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总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总复习
1.文艺学概念: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简而言之,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诗论”,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艺学的四个要素:
提出: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核心:作品
3.文学活动的地位:
人的生活活动系统分为两大基本层次: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
物质实践活动,是一切其他活动的基础;精神活动指人的意识领域的活动,包括科学、宗教等,它决定于物质实践活动,也对物质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文学活动基本上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
从精神活动本身来看,具体形态具有多样性。
(1)按照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来看:①理论方式:即理论性或认识性的精神活动,如哲学、社会科学等;②宗教方式:即宗教性或幻象性的精神活动,如宗教观念、迷信观念等;③实践—精神方式:即伦理性或意识性的精神活动,如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等;④艺术方式:即审美性或情感性的精神活动,如各种门类的艺术,文学属于审美精神活动的范围。
(2)按照精神活动与物质精神基础的关系:精神活动分为非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和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
非意识形态的精神活动主要指自然科学,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也称为观念性的上层建筑,包括文学艺术在内,与物质经济基础的联系具有间接性质。
总之,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4. 文学活动的发生有哪几种学说?
(1)巫术发生说:英国弗雷泽在《金枝》中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
(“接触率、相似率”)
(2)宗教发生说:德国赫尔德;德国格罗塞《艺术的起源》把艺术当成了一种宗教。
(3)游戏发生说:德国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德国席勒(“过剩精力”说);德国
谷鲁斯(“内模仿”说)
(4)劳动说:马克思
(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
5.如何认识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1)文学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显得快些,有时来得慢些,有时甚至同生产呈反方向的发展。
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这种“不平衡”体现在:①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②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2)文学发展最终受经济发展的支配,不平衡与平衡两者共存于文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之中。
从局部看,文学发展与经济有时不平衡,但从历史总体看,文学发展的水平始终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左右摆动,二者大致是平衡的。
可见,经济基础是文学发展中起“最终的支配作用”的东西。
(3)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上层建筑直接影响文学的发展。
政治开明或失控时文学繁荣,黑暗时,文学衰败。
(4)总之,在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制约文学的发展,在终极意义上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的发展。
6.文学是什么?
文学的含义包括文化含义、审美含义和通行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指文学就是文化,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文学的广义的文化含义(广义文学)。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一种审美形态,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以及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是从文学的广泛的文化含义中分离、独立出来的狭义文学观念。
现代,文学的通行含义是文学的审美含义(狭义文学),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7.【简答】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1)文学是语言的“突出”:日常语言、科学语言、文学语言
(2)文学是语言的综合
(3)文学是虚构的
(4)文学是美学的对象
(5)文学是文本的交织或者叫自我折射的建构
(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第二,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第三,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第四,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
8.【简答】如何认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政治、哲学、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其他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和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力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等非审美意识形态因素,因而,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9.什么是话语: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10. 文学创作的特殊性:
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活动要运用一定的符号,文学以语言为符号,但是这种“语言”是具有话语蕴藉的“话语”,即作者个人的言语行为,其中包括人物具体的独白、对话等。
文学创造就是以话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
首先,文学话语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
其次,文学话语甚至使用“陌生化语言”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最后,文学语言的虚构性常常制造某种处在变化中的情境,这种叙述会出现多种可能性。
所以,文学创造不仅以言语为材料,而且旨在创造新的“话语”,创造具有“话语蕴藉”的文本来塑造文学形象。
11.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什么?
特殊的社会生活。
其特殊性表现在:(1)它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不像经济、社会学等学科认识只以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为对象;(2)它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即能表现出真善美或假恶丑的生活;(3)它是作家体验过的生活,即被知觉化、情绪化、心
灵化而打上主观色彩的生活。
12.什么是艺术发现?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其心理特征:(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2)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3)艺术发现是对外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是外在机缘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4)艺术发现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13.什么是创作动机?
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类型。
14.什么是灵感?灵感的特点是什么?
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的思考获得的顿悟。
灵感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思索,在无意间获得的一种可能性的结果。
它往往发生与创造性思维舅舅酝酿并接近成熟的阶段。
灵感的特征是:非预期性、转瞬即逝性
15.什么是陌生化?
俄国形式主义创造的概念,指不用常见的称谓,而用陌生的语词描写事物,使其变得陌生起来,增加新奇感。
陌生化还是作家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一个总原则。
16. 价值追求包括哪三部分?真、善、美
17. 关于”有意味的形式”:
英国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一说,他指出,作品的各部分、各因素之间以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这对于认识形式美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18. 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19. 什么是小说?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类型:(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20.什么是剧本?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的基本特征是:(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2)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3)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2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分为?文学言语的属性?文学文本意蕴层分为?
文本分为: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文学言语具有内指性、心理蕴涵性和阻拒性。
文学文本意蕴层,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可分为: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
22. 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23. 文学审美意境分为哪两类?什么是无我之境?
类别:(1)清朝刘熙《艺概》“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诗不出此四境。
”(2)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无我之境: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
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24. 文学审美意象分为?寓言式意象、符号式意象
25. 什么是情节?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在事件的发展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
26. 人物的二重性:行动元、角色
27. 叙述事件分为:文本时间、故事时间
28. 叙述视角分为?
法国学者热奈特用“聚焦”这个概念分析不同视角。
将聚焦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
29.区分叙述者、隐含读者、真实作者:
作者:有真实社会身份的写作者
隐含作者:处于写作状态的作者/ 读者构想出来的作者
叙述者:叙述行为的承担者(没有无叙述者的叙事文本)
作者与隐含作者:
—由文学创作的“创制互渗性”所决定;
—真实作者只有一个,隐含作者可以有很多。
隐含作者与叙述者:
—叙述者是作者/隐含作者文本中的代言人;
—叙述者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隐含作者是永远不会露面的虚构在场者;
—一部作品只可以有一个隐含作者,却可以有很多叙述者;
—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意见可以经常不一致。
作者与叙述者:
—分别存在于现实层面和文本层面;
—叙述者和现实作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即便是自传性作品也要将两者区分。
30.抒情性作品的结构要素:
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
由于抒情性作品的情感经验总要投射到声音或画面上,形成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象征表现,三个要素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的关系来分析,即声与情的关系、景与情的关系。
31.隐喻和象征:
隐喻:比喻的一种,只表明喻体与喻本的相合关系,不用喻词。
象征:是以具体事物(形象)间接表现思想感情。
象征是抒情话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
32. 如何区分日常个性、创作个性和风格?
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
日常个性—世俗生活—实用功利性—遗传+习得
创作个性—虚拟世界—审美超功利性—创作实践
日常个性如何转化为文学风格:
创作实践外化
日常个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
审美升华形式化
人格艺术艺术
结构人格独创性
33. 文体的三个层次:体裁、语体和风格
34. 文学消费的二重性:一般商品消费、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35.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不同?
(1)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文学接受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2)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文学接受一定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
(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
文学消费除了必要的文化知识、阅读能力及消费心理等主观条件之外,还要求文学消费具备必要的经济能力、闲暇时间和适当的空间等客观条件;文学接受的主观条件除了阅读能力等之外,更关注接受者的个性、经历、文化修养、期待视野及阅读心境等。
其客观条件主要指接受的对象(文本)以及接受者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等。
(4)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文学接受研究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36.期待视野是什么?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即成心理图式,也叫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个体性期待视野、集体性期待视野)
37.什么是隐含读者?
隐含读者: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隐含读者形成因素:创作动机、文本内涵、选材
38.【简答】什么是误读,分为,其意义是?
误解:读者的前理解与创作动机和意蕴相悖.可分为“正误”、与“反误”。
正误:读者的理解与作者的创作意图相牴牾,但是与作品客观本身却显示了理解的内涵。
反误:读者不自觉的对文学作品进行穿凿附会的认识与评价,甚至于非艺术视角的歪曲。
39. 文学接受的高潮是什么?共鸣、净化、领悟、延留
40. 共鸣是什么?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