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发展思想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很有限,必须始终坚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能不能坚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既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安全,也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和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我国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和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才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需要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战略反映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相互协调,实现均衡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可持续发展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关键字:形成、发展过程、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过程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背景
1.全球大环境下的时代背景
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对此,人们
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好像自己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长期掠夺资源而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这种掠夺式生产已经造成了生态和生活的破坏,大自然向人类亮起了红灯。上个世纪中叶Rachel Carson推出了一本论述杀虫剂,特别是滴滴涕对鸟类和生态环境毁灭性危害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尽管这本书的问世使卡逊一度备受攻击、诋毁,但书中提出的有关生态的观点最终还是被人们所接受。环境问题从此由一个边缘问题逐渐走向全球、经济议程的中心。在这之后,随着公害问题的加剧和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把经济、社会和环境割裂开来谋求发展,只能给地球和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源于这种危机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80年代逐步形成。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1987年,受联合国委托,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WECD的成员们,把经过4年研究和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模式。
2.中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
1994年3用25日,李鹏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即《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口、环境与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成为制约各国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中国政府于1991年6月发起并在北京召开了发展中国家环境发展部长级会议。联合国也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李鹏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会议并做出了履行《21世纪议程》等文件的承诺。为了履行承诺,由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等国务院52个部门共同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它从中国国情和基本战略出发,提出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有关政策、措施方案。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制定中国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在1995年9月28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其后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重要目标的内容,得到了具体体现。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酝酿与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以往人们对经济增长津津乐道,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以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随着"公害"的显现和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人们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极限"的讨论。
把经济、社会与环境割裂开来,只顾谋求自身的、局部的、暂时的经济性,给人类带来的只能是他人的、全局的、后代的不经济性,甚至灾难。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的认识的加深以及范围更广、影响更深、解决更难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开始被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八十年代逐步形成。
此后,人们为寻求一种建立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承受基础上的长期发展模式,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先后提出过"有机增长"、"全面发展"、"同步发展"和"协调发展"等各种构想。
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工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包括科学、教育、经济社会及政治方面的22位成员组成的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并要求该组织以"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制订"全球变革日程"。1987年该委员会把长达4年的研究、经过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该报告对当前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