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代学术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大学研究生读书报告

读梁启超先生《清代学术概论》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题

专业:专门史

学号:201120494

姓名:姜明波

院系: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任课教师:李江辉

西北大学研究生院制

读梁启超先生《清代学术概论》

姜明波

《清代学术概论》是梁启超在其学术上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是一部阐述清代学术思潮源头及流变的经典著作,一经问世即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欢迎并成为青年学子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之作。

早期开始接触历史学,只知梁启超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有很大的影响,而现在才知道先生在学术上也是有着极为深厚的造诣。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拜康有为为师,学于万木草堂。在康有为的影响下,梁启超接受了今文经学的思路和学风,又于国学书籍外读了许多由传教士翻译的西学著述,这使他学问大长,眼界大开。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其在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史叙论》、《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先秦政治思想史》、《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欧游心影录》等。

《清代学术概论》是梁启超于1920年旅欧回国后所完成的。其在自序中说明著书目的时谈到,“蒋方震著《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新成,索余序,吾觉泛泛为一序,无以益其善美,计不如取吾史中类似之时代相印证焉,庶可以校彼我之短长而自淬厉也。乃与约,作此文以代序。既而下笔不能自休,遂成数万言,篇幅几与原书埒。天下古今,固无此等序文。脱稿后,只得对于蒋书宣告独立矣。”梁启超觉得,为好友泛泛的作序,无以益其善美,不如取中国历史中类似之时代相印证,从中比较彼我短长,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于是,他借题发挥,对比中西文化,对中国近300年学术史作了一番议论。何曾想,下笔不能自休,短短几天功夫,竟成六万多字的文章,与蒋方震著的篇幅差不多,只好独立成书,名曰《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以“时代思潮”为主轴来阐述清代学术思想,纵跨清代200余年学术发展变迁,思路清晰明了,行文简洁明快,“其文条理明晰,读起来有一种魔力”,而且能达到雅俗共赏。在我通读全书之后,对于此书的写

作特点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其一,语言精炼,概括性强;其二,善于对比联系,分析到位。

一、关于语言精练,概括性强

梁启超在其文伊始,《论时代思潮》时就将我国自古之其时代的思潮进行了高度概括“其在我国,自秦以后,确能成为时代思潮者,则汉之经学,隋唐之佛学,宋及明之理学,清之考证学,四者而已”。又以佛学中的“生、住、异、灭”来喻思潮的流变:

“佛说一切流转相,例分四期。曰生、住、异、灭。思潮之流转也正然,例分四期:一、启蒙期(生),二、全盛期(住),三、蜕分期(异),四、衰落期(灭)。无论何国何时代之思潮,其发展变迁,多循斯轨”。

这是对“思潮”一词精炼而形象的概括,既体现了思潮的演变轨迹规律又突显出来梁启超在语言文字上的功力——行文简洁明快。

梁启超把清代学术思想的演变划分为启蒙期、全盛期、蜕分期、衰落期四个阶段,对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学术成就及其局限性以及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都进行了精要的点评、总结,提出了许多精当的见解。

在第二章《略论清代思潮》,对于清学能产生的原因梁启超这样概括到:“其时正值晚明王学极盛而敝之后,学者习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理学家不复能系社会之信仰”。

寥寥数语便交代清楚清代学术之所以能开辟、“清学之规模立焉”的原因,王明心学由极盛转衰同时学者们空空而谈,语出无根无据,人们对此都比较反感。因此提倡“舍经学无理学”,要人们摆脱宋明理学的枷锁。对于代表人物的学术方向也进行了精炼的概括:“炎武等乃起而矫之,大倡‘舍经学无理学’之说,教学者脱宋明儒羁勒,直接反求之于古经;而若璩辨伪经,唤起‘求真’观念;渭攻‘河洛’。”对于全盛期、蜕分期产生的原因以及代表人物业都进行了精炼概括总结。

又如在第三章《清学的出发点》对于宋明理学的评价既看到其“价值”又看出其“障碍”。宋明理学“在历史上有极大之价值,自无待言。其一,既采取佛说而损益之,何可讳其所自出,而反加以丑诋。其二,所创新派既并非孔孟本来面目,何必附其名而淆其实”。宋明理学的缺点在于“一曰遏抑创造,二曰奖励

虚伪”。这样的评价分析也是很精练而且中肯客观。再者又如对于顾炎武能成一代开派宗师,梁启超将其原因概括为三:“一曰贵创,二曰博证,三曰致用”。

二、关于善于对比联系,分析透彻到位

通过对比发现个体之间的异同,进而分析其优缺点让人一目了然。这亦是梁启超著此书的一大特点。关于这种对比可分为两类:

其一,通过中西比较来揭示清代学术思想的特点,尤其将清代思潮与西欧文艺复兴进行比较,相类之处颇多。如:“‘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简单言之,则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而欧洲当‘文艺复兴期’经过以后所发生之新影响,则我国今日正见端焉”。梁启超从内容和发展动机上把清代学术思潮与西方文艺复兴进行对等,加以联系,包括两者最终的影响。又如在第九章谈到考证学时同样提及到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其实欧洲之科学,亦直至近代而始昌明,在彼之‘文艺复兴’时,其学风亦偏于考古。盖学术进化必经之级,应如是矣。”在学科的发展上再次把清代的学术发展与西欧进行联系。第十一章讲到戴东原的《孟子字义疏证》时说到:“综其内容,不外欲以‘情感哲学’代‘理性哲学’。就此点论之,乃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之思潮之本质绝相类。盖当时人心,为基督教绝对禁欲主义的束缚,痛苦无艺,既反乎人理而又不敢违,乃相与作伪,而道德反扫地以尽。文艺复兴之运动,乃采久阏窒之,‘希腊的情感主义’以药之。一旦解放,文化转一新方向以进行,则蓬勃而莫能御。戴震盖确有见于此,其志愿确欲为中国文化转一新方向。”梁启超将戴震哲学本质与文艺复兴进行联系。第十八章谈到“欧洲文艺复兴,固由时代环境所酝酿,与二三豪俊所浚发,然尚有立乎其后以翼而辅之者……清学之在全盛期也亦然。”对于两者产生的环境也做了联系比较。但以上提及到的都是相类同之处,可谓“前清一代学风,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相类甚多”。但亦有相悖之处,梁启超在三十一章讲到了清代学风与西欧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其最相异之一点,则美术文学不发达也。”

其二、对于学派或个人学术之间进行比较进而评价、分析。最典型的莫过于全盛时期惠栋学派与戴震学派的比较,蜕分时期康有为与梁启超的比较。梁启超在著述中说到:“当时巨子,共推惠栋、戴震,而戴学之精深,实过于惠”。“惠氏之学,以博闻强记为入门,以尊古守家法为究竟。专以古今为是非之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