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苏格拉底哲学思想之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传播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

孔子与苏格拉底哲学思想之比较

评阅人签名:_________复核人签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

姓名胡慧欣

学号201434004505

专业汉语言文学

课程名称论语

指导教师李蕾

2015年12月24日

摘要

学术界关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由来已久,特别是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方面已经有很多研究。在这里,我试图想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两位先哲。因此,在此就孔子及苏格拉底的道德观及宗教观进行对比。道德观部分主要介绍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中的“两种理性”;宗教观则主要就两人不同的信仰进行对比。

直到今天,我们还深切地感受到中西方各方面的巨大差异,这与他们的起源时代有莫大的联系。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代表了中西方哲学的起源时代,研究他们就是研究中国,研究西方国家乃至于世界。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哲学

2

The comparison of Confucius and Socrates' philosophical thought

Abstract

The comparison of academics on Confucius and Socrates has a long history,Especially in such aspects as education idea, teaching method has a lot of research.Here, I try to think from 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about the two thinkers of the past.Therefore, I’ll compare Confucius and Socrates' morality and religion in this article.Morality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thoughts of Confucius and Socrates‘ different “rational”;Religion is mainly compares two different faiths of them.

Until today,We are also deeply feel the big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Their origin time of those two cultures make a big difference of what they were like now.Confucius and Socrates, respectively, represents the origin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The research of them two is also the research of China and the whole world.

Key words

Confucius, Socrates, philosophy,

3

摘要 (2)

1 引言 (4)

2,道德观比较:两种理性 (4)

2.1 孔子的道德观 (4)

2.2 苏格拉底的道德观 (5)

3 宗教观的比较 (6)

3.1 孔子的宗教观 (6)

3.2 苏格拉底的宗教观 (7)

4 小结 (8)

1 引言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年479)与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这两位东西方传统思想的重要开启者曾被比较过无数次。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他认为,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古希腊、中国、印度和以色列等地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同样的时代,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印度有释加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文化传统。孔子与苏格拉底分别是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这两大古国的思想渊源。如今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在现今时代,研究比较这些不同国家的古代先贤对于研究现代不同地区的文化心理及性格形成有很大的意义。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由来已久,特别是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方面已经有很多研究。在这里,我试图想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两位先哲。因此,在此就孔子及苏格拉底的道德观及宗教观进行对比。

2,道德观比较:两种理性

2.1 孔子的道德观

孔子的思想主要见于《论语》中,在论语中多次出现“道”、“德”二字,但是并未有连用。在清代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中这样写道:“道者人所行。故亦謂之行。道之引伸爲道理。亦爲引道”。“德”当作境界因善行而升华来讲,道德也

就是行道修德的意思。我们今天的道德则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孔子的思想在现代哲学家看来更是一种实用理性,从社会的客观实在出发,以先人经验为根据,提出一系列的行为准则以规范社会。

《论语·学而第一》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本句中孝为仁之本。孝是一种情感,仁则是人心的一种状态。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人类自发的“孝”或其他正面的情感是知道人的道德行为的。我们很难在这样一种情感指导的行为中找到理性的影子。李泽厚在论述儒家思想时有“情本体”之说,在他的论述中。情本体被视为一种“理性凝聚”,即“人类经长期历史由文化积淀而成的道德特征、自觉意志和心理形式”。1

在《论语·子路第十三》中有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句。这句话鲜明反映了孔子“情”大于“理的”的观点。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这显然不是理性的表现。在这里,子为父隐是孝的表现和实现,是一种出于爱父之情的行为,是作为人天然的本性。而“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是违反人伦的,这位坦白的儿子在孔子看来是是不近人情的。可见对于这种极端的“情”与“理”的辩证中孔子的导向。

道德的准则是中庸,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记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过犹不及”是对中庸思想最好的注脚,做事情要从客观现实出发,既不要太过,也不要不足。可以说这也是孔子“实用理性”的表现。与孔子相反,苏格拉底在西方哲学史上可谓是理性的化身。

2.2苏格拉底的道德观

正如英国人A·E·泰勒在《苏格拉底传》中写到的“一位伟人的一生,特别是在相隔多年之后,就再不可能是一部无可争辩的事实记录了。”苏格拉底在他的一生中,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都是关于苏格拉底的记载。无论

1李泽厚:《伦理学纲要》,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第6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