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思透析安娜悲剧及对现代女性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01
(上旬刊
)
文化研究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思
—透析安娜悲剧及对现代女性启示
——
□郭和英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摘要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
,发挥主动
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

本文从女性意识角度深度透析安娜婚姻爱情的悲剧意蕴,使婚姻中困惑的现代女性得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女性意识安娜觉醒启示
中图分类号
:I14文献标识码
:A
托尔斯泰的《安娜
·卡列尼娜》问世于
1877年。

俄国正出于新
旧制度交替的时代
,道德观念急剧变化、追求个性解放
,恋爱自由成
为了青年人向往的新风尚。

作品中的主人公安娜为争取个性解放、
爱情自由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她的思想正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
进步潮流
,反映着社会所赋予她的新思想、新意识。

托尔斯泰超越了
传统文化对两性特征的僵化表述
,叙述了女性的压抑、呐喊和追求
,
以现实主义的敏锐眼光
,写出了被男性社会传统所埋没的女性的声
音,写出了从
“第二性
”的屈辱地位中挣扎而出的脆弱的女性意识
,
以及这种女性意识的最终毁灭。

它是一部多方位展示女性生活、思考女性身份、生命价值及男女之间关系问题的家庭伦理小说。

一、女性意识与女性角色的断裂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的自觉意识
,它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
,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
内在动机。

女性意识具体地说
,是指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
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
,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
,并
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
,肯定和实现自己社会价值和人生需
求。

女性意识将
“人”和“女人
”统一起来
,体现着包含性别又超越
性别的价值追求。

在男权制社会中
,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事是只有男人才能做
的,而女人
,被禁锢在家庭中
,除了做一个
“贤妻良母
”,她无处施展
自己的才能。

我们把女性的这种定位称之为
“女性角色
”。

女性角色
先于女性意识存在
,在女性未建立起女性意识之前
,就习惯性地以
社会赋予她的女性社会角色出现了。

女性角色是靠社会教育和社会习俗培养的
,是对女性意识的限制和不尊重
,而女性意识也只能从
这些限制中萌发出来。

在女权主义运动之前
,人们根本没有像今天
这样清楚地看到男性对于女性的统治
,也没有意识到这种统治竟然
得到整个社会的接受和认可
,男人和女人自觉自愿地接受了这个秩
序。

由于女,她们
“在关心自己、关
心自己的愿望、目的和需要方面学会的东西就比男人要少得多”。


漫长的父权制的人类文明史中
,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长期处于混沌
状态。

一个女人要让男人们接受
,“就必须像他们那样去思考和行
动,否则他们就会把你当成怪物
,而孤独会成为你的命运。


在《安娜
·卡列尼娜》中,卡列宁是父权制的代表
,他就是理性和
意志的化身。

他缺乏对自己的喜爱和关心
,他的感情世界受到抑制
变得贫乏苍白
,使自己异化成一部
“官厅机器
”。

他也同样压抑安娜
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阻止她产生女性自我意识
,当他得知妻子可能爱
上了别人
,这才思索起有关她的事。

他第一次实实在在地想到她的
个人生活、她的思想、她的愿望。

一想到她可能有
,而且应该有自己
独立的生活
,他就觉得非常可怕。

安娜对他坦白自己的感情后
,他以
种种卑劣的方式破坏她对自身力量的信赖
,削弱她的自尊心
,希望
她重新回到依赖他、对他服服帖帖的角色中去。

父权制加上宗教的作用越发变得强大
,卡列宁获得更大的权利。

安娜
·卡列尼娜自从爱上伏伦斯基
,她内心的平静就被打破
,她
文章编号
:1672-7894(
2008)01-157-02
的内心分裂为两个自我
:一个是符合社会秩序要求的贤妻良母的女
性角色
——一个是鲜活地迸发出青春活力、要
—卡列宁夫人
,要独立、
自尊的女性意识。

她不甘心自己的女性意识被女性角色扼杀
,于是
向丈夫提出离婚
,离婚不成
,她就离家出走了。

她马上发现自己陷入
了窘境
:丢弃了她的女性角色
,就不能在社会上为自己找到一个位
置,就无法在上流社会出入
,她甚至不能作为一个实际存在的人做
些有意义的事。

住在伏伦斯基乡下的庄园里
,没有哪一件事能让她
全身心投入
,她的女性意识与女性角色发生了断裂。

安娜把维系两者的希望
,寄托在她与伏伦斯基日渐飘摇的爱情
上,爱情是她要向世人证明她的女性意识存在的唯一可以利用的手段。

她需要的是让社会承认她的女性意识存在而不是女性角色存在。

这个要求未得到满足
,甚至一点希望都没有。

绝望之下
,她要以死
来让伏伦斯基以及他所在的那个社会承认她的女性意识的存在。

但伏伦斯基心里认定
“我什么都可以为她牺牲
,就是不能牺牲我这个
男子汉的独立性。

”他不明白为什么安娜对于与丈夫离婚显得并不热心
,他认为女人就是需要一个名分就行了
,他不知道他急于给安娜
的那个女性角色就是安娜拼命要挣脱出来的。

两人无法真正理解和沟通
,安娜痛恨伏伦斯基。

临死之前
,她去看望了陶丽和吉娣
,只要泯
灭掉那女性自尊、女性意识
,重拾回一个女性角色
,像她们那样生活
,
也很容易。

可她宁愿去做一个为捍卫女性意识而死的斗士。

安娜的行为与其说是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毋宁说是在努力超越自己的女性
局限
,从传统的女性角色中挣脱出来。

她反思自己的爱情
,发现爱情
不能完成发扬女性意识的任务
,她连爱情也厌倦了。

“一切都是假的
,一切都是谎话
,一切都是欺
)骗,一切都是罪恶
!
”安娜悲剧的意义
在于显示了女性个体正从群体中分化出来
,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

二、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失落
托尔斯泰在描写安娜的容貌时说道
“在她脸上有一股压抑着
的活泼生气
,似乎她身上充满了过剩的精力
,按捺不住要从她那闪
亮的眼神和微笑中不时地泄露出来
”,而这压抑着的活泼生气充满
了过剩的精力
,暗示了在安娜沉稳的表面下隐藏的是一座火山
,蕴
涵着巨大的毁灭性的力量。

而这种生气被压抑的原因在于安娜丈夫卡列宁的刻板、虚伪、自私
,她在卡列宁家长式的统治下感到窒息
,
形成了不爱丈夫爱儿子的扭曲的家庭生活局面。

而安娜渴望得到真
爱,渴望温馨家庭生活。

从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安娜的爱情并不
是水上的浮萍
,她从一开始就渴求一份真实的感情
,但遗憾的是她
丈夫不能给她
,伏伦斯基的追随
,随时出现的殷勤和热切的追求
,终
于将安娜沉睡以久的爱情唤醒了。

她初次认识了女性的自我,安娜
身上蕴涵已久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了。

伏伦斯基对她的爱后来证明绝对不是逢场作戏
“我们要是没
有这种爱情
,
..根本就不能活下去。

”安娜在他的感情中认识了
自己的感情
,她开始审视自己的婚姻
“八年来他怎样摧残我的生命
,
摧残我身上一切像活人之处
,他从来没有想过
,我是一个活的女人
,
是需要爱情的。

”她审视她的丈夫
“他不是一个男子
,不是人
,是木偶
文化研究文化研究
2008.01
(上旬刊
)
!”她的女性意识慢慢形成
“我不能再欺骗自己
,我是一个活人
,
..,我要爱情
,我要生活。


安娜在爱情中展露了她的活力、智慧、情感、兴趣
,在爱情中充
实了自我。

她的付出提升了伏伦斯基的人格力量
,使他从逐香猎艳
的鄙俗行为提升到爱的境界。

他们彼此在对方身上寻找自我
,他们
学会体验高尚的情感
,感受由两人共同创造的生活
,体验爱情带给他
们的幸福和甜蜜。

他们共同付出
“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在互相
认可中
,两个人能够迷失,在他们的爱情
中蕴涵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这些在安娜枯燥单调的婚姻生活中是不曾有过的
,也是伏伦斯基在花天酒地的军旅生活中无从体验的。


列宁对安娜来说是一堵墙
,囚禁她的热情
,缩小她的生命价值
;伏伦
斯基对她来说是一面镜子
,从他那里
,她感受了自我存在
,发现了自
己的价值。

安娜之所以爱上伏伦斯基
,是因为他了解自己
,觉得和他
在一起能扩大自己的人生经验
,实现她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而不仅仅
像有些论者所认为的由于本能的性欲冲动。

安娜只是在追求一份真实的爱情
,但是这份爱情的争取与获得
却是异常艰辛。

一个昔日的上流社会的贵夫人
,一个平凡的渴求爱
的小女子
,一个人承受着如此巨大的压力
,身体的和精神的。

她知道
他们不会饶恕她
,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东西现在都会象那天空
,那绿
叶一样对她毫无怜恤。

但她仍然没有放弃
,没有回到卡列宁身边做
他体面的妻子。

她表现了十分惊人的勇气和毅力
,热烈而又执着
,坚
定而又热情
,真挚而又深沉
,自觉而又清醒。

她去看望儿子
,是对卡
列宁以及上流社会的回击。

在剧院里
,她对侮辱她的卡尔塔索夫妇
进行了反击也是对向她关闭了大门的社交界的反击。

她始终是高傲的,不屈服的。

安娜的女性意识越来越成熟。

由一个追求爱情与幸福的要为自
己的生活做主的小女人
,慢慢成长为敢于公开蔑视社会并与之决裂
的女战士。

她追求爱情和婚姻的统一
,母爱与爱情的统一
,权利和义
务在家庭中的统一是她在成长中的觉悟。

这不仅仅是合理的
,也是
千百万妇女共同的愿望。

安娜的理想与追求是崇高而美好的
,是女
性意识觉醒继而成长的标志。

她的觉醒是有开创意义的
,这也使她
的人格放射出最绚丽的光彩。

在剥削阶级异常强大的社会里
,单靠个人力量单枪匹马同封建
社会所代表的价值观念作斗争
,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不可能的
,
等待她的只能是毁灭。

安娜的悲剧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对人性的严重摧残
,同时
,也揭示了卡列宁所代表的虚伪和
腐朽的封建农奴制下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虽然异常强大
,但它的
崩溃是必然的。

尽管安娜在自我价值的追求上有时过于放纵情绪。

但是她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和发展自我要求以个人能力改变自己的不幸命运
,是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
,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娜之死
,说明在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的社会中个人奋斗的道路
是走不通的
;个人解放应与社会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对现代女性
悲剧给人提供的是一种对不幸事件的严肃思考。

这种思考有利
于我们深化自己的人生
,从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因素作出评判
和否定。

《安娜
·卡列尼娜》无疑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安娜的命运
是必然的
,虽然说依附是造成她悲剧的内在原因
,但是当时的社会现
实造成的女性地位使得女人不得不依附男人。

曾经那么聪明有智慧的安娜在爱情的面前不知该如何保持自我。

她对伏伦斯基的爱已经不是纯粹的爱情需求了
,而是在绝望中为自己寻找精神的栖息地。


对爱情的这种全身心的
,孤注一掷的追求意味着一旦爱情追求的失
败,生活就会失去意义
,生命的价值就会不复存在。

这让爱者和被爱
者都身心疲惫
,都痛苦不堪。

爱情虽然重要
,但无论有多么重要都不
能超越生活
,它也不是婚姻的全部内容。

安娜爱情至上的观点远远夸
大了爱情本身应有的范畴
,她那童话般的世界一旦落实到现实的土
壤里就会轻易粉碎。

虽然她与外界压力的抗争是如此坚强
,她坚强地
争取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地位和权利
,但是她的作为独立的人的
愿望只是为爱情而产生的
,是依附于爱情而发生作用的。

更确切地
说,如果不是爱情巨大的诱惑
,她也许不会如此的坚强。

但一旦得到
爱情她又如此脆弱
,脆弱地除了依附爱情之外别无寄托其实她对爱
情的依附是对所爱男人的依附
,这种依附造成她人格的虚无。

我们从安娜的形象中读出了近代妇女的大不幸
,也读出了现代
女性的大困惑、大烦恼。

她们中的许多人还在重复走安娜老路。

一旦走入婚姻
,就把自己的精神依附于男人身上
,为爱可以牺牲自己的
人格
,甘愿成为男人的附庸
,渴望终身依赖对方。

她们不是将自己与
自己所爱的人完全渗透和融合
,同时保持相互的人格独立
,而是终
日沉入日常生活而不做超越性人生追求
,沉湎于爱情而不发展自己
的聪明才智
,放弃自己的理想
,把爱情当作生命的全部内容。

她们的
结局是只能是被厌倦或者被抛弃。

安娜的悲剧告诉我们
,单纯的两性之爱不足以建立起稳固的完
整的自足的世界
,借助于本然的生命力的迸发与释放虽然可以在一
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突破人生困局
,但从根本上讲非但不能拯救个
人,反而会将个人逼进死胡同。

安娜的悲剧
,值得我们每位当代女性
深思、警醒
!希望天下所有的陷入爱情与婚姻的女性
,坚守自己独立
的人格
,保留独立的女性意识
,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永远不失掉自
我,永远不以男人或者社会的附庸物而存在
,从而实现女性意识真
正意义的回归。

参考文献
:
[1]E.M.温德尔
.女性主义神学景观
[M].北京
:三联书店
,1995.
[2]西蒙娜
·德·波伏娃
.第二性
[M].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
[3]列夫
·托尔斯泰
.安娜
·卡列尼娜
[M].上海
:远东出版社
,1997.
[4]张玉娟
.“女性意识的萌芽与失落
”[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6(
1)
.
[5]杨静
.“追求与幻灭
”[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1).
!!!!!!!!!!!!!!!!!!!!!!!!!!!!!!!!!!!!!!!!!!!!!
(上接第
144页)
亮色。

相比之下
,裘德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散发着一种黑暗和阴沉。


德的努力和挣扎表明了
,宗教精神可能蜕化为一种压制人的观念和
制度
,无法容忍裘德性格中对个体爱欲的倾向。

难能可贵的是
,虽然
裘德的生命中有太多的困苦和疼痛
,但他并非走向救赎
,而最终是
走向了《约伯记》中对上帝的质问。

当理想、职业、孩子、爱情一个个
弃他而去之后
,他象约伯那样诅咒着自己的生日。

和苔丝一样
,裘德
被困在不利于他们的社会环境和性格缺陷交织编成的网中
,越是挣
扎越是难以脱身。

不愿逆来顺受却无法挣脱
,这是从哈代那里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的悲剧气氛。

较之古典悲剧中对命运之神盲目的恐惧和绝望
,哈代
的悲剧小说凭借其对环境
,性格和命运之关系的真知灼见
,产生更
具体
,更强烈的悲剧效果。

虽然没有叱咤风云的宇宙众神
,苔丝
,裘
158
德等小人物的反抗却将他们生活的时代和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冲突
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正因为如此
,他们的反抗中体现出的人
的尊严和对理想幸福的永恒追求才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这种源于
哈代的现实主义描写的悲壮之美是哈代悲剧小说的核心,使这些作
品超越了某一具体的时空。

参考文献
:
[1](英)托马斯
·哈代
.无名的裘德
.刘荣跃译
.太原
: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6.
[2]ShouhuaQi.祁寿华
.WilliamW.
Morgan.回应悲剧缪斯的呼唤
:托马斯
·
哈代小说和诗歌研究文集
[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任生名
.西方现代悲剧论稿
[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4]肖四新
.西方文学的精神突围
[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