。 B将自然价值观带到城市设计上,大自然为城市发展提供机会和 限制条件。 C美是建立于人与自然环境长期的交往而产生的复杂和丰富的反 应。 D多方面的研究人和环境的关系,把人和自然世界结合起来考虑 规划设计的问题,并用“适应”作为城市和建筑等人造形态评价 和创造的标准。 E把重点放在介词“结合”上面,充分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表现 人类的合作与生物的伙保护的启示
我国的自然保护系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 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四大 系统。目前,绝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地是属于 “散点状”的,也就是将他们作为一个岛屿, 孤立起来进行保护,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全 国性的自然保护网络。“岛屿式”的保护只 适合于那些以美学价值为主的地质地貌保护 区,或者只适合面积巨大的保护区。但是随 着人类活动的剧烈干扰,栖息地破碎化和数 量的剧减已经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面临巨大 的威胁,而在东部地区尤其激烈。但我国尚 未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台湾地区 已经开始尝试建立西海岸的湿地绿道系统以 保护其脆弱的生态系统 。绿道途径对于建 构我国的自然保护网络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 义。对于快速城市化的东部地区,构建绿道 网络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4.规划结果表达
生态规划的结果是土地适宜性分区,每个区域都能揭示规划区的最优 利用方法,如保存区、保护区、开发区。这要求在单一土地利用基础之 上进行土地利用集合研究,也就是共存的土地利用或多种利用方式研究, 通过矩阵表分析两者利用的兼容度,绘在现存和未来的土地利用图上, 成为生态规划的成果。
波托马克河流域的研究
麦克哈格是第一个把生态学用在程 序设计上的,其分析主要基于两个 原则:
1. 生态系统可以承受人类活动所带来的 压力,但这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因此, 人类应与大自然合作,不应以大自然为敌。 2. 某些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特别敏感, 因而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危,必须妥 善处理。
生存与成功,即健康的城市环境。 这需要每个生态系统去寻找最适 合自己的环境,然后改变自己和 环境去增加适合程度。这也是一 种设计手段。
总结
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去发现一种新的和建 设性的方法,来对待城市物质环境并寻求一个可替换的 城市景观形态,以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能源、环境和 自然资源保护问题的关注。 我认为,自然生态设计理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结果, 和自然有机结合,不仅使城市景观更加的美好,而且我 觉得这才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麦克哈格的生态设计方法:
1.自然规划过程
视自然过程为资源,“场所就是原因”。对自然过程逐一分析,如有 价值的风景特色,地质情况,生物分布情况等等都表示在一系列图上, 通过叠图找出具有良好开发价值又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地域。 2.生态因子调查 生态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土地信息,包括原始信息和派生信息的收集。 前者通过调查规划区域获取,后者通过前者的科学理论得出。 3.生态因子的分析综合 先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分级,构成单因素图。再根据具体要求用叠图 技术进行叠加或用计算机技术归纳出各级综合图。
西蒙兹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论
1.理解人,尊重人,规划人的体验 2.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 自然过程
3.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类文 化,提高景观设计的认同感
景观规划设计另-个服务对象是自然,是那些受到人类活动干扰 和破坏的自然系统。我们所规划的人的体验必须通过物质空间 要素才能体现出来。这些要素既有纯粹自然的要素如气候、土 壤、水分、地形地貌、大地景观特征、动物、植物等,也有人 工的要素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等景观设计中对诸要素的 综合考虑必须放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前提下。了解自然系统 本身的演变是必要的,但还不够。我们必须要理解的是在人类 的作用下,自然系统是怎样发展和演变的?关于这-点,西蒙兹 在该书中分门别类做了很详细的分析,从而使该书具有更大的 实用性。 自然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它对人类于扰和破坏的承 受程度是有限的。目前比较受关注的生态设计就是一种很好的 思路。西蒙兹说:“自然法则指导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则思 想。” 同时,他还引用辛· 德· 范· 赖恩(Sim Van der Rvn)和斯图 尔特· 考恩(Stuart Cowan)的话说:“生态设计仅是有效地适应 自然过程并与之统一。
自然生态理论
一种生命进程依靠另一种生命而存在,被相互链接的生命的发 展和地理气候水温植物和动物的过程,生命的循环和非生命物质之 间持续的转变,这些都是永恒的生物圈中的元素,他们支持着生命 并孕育了自然的景观,同时形成了人类活动的决定因素。自1960年 开始,人们开始认识到把环境评估带入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管理中 的必要性。 直到今日,在城市设计中,自然生态设计理论仍然占据了很大 的分量。 下面让我们通过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熟悉并了解自然生态理论。
绿道在我国的发展
广东省走在了全国绿道系统建设和发 展的前列。 目前,珠三角一些城市已经在小 范围的局部地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有 关绿道的探索,为绿道网建设提供了 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深圳市规划在盐 田区打造一条连接沙头角、盐田港到 大梅沙滨水海岸线、长达19.5公里的 步行廊道和自行车道,将山景、海景、 港口、生态岛、海鲜街等主要景点元 素有机串联,沿路设计了自行车驿站 和租赁点,提供停放、零售和简易餐 饮服务等,沿途的房地产商业项目也 因此得到价值提升。
他的观点:
A以往那种对形成城市物质景观起主导作用的传统设计价值,对于一个健
康的环境或是作为文明多样性的生活场所的成功贡献甚微。 B如果城市设计可描述成一种作用于城市生活质量的艺术和科学,那么为
了使人类生活场所更加丰富多彩和健康文明,就必须重新检讨目前城市形态
构成的基础,用生态学的视角去重新发掘,我们日常生活场所的内在品质和 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C城市的环境观城市设计的一项基本要素。
要在了解自然的基础之上,运用尊重自然 的态度建立生态价值体系,在与自然相结 合与适应的过程中达到人类的规划目标。 这个规划目标实现的过程是一个与自然发 展“结合”的过程。
纽约斯塔腾岛
把城市的自然面貌的许多组成 部分看作是一个为人类使用提 供可能的价值体系。此外还需 要使人的创造物和自然类型的 分析和评价一致起来。城市是 一个形式,它是由地质和生物 演进而来的,它是自然演进和 人的改造适应自然的综合的产 物。
霍夫眼中的城市景观与城市设计
· 景观规划设计:并不是简单意味着寻求一份可塑造的美,在某种意义上 寻求的是一种包含人及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自然在内的,以舒适性为特 征的多样化空间。 · 城市环境是城市设计的必要部分,是城市设计的一项基本要素。 文艺复兴以来城镇规划设计所表达的环境观,除一些例外,大都 与乌托邦理想有关,而不是与城市形态的决定者——自然过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