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育意愿调查方法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总之,生育意愿本质上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期 望”、“想法”、“打算”,而“理想子女数” 的提问方式所测量的,实质上则是人们对某种事 物的主观“看法”、“认识”、或“观念”。 尽管这种“看法”、“认识”、“观念”与这种 “期望”、“想法”、“打算”相关,但二者却 并不是一回事。 这种“看法”或“观念”,既不同于人们心底里 对希望生育几个孩子的真实想法,也不能准确反 映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综合考虑个人及家庭特定条 件后选择的实际生育几个孩子的行为。

2016/8/30
13





统计结果表明: 对于“生育意愿”,这41项调查几乎百分之百地 采用了两种测量方式: 一是用“理想子女数”来测量; 二是用“假设条件下的意愿生育子女数”来测量。 29项采用“理想子女数”;约占70%; 12项采用“假设条件下的意愿生育子女数”, 大约占30%; 候佳伟等,2013,对227项调查的统计,也得出 同样结果。
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与实际运用 测量—操作化、信度、效度; 以生育意愿研究为例,探讨实际研究中的方 法问题及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3
一、背景:政策“遇冷”的讨论引起反思

目前,“全面二孩”政策已经实施,有关二孩问 题的讨论或争论或许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但是,近年来围绕“二孩政策是否放开”所进行 的一系列学术讨论和众多的争论焦点,却依旧值 得我们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检讨。
25

更理性的考虑则是:我们应该站在现实的层面, 站在被调查者的地位,从被调查者的角度来分析 和看待这种假设前提的可能影响和实际效果。

试想一下,当一个普通的被调查者面对调查问卷 中一个假设的问题、或者说一种假设的情景时, 他会作何反应?他会如何思考和回答问题?
26


客观的情况是: 问卷中的“假设国家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与实 际生活中的“国家明明有计划生育政策”之间、 问卷中的“如果国家政策允许”与实际生活中 的“明明国家政策不允许”二者之间,都存在 着明显的对立。 这就是这种“假设前提”的调查方式所面临的 真实处境。
21


“想要的”、“期望的”,更多地包含着人们内 心的某种渴望和追求; 而“你认为如何”这样的“看法”或“态度”, 则更多地停留在认知层面,具有更多的“是好是 坏”、“是对是错”的判断内涵。 这就是“理想子女数”的测量方式与生育意愿概 念的本质内涵之间的差别和关键所在! 正是这种本质的差别揭示出,用“理想子女数” 作为“生育意愿”的测量指标,效度不高! 而70%的调查所使用的正是这种效度不高的指标! 这或许就是调查结果与申请结果存在差距的原因!
11

3、三十多年来我们如何测量人们的生育意愿? 寻找系统的证据: 已有侯佳伟等,2013年,227项生育意愿调 查结果; 笔者的思路: 选择并统计“最重要”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


12
选取标准: 1、调查范围大----在县、市级以上; 2、样本规模大----在500以上; 3、学术品质好----发表在核心刊物; 选择方法:CNKI搜索,得到97篇论文,排除 掉下列情况的论文; 排除.ppt 得到51篇,总共来自于41项调查项目 表1.doc
17
2016/8/30



由于其测量的只是人们的“观念”,只是人们的 “看法”,不是人们的“愿望”和“打算”,所 以它不需要回答者去联系个人的现实情况和家庭 的特定条件进行考虑; 不需要回答者去考虑诸如孩子的抚育成本、家庭 的经济条件、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母亲年龄、祖 辈身体、甚至住房条件等众多客观的、与生养一 个孩子紧密相关的现实因素。 而一旦考虑这些现实条件,回答者的回答可能就 会大不相同了;
5


在政策是否“遇冷”的讨论中,学界争论的一个 焦点问题是: 为什么根据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所做的生育预测, 与政策实施后实际申请生育的结果之间存在明显 的差距? 比如:国家卫计委在政策实施前2013年调查全国 符合“单独二孩”政策人群的生育意愿,结果为: 总体中60%的人想要生育两个孩子; 但实际上第一年申请生育二孩者只占14%; 又比如,根据调查结果60%推算的每年新增二孩 100-200万,可第一年实际新增结果不到50万;
15

难道这些问题不都是在询问人们的生育意愿吗? 可是笔者更想问的是: 这些问题真的都是在询问人们的生育意愿吗?

“理想子女数”问题的共同特征: “你认为····”的提问方式
这些问题实际上问的是什么? 我们想了解的实际上又是什么?
16




实际上都是在询问人们对理想的家庭“应该如 何”、“什么样的家庭结构最好”这样的问题的 “看法”; 或者说,询问的是人们对“理想家庭”(理想家 庭结构)的“看法”、“认识”和“态度”! 而我们想知道的生育意愿,则是人们对生孩子这 件事情的主观“想法”、“意愿”或“期望”! 生育意愿所回答的应该是诸如“想不想”、“期 望如何”、“渴望如何”这样的问题。 而不是“应该如何”、“哪种最好”这样的问题。



8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思考: 从测量的角度看----现有调查对人们生育意愿的 测量是有效度的吗?(即各种生育意愿测量所得 到的实际上是人们的生育意愿吗?)各种生育意 愿测量的效度究竟如何? 从调查对象选取的角度看----现有调查所选取的 调查对象是合适的吗?不合适的调查对象会对调 查结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从调查方式的角度看----在生育意愿调查中采用 不同方式各有什么利弊?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生育意愿调查中的方法问题
风笑天
南京大学 2016年8月1日青岛
1
引言

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研究的重要性 社会研究的目标----描述、解释、预测 社会研究的两翼----经验证据与推断逻辑; 科学环.ppt 途径:四种基本的社会研究方式 研究过程.ppt

2

调查研究方式的关键环节 抽样--测量--统计分析
20




国外学者表述中的启示: 生育意愿常见的英文表述是 fertility intention; (生育的打算) fertility will; (生育的意愿) fertility desire; (生育的愿望) 研究者在调查中所用的具体测量问题是 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want ? What’s the number of children desired? 直译过来就是“你想要几个孩子?”以及“你想 要的孩子数量是多少?” 突出的都是“想要”,这正是生育意愿的本意。
9
二、生育意愿及其调查




1、生育意愿的概念 定义----人们对于自身生育行为和生育结果的 一种主观期望; 就是人们对于“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生男孩 还是女孩、什么时候生”等问题的主观意愿; 三个主要维度----包括“数量、性别、时间”; “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意愿生育时间”; 其中,“意愿生育数量”是人口学、人口预测、人 口政策制定最为关注的内容;

4

因为,在学术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的 研究方法有可能产生偏差,而在这种有偏差 的研究方法引导下所产生的研究结果,就有 可能误导我们对社会的认识。 因此,在上述讨论和争论暂时告一段落的时 候,认真反思我们的研究过程,是研究者和 学术界的一种学术责任。也是今天所探讨问 题的起源。

2016/8/30
29

3、两种测量方式比较 两条道路虽然都不尽如人意,在当时的现实条 件下,无法采用直接的方法,只能如此。 但是更高的学术标准要求我们进一步弄清楚: 这两种都不完美的测量方式中,哪一种相对会 好一些呢? 即哪一种相对接近现实、哪一种的误差更大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0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 由于“理想子女数”测量的是人们的态度和认 识,测量效度明显不高; 而“假设条件下的意愿子女数”虽然有缺乏现 实性的缺陷,但其测量问题的内容效度明显比 理想子女数高得多。
10





2、生育意愿调查的重要性 影响一个社会生育水平的两个关键因素: 一是生育政策;二是生育意愿; 生育意愿调查,是了解人口再生产状况、预测 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以及描述人口结构变化 的重要基础; 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特别是关于“意愿生育 数量”的调查结果,对于国家制定和调整人口 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如何调查(测量)人们的生育意愿? 三十多年来研究者如何测量人们的生育意愿?
18



另一方面,由于“理想子女数”所询问的只是一 种“理想的”状态,一旦考虑到现实状况,答案 就不一定相同了。 现实中,比如,妻子年龄过大、身体不好;双方 老人年事已高,无法帮助带孩子;家庭经济条件 比较有限;夫妇工作事业忙、目前还要做课题、 写论文、评职称……等等; 所有这些现实的因素都可能使得这种“理想子女 数”只能是人们的“理想”,而不可能成为他们 的“现实”。
28



正是由于在这样一种心态下回答调查的问题,被 调查者的回答结果与其真实的生育意愿之间,就 会有距离。 有研究者认为:在“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限 制”这类假设条件下,去调查人们的生育意愿, 这“对于被调查者来说很难想象”; 即被调查者难以想象出自己在那种不可能的情境 中的行为,因为他从没有进入到那种情境中; 上述分析提示我们:假设的问题情景所所得到的, 或许只是“假设的意愿”。这就是第二种测量途 径在测量生育意愿的效度上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22

2、再看看第二种测量的提问方式: “假如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你想生几个孩子?” “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你希望生几个孩子?” “如果国家政策允许,你打算要几个孩子?” “如果完全按个人意愿,您希望生几个孩子?” “如果允许随意生孩子,你想生几个孩子?” 共同的特征: 它们都是以“假如···”、“如果···”等条 件句的方式来进行提问的。
2016/8/30
27


实际上,这一类假设的前提,就相当于制造了 一种超出现实、脱离现实的回答情景。 而在这样一种脱离现实的情景中,被调查者的 第一反应很可能是:“这是不可能的”、“这 是不现实的”、“这是假的”。 所以,在其回答调查问题的潜意识中,就会形 成一种“反正这也不是真的”的心理。 即无论我怎么回答,也无论我选择的答案是什 么,都不会真的变成现实。
14
三、测量效度:两种方式测量的都是生育意愿吗?

1、用“理想子女数”测量生育意愿时,最常见的 调查问题: “你认为理想的家庭应该有几个孩子?” “你认为一个家庭中生几个孩子最理想?” “您认为一个家庭中最理想的孩子数是几个?” “你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最好有几个孩子?” “您认为一对夫妇生几个孩子最合适?”
6



思考: 这一差距,除了政策实施时间较短等具体因素外, 是否与我们一直用以作为预测人们生育行为、推 算人们生育结果重要依据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之 间也有一定关系? 可以说,生育意愿的调查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备受 重视,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也从没像现在这样备 受关注;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有关人们生育意愿的“前期 研究成果面临前所未有的实践检验和历史考验”;
7

疑问:----调查结果可靠吗? 大量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所给出的信息(60%的人 想生二孩也好,平均生育意愿为1.8个孩子也好), 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育愿望? 调查结果在反映人们的真实生育愿望方面,究竟 有多大的有效性?有多大的准确性? 调查结果为什么会不准确?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 响到调查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3



如果只看这种提问方式的后一半,效度很高; 但加上“假设”的前提后,会有什么影响?
这种条件性语句的存在,客观上就将被调查者 置身于一种非现实的情境中。 即“假设”、“假如”的前提,也就意味着所 提问题情境的不现实性。

2016/8/30
24



或许研究者的愿望是: 我们让被调查者暂时不考虑当前面临的计划生育 政策的现实,让他们进入到一种假定的、不受限 制的、可以任由自己决定的情境中来考虑问题。 那么,他们的回答所反映的就会是他们真的面临 这种情景时的想法。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人们 真实的生育意愿。 实际上是研究者主观意识或潜意识中的一种假设; 这一良好愿望的确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笔者认 为,这种良好的愿望或许更多的只是研究者(包 括笔者在内)自己的“一厢情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