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成都模式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展业“成都模式”的几点思考

2012年02月02日星期四

放眼国内会展城市,除了京、沪、广这几个一线城市,其他二三线城市角逐日趋激烈,近几年成都市力度很大,发展态势很猛,逐渐有领跑的势头。2003年成都将会展办编制充实到20人,2010年成立博览局,这两个事件成为成都会展业跃升的标志。“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成都举办各类会展节庆活动398个(展览108个,节庆197个,高端会议论坛93个),展览面积233.13万平方米(近我市的两倍),会展业直接收入39.69亿元,拉动消费335.7亿元,年增幅都在23%左右。成都还囊括了年度国内会展业界的会展年度管理大奖、十大魅力会议目的地城市、中国会展产业金手指奖之中国最佳会展城市管理奖、中国品牌会展城市等所有奖项。

成都目前发展态势逼人,大家仍在热身,成都早已狂奔。与我们相比,成都并不是所有的资源禀赋都占有优势,虽然存在特殊的中西部区位和政策优势、地震后重建的情感和形象优势,但除此之外,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值得研究和借鉴。

成都模式,笔者认为,简而言之,可以归纳为“积极的政

府、核心的部门,龙头的产业,顺畅的关系”。在政府与广义会展市场的关系中,政府积极作为,市场繁荣发展,两者良性互动;在博览局与市直其他产业部门和区县政府的关系中,博览局指导引导,以专业化团队、一站式服务以及准确的定位策划,整合资源,提供做大做强的产业平台。在博览局与产业的关系中。博览局骨干专业团队及政策服务是芯片、CPU,围绕会展节庆,推动项目、策动产业、升级硬件、更新软件、推介城市等多项目标实现了良性互动;在会展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中,展览、会议、节庆从量变到质变,成为造血能力和带动能力在不断增强的“龙头”。

具体分析,成都做好了“七个结合”:

一是解放思想与务实求真相结合。从2003年起,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会展之都”。气度决定高度,经过近十年努力,该目标已经初见端倪。在成都会展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又制定了明确的分步骤实施时间表——近期(2011-2015年),中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中国会展名城;中长期(2016-2030年),亚洲会展名城;远期(2031-2050年),世界会展名城。执行层面,将采取“三四五”的举措大力推进,即:坚持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战略,确保发展方向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保持快速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服务“产业高端、高端产业”和转变会展业发展方式有机结合,优化办展办会机制和会展市场

主体建设有机结合,国内全面营销和国际专业推广有机结合;创建硬件设施、服务机制、品牌项目、龙头企业和综合影响“五个一流”。

二是优化环境与专业服务相结合。成都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几年前已经是6000万,加上各区县、部门的配套投入,2011年的财政支持资金实际已经近一个亿,这个投入在全国应该是力度最大的。由成都市博览局牵头,涵盖公安、工商、卫生、交通、宣传等30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分工配合的“一站式服务机制”为会展举办方提供服务,大大提高了办展办会的便利性和承接国内大型会展活动的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业骨干团队,博览局正式员工20人、下属企业聘用职工40人,按照综合、宣传、接待和贵宾四项大的职能,常年划分为四个专业服务组,各组有一位处长任组长,为各类重要会议和展览提供专业服务,在其外围是专业公司。此外有专门人员负责项目的引进,在会议展览接洽、论证、谈判、策划、组织、评估等方面都有完善的流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人管事”。

三是项目管理与产业培育相结合。随着全国新一轮会展场馆建设的狂潮,会展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几乎难以避免,未来三年内新增千万平方米的场馆,各地对会展业大干快上的热情,都会带来急功近利的心态。各地拼政策、拼补贴的现象造成了巡回展、知名会水涨船高,也造成了一些新场馆成为

“太空馆”。世界知名会展城市在中国不会有很多,在这一场新的锦标赛中,比拼的是实力和气魄、比拼的是速度和力度。实际上,展览会议的项目应该立足于城市特有的综合实力版图,考虑其辐射带动能力,着眼于其产业链条的需求,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专业的信息、商机和人流。也即,在全面繁荣的前提下,唯有与城市的能级、产业和形象紧密结合的会展项目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成都近年来成功举办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全球汽车论坛、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等等都符合这一方向。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以“为产业服务”为发展理念,推动会展服务于“产业高端、高端产业”,成都还通过新能源论坛、物联网峰会、化工新材料大会、电子商务论坛、网货交易会等新兴展会,推动了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发展。

四是系统集成与重点突出相结合。场馆设施是会展业的龙头,交通物流是会展业的双翼。从木桶效应分析,在拉长长板的时候应该补齐短板。要促进会展业的发展,至少要有专业的现代化场馆、会议酒店、配套设施以及适宜的交通物流条件。目前成都可供展览使用的专业展馆实际面积已经达到20多万平方米,会展综合体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已经成为会展业的引擎,正在建设中的新世纪环球中心和正在规划中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将成为中西部配套先进的会展场馆,也将形成集群发展之势。相比之下,我市国际会展中

心因建成年代较早,目前面积在国内的排名已经下滑至30名左右,虽然单馆的使用率居全国第七位,但是其接续场馆欠缺,扩建空间有限。温泉国际博览中心的设计建设都比较现代,但是其交通、住宿、餐饮的配套瓶颈问题急需突破,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该场馆应该有望培养成大型展览的主战场。而从更加长远的方向考虑,在我市绵长的海岸线上应该建设会议基地,在城阳附近应该规划选址建设新的会展中心,打造总面积60万乃至100万左右平方米的会展业“航母”。会展城市的交通物流条件也很必要,成都目前通航城市126个,国际直飞客运航线13条,双流国际机场是中西部第一个拥有双跑道的机场,四条铁路干线汇集,公路方面成都至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至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8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2010年,年吞吐量250万标箱、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正式开通,并配套建设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效法国际经验,成都地铁1号线直达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更加适合于人流运输。围绕会展人流、物流综合部署交通运力,值得我们借鉴。

五是推介城市与吸引项目相结合。城市自身的魅力对于会展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展览业名城、会议目的地城市与城市的综合形象之间是互相耦合提升的,做好大展、知名会议以及品牌节庆,都会成为城市品牌的新亮点,同时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自然会成为吸引相关会展项目的巨大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