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导论试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考试
环境学导论试卷
(课程代码272338)
本试题一共三道大题,共1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8分)
1、环境保护
答: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2、固体废物
答: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丧失原有的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体,半固体,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不能排入水体的液态废物和不能排入大气的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质。由于多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一般归入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3、土壤环境背景值
答: 土壤背景值指的是未受或受人类活动少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4、水体富营养化
答: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5、环境要素
答: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6、骨痛病
答:骨痛病是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部分镉污染地区的一种公害病,以周身剧痛为主要症状而得名。
7、环境管理
答: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答:主要原因:1.直接燃煤是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2.能源浪费严重,燃烧方式落后,加重了大气污染;3.交通污染源集中于城市;城市布局、工
业布局的不够合理等。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1.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降尘的
总悬浮微粒,其次是SO2说明以粉尘和SO2为代表的煤烟型污染;2.我国北方城
市大气污染水平高于南方,尤以冬季为甚,冬季高于夏季,早晚高于中午,是大
气污染的突出问题;3.产煤区污染严重,尤以高硫煤区为甚,是大气污染的区域
性问题。
2、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度量指标。
答:土壤污染的特点: 1.蓄积性2.隐蔽性3.不可恢复性4.间接危害性。
土壤污染量度指标:1.土壤背景值2.植物中污染物质的含量3.生物指标。
3、简述磷肥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答:磷元素是作为营养三要素之一,它不仅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又是水体富营
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主要有:1.在土壤中的吸附、固定;2.水土流失与水体富
营养化;3.磷肥与重金属污染。
4、何为农田退水,简述其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
答:农田退水是指从农田中流出的水。农业上喷洒的农药一般只有10% 20%附着在作物上。农业上施用的化肥直接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有30%左右。因
此那些未被作物利用的化肥、农药、相当大一部分随灌溉后的农业退水或雨后
径流流入水体对水体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5、简述实际工程中有哪些固体废物处理工程?
我国所制定的《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将固体废物分为三大
类: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
一般有如下处理工程:
(1)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
压实:压实的目的是减小体积、增加密度。压实的原理是减少空隙率,将空气
挤掉
破碎:目的是为了使进入焚烧炉、填埋场、堆肥系统等废弃物的外形尺寸减小,
预先必须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破碎处理。含冲击破碎、剪切破碎、挤压破碎、摩擦
破碎、低温破碎、湿式破碎等技术。
分选:目的是将有用的组分选出来加以利用,将有害的成分分离出来。含手工捡
选、筛选、重力分选、磁力分选、涡电流分选、光学分选等技术。
固化:是通过向废弃物中添加固化基材,使有害固体废弃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
化基材中的一种无害化处理过程。含水泥固化、沥青固化、破璃固化、自胶质固
化等。
(2)化学处理技术包括:
氧化:将3价砷氧化为5价砷。还原:如将6价铬还原为3价铬。中和:酸中和
碱、碱中和酸。化学沉淀。
(3)生物处理,也称生物转化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物的分解作用使
其无害化或资源化。包括堆肥化、沼气化、废纤维素糖化、废纤维饲料化、生物
浸出等技术。
(4)物理化学方法主要包括:
焚烧:是固体废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热解:是将有机物在无
氧或缺氧条件下高温(500~1000 C)加热,使之分解为气、液、固三类产物。湿
式氧化:是有机物质在水的存在下在温度为120~380 C、操作压力在10~200个大
气压时快速氧化。
三、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我国目前酸雨污染面积占国土面积30%左右,并在一些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仅川、黔、两广四省区的农业和森林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8亿元。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酸雨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形成原因:
1.纯净的雨雪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因而具有微酸性。当大气受到污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即转化成硫酸或硝酸,溶解在雨水中,使降雨的P H 值低到5.6 以下,形成酸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雨、雪作用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降落到地面,这种雨或雪叫酸雨。
2.二氧化硫主要来至工业燃煤,我国是个燃煤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燃料高温燃烧,如汽车尾气,我国是汽车大国;酸雨是无国界的,国外的区域输送。
影响因素:
人为因素: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形成主要原因。大量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
自然因素:土壤性质,大气中的氨,大气颗粒物,天气形式
不利影响: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更毒害作物根系,杀死根毛,导致发育不良或死亡。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使森林衰亡。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我国、广西等省有10多万公顷森林也正在衰亡。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如我国的大佛,芦沟桥的石狮和附近的石碑等均遭酸雨浸蚀而严重损坏。
2、何为“绿色污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绿色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答: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1.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凤眼莲又名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五、六十年代作为猪饲料在推广。特是现在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