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猪急性肝衰竭模型研究进展

猪急性肝衰竭模型研究进展

猪急性肝衰竭模型研究进展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指既往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在2周内因不同原因出现肝脏功能急剧恶化,并出现以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候群[1]。

由于该疾病发展迅速,且目前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致病死率高达 80 ~90 %。

而唯一具有较好治疗效果的是肝移植,但是由于在我国供体的短缺和伦理学等原因,肝移植并未得到很好开展。

针对这一疾病的临床研究,往往因为病情复杂、影响因素多、缺乏对照而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而建立理想的ALF动物模型,对研究ALF,寻找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已先后建立了鼠、兔、猪、犬、猴等一系列ALF动物模型,这些动物中,猪相对于其他动物模型而言,在肝脏解剖和生理指标更接近人,实验也更容易控制,同时在伦理等方面所受的限制也较少,因此利用猪ALF模型研究ALF也成为学者们的一个重要选择。

本文将对猪ALF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1 ALF理想的动物模型标准理想的动物模型标准最早由Terblanche和Hickman[2]在1991年提出,这一标准并在随后的研究中得到推广和进一步的补充,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标准包含以下几点:①可逆性;动物模型的肝衰竭有潜在的可逆性,适当的干预治疗能治疗肝衰竭并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②可重复性:肝衰竭模型的制备方法可被他人重复,且重复制作的模型应有相同的病死率和较相似的生理生化改变;③ 动物模型死于肝衰竭而非其他原因;④有治疗窗口期:从模型动物发生肝衰竭到死亡应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干预治疗措施;⑤大型动物:与人有更多相似的生理、生化指标,便于操作、采集数据;⑥ 对环境和实验人员危害最小;⑦动物有意识改变,便于评估脑病[3];⑧适当的代谢与生理,与人相似[4];⑨符合伦理[4]。

然而,目前我们所建立的动物ALF模型都不能准确的复制人ALF,现有模型都或多或少有其局限性[5]。

2 猪ALF常见制备方法2.1 外科手术型2.1.1 全肝切除模型:作为早期的一种制备ALF的方法,全肝切除使得肝脏缺失,必然会造成ALF,但正是由于肝脏的缺失,也使此模型不具可逆性。

cde小鼠模型肝损伤原理

cde小鼠模型肝损伤原理

cde小鼠模型肝损伤原理
CDE小鼠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用于研究肝损伤和
肝纤维化。

CDE模型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饮食操纵来诱导小鼠发生肝
损伤。

CDE模型中的C代表胆固醇(cholesterol)、D代表二乙基
二硫代碳酸酯(diethyldithiocarbamate),E代表乙醇(ethanol)。

这种饮食操纵可以导致小鼠发生脂肪肝、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等肝病变化。

具体来说,CDE模型通过高脂饮食(高胆固醇)、二乙基二硫
代碳酸酯(一种抗氧化剂)和乙醇(酒精)的摄入来诱导小鼠发生
肝损伤。

这些因素会引起肝细胞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
应和纤维化等病理生理过程。

高脂饮食可以导致脂肪在肝脏内沉积,形成脂肪肝,而二乙基二硫代碳酸酯和乙醇则可以加剧肝脏损伤和
纤维化的发展。

CDE模型肝损伤的原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脂质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纤维化等生物学过程。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个模型
来探究肝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寻找潜在的治疗方法。

在研究肝病
理生理过程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方面,CDE小鼠模型都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肝损伤是指肝脏受到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损害的病理过程。

肝损伤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肝脏病理生理学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新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模型是肝损伤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构建适用的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肝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肝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常用的肝损伤动物模型包括化学性损伤模型、物理性损伤模型和生物学性损伤模型。

化学性损伤模型是利用特定的化学物质对动物肝脏进行损伤,常用的化学物质有四氯化碳、二乙二酸、乙醇和亚硝酸等。

物理性损伤模型是通过不同的物理因素对动物肝脏造成损伤,常见的有手术切除、缺血再灌注和冷冻等。

生物学性损伤模型是利用病原体感染、毒素作用或基因突变等因素引起肝损伤。

在化学性损伤模型中,四氯化碳(CCl4)是常用的肝损伤诱导剂。

CCl4会在肝脏中产生活性氯自由基,进而导致肝细胞膜的破坏和肝细胞损伤。

研究表明,CCl4模型可以模拟急性和慢性肝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在物理性损伤模型中,手术切除是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肝叶的摘除可以模拟肝切除术后的肝再生和组织损伤修复过程。

在生物学性损伤模型中,病原体感染模型是研究肝炎和肝硬化等感染性肝损伤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特定基因敲除或过表达的动物模型,可以探究特定基因在肝损伤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使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一些促炎因子基因,可以研究这些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利用转基因和基因表达技术构建特定基因表达的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肝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构建APOE敲除小鼠模型,可模拟人类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

利用大型动物模型,如猪、猴等,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的肝损伤,并提高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

猪模型可以模拟人类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硬化的发展过程。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作者:刘彦双朱淑霞王永利作者单位:050200 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学校(刘彦双);河北武警总队医院(朱淑霞);河北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王永利)【关键词】急性肝损伤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复制是进行防治肝损伤药物研究的前提。

目前,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复制主要有生物性、免疫性、化学性等方法,生物学方法要求实验条件高且费用昂贵,限制了应用。

免疫方法是造成免疫肝损伤,主要用于通过免疫机制而抗肝损伤的药物研究。

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化学性肝毒物质,如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硫代乙酰胺、黄曲霉素等致肝损伤。

在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药理实验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定应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肝损伤动物模型进行保肝降酶新药的药理实验,应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复制肝损伤动物模型,条件要求低,技术易于掌握,可靠性强,重复性好,是其他任何肝损伤模型无法比拟的,故目前研究抗肝损伤新药常采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复制动物模型。

1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1.1 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四氯化碳(CCl4 )溶于精致植物油,配制0.1%浓度,按10ml.kg小鼠腹腔注射,12~24h后处死动物。

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质(TB)、总蛋白(TP)、白蛋白(A)、,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物(LPD)或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或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等反映肝功能及脂质过氧化的指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关于CCl 4 肝毒的作用机制,存在多种假设,但都一致公认,自由基的形成及引发的链式过氧化反应是其主要机制。

CCl 4在体内可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代谢激活,生成两个活性自由基(CCl 3 O 2 和Cl)及一系列氧活性物,可与肝细胞质膜或亚细胞结构的膜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膜磷脂大量降解,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引起膜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1]。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具有排毒、合成蛋白质、解毒、能量储备和胆汁分泌等功能。

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研究肝损伤的动物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本文将从动物模型的选择、建立方法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动物模型的选择在研究肝损伤的动物模型时,研究者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物种类。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猪和猕猴等。

小鼠和大鼠是最为常用的实验动物,它们具有生殖力强、易于获取、成本低等优点,更适合大规模的实验研究。

而猪和猕猴则更接近人类的生理特征,更适合用于某些特定的研究。

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1. 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模型,常用的损伤剂包括四氯化碳(CCl4)、酒精、丙酮、二乙酰肼等。

CCl4是最为常用的肝损伤剂,它会在肝脏内产生自由基,进而导致肝细胞损伤和坏死。

通过给予动物不同剂量和不同途径的CCl4,可以模拟出不同程度的肝损伤,从而用于疾病的研究。

2. 生物性肝损伤模型生物性肝损伤模型是通过给予动物不同病原体或毒素,来诱导其产生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从而模拟出相应的肝损伤。

常用的病原体包括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而常用的毒素包括霉菌毒素、大豆异黄酮等。

3. 物理性肝损伤模型物理性肝损伤模型是通过给予动物不同的物理性因素,如电击、冷冻等,来诱导其产生肝损伤。

这种模型一般用于肝损伤的急性期研究。

三、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方面,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转基因动物技术,研究者可以构建出更为理想的肝损伤动物模型,从而更好地模拟出人类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利用影像学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者可以对肝脏进行更为直观和准确的研究,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肝损伤的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还利用干细胞和干细胞衍生物,构建出更为完整和复杂的肝脏器官模型,从而更好地模拟出人类肝脏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小型动物实验性肝纤维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小型动物实验性肝纤维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小型动物实验性肝纤维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肝纤维化是由于慢性肝病所致的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而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其降解失衡导致肝内过多胶原沉积形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为肝硬化早期阶段。

因此,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肝纤维化的防治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该模型的研究较多,为此笔者对几种常用的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方法、机制及该模型的优缺点加以综述。

1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1.1 四氯化碳中毒模型该模型是国内外最广泛应用的肝纤维化和肝损伤模型。

将其溶于橄榄油、花生油等油溶液中,用浓度40% CCl4 ,按2ml/kg体重给予大鼠腹腔注射,2次/w,共8w~4个月不等。

单纯CCl4,一般采用30%~60%CCl4油剂皮下注射,剂量因动物种类而不同。

小鼠采用1~3ml/kg体重,2次/w,肝硬化可在12~15w形成。

该实验病理学改变8w出现早期纤维化症状,12w时肝小叶结构破坏,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明显肝纤维化症状明显增多,出现由再生肝细胞形成的假小叶。

但皮下注射过快,吸收入全身循环系统,脑肾毒性大,注射位置易发生浸润性脓肿和溃疡,故死亡率可高达30%~40%,降低CCl4浓度可降低死亡率,赵秋等[1]采用20%的CCl4死亡率为11%。

亦用腹腔注射、灌胃、蒸汽吸入或拌于食物中快速口服的方法。

吕明德等[2]采用饮食控制下,腹腔注射CCl4的方法制备犬肝硬变模型,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灌胃法优点在CCl4直接经门静脉到达肝脏,1.5h后肝内即可达最高水平,采用此法者较多,皮下注射CCl4形成时间比较慢,不如灌胃法好,灌胃的缺点仍然是死亡率较高,有的高达到52.9%。

许建明等[3]也采用CCl4和花生油混合液皮下注射,诱发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对不同期肝组织病理变化分析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发现,随造模时间延长,肝纤维化程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至造模后期,模型组动物的血清白蛋白比例明显下降,可能系肝纤维化进行发展的后果,亦说明该模型后期可导致肝功能失代偿。

HBV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HBV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HBV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杨炜峰,苗振川,宋希军,尹 明北京维通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12摘要:理想的HBV临床前动物模型,其肝细胞应包括允许HBV进入、cccDNA形成和与之相互作用的先天性及获得性免疫系统。

由于HBV严格的种属特异性,自然只感染人类和黑猩猩,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模型,能够真实地再现HBV感染的免疫和发病机制。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五种小鼠模型:HBV转基因模型、高压水动力注射模型、AAV-HBV转染模型、cccDNA替代模型和人鼠嵌合肝脏模型。

展望了未来可能出现的模型,比如hNTCP转基因的食蟹猴、恒河猴和猪等模型等。

以期为研究人员选择这些模型提供参照,加快药筛进程、验证新疗法和更好解决HBV生物学发病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疾病模型,动物;小鼠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21)05-0999-07ResearchadvancesinanimalmodelsofhepatitisBvirusinfectionYANGWeifeng,MIAOZhenchuan,SONGXijun,YINMing.(BeijingVitalstarBiotechnologyCo.Ltd.,Beijing100012,China)Abstract:FortheidealpreclinicalanimalmodelofhepatitisBvirus(HBV),itshepatocytesshouldallowHBVentryandcccDNAgenera tionandhavebothinnateandadaptiveimmunesystems.However,HBVonlynaturallyinfectshumansandchimpanzeesduetohighlyre strictedspeciesspecificity,andnoeffectivemodelhasbeenestablishedsofartotrulyreflecttheimmunemechanismandpathogenesisofHBVinfection.Thisarticlereviewsfivecommonlyusedmousemodels,i.e.,HBVtransgenicmodel,HBVplasmidDNAhydrodynamicin jectionmodel,AAV-HBVtransfectionmodel,cccDNAsurrogatemodel,andhuman-mousechimericlivermodel,andlooksforwardtothenewmodelsthatwillappearinthefuture,suchashNTCPtransgeniccynomolgusmonkey,rhesusmonkey,orpigmodels,soastoprovideareferenceforresearcherstoselectthesemodels,acceleratetheprocessofdrugscreening,validatenewtherapies,andbettersolvetheprob lemsofHBVbiologicalpathogenesis.Keywords:HepatitisBVirus;DiseaseModels,Animal;Mice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5.002收稿日期:2021-02-26;修回日期:2021-02-26作者简介:杨炜峰(1977—),博士,主要从事大鼠、小鼠模型的研发工作通信作者:尹明,yinming@vital-bj.com HBV是一种嗜肝的DNA病毒,会引起人类急性或慢性肝炎。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肝损伤是指肝脏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导致肝功能异常或肝组织结构的改变,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研究肝损伤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肝损伤模型的分类及建立、模型的评价和研究进展,对当前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分类及建立目前常用的肝损伤动物模型主要可以分为4类:药物性肝损伤、外伤性肝损伤、毒性肝损伤和病毒性肝损伤。

下面对每一类肝损伤动物模型进行简要介绍。

1. 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是造成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立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应首先选择有致损性的药物,并在适当的剂量和时间内给动物肝脏滴注或口服,从而诱发肝损伤。

常用的制作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药物有四氯化碳、丙酮、D-半乳糖、异烟肼等。

外伤性肝损伤是指外力造成肝脏损伤,可分为直接性肝损伤和间接性肝损伤两种。

直接性肝损伤是指外力直接作用于肝脏引起的损伤,如切断、钝挫或压迫等。

间接性肝损伤是指外力作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引起肝脏功能改变,出现肝损伤,如创伤性休克和创伤性脑损伤等。

建立外伤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有经皮肝穿刺、手术创伤和牵拉等。

毒性肝损伤指外界因素作用于肝脏细胞,导致肝脏损伤的一种形式,如重金属、有机磷、二恶英等。

对于毒性肝损伤的研究,主要是对毒物的毒性进行评价,并探讨其毒性机制。

其中,重金属毒性肝损伤模型是研究比较多的模型。

病毒性肝损伤是指肝脏受到各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损伤,如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

建立病毒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病毒直接注入动物体内;另一种是通过转染的方法将病毒载体导入动物体内。

评价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好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病理学评价通过对肝脏的病理学形态进行观察,可以判断肝损伤的程度。

观察指标包括肝细胞形态、肝细胞核形态、血管血液流量、细胞浸润及变性等。

生化学评价是判断肝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可根据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LT)、胆汁酸(Bil)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来反映肝损伤的严重程度。

肝性脑病的动物模型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肝性脑病的动物模型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B型模 型主 要通 过 门腔静 脉 吻合术 ( P c A) 或 胆 管结 扎 ( B D L) 而 建 立 。P C A 包 括 端一 侧 P C A 术 式
( 主要 为结 扎 门静 脉 近 端 , 将 门静 脉 和 下 腔 静 脉 之 间进 行 端一 侧 吻合 ) 和 侧一 侧 P C A术式 ( 将 门静 脉 和 下腔 静脉 之 间进 行 侧一 侧吻合) , 其 中 端一 侧 P C A 术 式应 用 较 为 广 泛 。C 型 大 鼠 模 型 常 见 于 C C 1 、 T AA_ 5 和 乙醇 等 药 物 引 起 的慢 性 肝 损 伤 。最 近 也
Al z h e i me r t y p e 1 I 型 星 形 胶 质 细 胞 最 早 由 Vo n Ho s s l i n和 Al z h e i me r于 1 9 1 2年 在 w i l s o n s病 中
F a r j a m 等 对 C 5 7 / B I 6 、B AL B / C 和 S p r a g u e D a wl e y鼠 3种 鼠 的研 究发 现 , S p r a g u e D a wl e y鼠具
的 报 道 。 2 颅 脑神 经 细胞分 子 生物 学研 究进展
2 . 1 颅 脑 神 经 系统 病 理 生 理 改 变
No r e n b e r g等 最 早 通 过 门 腔 静 脉 分 流 制 备
HE大 鼠模 型 , 而 目前 常 用 的 模 型 动 物 依 然 是 鼠 类 ,
应 的作用研 究亦 较 多 。其 中氨 中毒学 说仍 占主 要地 位, 降低血 氨仍 是 治疗 HE的 主要 措施 之 一l 2 ] 。本 文主要对 HE动物模型 和氨 中毒 、 氧化应 激及 炎性反

急性肝损伤试验实验报告

急性肝损伤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急性肝损伤的实验方法及原理。

2. 掌握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3. 学习观察肝损伤指标的变化,评估肝损伤程度。

4. 探讨不同药物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二、实验原理急性肝损伤是指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肝脏急性损伤,如药物、毒素、酒精等。

本实验采用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观察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估肝损伤程度,并探讨不同药物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ICR小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

2. 试剂与仪器:CCl4、橄榄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试剂盒、酶标仪、离心机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药物高剂量组、药物中剂量组和药物低剂量组。

2. 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按20mg/kg剂量腹腔注射CCl4橄榄油溶液,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橄榄油。

3. 给药:阳性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200mg/kg),药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4. 样本采集:给药后24小时,各组小鼠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ALT、AST和TBIL。

5.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五、实验结果1. 各组小鼠ALT、AST和TBIL水平比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LT、AST和TBIL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药物高、中、低剂量组ALT、AST和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

2. 药物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相比,药物高、中、低剂量组ALT、AST和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

肝豆状核变性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N"!肝豆状核变性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杨玉龙1,魏涛华2,杨文明2,3,郝文杰1,杨 悦1,钱南南1,李 祥2,江海林2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合肥230000;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合肥230000;3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00摘要: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系统多脏器及体内复杂的铜稳态调节系统,其中肝脏是铜离子最常沉积的器官,肝损伤也是WD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在WD研究中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际上常用的WD动物模型进行综述,系统地归纳了不同模型的背景,肝脏、神经等系统表现以及模型应用,并对不同动物模型的特点进行了比较,为各类WD动物模型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肝疾病;疾病模型,动物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825);国家中医药脑病循证能力提升及平台建设项目(2019XZZX-NB001);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20xayx12);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0-025);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资助项目(2108085QH367)ResearchadvancesinanimalmodelsofWilson’sdiseaseYANGYulong1,WEITaohua2,YANGWenming2,3,HAOWenjie1,YANGYue1,QIANNannan1,LIXiang2,JIANGHailin2.(1.GraduateSchoolofAnhu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efei230000,China;2.EncephalopathyCenter,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AnhuiUni 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efei230000,China;3.KeyLaboratoryofXin’anMedicine,MinistryofEducation,Hefei23000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YANGWenming,yangwm8810@126.com(ORCID:0000-0001-8268-9291)Abstract:Wilson’sdisease(WD)isarareautosomalrecessivedisorderwithacomplexpathogenesisinvolvingmultiplesystems,multiplevisceralorgans,andthecomplexcopperhomeostasisregulationsystemwithinthebody.Theliveristhemostcommonorganforcopperdepo sition,andliverinjuryistheearliestandmostcommonmanifestationofWD;therefore,itisimportanttofindanidealanimalmodelforWDresearch.BysummarizingtheanimalmodelsofWDcommonlyusedintheworld,thisarticlesystematicallysummarizesthebackground,liverandnervousmanifestations,andapplicationofdifferentmodelsandcomparesthe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animalmodels,soastoprovideareferencefortheapplicationofvariousanimalmodelsofWD.Keywords: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LiverDiseases;DiseaseModels,AnimalResearchfunding: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81973825);NationalProjecttoImprovetheEvidence-basedAbilityandPlatformforTCMEncephalopathy(2019XZZX-NB001);OpenFoundationProjectofKeyLaboratoryofXin’anMedicalScience,MinistryofEducation,Anhu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2020xayx12);TheUniversitySynergyInnovationProgramofAnhuiProvince(GXXT-2020-025);AnhuiProvinci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YouthFundingProject(2108085QH367)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5.041收稿日期:2021-09-01;录用日期:2021-10-08通信作者:杨文明,yangwm8810@126.com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ilson’sdisease,WD),是一种与铜代谢障碍有关的以铜的病理性蓄积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

动物肝脏再生医学的研究

动物肝脏再生医学的研究

动物肝脏再生医学的研究引言肝脏是人类身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具有多种功能,如蛋白质代谢、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胆汁制造等,因此肝脏的损伤或疾病会对人类健康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医学界对于肝脏再生医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动物肝脏再生医学的研究更是备受关注。

本篇文章将从动物肝脏再生医学的基础知识、机制、研究方法和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肝脏再生基础知识肝脏再生是指在发生肝脏细胞损伤或切除后,通过肝脏组织残留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重新形成功能性肝组织的一种生理性过程。

相比其他器官的再生,肝脏再生的能力相对更强。

这源于肝细胞本身具有较高的分裂速度和增殖能力。

而这种再生过程分为两种方式:1. 前向式再生——细胞完全再生;2. 反向式再生——组织再生。

二、肝脏再生机制肝脏再生机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 细胞周期;2. 细胞增殖和分化;3. 基因调控。

首先,肝细胞周期是决定肝脏再生能力的重要制约因素。

生长和缺氧时期,细胞周期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

其次,与细胞分裂一样,肝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过程也需要一个完整的信号转导通路。

再次,肝脏再生时,肝细胞再生需要高度表达的细胞生长因子如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再生作用的促进也需要一系列相应的基因调控因素的参与。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理解肝细胞再生与一个复杂的信号传导系统相互联系的方式。

三、肝脏再生的研究方法肝脏再生研究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细胞培养:利用原代肝细胞培养及细胞系建立研究肝细胞再生相关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自身的增殖能力。

2. 基因工程:通过基因敲除和基因转染技术来研究肝细胞再生过程中的激活信号和生长因子以及抑制性因子是否具有重要性。

3. 动物模型:研究肝损伤的反应以及动物进行肝切除后的肝再生过程。

4. 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肝育种量子点标记的生长因子产生的信息分子,例如蛋白酶体肝细胞因子。

四、肝脏再生前景展望随着对肝脏再生理解的不断加深,肝脏再生医学已经逐渐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了实际应用。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 收稿 日期 :∞6—0 2 9—1 ) 5

综 述 与讲 座 ・
急性 肝损 伤模 型 的研 究 进 展
刘彦双 朱淑霞 王 永利
由基 ( C 0 C L 2和 c) 1及一系列 氧活性物 , 可与肝 细胞 质膜 或亚细 胞结 构的膜脂 质发 生过 氧化 反应 , 磷脂 大 量降解 , 而破 坏 膜 从 细胞膜结 构 完 整 性 , 引起 膜 通 透 性 增 加 , 终 导致 肝 细胞 死 最 亡… 。另 外 , c c h的 代谢产 物能 迅速 与细 胞成 分如胞 内脂 质 、
维普资讯
煎 医蕴
6 第 2 卷第 6 9 期 H bi e c u a, n O7v 19N . eeM d aJ r lJ 0 ,02 ,o6 i lo n u 2
61 3
停滞 因素有关 , 制动 、 理疗 、 注药效果 良好 , 极少手术治疗n 。 参考文献
do uig ad o e rg mmy. sl re2 0 2 91— 7. rmed rn n f rpen MuceNev ,0 2,5: 491 1 P d aL, reI C l n r e 1C )ltn d y do np enn y 2 a u Api , ai doP,ta . l a a u n sn rme i rg ac :
1 栾继青 . 妊娠期腕管综 合征 , 妇产科杂志 , 8 , :3 . 中华 1 41 1 9 9 5 2 朱莹 妊娠与腕管综合征 3 例临床分析 , 6 黑龙江医学 , 0 ,6 1 . 2 2 2 :0 0 3 3 张宏志 , 徐莉 沽 , 李继 萍 . 妊娠 期 腕管 综 合征 , 国矫 形外 科 杂 志 中
snnm n r n m e ee n a r or . e ercisp l ydo eadpe m yi i n dnt a cus A t N uohr up, g nd a ul e a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

L S , 4小 时 后 激 发 注 射 D B 由此 造 成 的 急 性 肝 坏 死 在 生 P)2 H V, 化 、 组 织 病 理 学 方 面 与 人 类 肝 炎 比 较 相 似 。 目前 国 内 各 地 采 肝
用当地成熟 或雏麻鸭 , 如重 庆麻鸭 、 广州麻鸭 、 北京麻 鸭等 , 也有

32. 4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 1 0 2年 5月第 1 4卷第 3期
Ju l fH biU idU i ri ( el cecs 0 2Ma ,4 3) o ma o ee nt nv sy H at Si e)2 1 y1 ( e e t h n
肝 损伤 动 物 模 型 的研 究
物模型势在必行 。
型。此模 型的造模方法是采用健康成年 的北京 1 ~3日龄雏鸭 ,
经腹腔接种 0 1 L或 0 2 L D B N .m . m H V D A阳性 的血清 。接 种 1 周后 , 分别颈外静脉抽血 , 分离血清 , 7 ℃保 存 , 一0 用地 高辛 标记
的 D B N H V D A探 针 经 斑 点 杂 交 检 测 或 P R( 合 酶 链 式 反 应 ) C 聚 法 测 定 鸭 血 清 D B N 筛 选 出感 染 阳性 鸭 作 为 实 验 动 物 , H V D A, 饲 养 至 2~ 3周 龄 作 为 实 验 。
徐 敏
( 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应 用 医 药 系 贵 州安 顺 安
[ 关键词] 肝损伤 动物模型 研究方法
5 10 ) 6 00
肝 功能检测指标 、 肝脏病理改变 与病 毒性肝炎 具有相 似性 。虽 然 病因不同 , 但病理解剖 、 病理生理诸方 面改变与病 毒性肝炎接

肝脏疾病类器官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脏疾病类器官模型的研究进展

第33卷第6期2021年6月V ol.33 No.6Jun. 2021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综 述·肝脏疾病类器官模型的研究进展林允祯,王经琳,任昊桢,施晓雷(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普外科,江苏 南京 210008)2020-09-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2359,81670566);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项目(ZDRCA2016066)。

林允祯(1995-),男,浙江温州人,在读硕士。

施晓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E-mail:***********.cn。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第一作者简介][通讯作者简介][摘 要]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在维持机体功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肝衰竭、肝癌等肝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肝脏模型的构建,以及基于此对肝脏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类器官是通过体外三维培养技术获得的小型组织,能够自我更新,并在体外培养或移植入体内后发挥特定组织器官功能,在肝脏疾病的研究及治疗上有着较好的适用性。

本文综述了类器官的构成以及类器官在多种肝脏疾病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关键词] 肝脏类器官;肝细胞;干细胞支架;诱导分化;3D 培养;再生医学;疾病模型[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52/j.issn.1007-1954.2021.06.014将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或来源于组织的干、祖细胞通过三维培养技术进行体外培养获得的细胞簇被称为类器官[1]。

类器官相较于传统二维细胞培养及动物模型试验有着独到的优势,随着细胞外基质研究的加深以及新型支架材料的出现,体外三维培养能够更加接近细胞在体内生活的环境。

酒精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通讯作者 : 陶伦

18. 8
中国医学创新
2 1 年 2月 第 8卷第 5期 01
M  ̄c nvt no C ia Fbu r.0 l o. o 5 e N I oao f hn ,era - 1 , 18N . n i y2
[ ] 志强 , 9 冯 沈志祥 , 谭诗云 , 大 鼠急性酒精 性脂肪肝造模 方法的 等.
酒精 性 肝 损 伤 即酒 精 性 肝 病 ( l h l i rDsae Ac o cLv i s, o i e e A D) 是一种进行 性发展 严 重 危 害身 体健 康 的疾 病 。在世 L , 界范 围内 A D发病率呈逐 年上升趋势 , L 为了深入研究其发 病
明显增高 , 自蛋 白水平 、 白球蛋 白 比例 明显下 降 , 肝脏 组织 有
合物 。 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 , 国内外研 究人员 不断改进 造
2 1 Lbr eal模 型 . i —D cr e i
Lee —D cr 等 提 出全 营养 ibr eal i
素 的酒精 液体食料 , 研究 发现酒精性 脂肪肝 的严 重程度 与食 料 中脂 肪含 量有 关 。此模 型简 便 易行 , 成率 高 及 稳 定性 形 好 , 动物须单独饲养 , 但 成本较 高 , 能保证 较恒定 的酒 精摄 不
te r. W i h g f ele e rh,tlmea eas e evsgetatnin.Ac odn oe it ge ie c n c o l h h oy t tea eo l rsac h c eo rs lorc ie ra te t o c r igt xsi vd nea d a cmpi — n s
入量 。
模 方法 , 为更好地研究 A D的发 病机制 、 L 探讨 其有 效 的防治

抗肝损伤实验报告

抗肝损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某中药复方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通过建立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对肝损伤的保护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200-220g,由某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药物:某中药复方提取物,由某制药企业提供。

3. 试剂:四氯化碳(CCl4)、D-氨基半乳糖(D-GalN)、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丙转氨酶(ALT)等试剂均购自某生物科技公司。

4. 仪器:低温高速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2. 建立肝损伤模型: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给予CCl4诱导肝损伤,正常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橄榄油。

在给予CCl4后第5天,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中药复方提取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观察指标:在实验结束时,采集各组大鼠血液,检测ALT、MDA、SOD等指标;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4.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四、实验结果1. 血清ALT、MDA、SOD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LT、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

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

2. 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

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减轻。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某中药复方对CCl4诱导的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ALT水平:ALT是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某中药复方通过降低ALT水平,提示其可能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细胞膜特异 性结 合 , 响其 完整 性 . 起肝 细 胞 内 C 抖 增 影 引 a
多 , 豺 减 少 , 制 线 粒体 功 能 , 活 磷 脂 酶 , 速 氧 化 自 由 Mg 抑 激 加
基 的 产生 , 因此 Mg / a 的 比例 失 调 也 是 D- l 致 肝 C抖 Ga n导
P 5 活 , 成 三 氯 甲 基 自由基 和 三 氯 甲基 过 氧 自 由基 , 4 0激 生 攻 击 肝 脏 细 胞 膜上 的磷 脂 分 子 , 得 细 胞 膜 、 使 内质 网 膜 发 生 氯 烷 化 和 脂质 过 氧 化 , 伤 细胞 膜 、 胞 器 ; 能 与 膜脂 质 和 蛋 损 细 还 白质 大 分 子 进行 共 价 结 合 , 响 蛋 白质 代 谢 , 且 破 坏膜 结 影 并
8 6
福 建 医科 大 学 学 报
20 年 1 第 4 09 月 3卷第 1 期
肝损 伤动 物模 型 研究 进展
张锦 雀( 综述 ) 黄 丽英 ( , 审校 )
关 键 词 : 肝 疾 病 ; 物 , 氯 化 碳 ; 氨酚 ; 毒 四 醋 疾病 模 型 , 物 动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R 7 32 5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7 —14 2 0 )10 8 -3 6 24 9 (0 9 0—0 60
物 模 型 分 类 、 用 原 理 、 模 方 法 及 其 优 缺 点 等 研 究 进 展 作 作 造 综述 和探 讨 。 1 化 学 性肝 损 伤 动 物 模 型
和 小 鼠 的肝 损 伤 模 型 , 获 得 多 项 异 常 指 标 , 型 复 制 简 便 可 模
易 行 , 现 性 好 , NI 对 动 物 机 体 氧 化 自 由基 反 应 系 统 的 重 A T

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制备研究进展

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制备研究进展

常用大 鼠和小 鼠进行造模 , 将氨基半乳糖用生理
第 4期 张 琪 , 急性肝损伤 动物模型制备研究进展 等.
盐水配制成 1%溶液 , 0 并用 1 m l a H将 p o LN O m / H调
至 7 0 一 次 性 腹 腔 注 射 60—90m / g 2 ., 0 0 gk ,4—4 8h 后 处死 。顾 呈华 等 人 曾用 IR小 鼠进 行 急性尾 静 C 脉 注射 氨基半 乳糖诱 导小 鼠肝 损伤模 型 , 发现具 有染 毒 特异 性高 、 量 . 剂 效应关 系好 、 指标 特异 性 和灵 敏度
前 , 肝损 伤 的治疗 仍 是 一个 全 球 性 的严 峻课 题 , 对 而 各 种肝 脏疾 病 的发病 机制 的研究 与 治疗药 物 的筛 选 ,
近年 来 , 致 认 为 C 1肝 毒 的 主要 机 制 为 自由 一 C 基 的形 成 及引发 的链 式 过 氧化 反 应 。C 1 代谢 产 C 的 物 能迅 速 与细胞 成分 发 生不 可 逆 的共 价 结合 而导 致
射, 一次给予 0 15 0 2 % 、. % 、.% C 1 溶 .2 %、 .5 0 5 1O C4 液, l 2 2~ 4h后处死 , 均可制造 小 鼠急性 肝损伤模
型 。其 中 0 15 q腹 腔 注 射 制 造 的 小 鼠急 性 肝损 .2 %e
基金项 目:吉林 医药 学 院大 学生 科研 基 金 资助 项 目( 医学 科 字 吉 [0 0 第 3 ) 21] 号 .
剧 引。
常用 大 鼠和小 鼠进行 急性 肝 损 伤 的造 模 。大 鼠 造 模 : 鼠体 重 为 20—20g 常规 饲 养 , 1 / 大 0 5 , 按 0mL
C 1所致 急性 肝损 伤 动 物模 型形 态 学一 般 表 现 C 为肝 小叶 中央 区坏死 和脂 肪 变性 , 血清 学指 标为 丙氨 酸氨基 转 移酶 ( L ) 天 门冬 氨酸 氨基 转 移酶 ( S ) AT 、 A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者:徐博田晶马宁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第14期[摘要]近年来肝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寻求治疗肝损伤药物的基础是如何建立疾病的动物模型,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有关肝损伤方面的文献,总结急性肝损伤、慢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的造模方法并探讨肝损伤的机制,现作以下综述。

[关键词]肝损伤;急性;慢性;进展[中图分类号] R9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5(b)-0038-04Progress in animal models of liver injuryXU Bo1 TIAN Jing1 MA Ning1 WU Wei-nan21. Experimental center,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 Jilin Province, Jilin 132013, China;2.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Jilin Central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Jilin 132011,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liver diseas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How to establish animal models of diseases is the basis of searching for drugs to treat liver injury, by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s about liver injury in recent years, to summarize the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models of acute liver injury, chronic liver injury,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alcoholic liver injury,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liver injury.[Key words] Liver injury; Acute; Chronic; Progress近年來,肝脏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导致肝损伤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伤、酗酒引起的酒精性肝损伤、化学试剂引起的化学性肝损伤。

由于个体免疫功能有所差别,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

免疫功能弱的人群多数会发展成为慢性肝损伤,肝细胞不断遭到破坏,最终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免疫功能强的人群会发展成为急性肝损伤。

建立肝损伤动物模型是研究肝损伤机制和寻找治疗肝损伤药物的一个重要方法。

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肝损伤提供新视角。

1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1.1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相关机制四氯化碳导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主要是破坏了小鼠的肝细胞,肝细胞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过肝细胞膜进入血液,导致血液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正常情况下,ALT和AST分别存在于肝细胞质和肝细胞线粒体内,只有极少量入血。

杜斌等[1]研究显示,当肝组织受到急性损伤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ALT和AST大量进入血液。

有研究显示,四氯化碳可以通过细胞色素P450系统的生物转化[2],产生高能反应,从而诱发急性肝损伤。

1.2造模方法及结果盛云华等[3]给小鼠腹腔注射16 mg/kg四氯化碳植物油造模,造模的体积为10 ml/kg。

阴性小鼠给予植物油灌胃,禁食不禁水。

周迎春[4]用1%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给小鼠灌胃,灌胃的剂量为0.1 ml/10 g。

此外,谷宁宁[5]对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导致大鼠急性肝损伤。

造模前,小鼠的饮食、活动及精神状态良好。

造模后,小鼠状态发生改变,但体重改变不大。

通过眼球取血,检测血清中ALT、AST的酶活性,判断造模是否成功。

结果显示,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四氯化碳可使血清中ALT和AST的酶活性升高,ALT升高明显,1%肝细胞损伤时ALT水平即升高一倍[6],只有肝细胞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才升高血清中的AST。

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四氯化碳可以建立急性肝损伤的动物模型。

2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2.1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的机制对乙酰氨基酚(APAP)的毒性与肝内代谢有关。

在肝内,少量APAP可以被CYP2E1酶降解为高毒性的活性代谢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NAPQI)。

少剂量的NAPQI可以被线粒体中的内谷胱甘肽(GSH)解除毒性。

张冬梅等[7]得出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肝损伤的机制为当APAP过量时,其代谢过程产生大量的NAPQI,超过了GSH的解毒能力,未被清除的NAPQI与细胞内线粒体结合,破坏线粒体膜并最终导致肝细胞坏死。

有研究显示[8],当APAP代谢产生的NAPQI超过细胞的解毒能力时,细胞内堆积大量的自由基,发生氧化应激反应。

2.2造模方法及结果潘海华等[9]在末次给药12 h后对小鼠腹腔注射500 mg/kg APAP溶液进行造模。

郑惠星[10]也通过腹腔注射APAP溶液的方法造模,造模剂量为300 mg/kg。

此外,刘华等[11]在末次给药30 min后对大鼠皮下注射450 mg/kg APAP溶液制造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

造模前,肝细胞完整,肝组织完好,肝小叶正常。

造模后,肝小叶周围的肝细胞出现坏死,肝细胞的正常形态被破坏。

光学显微镜中结果显示,肝小叶内细胞有浸润现象,肝小叶内存在炎症。

在APAP处理4 h的时候肝细胞出现严重坏死。

生化指标检测显示,血清中ALT和AST的浓度均上升,GSH的浓度降低。

3 ConA诱导慢性肝损伤模型3.1 ConA诱导慢性肝损伤模型的机制ConA诱导的肝损伤与免疫应答有关。

赵晨翔等[12]得出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的机制为刀豆蛋白与肝窦内巨噬细胞结合,使T淋巴细胞进入肝窦,释放炎性介质,损伤肝细胞。

肝细胞膜被破坏,肝细胞内ALT、AST大量进入血液,ALT、AST浓度随着ConA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3.2造模方法及结果文献研究结果显示[13],采用ConA以10 mg/kg(1 g/LPBS溶液)对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每周1次,连续注射4周,制造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

赵燕平等[14]采用5 mg/kg ConA对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隔天1次,共两周,诱发小鼠肝损伤模型。

摘取小鼠眼球取血,通过测定血清中ALT、AST的含量,发现两种转氨酶的浓度均上升,且转氨酶的活性均升高。

造模4 h后可观察到模型组肝细胞炎性活动度增加,肝脏坏死处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肝索消失,肝小叶内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模型动物的肝脏出现纤维化症状,ConA造模成功。

4抗结核药物(异烟肼联合利福平)诱导肝损伤模型4.1抗结核药物(异烟肼联合利福平)诱导肝损伤模型的机制郭瑶雪等[15]研究显示,异烟肼可以降低甚至抑制线粒体呼吸链中酶的活性。

打破线粒体的正常功能,使线粒体损伤,干扰细胞能量代谢,导致细胞凋亡。

文献研究显示[16],异烟肼和利福平导致肝损伤的机制是通过激活死亡因子受体(Fas)介导的死亡通路,诱导肝细胞大量凋亡,肝细胞內的ALT和AST大量入血,血液中转氨酶活性上升。

4.2造模方法及结果陈娅等[17]用异烟肼+利福平各50 mg/kg给BW大鼠灌胃,建立大鼠的肝损伤模型。

朱凌妍等[18]通过给予成年大鼠55 mg/kg的异烟肼药物1次/d,连续给药28 d,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

低剂量的异烟肼灌胃导致大鼠的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和水肿,高剂量异烟肼导致大鼠死亡。

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显示,肝细胞的胞浆比较疏松,肝组织大部分呈碎片状坏死,肝索消失,肝血窦变窄或几乎消失,肝细胞损伤严重。

生化指标显示,大鼠血清中ALT 和AST浓度明显升高,血清中各种酶的活性升高,肝损伤造模成功。

5酒精诱导肝损伤模型5.1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机制酒精在肝脏内的代谢可产生大量自由基。

过量的自由基可氧化生物膜脂质,破坏线粒体膜和肝细胞膜,导致ALT和AST大量入血。

何志刚等[19]研究显示,摄入过量酒精产生的肠源性内毒素可活化核因子κB(NF-κB)炎症信号通路。

检测酒精性肝损伤的指标有丙二醛(MDA)、GSH、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三酰甘油(TG)[20-21]。

MDA可作为反映机体组织或细胞受自由基攻击和损伤的指标;GSH和SOD活力的高低可以反映机体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的高低;TG可作为脂肪堆积的指标;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抑制三羧酸循环,导致脂肪堆积,肝组织TG指标上升。

5.2酒精导致的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方法及结果彭国霞等[22]用5.0 g/kg酒精给小鼠灌胃,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

漆乐媛等[23]在末次给药后2 h,给小鼠灌胃15 ml/kg白酒,每12 h灌胃1次,一共两次,成功造模。

造模后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活动迟缓、嗜睡、走路不平稳、呼吸急促等醉酒状态。

7 h后小鼠逐渐恢复清醒状态,取小鼠肝脏称重,模型小鼠的肝脏重于空白组小鼠。

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肝组织显示,肝组织中央静脉及小叶间静脉周围出现肝细胞肿大[24],肝索紊乱,肝血窦变窄或消失,肝细胞的胞浆比较疏松,呈水样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

生化指标检测显示,ALT、AST、MDA、TG的浓度均升高,GSH和SOD浓度下降。

5.3酒精导致的慢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方法及结果陈志亮等[25]用0.7 ml/100 g 30%的乙醇每日定时给大鼠灌胃,建立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

官堂明等[26]在每次给药6 h后,用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灌胃,灌胃的剂量12 ml/kg,成功建立小鼠慢性肝损伤模型。

有文献研究显示[27],可以用梯度乙醇浓度对小鼠灌胃来建立小鼠酒精性慢性肝损伤的模型。

何志刚等[28]用0.1 ml/10 g 30%的乙醇对小鼠进行灌胃,每5天增加5%的浓度,直到45%,成功建立了小鼠慢性肝损伤的模型。

大鼠毛发色泽差,食欲缺乏,肝脏较暗。

显微镜下观察组大鼠的肝小叶内可见灶状坏死,坏死的部位多在中央静脉周围。

肝细胞坏死多,坏死区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

王军伟等[29]研究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明显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