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公园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园介绍
基本信息
泉城公园位于济南市区中部,前身为济南植物园,始建于1986年,1989年9月建成开放, 园区占地面积46.7公顷,植物分类采用克朗奎斯特系统进行植物配置,共有露地植物95科450种近20万株,温室植物约60科200种8000余株,植物种类丰富,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良好。1997年9月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免费向社会开放。
公园风光
2004年3月济南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园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改造,总体方案由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计划总投资7000万元。项目主要包括:三个大门改造、三组服务建筑改造、新建生态栈桥、生态广场,并对园区的水系、道路、广场、绿化等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植物园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历史沿革
(一)2004年3月济南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园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总体方案由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计划总投资7000万元。
项目主要包括:三个大门改造、三组服务建筑改造、新建生态栈桥、生态广场,并对园区的水系、道路、广场、绿化等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植物园新增了许多休闲、娱乐设施,进一步增强了植物园的健身、休闲、娱乐功能,其原有的植物科普、科研、示范功能逐渐弱化,植物园逐渐完成了由原来的"植物王国"到城市中央公园的华丽转身。由于这一性质的变化,济南植物园的名字已不再合适,无法准确传递出其现有的功能和定位。为此,市政府决定对原植物园进行更名,并于2006年9月更名为济南泉城公园。
(二)2014年根据国家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济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求,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平灾结合”的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坚持节能、节水、节地、环保和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于当年10月开始实施泉城公园改造提升暨中心城区防灾避险公园建设项目。
项目主要包括:
1、建设救灾指挥中心和应急服务中心。“两个中心”是整个避险系统的核心,平时作为管理用房和应急物资储备,灾时负责收集、掌握信息资料,承担政府在应急时期的指挥调度及后勤保障工作。
2、划定应急篷宿区。结合园区实际,在广场和开阔的疏林草地共规划五个应急篷宿区,当发生破坏性地震及其他突发重大灾害时,可做为紧急疏散及临时避难场所。
3、建设应急通道。根据平灾结合的原则,在应急时园内主路作为疏散人群、应急物资供应、应急医疗救护、应急指挥的通道,以满足避难时需求。根据防灾避险公园总体规划要求,东南门、南门新建应急车行道,牡丹园西侧将台阶改建车行道路,小南门原有3米路拓宽为5米应急通道
以满足灾时大型车辆出入。
4、建设公共安全馆。将观赏温室温带展室改造成为公共安全馆,作为防灾避险公园建设的配套项目,借助图文、模型、标本、多媒体等形式,普及有关防灾避险知识。
5、规划应急供电、供水、标识、监控、广播通讯系统及消防设施、停机坪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6、局部调整植物景观。兼顾原植物功能分区和植被丰富的特点,在不影响植物景观及保留原有各专类园的基础上,遵循平灾结合的原则,适当对篷宿区内郁闭度较大的绿地进行疏苗,既形成疏密有致的四季植物景观,也为灾时提供更多的避难空间。
改造后的泉城公园,基础设施齐备、配套设施完善、植物层次丰富、景观布局合理、环境优雅舒适,同时还兼具防灾避险功能。其中,救灾指挥中心由德国能源署和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负责全程技术指导,是我市第一栋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于2016年3月获得中国住建部和德国能源署颁发的“中德合作高能效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质量标识”,于2017年3月获得绿色建筑二星认证,对绿色生态节能建筑的推广具有重大意义。改造项目获得2016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景观介绍
园区环境优美、宁静,采用克朗奎斯特植物分类系统与专类园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植物配置,建有松柏园、牡丹园、月季园、竹园、樱花碧桃园、玉兰园、石榴园、忍冬园、丁香园等十三个专类园,向人们展现各种植物在不同季节中奇特的树姿、丰硕的花果和绚丽多姿的色彩。观赏温室位于该园西北角,是由热带植物展室、沙生植物展室和科普展室中厅三部分组成的一组造型奇特的大型三角建筑。室内种植了棕榈科、桑科、夹竹桃科、瓶子草科、天南星科等热带植物近百种,仙人掌科、景天科、大戟科、龙舌兰科、木棉科等沙生植物约110种,游人可以观赏到不同气候、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各种植物。温室中厅内设接待服务、宣传展示和科普放映等区域,通过光影、展板等多种载体展示植物知识。
改造建设
改造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1、三个大门:原有北门、东门、东南门拆除,新建具有现代气息的大门,以飘板式大门作为入口通道,大门广场设置大型景观灯柱,使夜景与城市主干道融为一体。
2、生态栈桥:总长820米,平均宽2.7米,主体为钢结构,西起植物园西南角玉绣河广场,东至东南角的生态广场,空间格局上呈“S”形,蜿蜒穿过植物园南半部。生态栈桥所赋予的主题是连接园内南区各景点、设施和水系,补充和完善原有步行系统,扩大空间景观布局,起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即节省了地面空间,又保留原有绿化面积和园林景观,使城市生态更加完善。
3、三组服务建筑:主体均为钢结构,外观装饰是玻璃幕墙。东门服务建筑位于植物园东侧,地下一层地上局部二层,建筑面积约2200m2 ;映日湖服务建筑是园内映日湖的滨水建筑,面积近2500m2,生态栈桥自建筑二层穿过,既是景观地又是观景地;西南角服务建筑是三层钢结构,面积约1200m2,西临玉绣河,通过六顺门到玉函路,把园区景观与玉绣河广场融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生态广场建设:新建的生态广场,是一处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大型室外演艺广场,设计新颖,造型优美,六株大型塑树使人造景观与自然植物溶为一体,外围以厚重的绿色植物做背景以加重广场的生态比重,配套设施完备,能同时容纳5000余人,满足各种文艺演出,看台下附设了1200平米的商业铺面,不仅是整个园区最精典的休闲娱乐空间,也为我市增添了一处环境优雅的露天公共集会场所。
5、玉绣河:2004年市政府决定对玉绣河进行改造。中水站的建设是济南市玉绣河综合治理的重点项目,是济南市节水保泉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