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公民教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的现代形式是伴随着西方民族 国家的兴起而出现的。 国家的兴起而出现的。它首次用法律的 形式规定了所有公民的平等, 形式规定了所有公民的平等,在法律意 义上都是国家的主人。 义上都是国家的主人。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 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 国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 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 阶级、宗族之区别。”
四、公民教育定位与实施的取向
(一)公民资质传递的取向 transmission) (citizenship transmission) 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
(二)社会科学的取向 实证主义
(三)公民决策的取向 决策型公民
(四)批判思考的取向 批判型公民:知识、态度、 批判型公民:知识、态度、技能
权利:公民与臣民、 权利:公民与臣民、子民
公民与人民? 公民与人民?
公民有哪些权利? 马歇尔:《公民资格与社会阶级》 三种基本权利: 民权 政治权利 社会权利
义务:法定义务( 义务:法定义务(消极义务 道德义务
积极义务) 积极义务)
第三,公民资格作为一种实践, 第三,公民资格作为一种实践,它揭 示了个体公民和国家之间的辩证关系。 示了个体公民和国家之间的辩证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一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 法律上一律平等,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游行、示威自由,国家供给必须的物质上的便利, 以保证公民享受这些自由;有宗教信仰自由;人 身自由不受侵犯,非经人民法院或人民检查院批 准,不受逮捕,住宅不受侵犯;享受劳动、休息、 受教育、从事科学研究和文艺活动、对违法失职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控告等权利或自由;同时, 有遵守法律、劳动纪律、公共秩序、社会公德、 爱护公共财产、依法纳税、保卫祖国、依法服兵 役等义务。”
以公民为基点,对公民与国家之间关 系的总体概括,是公民与国家或政治共 同体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以及公民对 这种关系在心理上的体认与在生活上的 实践。
第一, 第一,公民资格作为一种地位 status) (status) ,确立了政治共同体的 成员身份。 成员身份。
封闭性特征 政治共同体:民族国家 政治共同体: 政治认同
Leabharlann Baidu
二、公民资格
“公民资格指一国法律所要求的个人同国家之间的关 系,包括它对这个国家承担的义务和他在国内享有 的权利。国籍往往与公民资格同义,也包括个人对 国家的关系,但在国籍还包括其他的特权,特别是 在国外得到保护的权利。取得公民资格的主要依据 是,出生在一国领土内,父母是该国公民,同该国 一个公民结婚,即可入籍。一般来讲,政治权利, 例如选择权和担任公职权,都以公民资格为依据。 公民的一般义务是效忠国家和服兵役。”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李庶泉.公民教育的国际比较.济南大学学报.2005,(2):71. 李庶泉.公民教育的国际比较.济南大学学报.2005,(2):71. .2005,(
公民教育从广义上讲就是明确个体作为 社会成员的资质要求,以成为适应这个社会 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合格人员。 狭义上则是指公民角色的培养,包括公民的 政治认同,权责意识,参与能力等。
中小学的政治课与语文课合并, 中小学的政治课与语文课合并,以毛泽 东著作为基本教材。 东著作为基本教材。至于中小学公民教育及 其课程则被完全取消。 其课程则被完全取消。
1984) (四)恢复阶段(1977——1984) 恢复阶段(1977 1984
1982年 1982年,新《宪法》制订完毕。新 宪法》制订完毕。 宪法》 1954年 宪法》的基础上, 《宪法》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突 显了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性, 显了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广泛规定了 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 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权 强调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利,强调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向苏联学习,加强了中学宪法教育, 1、向苏联学习,加强了中学宪法教育,增 加公民意识内容。 加公民意识内容。 降低课程难度, 2、淡化了初中的革命教育 ,降低课程难度, 减少内容重复,倡导社会活动。 减少内容重复,倡导社会活动。
1976) (三)革命阶段(1957——1976) 革命阶段(1957 1976
公民教育
一、有关公民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公民 公民(citize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 公民(citize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 原意是某个希腊城邦的一个成员。 原意是某个希腊城邦的一个成员。当时的公 民只是城邦居民中享有特权的统治阶级, 民只是城邦居民中享有特权的统治阶级,包 括奴隶主和自由民。 括奴隶主和自由民。 公民从产生之初就是权利与义务的集合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长期以来中国“公民”这一概 念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并不存 在。
公民的概念是伴随着民主政治制度的产生而出现的。 公民的核心内涵反映了民主社会中个人与国家的关 系,即公民资格(citizenship)。 公民资格限定了公民的范围,确定了公民的权利与 责任,对公民资格的认识是我们理解公民教育内涵 的逻辑起点,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普遍使用 “citizenship education”一词指称公民教育。
六、学校公民教育应关注的几个 问题
1.关于公民教育的社会性质 1.关于公民教育的社会性质 2.关于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 2.关于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 3.关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新问题 3.关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新问题 4.关于传统内容的新借鉴 4.关于传统内容的新借鉴 5.关于公民教育的“ 5.关于公民教育的“度” 关于公民教育的 6.关于公民教育的方法创新 6.关于公民教育的方法创新
(六)改革阶段(1995至今) 改革阶段(1995至今) 至今 公民意识大讨论
1、对小学思想品德课进行了改革,相关内容合并到 综合社会科课程“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 之中,初中阶段则开设综合社会科课程“历史与社 会”。 2、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打破了传统的只有必修课 的模式,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改变了传统的 管理模式,实行学分制管理。 3、受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中小学公民 教育课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取消国民党政府时期小学专门设置的综合 性公民教育课程“社会”科以及每日的“公 民训练”活动课程。 2.新开设了“政治”课程,以加强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教育;高中设置“社会科学基本知 识”以及“共同纲领”,强调宪法和社会科 学基本知识等公民教育内容的学习。
改造阶段(1953——1956) 1956) (二)改造阶段(1953 1956
个体如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个体如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自由主义 共和主义
公民:参与型 公民: 非参与型
参与型: 参与型: 狂热型参与者 激进型参与者 理性的决策者 批判的思考者
非参与型: 非参与型: 疏离的不参与者 顺从的不参与者 理性的不参与者
三、公民教育
公民资格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那么, 公民资格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那么, 我们在哪里学到公民资格所要求的公民知识、 我们在哪里学到公民资格所要求的公民知识、 公民品德与公民精神呢? 公民品德与公民精神呢?按当代许多理解论 的看法,答案在于教育制度。 的看法,答案在于教育制度。
五、中国公民教育的历史纬度 ——课程的视角 课程的视角
过渡阶段(1949—1952 1952) (一)过渡阶段(1949 195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 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 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 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 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 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提倡爱 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 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 《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
公民教育的途径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所谓公民教育就是指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 促使公民养成对自身主体身份的正确认识, 从而塑造公民的政治态度,使之能准确地把 握自己同国家之间的关系,调整自己的心态 和行为的社会活动过程。
公民教育是一种以广泛性与基础性为特征、 公民教育是一种以广泛性与基础性为特征、 以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为前提的培 养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 养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
第二,公民资格作为一种权责, 第二,公民资格作为一种权责,体现了 实质性的公民内涵
公民资格是各种权利和义务的集合, 公民资格是各种权利和义务的集合,正是 权利和义务的性质和规定揭示了公民在政 治共同体中的特定法律地位, 治共同体中的特定法律地位,并且仅仅是 由于这些权利和义务, 由于这些权利和义务,公民才与国家发生 联系。 联系。
公民教育指现代国家的基础教育,表明接受 这种教育是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和义务所必需 的。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必须接 受的基础教育,也是每个公民必须接受的公 民教育,它主要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全面的 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全民族的基本素质。
国民教育,也就是公民教育,是每个出 生在这个国度里的人都有权接受的教育,如 在未成年前须接受的义务教育,以及此后的 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作业: 作业:
1.请综述近五年来学校教育与政治社 1.请综述近五年来学校教育与政治社 会化研究的基本情况。 会化研究的基本情况。 2.请比较中西方学校在政治社会化领 2.请比较中西方学校在政治社会化领 域的功能。 域的功能。
(五)发展阶段(1985——1994)
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深入,1986年中 共中央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 方针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培育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198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 明确规定小学和初中教育目的是“为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初步 基础。” 2.小学思想品德课除了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 会公德教育外,删除了阶级斗争的相关内容,增加 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加强了 “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 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生活有关的法律常识)。” 3.小学四至六年级第一次设置了综合公民教育课程 “社会”, 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4.建国以来第一次在中学尝试开设“公民”课,强 调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 民打下良好基础。”
1、恢复了中学政治课,强调了“五爱”为主的社 会公德等公民教育内容。 2、在小学开始设置思想品德课,强调“向小学生 进行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有的道德质量和行为规 范的教育。” 3、加强中学宪法学习。1982年教育部发出通知, 要求大、中学校根据本身特点,学习新宪法,进 行法制教育,使学生养成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 观念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