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碳族元素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016280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e.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梳理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元素与化合物- 同位素- 离子- 原子团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与混合物-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3.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氧化等) - 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4. 能量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 热化学方程式- 燃烧热- 中和热5. 溶液与溶解度- 溶液的组成-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 溶解度积(Ksp)二、元素化学1.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常见化合物2. 硼族元素- 硼- 铝- 镓、铟、铊3. 碳族元素- 碳- 硅- 锗、锡、铅4. 氮族元素- 氮- 磷- 砷、锑、铋5. 氧族元素(含卤素)- 氧- 硫- 硒、碲- 卤素(氟、氯、溴、碘)6. 过渡金属- d区元素-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7. 稀有气体- 氦、氖、氩、氪、氙、氡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有机分子的命名规则- 同分异构体2. 烃类- 烷烃- 烯烃- 炔烃- 芳香烃3. 官能团化学- 醇、酚- 醛、酮- 羧酸、酯- 胺、酰胺4. 聚合反应- 加聚反应- 缩聚反应5. 生物分子- 糖类- 蛋白质- 核酸- 脂质四、分析化学1. 定量分析- 滴定法- 重量分析- 电化学分析2. 仪器分析- 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 -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五、化学实验技能1. 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 个人防护装备2. 基本操作- 溶液的配制-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3. 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目的与假设- 实验步骤的规划-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以上是对高中化学知识点的一个基本梳理,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在实际教学和学习中,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来加深对化学原理的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高中化学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64d260f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0.png)
课时1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点一 碳、硅单质及其氧化物【考必备·清单】1.碳、硅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和用途[名师点拨] ①碳单质的结构不同导致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碳、硅单质的化学性质 (1)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①与O 2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O 2不足:2C +O 2=====点燃2CO ; O 2充足:C +O 2=====点燃CO 2。
②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a .与CuO 反应:C +2CuO=====高温2Cu +CO 2↑(可用于金属的冶炼); b .与CO 2反应:C +CO 2=====高温2CO ;c .与水蒸气反应:C +H 2O(g)=====高温CO +H 2(制水煤气);d .与浓硫酸反应: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
(2)硅单质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①与O 2反应:Si +O 2=====△SiO 2;②与氢氟酸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Si +4HF===SiF 4↑+2H 2↑; ③与NaOH 溶液反应:Si +2NaOH +H 2O===Na 2SiO 3+2H 2↑。
3.硅的制备(1)原料:二氧化硅、焦炭。
(2)原理:SiO 2+2C=====高温Si(粗)+2CO↑。
(3)提纯:Si(粗)+2Cl 2=====△SiCl 4,SiCl 4+2H 2=====高温Si(纯)+4HCl 。
4.碳和硅的氧化物(1)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不溶于水,可用作气体燃料和冶金工业的还原剂。
(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 CO 2+H 2OH 2CO 3[名师点拨] ①CO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SiO 2不溶于水,不能用SiO 2与水反应制备硅酸。
②SiO 2既能与HF 反应,又能与NaOH 溶液反应,但SiO 2不是两性氧化物。
高中化学碳和硅的知识点介绍
![高中化学碳和硅的知识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821060cce2f0066f53322f2.png)
高中化学碳和硅的知识点介绍(一)碳族元素1、组成和结构特点(1)碳族元素包括碳、硅、锗、锡、铅五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IVA族。
(2)碳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到或失去电子,易形成共价键。
主要化合价有+2和+4价,其中碳和硅有负价。
碳族元素在化合物中多以+4价稳定,而铅在化合物中则以+2价稳定。
碳族元素中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金刚石)硬度最大;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在所有非金属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CH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2C是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原子;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其单质晶体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2、性质的递变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碳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由非金属元素逐渐转变为金属元素,即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二)碳及其化合物1、碳单质(1)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足球烯晶体类型原子晶体过渡性晶体分子晶体微粒间作用力共价键层内共价键,层间范德华力范德华力熔沸点很高很高低溶解性一般不溶难溶易溶于有机溶剂硬度最大质软很小导电性不导电导电不导电(2)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碳的性质稳定,在加热、高温或点燃时常表现出还原性,做还原剂,温度越高,还原性越强,高温时的氧化产物一般为一氧化碳。
溶解性不同:一般情况下,所有的钾盐、钠盐和铵盐是可溶的,所有的酸式盐是可溶的,正盐的溶解度小于酸式盐的溶解度,但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热稳定性不同:一般情况下,难溶的正盐和酸式盐受热易分解,可溶性碳酸盐稳定不易分解。
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两者都能与强酸(H+)反应产生CO2,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可鉴别两者。
可溶性盐的水解程度不同:相同浓度的正盐溶液的pH值大于酸式盐溶液的pH值。
与碱反应不同:弱酸的酸式盐可与碱反应生成正盐。
与盐反应不同:碳酸钠可与氯化钙或氯化钡反应生成难溶性碳酸盐,但碳酸氢钠不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61131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6.png)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高中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 原子序数: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以得到原子序数。
2. 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一行,叫周期。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2)周期的分类第一、二、三周期,所排元素种类: 2、8、8,短周期;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周期,排列的元素类型:18,18,32,32,长周期。
此外:镧系元素 57La~71Lu 15种元素第六周期,IB族;锕系元素 89Ac~103Lr 15种元素第七周期,IB族;超铀元素 92U号元素以后。
(3)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周期序数=同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4)每一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开始→卤素→惰性元素(第一与第七周期例外 );(5)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主要化合价从+1~+7,-4~-1,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
2. 族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照原子电子层增加的顺序,从上到下垂直排列,称为一族。
(1)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除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2)族的分类长短周期共同组成的族为主族,用A表示;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为副族,用B表示,并用罗马数字表示其序号;稀有气体元素所在的列为零族,计作“0”;族类ABⅧ0族数7711族序号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ⅧO列序号1、2、13、14、15、16、173、4、5、6、7、11、128、9、1018(3)周期表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共10列通称为过渡元素,包括Ⅷ族和七个副族,是从左边主族向右边主族过渡的元素。
新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0a3abe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e.png)
新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新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涵盖了高中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基本概念1. 物质的量:摩尔(mol)、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2. 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3.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4. 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基本原理1.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云、电子排布。
2.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性。
3. 化学平衡:动态平衡、平衡常数、勒夏特列原理。
4. 酸碱理论:酸碱定义、酸碱中和、pH值。
元素化合物知识1. 碱金属:锂、钠、钾等的特性和反应。
2. 卤素:氟、氯、溴、碘等的特性和反应。
3. 氧族元素:氧、硫、硒等的特性和反应。
4. 碳族元素:碳、硅、锗等的特性和反应。
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烃、醇、醛、酮、酸、酯等。
2. 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重排反应。
3. 有机合成:合成路线设计、保护基团的使用。
4. 有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立体化学、共轭系统、芳香性。
化学实验1. 基本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馏、萃取。
2.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结晶、色谱、蒸馏。
3. 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滴定管、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
4.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室规则、危险品处理、事故应急。
结束语新高考化学知识点的归纳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还要求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化学素养,为未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772c1def4028915f804dc241.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非金属元素概论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有22种,除H外非金属元素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H在左上方)。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1)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多,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
(2)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小,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表现氧化性。
(3)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O、F无+6、+7价)‘对应负价以绝对值等于8–主族序数。
如S、N、C1等还呈现变价。
3.非金属单质(1)组成与同素异形体非金属单质中,有单原子分子的He、Ne、Ar等稀有气体;双原子分子的H2、O2、Cl2、H2、Br2等,多原子分子的P4、S8、C60、O3等原子晶体的金刚石,晶体硅等。
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常见的有O2、O3;红磷、白磷;金刚石、石墨等。
(2)聚集状态及晶体类型常温下有气态(H2、O2、Cl2、N2…),液态(Br2)、固态(I2、磷、碳、硅…)。
常温下是气钵,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及部分固体单质,固态时是分子晶体,少量的像硅、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石墨“混合型”晶体。
4.非金属的氢化物(1)非金属氢化物的结构特点①IVA—RH4正四面体结构,非极性分子;VA—RH3三角锥形,极性分子;VIA—H2R为“V”型,极性分子;VIIA—HR直线型,极性分子。
②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常温下H2O是液体,其余都是气体。
(2)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因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3)非金属氢化物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如:NH3:H2S可被O2氧化HBr、HI可被Cl2、浓H2 SO4氧化等等。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含氧酸)的组成和酸性。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有哪些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e3c748276a20029bc642d08.png)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有哪些
高中化学是高中科目中的重难点,化学元素知识是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化学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小编带来了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整理高中化学知识点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高中化学知识点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高中化学知识点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高中化学知识点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高中化学知识点5、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
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知识点1、原子序
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高中化学知识点2、周期
各周期内的信息表从上到下行数名称元素种数原子的电子层数同周期内元素原子序数变化规律常用名又名1第一周期短周期21从左到右依次增大2第。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ad8009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3.png)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第一节课时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二、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与结构1.原子序数(1)含义:按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称为周期。
(2)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横行)①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周期。
②特点:每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
③分类(3短4长)短周期:包括第一、二、三周期(3短)。
长周期:包括第四、五、六、七周期(4长)。
(2)族(纵行)①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但只有16个族。
②特点: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
③分类④常见族的特别名称 第ⅠA 族(除H):碱金属元素;第ⅦA 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ⅣA 族:碳族元素;ⅥA 族:氧族元素。
课时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1.原子结构(1)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都是__1__。
(2)递变性:Li ―→Cs ,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3.碱金属元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用R 表示碱金属元素)单质R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如Cl 2+2R===2RCl 与水反应:如2R +2H 2O===2ROH +H 2↑与酸溶液反应:如2R +2H +===2R ++H 2↑化合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ROH ,且均呈碱性。
(2)递变性具体表现如下(按从Li→Cs 的顺序)①与O 2的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如Li 与O 2反应只能生成Li 2O ,Na 与O 2反应还可以生成Na 2O 2,而K 与O 2反应能够生成KO 2等。
高中化学第四章知识点归纳一
![高中化学第四章知识点归纳一](https://img.taocdn.com/s3/m/80ead5f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4b.png)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课标必修1第四章知识点归纳1.非金属元素的种类:在迄今为止发现和合成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有16种。
(依据元素三分法)。
2.非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
(1)硅元素:只存在化合态,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2)氯元素:只存在化合态,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陆地的盐。
(3)硫元素:游离态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火山喷出物里含有大量的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硫还是一种生命元素,组成某些蛋白质时离不开它。
(4)氮元素:游离态主要存在于空气中,化合态主要存在于土壤中,氮元素也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3.非金属单质种类与元素种类是两码事,因为存在同素异形体(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的缘故)。
(1)氧元素有O2和O3两种单质形式。
(2)硫元素由单斜硫和斜方硫两种单质形式。
(3)氮元素有N2和N4两种单质形式。
(4)磷元素有红磷和白磷两种单质形式。
(5)碳元素有石、石墨、无形碳、C60、C120多种形式。
4.只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种类: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主要是:铵盐NH4Cl 、NH4NO3(2)共价化合物有:非金属氢化物:CH4、NH3、H2O、HF非金属氧化物:CO 、CO2 、NO 、NO2非金属互化物:CS2、非金属含氧酸:H2CO3、H2SiO35.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推断方法:画出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就是最高正价数,最外层电子数减去8(或2)得到该元素的最低价态,最低价态和最高价态之间的所有化合价皆有可能形成。
6.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是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也是奇数价,最外层电子数是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也是偶数价。
氯元素的常见价态:-1 、+1 、+3 、+5 、+7,例外的有+4,例如:二氧化氯(ClO2)。
高中化学关于炭族元素的知识点详解
![高中化学关于炭族元素的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13c9e2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5.png)
高中化学关于炭族元素的知识点详解(1)相似性① 碳族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都为4个电子,C、Si为非金属元素,Ge、Sn、Pb为金属元素。
② 正价为 4,负价为-4。
③ 非金属元素可形成气态氢化物RH4④ 非金属元素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RO3,其水溶液呈酸性;金属元素低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具两性偏碱性。
2. 碳单质(C)碳元素价态有机物变化及重要物质:碳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和石墨两种。
(1)金刚石和石墨的晶体结构:金刚石晶体里,每个三个碳原子都处于四个碳原子的信息中心,以共价键跟四个结合成正四面体结构,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发展,构成一个空间感网状晶体,为原子晶体。
石墨石墨是层状结构,每层内的碳原子排列成梯形,一条条六边形排列成平面网状结构,同一层内,相邻的碳原子以非极性共价键结合,层与层以范德华力科学管理,因层与层之间更易滑动,质软。
硅晶体为层状晶体(看作混合型晶体)。
(2)物理性质:石墨和石墨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
(3)化学性质:碳循环单质常温下性质很稳定,碳的性质随温度升高,活性增大。
碳的同素异形体晶体结构化学性质相似。
① 可燃性:在充足空气中燃烧C O2(足) 2CO② 高温下,与氢、硫、硅等发生化合反应:C+2S CS2(C表现还原性)C+Si SiC(C表现弱氧化性)C+2H2 CH4(C表现弱氧化性)③ 高温下,与钙、铁、铝、硅的氧化物频发反应,生成碳化物或还原出金属单质。
CaO+3C CaC2+CO(电石)CuO+C Cu+COSiO2+2C Si+2COFe2O3+3C 2Fe+3CO④ 高温下,与水蒸汽发生反应,⑤ 与氧化性酸发生反应:C 4HNO3(浓) CO2↑ 2SO2↑ 2H2O3. 二氧化碳(CO2)属于酸性氧化物,即为碳酸酸酐。
(1)分子组成和结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和一个碳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结合成直线型的由非极性分子;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2)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嗅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加压和降温下转为雪状固体叫干冰,若在压强为101帕,温度℃时,干冰可升华演变成气体;CO2可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1)。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a738796aec3a87c24128c421.png)
元素及其化合物1、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知识特点是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其信息量大,反应复杂,常作为综合试题的知识背景或突破思维的解题题眼。
2、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必须先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部关系,方法是:“抓重点,理关系,用规律,全考虑”。
①抓重点:以每族典型元素为代表,以化学性质为抓手,依次学习其存在、制法、用途、检验等“一条龙”知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②理关系:依据知识内在联系,按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的顺序,将零碎的知识编织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滴水不漏③用规律:用好化学反应特有的规律,如以强置弱等规律,弄清物质间相互反应。
④全考虑:将元素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理解,从而达到解综合试题时能将所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本学科理论、计算或跨学科知识间的外部关系,采取的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①分析:将综合试题拆分思考。
②综合:将分散的“点”衔接到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块”中。
③抽象:在分析综合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
④具体:将提取出的信息具体化,衔接到综合试题中,从而完整解题。
(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⑴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N、Br、I、S、P、C、Si、H。
⑵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③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
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
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⑶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高中化学考点精讲-碳族元素
![高中化学考点精讲-碳族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263264db8bd63186bdebbc10.png)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21、碳族元素.碳及其化合物1.复习重点1.碳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碳族元素化合价为正四价和正二价;2.碳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3.碳和硅的性质、用途。
2.难点聚焦专题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结构、性质比较(见表7—7)3 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性高温也能发生。
1. Si的还原性大于C,但C却能在高温下还原出Si:↑SiO22Si++COC210. Na 2SiO 3的水溶液称水玻璃,但它与玻璃的成分大不相同,硅酸钠水溶液(即水玻璃)俗称泡花碱,但它却是盐的溶液,并不是碱溶液。
2. 非金属单质跟碱液作用一般无2H 放出,但Si 却放出H 2:↑+=++232222H SiO Na O H NaOH Si ↑+↑=+2424H S i F HF Si3. 非金属单质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作用,但Si 能与HF 作用:4. 非金属单质一般为非导体,但Si 为半导体。
5. SiO 2是的酸酐,但它不溶于水,不能直接将它与水作用制备H 2SiO 3。
6. 非金属氧化物的熔沸点一般较低,但SiO 2的却很高。
7. 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 2能跟HF 作用:↑+↑=+24224H SiF HF SiO8. 无机酸一般易溶于水, 却难溶于水。
9. 因H 2CO 3的酸性大于H 2SiO 3,所以在Na 2SiO 3溶液中通入CO 2能发生下列反应:32322232CO Na SiO H O H CO SiO Na +↓=++, 但在高温下↑++232232CO SiO Na SiO CO Na 高温4 硅与碱溶液的反应特点硅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究竟哪种物质是氧化剂?根据化学方程式:↑+=++232222H SiO Na O H NaOH Si进行分析,似乎NaOH 和O H 2都是氧化剂,其实不然。
上述反应实际分两步进行↑+∆+244224H SiO H O H Si ①O H SiO Na NaOH SiO H 2324432+=+ ②其中反应①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8cb6ae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6.png)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其实高中的化学在数理化三科中是最接近于文科类的学科,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学习化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需要记忆许多知识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1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如:Al2(SO4)3=2Al3++3SO42-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成离子形式。
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有:三大强酸(H2SO4、HCl、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OH)2、Ca(OH)2 (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③删:删除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价态不变和存在形式不变的离子)。
④查: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等式两边是否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看几看)①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能不能发生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对不对)。
②看是否可拆。
③看是否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④看“=”“ ”“↑”“ ”是否应用恰当。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以及记忆口诀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以及记忆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15f15fa9fe4733687f21aad0.png)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以及记忆口诀知识改变命运,想要了解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小伙伴赶紧来看看吧!下面由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以及记忆口诀”,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知识点!1)周期表的编排原那么: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例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2)周期表的结构:①七个横行,7个周期——三短(2、8、8)、三长(18、18、32)、一不完全;②18个纵行(列),16个族。
7个主族(ⅠA~ⅦA),(1、2、13~17列);7个副族(ⅠB~ⅦB),(3~12列);Ⅷ族:3个纵行,(8、9、10列);零族:稀有气体(18列);另外,周期表中有些族有特殊的名称: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不包括氢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O、F除外)=价电子数。
非金属的负价的绝对值=8-主族序数(限ⅣA~ⅦA)。
4)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主族元素: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确定族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最后的差值即可确定。
1)实质: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
常用规律如下:主族元素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同一主族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在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2)原子半径大小比拟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区分规律: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碳族元素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碳族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3fc054020066f5335a812140.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碳族元素1.碳及其重要化合物(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及其应用木材干馏所得的固态产物是木炭,木炭由于它的孔隙被干馏时产生的油脂等物质所覆盖,吸附能力较弱,经活化处理增加表面积后就有高的吸附能方。
这种具有高吸收能力的碳,称为活性炭。
活性炭的孔隙多,内表面积大,一般为500rn2/g~l000m2/g。
活性炭属于非极性吸附剂,因此易吸附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
常见的易被活性炭吸附的物质及应用如下:①有毒的气体(或蒸汽):NO、NO2、Cl2、Br2、C6H6(苯)。
活性炭用于去毒、防毒。
②色素。
活性炭用于溶液脱色(漂白),如制造白糖工业中可用活性炭做脱色剂。
③水中有臭味的物质。
活性炭用于水的除臭净化。
(3)碳及其重要化合物2.硅及其重要化合物(1)硅的存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含量仅次于氧,排第二位,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2)硅岛单质: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同素异形体,晶体硅是原子晶体,类似于金刚石,熔沸点高、硬度大,是良好的半导体。
(3)硅的性质: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①Si+O2=SiO2②Si+2NaOH+H2O=Na2SiO3+2H2↑(4)硅的制备及提纯:SiO2+2C=Si+CO↑ , Si+2Cl2=SiCl4 SiCl4+2H2=Si+4HCl (5)硅的氧化物SiO2:①原子晶体,熔点高、硬度大②酸性氧化物:但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SiO 2+CaO 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③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④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抖,制造石英玻璃等。
(6)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8578c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5.png)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1.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按照原子核中质子数的大小和电子排布的规律,将所有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由周期和组成两个维度组成。
周期是指原子核中质子数的递增顺序,组是指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在竖列方向上排列。
3.周期表分区:周期表分为s区(1-2组),p区(3-8组),d区(3-12组)和f区(内过渡金属区)。
4.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符号是代表元素的化学符号,比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碳元素的符号是C。
5.元素的周期和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表示元素的电子层数,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6.主、副、次副周期:周期表中的s区是用户主周期,p区作为副周期,d区和f区则是次副周期。
7.元素周期表的横向周期规律:周期表横向周期数增加,元素的原子半径、电负性、电子亲和能等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8.元素周期表的纵向周期规律:周期表纵向组数增加元素以周期性地重复出现,一个新的主能级开始填入电子。
9.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递减,从上到下递增。
10.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第一电离能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增加,从上到下减小。
11.电子亲和能的周期性变化:电子亲和能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增加,从上到下减小。
12.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电负性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增加,从上到下减小。
13.元素周期表的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在周期表中,元素越往上和越往右,越容易成为氧化剂;而越往下和越往左,越容易成为还原剂。
14.元素周期表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在周期表中,金属性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左下角,非金属性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右上角。
15.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的s区和p区的元素称为主族元素,d区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
16.键合: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预测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合方式,如金属与非金属之间通常是离子键,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通常是共价键。
2024年高考化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c971c8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e.png)
2024年高考化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化学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
下面将总结一些2024年高考化学有机化学的重点知识点。
一、碳与有机化合物1. 碳的特性:碳有四个电子,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与其他元素形成多种配位关系。
2. 碳的同素异形体:同一种物质中,不同原子排列方式的同分异构体。
3. 有机物的命名:包括根据合成方法的命名、根据化合物结构的命名、根据官能团的命名等。
二、烷烃和烯烃1. 烷烃:只含碳碳单键,没有碳碳双键的有机化合物。
a. 单键烷烃(烷烃):根据碳原子数命名(甲烷、乙烷、丙烷等)。
b. 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同分异构体。
c. 燃烧反应和制备方法。
2. 烯烃:含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的有机化合物。
a. 乌拉普反应:破坏烯烃双键,生成烷烃。
b. 乙炔:性质、反应和制备方法。
三、卤代烃1. 卤代烃的命名:根据碳原子数和溴、氯原子数命名。
2. 卤代烃的性质:溴代烃、氯代烃的学名及命名规则。
3. 卤代烃的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亲核取代反应。
4. 卤代烃的制备方法:自由基取代反应、光解反应。
四、醇、酚和醚1. 醇和酚的命名:根据碳原子数和羟基数目命名。
2. 醇和酚的性质:燃烧性质、溶解性质、酸碱性。
3. 醇和酚的制备方法:催化加氢、水合反应、卤代烃与水合反应。
4. 醇的酸碱性和盐类的生成。
5. 醇和酚的鉴别方法。
五、醛和酮1. 醛和酮的命名:根据碳原子数和羰基数目命名。
2. 醛和酮的性质:燃烧性质、溶解性质、氧化性质。
3. 醛和酮的制备方法:氧化还原反应、酸酐酯化反应。
4. 醛和酮的鉴别方法。
六、羧酸和酯1. 羧酸和酯的命名:根据碳原子数和羧基数目命名。
2. 羧酸和酯的性质:燃烧性质、溶解性质、酸碱性质。
3. 羧酸的制备方法:酸酐水解反应、酸酐酯化反应。
4. 酯的制备方法:醇与酸的酯化反应。
5. 脂肪族羧酸和酯的鉴别方法。
七、脂肪族化合物的聚合反应1. 乙烯基聚合物:聚乙烯的制备和性质。
高中化学用语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用语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bb776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9.png)
高中化学用语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术语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如氧气(O2)、水(H2O)。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更简单物质的物质,如氢、氧。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如水。
3. 原子与分子-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4. 化学式- 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表示法,如水的化学式为H2O。
5.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基本单位。
二、化学反应基础1. 化学反应方程式- 描述反应物如何转化为生成物的方程式,如2H2 + O2 → 2H2O。
2. 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多种反应物合成一种生成物。
- 分解反应:一种反应物分解为多种生成物。
- 置换反应:元素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元素和新化合物。
- 还原-氧化反应:电子的转移,伴随能量变化。
3.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4.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给予者,碱是质子的接受者。
5.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三、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1. 卤素- 包括氟、氯、溴、碘,具有氧化性,常见于盐类。
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碱金属(如锂、钠、钾)和碱土金属(如钙、镁)是活跃的金属元素,易与水反应。
3. 氧族元素- 包括氧、硫、硒等,常见的化合物有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等。
4. 氮族元素- 包括氮、磷、砷等,常见化合物有氨、磷酸盐、砷化物等。
5. 碳族元素- 包括碳、硅、锗等,有机化学的基础元素,形成多样化的有机化合物。
四、溶液与浓度1. 溶液的分类- 按浓度分:稀溶液、浓溶液。
高中化学碳族元素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碳族元素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c38a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8.png)
高中化学碳族元素的知识点总结碳族元素是周期表中的第14族,包括碳(C)、硅(Si)、锗(Ge)、锡(Sn)、铅(Pb)和麦家(Ja)。
碳族元素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和特征,下面将对碳族元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原子结构:碳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是外层电子壳的电子数量为4个。
每个碳族元素的原子内核都有与其电子数相等的质子数,电荷中和,具有相应的原子序数。
电子层的排布为[2,8,4],其中两个内层电子属于填充内层,而最外层电子属于价电子。
2.定位和周期性:碳族元素位于第2周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4组。
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有相同数量的价电子,并且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或获得4个电子。
3.物理性质:碳族元素的物理性质有一定的规律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束缚减弱,电子云容易发生形变。
此外,碳族元素的密度、熔点和沸点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增。
4.化学性质:碳族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它们的外层电子配置所决定,其中最外层电子的数量为4个。
碳族元素常发生+4价和-4价两种价态。
在化合物中,它们通常与其他元素形成共价键或离子键。
5.碳的性质:以碳为代表的碳族元素是生命中的基础元素,生物分子的骨架和结构都以碳为主要构成部分。
碳的共有4个价电子,因此形成氧化态及共价化合物较为常见。
碳的同素异形体分子和同系物在化学反应中具有独特的性质和活性。
6.半金属元素:碳族元素中的硅,被认为是一种半金属元素。
硅的特点是中等电负性、半导体特性和热稳定性较好。
硅在电子学和材料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制备半导体器件和太阳能电池。
7.其他碳族元素:除碳和硅外,锡、铅和麥家也是碳族元素。
锡和铅是广泛使用的金属,它们常用于制备合金。
麦家是放射性元素,具有高毒性和放射性衰变的特点。
8.化合物和应用:碳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和广泛的应用。
例如,碳形成的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的基础)、无机化合物(如碳酸盐)和碳化物(如硅碳化物)。
高中化学必修知识点:碳族元素的常见问题
![高中化学必修知识点:碳族元素的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85a45d64693daef5ff73d10.png)
高中化学必修知识点:碳族元素的常见问题
摘要高中频道的编辑就为您准备了高中化学必修知识点:碳族元素的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奇妙的人造血
问题:
奇妙的人造血
解答:
“人造血”同人血相比,比重高于人血,但粘滞性基本差不多。
它有许多的优点:
首先对人体无害。
因为“人造血”不需要肝脏化解代谢,也不会产生有毒的物质损坏肾脏。
在病人自身的造血机能开始恢复时,它能自动的通过肺部的呼吸和尿液排出体外。
其次化学稳定性好。
“人造血”可存放二至三年时间也不会变性,而血库里的血一般只能放二三个月。
另外“人造血”还有优良的运载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能力。
它输给病人时,由于没有血型之分,所以无论何人何时均可输注,十分安全和方便。
此外“人造血”还有一种奇妙的功能。
当人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以后,只要注入“人造血”,它便可把血液中
的一氧化碳夺过来,让红细胞复活,使中毒者起死回生。
“人造血”正以它的巨大作用,成为“失血者的救星”。
科学家们充满信心的预言,不久的将来,血库依靠献血的时代将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人造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族元素的知识点总结
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结构碳旌死素位于第ⅣA族,包括碳(C)、硅(Si)、锗(Ge)、锡(Sn)、铅(Pb)五种元素。
最外层皆有4个电子,这种结构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易形成共价键,难形成离子键。
2.主要化合价碳族元素的化合价主要有+2和+4,C、Si、Ge、Sn 的+4价化合物较稳定,而Pb的+2价化合物较稳定。
3.氢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
氢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RO2;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RO3、 H4RO4或R(OH)4
4.碳族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由C至Pb,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由碳族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碳、硅为非金属,但硅有金属光泽;锗、锡、铅为金属。
二氧化碳:
①物理性质: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②化学性质:
a.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因此当我们进入干枯的深井,深洞或久未开启的菜窖时,应先做一个灯火实验,以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造成危险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回紫色:H2CO3===H2O+CO2↑
c.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
d.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 C6H12O6+6O2
③用途: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比空气重,可用于灭火
b.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它做制冷剂或人工降雨
c.工业制纯碱和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d.植物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一氧化碳:
①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
a.可燃性:2CO+O22CO2
b.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
3Fe+4CO2
③用途:用作燃料,冶炼金属。
④碳酸:弱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CO2↑+H2O
碳:
①元素符号:C
②原子结构示意图:
③电子式:
④周期表中位置:第二周期ⅣA族
⑤含量与存在: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87%,在自然界中既有游
离态,又有化合态
⑥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活性炭
碳(活性炭):
①金刚石: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硬度大,熔点高,不导电,不溶于水
石墨:深灰色的鳞片状固体,硬度小,质软,有滑腻感,熔点高,具有导电性
活性炭: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无定形碳,疏松多孔,有吸附性
②碳的化学性质:
a.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b.可燃性:氧气充足的条件下:C+O2CO2氧气不充分的条件下:2C+O22CO
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4Fe+3CO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3Fe+2CO2↑木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CO2CO
等受热易分解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 H2O+CO2↑Ca(HCO3)2CaCO3+H2O+CO2↑
2.酸式盐性质的一般规律
(1)在水中的溶解性:一般地,相同温度下,难溶性正盐的溶解度小于其酸式盐,可(易)溶性正盐的溶解度大于其酸式盐。
如CaCO3,难溶于水,Ca(HCO3)2易溶于水;Na2CO3易溶于水,NaHCO3的溶解度比
Na2CO3的小。
(2)与酸或碱反应:强酸的酸式盐只与碱反应而不与酸反应;弱酸的酸式盐与足量强碱反应生成正盐,与足量强酸反应生成弱酸。
(3)热稳定性:一般地,热稳定性的大小顺序为正盐>酸式盐(盐的阳离子相同,成盐的酸相同)。
3.碳酸钙在自然界中存在广泛,是岩石的主要成分之一。
不溶于水,但溶于酸。
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它们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其用途图示如下:
CO2气体与溶液的反应规律:
1.向某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时,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
(1)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气体的反应为:
Ca(OH)2+CO2==CaCO3↓+H2O
CaCO3+CO3+H3O==Ca(HCO3)2
(2)向氧氧化钡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的反应为:
Ba(OH)2+CO2==BaCO3↓+H2O
BaCO3+CO2+H2O==Ba(HCO3)2
(3)向漂白粉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的反应为: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aCO3+CO2+H2O==Ca(HCO3)2
2.向某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时,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或浑浊,沉淀或浑浊不消失”
(1)在NaAlO2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时,反应为:
2AlO2-+CO2(少量)+3H2O==2Al(OH)3↓ +CO32-
2AlO2-+CO2(过量)+2H2O==Al(OH)3↓ +HCO3-
(2)向Na2SiO3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时,反应为:
SiO32-+CO2+H2O==H2SiO3↓+CO32-
SiO32-+2CO2+2H2O==H2SiO3↓+2HCO3-
(3)向饱和Na2CO3溶液中不断通入CO2气体,反应为:
2Na++CO32-+CO2+H2O==2NaHCO3↓
3.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将CO2气体逐渐
通入NaOH溶液中,先后发生化学反应:
①CO2+2NaOH==Na2CO3+H2O
②CO2+Na2CO3+H2O==2NaHCO3
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要根据NaOH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讨论。
当时,发生反应①和②,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
当时,发生反应①,溶液中的溶质为 Na2CO3和
NaOH;
当时,发生反应①,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
当时,发生反应①和②,溶液中为Na2CO3和
NaHCO3
碳酸氢盐与碱反应的规律及CO32- HCO3-的鉴别方法:
1.酸式盐与碱反应时的产物要根据相对用量判断
如Ca(HCO3)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a(HCO3)2+NaOH==CaCO3↓+NaHCO3+ H2O(NaOH少量)
Ca(HCO2)2+2NaOH==CaCO3↓+Na2CO3+ 2H2O(NaOH过量)
2.CO32-和HCO3-的鉴别
(1)利用正盐和酸式盐的溶解性可区别CO32-和HCO3-,如分别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CO3不溶,生成的Ba(HCO3)2易溶;
(2)利用与H+反应产生CO2的快慢检验CO32-或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