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罗素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批判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0 , 172是全部社会历 史的基础。这种在自然观和历史观上的有机统
一, 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一个重要表 现。
罗素之所以无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
主义之间的有机联系, 是有其认识论根源的, 这 就是他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立场。罗素认为:
/ 一种真正科学的哲学, 并不作出、也不应企图作 出 关于 人类 或宇 宙命 运问 题的 回答 。0182哲 学不 应 去讨论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等形而上
39
机, 特别是人的心理动机的作用。 罗素从其人性论的/ 冲动说0 192出发, 认为/ 所
有的政治行为都是受着人的欲望支配的0 。1102 这 些欲望主要有四种: 获取财富的欲望、追求荣誉 的欲望 ( 即虚荣心) 、战胜对手的欲望 ( 即竞争心)
和揽取权力的欲望( 即权力嗜好) 。罗素断言:/ 这 四种源于人的本能的欲望, 才是一切政治行为的 最初原动力0 。1112对于一切社会政治理论来说, 后
识形态诸形式) 虽有所区别, 但都受着社会存在 决定, 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普列汉诺夫还简要 地概括了社会心理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
位:/
11
生产力的 # ###
状 # 况 # ;
21
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 ##
关 #
系 # ;
31
在一定的经济/
基础0
上生长起来的社会 ##
政治制度; 41 一部分由经济直接决定的, 一部分 # ## #
在表面, 也使得许多旧唯物主义哲学家不能把自 己的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 致使在社会历
史领域, 唯心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此 外, 罗素用以证明哲学上的唯物主义与
中 国 人
u 学 术 探 索
文u
社
2 0
会 科
0
0年 第
学 核
1 期 u
心
总 第
期5
刊 5期
历史的唯物主义观念之间没有逻辑联系 的论据也是不充分的。巴克尔用气候, 弗 洛伊德用性本 能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 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哲学的唯物主义者。
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从 来都是在这个意主义上使用 / 经济因素0 这个概 念的。
至于罗素的第二个观点实际上是把源于人
的本能冲动的各种心理因素, 看作是一切政治行 为的最初原动力, 这的确同唯物史观有着原则的
区别。唯物史观并不一概否认人的心理因素在社
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在5 雾月十八6 一书中, 就曾对农民的怀旧心理在波拿巴政变中
可见, 唯物史观并不象罗素所说的那样, 忽 视甚至否认人的心理的历史作用。在这个问题 上, 唯物史观和罗素的区别在于: 第一, 在罗素看 来, 各种心理因素是源于本能冲动的, 是一种非 理性的、无意识的激情; 而在唯物史观看来, 社会 心理是对社会存在的直接的、自发的反映, 是一 种时代的、社会的、阶级的产物。第二, 罗素把这 些心理因素看作是一切政治行为的最初原动力, 从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而唯物史 观则视社会心理为第二性的东西, 对社会历史的 发展不起最终的决定的作用。
伯兰特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 1970) , 本世纪声誉最著、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 他不 仅是现代西方逻辑原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分 析哲学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而且他的国家学说, 特别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所作的全面、系 统的批判, 在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也占据着重 要的地位, 对当代西方各种 / 民主社会主义0 和 / 西方马克思主义0 政治思潮, 产生了不可忽视的 影响, 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也曾 起过消极的阻碍作用。因此认真剖析和科学评价 罗素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批判, 有助于消除 其不良影响,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坚持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国家学说。
一旦被一种形而上学的推论所支持, 他们就会变 得 绝对 化和 目空 一切 。132
罗素把唯物史观与哲学唯物主义绝对割裂
开来, 认为两者之间没有/ 逻辑的0 联系, 表明了
他对唯物历史观的一知半解。
首先, 罗素把唯物史观归结为一种认为 / 全
部历史现象都是受经济动机决定0 的学说, 又把
经济动机归结为/ 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0 , 这
u 学 术 探 索
中 国 人
u文
2 0
社
0
0年 第
会 科
1 期 u
学 核
总 第
心
5期
5期 刊
件的动机, 但这种欲望与哲学意义上的唯
物主义并没有任何关系。罗素认为, 马克思恩格
斯之所以要把他们的历史政治理论牵强附会地
和唯物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 不过是为了使他们
的政治理论更 / 令人信服0 , 而 / 他们的政治观点
学问题, 更不要去解决人类社会历史所提出的各 种问题。/ 逻辑是哲学的本质0 , 哲学的任务是在 经验的范围内,对科学的陈述进行逻辑分析。这
样, 整个社会历史领域, 就被罗素排除出哲学的 大门。任何社会历史理论, 与他所理解的/ 哲学0 , 当然也就没有逻辑的内在联系了。
( 二) 唯物史观的最根本的错误在于, 它对社 会历史现象的解释, 对人的政治行为的分析, 只 着眼于经济动机的作用, 而忽视了其他非经济动
( 一) / 历史的唯物主义观念0 与哲学意义上 的唯物主义概念之间没有逻辑的联系。罗素认 为, 所谓/ 历史的唯物主义观念0 , / 它的意思是全 部的历史现象, 都是受经济动机决定的0 , 122它与
哲学意义上的 ( 亦即本体论方面的) 唯物
主 义概 念之 间并 没 有逻 辑上 的必 然联 系。因为, 第一, 倘若哲学意义的唯物主义 概念为真, 这种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却可 能为假。例如, 巴克尔用气候来解释历史 事件的原因, 弗洛伊德用泛性论说明各种 社会现象, 他们都是哲学意义上的唯物主 义者, 但他们并没有逻辑地成为经济动机 论者。第二, 倘若历史的经济动机论为真, 哲学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却可能为假。人们 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的确是许多历史事
虚荣心、竞争心和权力嗜好是一切政治行为的最
初原动力, 从而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 对于罗素的第一个观点, 我们前面已说过,
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把经济因素看成是唯一
的决定因素。罗素把唯物史观说成是 / 单一经济 决定论0 , 是对唯物史观的简单化、庸俗化理解。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唯物史观所讲的/ 经济因素0 并不象罗素所说的是 / 力图增加他所占有的物品 欲望0 , 而是指/ 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0 , 1142 以 及在这个生产过程中人们所形成的一切物质关
由生长 在 经 济 上 的 全 部 社 会 制 度 所 决 定 的
40
社会中的人的心理; 51 反映这种心理特征的各种 # ## ## ## # 思想体系01172。在上述结构中, 社会意识又通过社 会心理对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存在起重大的反 作用。普列汉诺夫的这一观点, 比较准确地表述 了 历史 唯 物主 义关 于社 会心 理 历史 作 用的 思 想。
再次,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 哲 学 上的 唯物主 义与 历史 观上 的唯物 主 义, 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的, 是/ 由一块整 钢铸成的0162 统一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
不仅在自然观上, 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
也贯彻了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基
本原则, 即 /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
一、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 ) ) 唯物史观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是建立在唯物史观这 块理论基石之上的。正是有了唯物史观才使得马 克思恩格斯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考察国家的起源, 分析国家的本质, 从而揭示国家产生、发展和消 亡的客观规律, 揭示了以无产阶级新型国家取代 资 本主 义 国家 最终 实现 共产 主 义的 历 史必 然 性。对此, 罗素是十分清楚的, / 源于马克思的唯 物主义的历史观念, 是整个共产主义体系的基 础0 。112因此, 罗素对马克思主义国 家学说的批 判, 首先就是从批判唯物史观入手的。
二、罗素批评马克思主义的 国家观念/ 含糊不清0
罗素认为, 建立在/ 历史唯物主义观念0 这样 一种 / 似是而非0 的理论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国家 观也是含混不清, 令人难以捉摸的。在罗素看来,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这种含混不清, 突出表现在 它对待资产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的态度问 题上。
( 一) 在对待资产阶级国家的态度问题上, 罗 素认为, 一方面, 马克思恩格斯在 5 共产党宣言6 中承认 / 现代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 共同事务的委员会0 ; 1182 另一方面却又号召/ 无产 者首先必须夺取对国家的控制权0 。1192 在罗素看 来, 这种态度是颇令人难以捉摸的。
定: 每一个有政治意识的人都是由一种单一的欲 望 ) 力图增 加他所占 有的物品 的欲望所 支配, , ,这种假定离实际的情形太远了! 0 1132 而建立 在这种 / 假定0 之上的马克思政治学说和国家学
说必然/ 误入歧途0 。 这里, 罗素的观点是十分鲜明的: 第一, 唯物
史观是一种/ 单一经济决定论0 ; 第二, 获取欲望、
所 起的 作用 作了 精辟 的剖 析。1152在 罗素 对唯 物史
观提出这种责难之前 20 多年, 当时还是马克思主 义者的普列汉诺夫, 就已经系统地论述了社会心
理1162在 社会 历史 发展 过程 中的 地位 和作用 。普列
汉诺夫认为, 社会心理是一种较低水平的社会意 识, 它同较高水平的社会意识 ( 思想体系, 社会意
38
评罗素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批判
谢倩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云南 昆明 650111)
摘要: 本文认为, 认真剖析和科学评价罗素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批判, 有助于消除其不良影响,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坚 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文章从三个方面评述了罗素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批判, 即: 11 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 说的理论基础 )) ) 唯物史观的批判。21 罗素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念/ 含糊不清0 。31 罗素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责 难。 关键词: 罗素; 马克思主义; 国家学说; 批判; 评述 中图分类号: B0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723X( 2000) 01- 0038- 05
是对唯物史观的庸俗化理解。诚然, 在唯物史观
看来, 经济的因素 / 构成一条贯穿于全部发展过
程并唯一能使我们理解这个发展进程的红线0 ,
经 济条 件归 根到 底制 约历 史的 发展 。142但 历史 唯
物主义并不是机械决定论, 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
格斯/ 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
收稿日期: 1999- 07- 28 作者简介: 谢倩( 1960 ) ) , 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建部讲师。
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 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 的因素, 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
的 、抽 象的 、荒诞 无稽 的空 话0152。历 史唯物 主义 承 认, 除了经济因素这个决定性因素外, 上层建筑 的其他因素, 如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 法律
以及各种法权形式, 各种政治的、法律的、哲学的 和宗教的观念, 甚至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 都 对历史的发展发生着作用, 不懂得这一点, 就不
我们认为, 马克思主义在如何对待资产阶级 国家的问题上, 态度是非常明确的。资产阶级国 家是资产阶级的政权机关, 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 共同事务的委员会, 因此, 无产阶级要争得自己 的解放, 就必须夺取政权,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 的国家机器。就在罗素所引的5 共产党宣言6的那 句名言之后, 马恩接着提出: / 无产阶级用暴力推 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0 1202 。如果说马恩 在5 宣言6 中对这个问题的提法还比较抽象的话, 那么在总结了 1848 年革命和 1871 年巴黎公社的 历史经验之后, 马恩对这个问题的提法就非常明 确了, / 我认为法国革命的下一次尝试再不应该 象以前那样把官僚军事机器从一些人的手里转 到另一些人的手里, 而应该把它打碎, 这正是大
三种欲望, 即虚荣心、竞争心和权力嗜好, 才是最 为重要的, 因为/ 这四种激情中, 获取财富的欲望 直接涉及的是人与物质环境的关系, 而后三种欲
望, 才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0 。1122 在罗 素看来, 唯物史观的/ 失误0 就在于此: / 经过最后 的分析, 历史的唯物主义观念却得出了这样的假
懂得历史唯物主义。
其次, 在哲学史上, 我们的确常常可以看到 这样的情况: 许多哲学家在自然观 ( 或本体论) 上
是唯物主义者, 而在历史领域却背叛了自己, 他 们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是相脱节的。但是, 这种状 况并不说明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和社会历史观
上的唯物主义之间没有逻辑的联系, 而是说明,
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视野, 由于剥 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 使得长期以 来人们对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的认识始终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