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高世安:偏于直译 支谦:反对译文尚质,主张意译 道安:“五失本”“三不译” 鸠摩罗什:重意译 玄奘:“五不翻”
1、道安:安息国太子,小乘佛教的首译者, 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译师 (南为小乘佛教,北为大乘佛教) 2、支谶:中国东汉僧人,月氏国人,最早将大乘佛教传入中国的西域高 僧 3、支谦: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翻译家,佛教居士(三支:支谶,支亮,支 谦) 支谦的《法句经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翻译理论性质的文章 他提出“因循本旨,不加文饰”,引“文”“质”之争(following the original meaning without any embroidery) 4、道安: “五失本” “三不译” “案本而传” “五失本”:体现了直译与意译,质直与文丽,质与量的矛盾和统一 (本体性) “三不译”:体现了主体性的问题(主体性) 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pr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without any deduction or addition) 5、鸠摩罗什:主张意译的第一人,最早提出如何保持原文的文体与风格。 “详其意旨,审其文中,然后书之” 6、彦琮:隋朝,“八备”说 7、玄奘:唐代,“五不翻”原则(见课本第9页)
4、世界上最早的转接传译relay interpreting的记录 如下: 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交趾之 南有越裳国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遥远, 山川阻远,音使不同,故重译而朝。”(象,译 都是指从事翻译的人员) 5、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笔译始于战国,最早的 文学作品是西汉刘向在《说苑善说》中记载的一 首包括越语原文和楚语译文的《越人歌》 6、中国翻译理论的“产生期”是指传统译论从无到 有的时期,始于支谦224年的《法句经序》,结 束于988年的《宋高僧传译经篇》。“发生期” 的翻译理论是建立在佛经翻译基础上的译经活动。
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二个翻译时期 第二章 明末清初 (与传教士密切相关)
中国翻译发展史Biblioteka Baidu的五个历史时期
(按时间先后顺序分) 1、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2、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3、清末明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4、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 5、现当代
(其他划分)
1、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 2、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现代:五四---1949,代表人物有鲁迅、 瞿秋白、林语堂) (当代:建国以来)
翻译理论
教材:翻译理论综合案例教学 中西方译学理论选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讲师:符韧 课件制作人:颜琼
第一篇 中国翻译理论选介
• 热身知识: 1、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的交流促成了翻译 的发生 2、口译:人类最早的翻译形式 笔译:人类发明文字之后的产物 3、我国早在11世纪就有了“多重翻译”的 交流记录
3、王克非:古代 汉唐佛经翻译 中近代 明清科技翻译 近代 西学翻译(包括从日本而来的转译) 现代 全方位的外籍翻译 4、裘柱常,孔慧怡 佛经翻译(佛性,灵性) 物质科技文化(国力)
翻译史上的第一个历史时期 第一章 东汉到北宋 (佛经翻译)
• 一、总括(翻译史的起点无定论) 1、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2、佛经翻译 3、安世高,安息国太子,最早开始大规模佛经翻 译,148年。 4、《法句经序》是现存最早的翻译理论性质的文 章,由三国时期吴国译家支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