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针对骨折部位、类型、致伤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总结。结果:下颌骨骨折患者以男性居多,常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骨折部位以颏部最多见。治疗方法以手术复位、坚固内固定和颌间牵引、固定为主。结论:颌骨坚固内固定和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可靠,而治疗下颌骨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选择适应证。
标签: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
因下颌骨解剖位置的关系,位于面下1/3,从而其骨折发生率占颌面骨折的首位。其治疗原则是重建其解剖形态和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治疗方法则是根据伤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全身情况等选择不同手术入路与固定方式[1]。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而且影响着患者的面部外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本研究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其中男97例,女63 例,年龄6~65岁,平均35岁。本组发病率最高年龄段是18~37岁,占65.7%。最为常见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为主,89例,占55.6%;其次暴力伤及坠落伤52 例,占32.5%,其他原因19 例,占11.9%。骨折类型:单发性95例,多发性55例,粉碎性或伴骨缺损10例,其中闭合性骨折47 例,开放性骨折113 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针对致伤原因、骨折部位及类型、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总结。对16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明确诊断并设计治疗方案。本组160例患者中,应用非手术治疗者68例,其中18例患者行单颌固定,行颅颌绷带固定者13例,颌间牵引复位固定37例。采用手术治疗者92例,其中22例患者行单纯内固定,70例行小型钛板固定者。
2 结果
本组160例患者中伤口Ⅰ期愈合、咬合关系、张口度及外形恢复正常者共151例(94.38%)。其中下颌骨骨折骨不连2例,1例合并严重脑外伤昏迷且伴有
严重面中部骨折,咬合功能恢复不理想者6例,给予颌间牵引配合治疗后好转。伤口延期愈合者4例,经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1周痊愈。暂时性面瘫3例,1例双侧髁状突骨折保守治疗患者,术后0.5 d张口度未达3.5 cm,余张口度恢复正常。其中1例合并严重脑外伤昏迷且伴严重面中部骨折的患者,视为治疗失败病例。因此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骨折已错位愈合且张口度、咬合关系及面部外形均出现严重障碍。本组病例中,术后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然后依次是术后咬合受限、张口受限等。
3 讨论
3.1 下颌骨折频发部位
关于下颌骨骨折的发生部位,本次研究显示以颏部最多69例,占43.1%;其次为下颌体、下颌角、髁状突等部位,其与解剖特点和受力方向具有关联性。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颏部骨折发生率高主要是因为颏部居于面部突出部位,易受外伤。而下颌骨骨折部位的发生率的差异主要与致伤因素的性质、解剖特点及受力方向等密切相关[2]。
3.2 骨折段移位
下颌骨骨折的主要表现是骨折段移位。骨折段移位的主要因素是骨折部位、骨折线方向与倾斜度、外力方向与大小、骨折段是否存有咀嚼肌的牵拉作用等。其中以各咀嚼肌的牵拉作用为主。不同情况的骨折段移位是因不同部位骨折和不同方向的肌牵引等而导致的[3]。
3.3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方法与时机是根据患者的骨折的部位、严重程度及是否存有其他部位的损伤等决定的。治疗原则是重建其解剖形态、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及口腔功能。如果患者并发全身其他重要器官损伤,那么需要先处理合并伤,然后再处理下颌骨骨折。对于骨折无严重移位者,若有牙列可利用,则可采用保守治疗[4]。保守治疗的治疗手段是以颌间牵引复位固定为主,其次为单颌固定、颅颌固定等治疗方法。虽然保守治疗颌间固定简便,有其固有的优点,但是也有缺点,(1)需长期固定,给患者带来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社交活动,限制了患者的进食和营养,从而影响了骨折的愈合。(2)口腔不卫生。由于固定时间较长从而抑制涎腺分泌,使龋坏、牙周病的发病率增高,尤其是在骨折端口内粘膜破损,会影响骨折的愈合。(3)拆除固定后,下颌的运动功能需要一个改建的时间和适应的过程,从而延长了治疗时间。对于多发性骨折有严重骨折段移位者或面中部骨折者,同时不能利用牙列者,可采用手术复位骨内固定。而多发性下颌骨骨折和伴有颧骨、上颌骨骨折者,术后需行颌间辅助固定1、2周,以巩固固定效果[5]。以往骨内固定通常采用小夹板、钢丝和克氏针,但治疗效果常难令人满意。近年来,坚强内固定技术以其损伤小、临床效果好、固定稳固、有利于增加患者营养和提高了下颌骨骨折的治愈率等优点在口腔颌面外科已被广泛应用[6]。
综上所述,下颌骨是颌面部骨折的高发部位,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其主要是受致伤因素、受力方向、部位等影响而造成的,所以下颌骨骨折治疗措施需根据其临床特点选择。下颌骨骨折的治疗结果对患者的咬合功能及面部外形的恢复程度具有直接影响,并且对患者的生活及心理质量影响较大。同时下颌骨骨折损伤部位、骨折类型、治疗方法等都与治疗效果有密切的关联性。颌骨坚固内固定和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可靠,而治疗下颌骨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选择适应证。
参考文献
[1]吴亚东,张伟,于子莹,等.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有限元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20(2):175-178.
[2]扈祚良,谭磊道,何俊.创伤性下颌骨骨折不同手术整复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1):10-11.
[3]熊贵忠,韩晶.内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1):51-52.
[4]何黎升,陈杰.下颌骨骨折的治疗[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4(3):203-205.
[5]邹立东,张益,何冬梅,等.1084 例颌骨骨折的临床回顾性研究[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3):131-134.
[6]马陈民,周雅芳,刘玉杰,等.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