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论文:阳离子染料可染PTT共聚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论新型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织物的性能

论新型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织物的性能

原料的强力相对较好 ,而且试样 的纵密介于试样 1 和试样 3 之间 ,当受到拉伸时,要抵抗线圈之间的摩擦
力所需要的外力是最大的,其断裂强力就最高 ,同时试样 2 的容易断裂特性也使得织物的伸长能力较差 , 而且原料中也没有伸长能力较好 的纱线来改善其伸长特性 ,所以试样 2 的断裂伸长率最小。
对于添纱织物而言,采用两种不同原
试样 1
试样 2
试样 3
图 4 3种试 样透 气性 测试 结果
料进行添纱编织时,添纱效果对织物的透气量影响不大 ,因为织物的透气量与织物的密度关系密切 , 织物 的添纱效果的好坏仅改变纱线在织物正反面的位置 ,而不改变织物的密度 , 以透气量相差不大 。 所
第3 期
论新型聚对苯二 甲酸丙二醇酯织 能对过滤效果 的影响;降落伞 、水龙带的透气性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 ,服用织物的透 气性也直接影响服装的舒适性与保温性 。 由图4中的数据可以看 出,试样 3的 透气量最小 , 透气性最差 , 其次是试样 2 ,
试样 I 试样 2 试样 3
, . , ,
从纱线原料上看, 一般情况下, 纱线在磨 篓
线在反复拉伸中的变形能力 比较 ,肿
由于在
图 3 3 添纱织 物磨 擦 10 后的重 量损 失率 种 00转
分子链中多了一个亚甲基 ,分子柔顺性增加 , 纱线变得更加柔软,具有明显优于常规涤纶和
3 P’ P 1添纱织物 的耐磨性
所谓磨损是指织物与另一物体由于反复摩擦而使织物逐渐损坏 。耐磨性就是织物在一定使用条件下抵 抗磨损的能力。平时在人们的穿着中,衣服的袖部 、 肘部以及 “ 口”部位 、裤子的臀部 、膝盖都是磨损 三 较为突出的部位 。 根据不同部位的磨损方式 , 耐磨试验仪器大体可分为: 平磨 、曲磨 、 折边磨和动态磨等。 纺织 品的耐磨性 是一重 要 的质量 指标 ,直 接影 响纺织 品及其 制品 的耐 穿用性 。 由图 3 中数据 比较可知 , 经过 100 0 转磨 擦后 , 种试样 中, 3 试样 1 的重量损失率最小 , 说明试样 1 的耐磨性最好。试样 2的重量改变 最为明显,说明试样 3的耐磨性好于试样 2 。 损过程中主要承受拉伸应力 ,而且是承受远 I : L 断裂应力小的反复应力 , 以纱线在反复拉伸 所 中的变形能力大的 , 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对纱 ,

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调研报告

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调研报告

PTT项目调研报告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2007.7.27一、PTT简介1.1 PTT的结构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或对苯二甲酸和1,3-丙二醇聚合而得的聚酯。

PTT是继20世纪50年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70年代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之后新研发的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新型聚酯高分子材料,1998 年被美国评为六大石化新产品之一。

与PET和PBT化学结构中偶数个亚甲基单元相比,PTT存在着3个亚甲基。

正是由于PTT 奇数个亚甲基单元的“奇碳效应”,使苯环不能与3个亚甲基处于同一平面,邻近2个羰基的斥力不能呈180°平面排列,只能以空间120°错开排列,由此使PTT大分子链形成螺旋状排列,最终影响PTT的物理性能。

图1 三种芳香族聚酯的结构在PTT晶体中大分子链的构象中,-O-CH-CH-CH-O-单元具有1种能量最低的反式-旁式-旁式-反式构象即呈现明显的的“z”字形构象,使得PTT大分子链具有如同线圈式弹簧一样变形的弹性。

这种非伸直链型的螺旋状结构就象弹簧一样,在纵向外力作用下,“旁式”单元发生键旋转而转变为“反式”构象。

由于这种构象转变仅仅包含C-C和C-O键旋转,分子链的伸长很容易发生,而且在这种旋转过程中分子的构型并未发生变化,所以构象转变完全是可逆的,外力除去后又恢复原状。

这种结构赋予了PTT良好的内在回复性,而且纤维模量较低。

1.2 PTT的性能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相比,PTT由于其独特的螺旋状结构而具有优异的性能,兼具尼龙的柔软性、腈纶的蓬松性和涤纶的抗污性,加上本身固有的弹性、适中的玻璃化温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把各种纤维的优良性能集于一体。

而且PTT易与尼龙或聚酯纤维共聚,与纤维素丝共混,与弹性纤维(如聚氨基甲酸乙酯、聚醚基纤维等)复合,具有不褪色、不变黄、不起条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最热门的高分子新材料之一。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制备新方法_崔小明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制备新方法_崔小明
第1期
白 玲 : 无 卤 阻 燃 增 强 PTT / 回收 P E T 瓶片复合材料的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7
S tu d y o n th e halo gen fre e a n d flam e re ta r d a n t re in fo rce d P T T /re c y c le d P E T bo ttle flak es com posites
IV L ,由 于 这 次 收 购 , 完善了在欧洲市场的一揽子资产, 在事业上, 猫准了作为引领者的地位。
(王德诚供稿)
Cepsa( Compa? ia Esp a? ola de Petr6leos,S. A . U . ) 的 San Roque 工 厂 。 & !1 8 〇 ^116工 厂 , 生 产 ? 1^、 ? ? 人、 ? £ 1 \生 产 能 力 分 别 年 产 2 2 万 1 : 、 3 2 . 5 万 1、 1 7 .5 万 1。 从 邻 接 的 « 油 厂 采 购 原 料 。 在 生 产 PIA..PTA 、 PET的 世 界 , 也 是 为 数 不 梦 的 一 •条 龙 生 产 工 厂 。 Cepsa,在 欧 洲 唯 一 制 造 精 间 苯 二 甲 酸 , 与 先 进 的 专 利 技 术 一 起 • 其 生 产 规 模 在 世 界 也 是 第 2 位 。 关 于 PTA , 也 拥 有 专 有 技
术 , I V L , 在 今 年 6 月 收 购 了 Cepsa 在 加 拿 大 拥 有 的 P T A 工 厂 ( 年 产 6 0 万 t ) 。 关 于 Cepsa 的 P E T 生 产 , 因 为 与 IV L 在 荷 兰 鹿 特 丹 以 年 产 2 2 万 t 运 营 的 PET工 厂 , 技术是同类型, 期待■ 以低成本的增容改造。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合成及表征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合成及表征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合成及表征
陈国康;扬佳庆;顾利霞
【期刊名称】《塑料工业》
【年(卷),期】1999(027)005
【摘要】采用直接酯化缩聚合成工艺自制新型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详细讨论了聚合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分析表征了PTT的结构,并将结果同PBT和PET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酯化反应转化率达到80%左右开始进行缩聚反应有利于减少副产物,同时也不会影响制得合格的PTT树脂:在PBT大分子链节中的(-CH2)数是PET的2.04倍,是PTT的1.34倍;PTT大分子链节中的(-CH2)数是PET的1.52倍.因此PTT大分子链的柔顺性在PBT和PET之间【总页数】3页(P1-3)
【作者】陈国康;扬佳庆;顾利霞
【作者单位】中国纺织大学材料学院,上海200051;中国纺织大学材料学院,上海200051;中国纺织大学材料学院,上海20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
【相关文献】
1.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蒙脱土复合材料及其表征 [J], 刘增君;陈克权;党昆阳;颜德岳
2.Ti功能化磷酸锆催化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J], 李梦蝶;贾冰莹;李晨;王庆
印;王公应
3.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合成研究进展 [J], 李梦蝶;翟刚;贾冰莹;白元盛;王公应
4.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化学结构的表征研究 [J], 陈克权;江若平;李德生;张飚;陈恩庆
5.含成核体系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合成及结晶行为研究(Ⅰ)材料的合成 [J], 徐勇;贾红兵;祝根平;俞成良;杜延博;叶胜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及参考(模板word)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及参考(模板word)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建关于编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及参考(模板word )(模版型)【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核心提示:1、本报告为模板/范文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主管部门 (1)1.1.6项目投资规模 (2)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3)1.1.9项目建设期限 (3)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1.7综合评价 (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8)2.1项目提出背景 (8)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8)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8)2.3.1促进我国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9)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9)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9)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9)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10)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0)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1)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1)2.4.1政策可行性 (11)2.4.2市场可行性 (11)2.4.3技术可行性 (12)2.4.4管理可行性 (12)2.4.5财务可行性 (13)2.5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项目发展概况 (13)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3)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14)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4)2.5.4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14)2.6分析结论 (14)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6)3.1市场调查 (16)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16)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6)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7)3.1.4替代产品调查 (17)3.1.5产品价格调查 (17)3.1.6国外市场调查 (18)3.2市场预测 (18)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18)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9)3.2.3价格预测 (19)3.3市场推销战略 (19)3.3.1推销方式 (20)3.3.2推销措施 (20)3.3.3促销价格制度 (20)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21)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1)3.4.1产品方案 (21)3.4.2建设规模 (21)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22)3.6市场分析结论 (22)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2)4.1地理位置选择 (23)4.2区域投资环境 (24)4.2.1区域地理位置 (24)4.2.2区域概况 (24)4.2.3区域地理气候条件 (25)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25)4.2.5区域资源概况 (25)4.2.6区域经济建设 (26)4.3项目所在工业园区概况 (26)4.3.1基础设施建设 (26)4.3.2产业发展概况 (27)4.3.3园区发展方向 (28)4.4区域投资环境小结 (29)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30)5.1总图布置原则 (30)5.2土建方案 (30)5.2.1总体规划方案 (30)5.2.2土建工程方案 (31)5.3主要建设内容 (32)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3)5.4.1给排水 (33)5.4.2供电 (34)5.5道路设计 (36)5.6总图运输方案 (37)5.7土地利用情况 (37)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37)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37)第六章产品方案 (39)6.1产品方案 (39)6.2产品性能优势 (39)6.3产品执行标准 (39)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39)6.5产品工艺流程 (40)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40)6.5.2产品工艺流程 (40)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40)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41)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41)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41)6.8仓储方案 (41)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2)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2)7.2主要设备选型 (42)7.2.1设备选型原则 (43)7.2.2主要设备明细 (44)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45)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5)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5)8.2.1能源消耗种类 (45)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5)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6)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46)8.4.1项目能耗分析 (46)8.4.2国家能耗指标 (47)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7)8.5.1工业节能 (47)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48)8.5.3节水措施 (48)8.5.4建筑节能 (49)8.5.5企业节能管理 (50)8.6结论 (50)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1)9.1设计依据及原则 (51)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1)9.1.2设计原则 (51)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2)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2)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2)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53)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54)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54)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55)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57)9.5绿化方案 (57)9.6消防措施 (57)9.6.1设计依据 (57)9.6.2防范措施 (58)9.6.3消防管理 (59)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60)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60)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61)10.1 编制依据 (61)10.2概况 (61)10.3 劳动安全 (61)10.3.1工程消防 (61)10.3.2防火防爆设计 (62)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62)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62)10.3.5抗震设防措施 (63)10.4劳动卫生 (63)10.4.1工业卫生设施 (63)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64)10.4.3个人卫生 (64)10.4.4照明 (64)10.4.5噪声 (64)10.4.6防烫伤 (64)10.4.7个人防护 (65)10.4.8安全教育 (65)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6)11.1组织机构 (66)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66)11.3人力资源管理 (67)11.4劳动定员 (67)11.5福利待遇 (68)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69)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69)12.2 建设工期 (69)12.3实施进度安排 (69)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0)13.1投资估算依据 (70)13.2建设投资估算 (70)13.3流动资金估算 (71)13.4资金筹措 (71)13.5项目投资总额 (71)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74)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75)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75)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75)14.1.2产品成本 (76)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77)14.2财务评价 (77)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77)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78)14.2.3不确定性分析 (78)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81)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83)15.1项目风险因素 (83)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3)15.1.2技术风险 (83)15.1.3市场风险 (83)15.1.4资金管理风险 (84)15.2风险规避对策 (84)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84)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84)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84)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85)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86)16.1招标管理 (86)16.2招标依据 (86)16.3招标范围 (86)16.4招标方式 (87)16.5招标程序 (87)16.6评标程序 (88)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88)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88)16.9合同备案 (88)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90)17.1结论 (90)17.2建议 (90)附表 (91)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91)附表2 总成本表 (92)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94)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95)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97)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8)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9)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00)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01)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03)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4)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6)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08)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10) (114)第一章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改性研究进展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改性研究进展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改性研究进展【摘要】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目前已在纤维领域被广泛应用,此外还可在单丝、薄膜、热塑性工程塑料和无纺布等领域开发PTT的应用。

虽然PTT基础树脂性能优异,但作为工程塑料的应用在强度、刚性、耐热性、抗疲劳性、成型加工性、阻燃性方面还优待提高。

研究PTT作为工程塑料的应用备受关注,其改性研究包括共混改性、玻纤增强改性、纳米复合改性和成核剂改性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工程塑料;改性1 PTT共混改性的研究现状近年来,由于研发费用的增加,聚合物新品种的研发速度有下降趋势,因此,人们更多地关注现有材料的共混改性和合金化,PTT作为一种有待工程塑料化的新型聚酯,在韧性、耐热性、成型加工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最近,PTT与其他聚合物共混改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用于PTT共混改性的聚合物主要有EPDM、PE、PET、PBT、PEN、PEI、PTN等。

如Ravikumar等[1]用PALS和DSC研究了EPM-g-MA对PTT/EPDM共混物的增容效果。

DSC研究表明当PTT/EPDM组成比为50/50,共混物具有两个玻璃化温度,属于两相结构。

当加入EPM-g-MA后,两个玻璃化温度相互靠近,表明共混物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增强。

PALS结果显示,未经增容的PTT/EPDM共混物中自由体积的孔尺寸和浓度随EPDM含量增加而增大,表明EPDM和PTT 的自由体积有一定程度的合并,但仍然是相分离形态。

PTT/EPDM共混物的自由体积正向偏离已知自由体积线性加和规律。

然而,EPM-g-MA增容PTT/EPDM 共混物的自由体积参数明显减小,归因于EPM-g-MA增容作用提高了共混物组分间界面粘结。

2 PTT玻纤增强改性的研究现状玻纤增强是热塑性聚合物作为工程塑料应用的一种重要途径,可提高聚合物的耐热性、强度、韧性和尺寸稳定性等。

为此,玻纤增强PTT也有不少研究。

阳离子可染聚酯酯型改性剂的合成研究

阳离子可染聚酯酯型改性剂的合成研究

性 剂己二酸 乙二醇酯 , 化剂用量 、 对催 反应温度 、 反应时间、 投料 比等 因素进行 了探讨 , 采用红外光谱 法对产
物进行 了表征 。结果表明 : 当催化剂质量分数为 0 0 % , .5 乙二醇 :己二酸( 摩尔 比) 3 2: , 为 . 1 反应温度 l5 l

10℃, 2 反应时间 35h时 , . 其酯化率超过 9 % , 0 且粘度低于 0 0 a・ 。红外 光谱 分析表 明, .5P s 产物 中含有
续聚合及纺丝、 成品纤维的质量下降 , 因此需通过
调整反 应 物 比例 , 使反 应 的酯化率 较 高 , 同时又使
产物 的粘度 较低 。
1 3 实验 方法 .
前聚酯纤维中用量较大的一个 品种 , 是在高温高
压 阳离子 可染 聚酯 ( D ) 维 的基础 上引 入柔性 C P纤
链作 为第 四单 体 制 备 而 成 。改 性 剂 ( 四单 体 ) 第 的加人 , 以降低 纤维 的熔 点 , 加纤维 中的非 晶 可 增 区 , 善非 晶 区中大分 子 的活动性 , 而实现 阳离 改 从 子染料 常 压沸 染 的效 果 ¨ 。 目前 , J 常用 的改 性 剂主要 包括 醚型 及酯 型两种 , 中 , 型改性 剂 的 其 醚 制备工 艺 较 为 成 熟 , 对 于 酯 型 改 性 剂 , 要 而 主 采用不 同结构 的 多元酸 与多元 醇反 应制得 。作 者 选 用 己二酸 与 乙二 醇 反应 合 成 酯 型改 性 剂 , 论 讨 了影 响酯化 反应 的各种 因素 , 化 出较 佳 工 艺 条 优
酯键 , 说明 己二酸与乙二醇发生 了酯化反应。
关键 词 : 阳离子可染聚酯 己二酸乙二醇酯 酯化反应 酯型改性剂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研究进展(二)3 PTT的结构与性能3.1 特性黏度与相对分子质量聚酯相对分子质量由特性黏度[η]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由Mark-Houwink方程表示,即[η]=KMα,这里K和α是与聚合物、溶剂类型及测量黏度时的温度相关的常数。

表1归纳了PTT在不同溶剂体系和测量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方法时的常数,分子量测量方法不同,分别代表MW和材Mn。

表1 PTT在各种溶剂中的Mark-Houwink常数3.2 晶体结构与PET和PBT一样,PTT晶体为三斜晶系晶体结构。

表2列出了由广角X散射(WAXD)和电子散射(ED)法测得的PTT晶胞参数。

图8(略)为分子链排列示意图。

PTT分子链在c-轴方向上包含两个重复单元,亚甲基以高度收缩的旁式-旁式(gauche-gauche)构象排列,因此PTT链呈现Z形螺旋排列。

正是这种高度收缩的结晶链才使PTT具备了某些不寻常的特性。

表2 PTT晶体晶胞参数和密度文献数值PTT是一种半结晶高聚物,DSC测得的熔点为228℃。

各文献用Hoffman-Week 作图法得到的平衡熔点Tm°分别为238℃、244℃和248℃。

通常半结晶高聚物平衡熔点ym’比DSCym值高15-25℃。

PBT的平衡熔点Tm°为245℃,那么PTT的平衡熔点Tm°为248℃是比较可信的。

3.5 结晶动力学Chuah用DSC法比较了PET、PTT和PBT的等温结晶动力学,PTT的结晶速率介于PET和PBT之间。

在175-195℃之间,Avrami速率常数K在10-3-10-2min-1数量级。

在相同过冷度下这个K值数量级高于PET而低于PBT。

陈国康等人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和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TT、PBT和PET的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总结晶速率排列顺序为PBT>PTT>PET,对应的结晶活化能分别为32.32、61.93和83.61kJ/mol。

新型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性能及合成

新型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性能及合成
样 的形变 和形 变 回复 能 力 . 纵 向外 力 作 用下 , 在 分
子链 很容 易 发 生 伸 长 , 在 外 力 去 除 后 又 恢 复 原 且
状 , 有 优 良 的 回弹 性 , 以 , T 具 所 P T性 能 独 特 ” 色性 及抗 污等性 能 . 同系列 的 染 与 聚 酯相 比较 , T P T与 P T的 强 度 、 度 相 似 , 又 E 硬 但 同 P T一样易 于加 工 , 弹 性 、 寸稳 定 性 和染 色 B 其 尺
关 键 词 :T 性 能 ; 成 ; ,一D P T; 合 13P
中 图分 类 号 :T 2 . 1 Q 3 3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612( 0 0) 6—0 4 17 3 21 0 0 9—0 7
聚酯 纤维 具有 良好 的使用 性 能和加 工性 能 , 成 为 当前 国际上 研究 的热 门之 一. 聚酯纤 维 家族 的 继
第 9卷 第 6期
201 0年 6月
南 阳师 范学 院学报
J u n lo n a g No m a ie st o r a fNa y n r lUnv ri y
Vo . . 19 NO 6
J n. 2 0 u 01
新 型 纤 维 聚 对 苯 二 甲酸 丙 二 醇 酯 的性 能 及 合 成
胡 登 卫
( 鸡 文理 学 院 教 学设 备 与 实 验 室 管 理 处 ,陕西 宝鸡 7 1 0 ) 宝 20 7
摘 要 : 聚对 苯二 甲 酸 丙二 醇 酯 ( T ) 一 种 具 有 广 泛 应 用前 景 的 新 型 聚酯 纤维 , PT 是 兼有 聚 对 苯二 甲酸 乙二 酯 ( E ) 聚 PT 、 对 苯二 甲酸 丁二 酯 ( B ) 聚 酰胺 ( A 的 优 良性 能 , 蓬松 性 、 PT 、 P ) 其 回弹 性 、 柔韧 性 、 污 性 、 磨 性 、 潮 性 、 色性 等 使 用 性 能 抗 耐 抗 染 和 加 工性 能 较 好 . 成 P T, T 及 其 化 合 物 为 催 化 剂 , 用 直 接 酯 化 法路 线 为 佳 , 化 时 所 需 反 应 温 度 高 于 P T 缩 聚 温 合 T 以 i 采 酯 E , 度 低 于 P T. 阶 段 反 应 时 间比 P T短 . 据 我 国 国情 , 发研 究 1 3 丙二 醇 ( ,- D) P T具 有 极 其 重 要 的 战 略 意 义 . E 各 E 根 开 ,一 1 3P 、 T

阳离子可染聚酯切片聚合工艺的研究(一)──阳离子可染改性聚酯的流变性能

阳离子可染聚酯切片聚合工艺的研究(一)──阳离子可染改性聚酯的流变性能

α科研报告阳离子可染聚酯切片聚合工艺的研究(一)阳离子可染改性聚酯的流变性能赵庆章 金 剑 杨 宇 夏 禾 钟淑芳(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合纤所)【摘要】 基于毛细管流变仪对阳离子改性聚酯流变性研究,论述了第三单体含量、特性粘度、温度等对改性聚酯流变性的影响,并以此为聚合工艺参数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主题词: 阳离子可染性纤维 聚合工艺 流变性1 引 言 聚酯纤维具有强度高、耐磨、抗皱、易洗、快干等许多优良性能,但由于聚酯纤维结构致密,没有亲染料的基团,故不易染色。

为改善聚酯纤维的染色性能,国内外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研究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改性聚酯(CD P)。

我国经“六五”、“七五”、“八五”的攻关,已基本上掌握了CD P的制造工艺,但由于改性聚酯的制造是通过大分子主链上引入阳离子可染基团,因此在性能上与常规聚酯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特别表现在其熔体流变性及结晶性等。

本文旨在对阳离子可染聚酯的流变性能进行研究,以预测聚合物的可加工性,尤其希望通过对流变性的研究,为选择聚合工艺参数提供可靠的依据。

2 实验条件2.1 实验原料:CD P样品(自制)。

2.2 测试仪器:毛细管流变仪Rhegraph2001 (德国),毛细管长径比L D=40,压力传感器为2000Pa。

3 结果与讨论3.1 第三单体的含量对阳离子可染改性聚酯流变性的影响高聚物在达到一定的温度后便进入粘流态,聚合物开始流动。

从分子结构上来说,产生流动的本质是聚合物分子产生了相对位移[1],外界的温度和压力提供了使聚合物流动的能量,也就是说,是外界的能量提供了拆开分子间作用力的动力。

不难理解,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流动性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阳离子可染改性聚酯中引入的第三单体是间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磺酸钠,磺酸基团严重阻碍了大分子的内旋转,所以第三单体的含量对阳离子可染改性聚酯的流变性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聚合物中第三单体含量的不断增加,使聚合物的流动性能越来越差。

CDPTT/PTT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CDPTT/PTT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唧 进 行 共 混 纺 丝 , 备 C P r PT 纤 维 , 制 D T/' I 对
C P Y P r共 混体 系 纺 丝 工 艺 以及 所 纺 制 的 初 D T/ T 生 和拉伸 纤维 的力 学性 能 、 向 、 晶性能 及染 色 取 结
仪测试 , 预加张力 0 8c , . N 拉伸速度 5 m mn 0m / i。 纤维 取 向 : 用 东 华 大 学 的 S M.I型声 速 采 O 1 仪, 通过对声波在纤维中传播速度的测定 , 来计算 纤 维 的声速 值 和模量 。
1 12 C Pf/ ’ 混 纤维 的制备 . . D 1 rm 共 1
配 方如下 : 料质 量 分 数 1 , 比为 10:1染 染 % 浴 5 ,
液p H值为 4 5 用分散型阳离子红 S -R 染料 ., DG L
进行 染 色 。采用 7 110型分 光 光度 计 测 定原 液 2 .0 的 吸光度 ( 。) A 和残 液 的 吸光 度 ( ) 以去离 子 A , 水 为参 比溶 液 。利 用 下式计 算 上染 率 ( ) :
mm, 纺丝 速度 8 0m mi, 0 / n 纺丝 温 度 为 2 0℃ , 7 喷 丝板 3 6孔 , 丝孔 直 径 0 3 m 喷 . m。初 生 纤 维 的拉
(B) P T 纤维 所不 能及 的天 然 回弹性 、 污 性 , 以 抗 所
伸 在 B ne 03加捻 拉伸 机 上进行 。 anq3 1
摘 要 : 采用 阳离子 可染 聚对苯 二 甲酸丙 二 醇酯 ( D T ) C P r 与聚 对苯 二 甲酸 丙二 醇酯 ( I) 混 , 备 P1 共 ’ 制
C P T P T纤维 。通过纤维强度 、 DT /T 声速取 向、 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纤维 的力 学性能及结 晶取 向进行 表征 , 测 定 了染 色性 能。结果表 明: D TrP C P / Tr中间苯二 甲酸丙二 醇酯_一 5磺酸钠 ( IT 的引入 , SP ) 纤维 的相对断 裂强

化纤新材料_PTT的合成_性能及应用

化纤新材料_PTT的合成_性能及应用

化纤新材料—P T T的合成、性能及应用叶胜荣 边 界 封麟先(浙江大学) 【摘要】 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PTT)是一种新型聚酯材料,因具有优良的性能而被广泛用于纤维(服用材料、地毯等)、工程塑料等领域,是目前国际上合纤新品种开发的热点。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PTT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应用。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PTT) 合成 结构 物理化学性能 应用中图分类号:TS102.522 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Poly2 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TT)是一种新型聚酯材料,它是由对苯二甲酸(TPA)和1,3丙二醇(PDO)缩聚而成,属结晶性的线型饱和聚酯树脂。

在化学结构上,可以看成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酯(PB T)的同系物。

由于PTT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低成本合成PDO取得成功[1],使之在纤维及工程塑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合成与PET、PB T传统的合成方法相似,PTT 的制备可由酯交换—缩聚法和直接酯化—缩聚法等两种方法合成。

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酯交换或酯化反应,即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 T)或对苯二甲酸在催化剂存在下,与1.4~2.2摩尔的1,32丙二醇在常压、155~230℃(酯交换)或200~240℃(直接酯化)下反应,随着副产物甲醇或水的蒸出,得到对苯二甲酸双羟丙酯及其齐聚物。

第二阶段为缩聚反应,通常在催化剂存在下,在压力小于133.3Pa,温度为255~270℃条件下反应4~5小时,蒸出1,3丙二醇及副产物,得到高分子量的PTT[2]。

反应中所用的催化剂大多与合成PB T所用的催化剂相同,一般为钛酸四丁酯[Ti (OBu)4]。

Schmidt[3]等对制备聚酯的钛催化剂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具有TiO2・ZH2O (Z=0.01~2)或(M n O)x・(TiO2)・(H2O)z(M:Li、Na、Rb、Cs、Mg、Ca、Sr、Ba,n=1或2,x= 0.01~6,Z=0.01~2)的钛化合物比现在已知的钛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效果。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研究进展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研究进展

2013年2月陈君等.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研究进展49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研究进展陈君1,黄宝铨2,陈婷1,陈庆华2,肖荔人1,钱庆荣2 (1.福建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350007;2.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350007)[摘要]介绍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热塑性聚酯在纤维材料和工程塑料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详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P7r r树脂的结构合成、共混改性以及结晶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概况,重点是共混改性,其中包括聚烯烃类、聚酯类、热塑性弹性体及A B s树脂的共混改性;结晶性能主要是m结晶过程中结晶动力学研究以及与其共混物的结晶性能研究,并认为PI-I'树脂未来将在工程塑料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结构共混结晶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r T)是由对苯二甲酸(门A)和l,3一丙二醇(PD O)缩聚而成的新型热塑性聚酯,其分子化学结构中含有奇数个亚甲基单元,在分子链之间会产生“奇碳效应”。

因此,Pr T分子中三个亚甲基单元采取高度紧密排列的旁式一旁式构型¨j,分子链呈螺旋型即明显的“z”字形构象,这种非伸直链型的螺旋状结构赋予PT T优异的弹性恢复能力和回弹率,使其具有独特的应用加工性能。

P T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酸酯(PE 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均是脂肪族聚酯树脂,在纤维材料应用领域里,m不仅克服了PET的刚性和PB T的柔性,而且综合了尼龙的柔软性、腈纶的蓬松性和涤纶的抗污性等优点,引起了纤维材料界的瞩目,国内外将PT T作为2l世纪的新型化纤材料之一。

目前开发的PI-I’纤维及其所拓展应用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旧J:合成PD O生产工艺的开发研究;m纺丝工艺技术研究;PT T纺织品的开发应用研究;PT T 纤维在非织造布中的应用研究等。

在工程塑料应用领域里,m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塑料,既具有与PET相媲美的力学性能,又具有与PB T相类似的加工性能,其开发应用前景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结构性能和纤维性能的分析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结构性能和纤维性能的分析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结构性能与纤维性能研究摘要f(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聚酯树脂,它皖保持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一些优良性能,又有更好的染色性及拉伸回弹性。

本论文重点对PTT树脂的等温结晶性能、非等温结晶性能及其纤维制备进行了研究。

y十首先,本文讨论了PTT树脂的等温结晶性能。

研究表明,PET的最大等温结晶温度为180"C,而PTT的最大等温结晶温度为170。

C,低于PET。

而x一衍射的研究表明,在同样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下,PBT的结晶能力最强,结晶最为完整,PET较弱,PTT介于PET和PBT之间,并且更接近PBT。

同时,还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和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ET、PTT和PBT的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

实验得到的结果是:PBT具有极强的结晶能力。

在相同的△T下,PTT的结晶诱导期和球晶出现的时间比PET短,球晶的生长速率也比PET快;同时,在相同的△T下,PTT的总结晶速率大于PET。

PET和PTT在较高的温度下等温结晶时倾向于异相成核,而随着等温结晶温度的降低,开始倾向于均相成核。

本文还讨论了PTT非等温结晶时的情况。

通过降温DSC实验,我们发现峰顶温度Tp、到达峰项的时间tm。

在Tp时的相对结晶度X以及对应的焓变都随冷却速度的提高而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在不同的降温温度下成核密度有所不同而引起的。

应用了多种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Ozawa方法并不能很好的描述这个过程,而H.M处理则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所得的Avrami指数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降低。

利用Kissinger方法得到的结晶活化能比等温结晶过程计算出的值稍高。

本文还对PTT树脂的纺丝,以及所得到的纤维的结构性能进行了\厂研黼流变仪模拟纺丝的基础上,确定了适当的纺丝工艺条件。

PTT\树脂在干燥至含水率低于50ppm时,在普通熔纺设备上能顺利的纺成长丝。

然后,通过二次拉伸设备,卷绕丝可稳定的拉伸。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制备新方法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制备新方法
第 1期
白 玲 :无 卤阻燃增 强 PTr/I ̄ PET瓶 片复 合材 料 的研究
27
Study on the halogen free and flam e retardant reinforced PTT/recycled PET bottle f lakes com posites
BAI Ling (China Textile Academy,Beijing 100025,China) Abstract:It introduced the halogen free and flame retardant reinforced FIT/recycled PET bottle flakes com posites which is Droduced by PTY/recycled PET bottle flakes basic resin added with glass fiber,flame retardant agent and toughening agent. The influence effects of those materials on the properties of com 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 suIts sh0wed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omposites was first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tent of recycled PET bottle flakes. But when its mass fraction reached 20%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was decreased slight- ly. W ith the increase of mass fraction of recycled PET bottle f lakes.the notch impact streng th of the composites was decreased gradually. W 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ha logen free red phosphorus f lame retardant agent reached 1 5% , the flame retardant property of composites reached Grade UL94-V0.The composites showed good molding process‘ ing and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Key words:Iy] ;recycled PET bottle flakes;halogen free and flame retardant

阳离子染料易染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发明专利]

阳离子染料易染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阳离子染料易染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制造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冯忠耀,解德诚,张根敏,沈在红,杨卫忠,祝軍,贺聿金,王企章
申请号:CN200410067717.4
申请日:20041102
公开号:CN1769550A
公开日:
200605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阳离子染料易染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的制造方法,本发明采用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相结合对PTT切片进行改性取得这种纤维。

在PTT切片中加入高含量间苯二甲酸磺酸钠(SIPM)的染色添加剂,共混后采用逐步升温、定时保温的工艺进行真空干燥,应用常规的熔融纺丝技术,但纺丝时采用比生产常规PTT较低的温度和比常规较高的牵伸倍数。

所生产的纤维可用阳离子染料常压沸染,上染率达到95%以上,色牢度达到四级以上,颜色鲜艳,且抗静电性能优良。

申请人:上海德福伦化纤有限公司
地址:201502 上海市金山区兴塔镇工业区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学雯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新型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性能及合成

新型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性能及合成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new style fiber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作者: 胡登卫
作者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教学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陕西宝鸡721007
出版物刊名: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58-65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2期
主题词: PTT;性能;合成;1,3-PD
摘要:目的:研究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的性能用途及合成方法.方法:参考80篇文献进行归纳、评述和总结.结果:PTT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聚酯纤维,兼有PET、PBT、PA的优良性能,其蓬松性、回弹性、柔韧性、抗污性、耐磨性、抗潮性、染色性等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较好.合成PTT,以Ti及其化合物为催化剂,采用PTA路线为佳,酯化时所需反应温度高于PET,缩聚温度低于PET,各阶段反应时间比PET短.结论:PTT性能独特,优点突出,具有许多潜在的用途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我国国情,应抓紧对1,3-PD、PTT的开发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论文:阳离子染料可染PTT共聚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中文摘要】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是一种新型聚酯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性能而在服装、地毯、非织造布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前国际上的热门高分子新材料之一。

但由于PTT分子链中没有亲染料基团存在,导致传统的PTT纤维只能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与阳离子染料染色相比,分散染料染色存在环保效果差、色谱不全、色泽不艳、设备投资成本高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PTT在纤维上的应用。

本文首先合成了间苯二甲酸丙二醇酯-5-磺酸钠(SIPP),然后引入SIPP为第三改性组分,以及两种不同第四组分聚1,6-己二酸-1,4-丁二醇酯(PBA)和聚乙二醇(PEG),通过直接酯化-缩聚工艺对PTT进行共聚改性,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阳离子染料可染性能的共聚酯,并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分析了共聚酯的结构和组成,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分析了共聚酯的基本热性能,利用双料管注塞式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共聚酯的流变性能,用DSC法分析了共聚酯的非等温结晶性能,为改性共聚酯的纺丝及其它后加工工艺提供基础数据。

SIPP的合成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钛酸四丁酯(Ti(OBu)4)对SIPP的合成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其用量为1000ppm较为合适,继续增加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投料时1,3-PDO与SIPM的摩尔配比为10.14:1时最佳,在反应温度为173℃时,反应速率较快且产物色泽良好。

采用直接酯化-缩聚工艺合成改性共聚酯时,缩聚反应速率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而加快,但温度过高会导致产物端羧基含量偏高,缩聚阶段温度控制在165~170℃。

引入第三组分SIPP使缩聚反应速率加快,但缩聚反应后期熔体流动性变差,不利于产物特性粘度的提高,而引入第四组分PBA或PEG时,情况正好与此相反。

常规PT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冷结晶温度(Tc)和熔点(Tm)分别为44.8℃、68.9℃和224.9℃,随着第三组分摩尔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Tg先下降后升高,Tc逐渐升高,Tm逐渐降低;而随着第四组分PBA或PEG的质量百分含量的上升,共聚酯的Tg、Tc和Tm都逐渐降低。

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改性共聚酯的热失重温度均在360℃以上,表明改性共聚酯的热稳定性能良好,都能满足进一步加工工艺的要求。

流变分析结果显示,PTT及各共聚酯均属于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指数都小于1,在所考察的剪切速率范围内都表现出剪切变稀特性。

第三组分SIPP的引入使共聚酯的流变性能变差,而引入第四组分PBA 或PEG均能改善共聚酯的流变性能,有利于改性共聚酯的后续纺丝工艺。

PTT及其改性共聚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行为与Jeziorny方程相吻合,PTT的Avrami指数n在4.24~4.61之间,其结晶是按照均相成核并伴随三维球晶生长方式为主,引入第三组分或第四组分后,结晶的完善程度大大降低,结晶焓下降,共聚酯的Avrami指数n都在1.72~2.64之间,从而我们推测改性共聚酯结晶以异相成核方式为主。

改性共聚酯的结晶活化能在13.27(kJ/mol·K)以上,明显要高于常规PTT的11.33 (kJ/mol·K),表明经过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后的共聚酯的结晶能力变差,降温速率对改性共聚酯的结晶过程影响较大,因此,在改性共聚酯的加工过程中对降温速率的控制极为重要。

【英文摘要】As a newly polyester,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PTT)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clothing, carpets, non-woven fabric etc for its unique properties. However, there is no group that can form chemical or lonic bonds with dyes in the molecular chain of PTT, resulting in the PTT fibers only can be dyed with disperse dyes. Compared with cationic dyes, the using of disperse dyes has many disadvantages, such as the poor environmental effects, the incomplete of chromatography, not brilliant of the color and the huge investment in equi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limited the application of PTT in the fiber industries. In this paper, SIPP was synthesised, and then SIPP was used as third monomer, PBA and PEG were employed as forth monomer to synthesis a series of modified PTT by polycondensation. The 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es of copolyesters were determined by 1H-NM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copolyesters.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copolyesters were detected by capillary rheometer and DSC, which could provide basic data for spinning or other processing of modifiedcopolyesters.The synthesis conditions of SIPP were optimized, results showed that Ti(OBu)4 was a efficient catalyst and the amount of it was appropriate to 1000ppm, continuing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catalys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reaction rate. The best feeding ratio of 1,3-PDO and SIPM is 10.14:1. The reaction rate was faster and the product has good color when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173℃. The polycondensation reaction rate was accelerated with the rising o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but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end carboxyl was too high at the higher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controlled between 165 to 170℃as bet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hird monomer SIPP accelerated the condensation reaction rate, but the flowability of the melt was getting worse and it was harmfu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duct intrinsic viscosity, whil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ourth monomer PBA or PEG could improve the flowability of the melt. The analysis of the thermal properties showed that the Tg, Tc and Tm of PTT were 44.8℃, 68.9℃and 224.9℃corresponding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hird component, the Tg declined when a small amount of SIPP was introduced and then increased, Tc gradually increased, Tm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BA or PEG the Tg, Tc and Tm of the copolyesterswere all gradually reduced. TGA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ll modified copolyesters’ thermo-gravimetric temperature were above 360℃, indicating that all modified copolyesters had good thermal stability, and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further processing.Rheological behaviors analysis showed that PTT and its copolyesters were tipically non-Newton fluid, exhibiting shear thinning behavior in the investigated shear rate range, and the non-Newton index of them were all less than 1. The introduction of SIPP made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copolyesters become worse, while the introduction of PBA or PEG could improve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copolyesters,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the spinnability of copolyesters. The no-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behaviors of PTT and its copolyester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Jeziorny equation, the Avrami exponent n of PTT were between 4.24 to 4.61, suggested a three-dimensional spherulite growth with homogenous nucleation mechanism. The Avrami exponent n of the modified copolyesters were approximately from 1.72 to 2.64, so we assumed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of modified copolyesters was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modified copolyesters were abvious higher than PTT, suggesting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rate of the copolyesterswas more sensitive to the cooling rate. Therefore, it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ontrol the cooling rate in further processing.【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阳离子染料可染流变性能非等温结晶性能【英文关键词】PTT cationic dyeable rheological property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property【目录】阳离子染料可染PTT共聚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摘要8-10Abstract10-11第1章绪论12-23 1.1引言12 1.2 PTT 的发展历史及现状12-13 1.3 PTT 的结构和性能13-17 1.3.1 PTT 的大分子构象13-14 1.3.2 PTT 的结晶结构14-15 1.3.3 PTT 的结晶动力学15 1.3.4 PTT 的粘弹行为15 1.3.5 PTT 纤维的性能15-17 1.3.5.1 PTT 纤维的拉伸及弹性恢复性能15-16 1.3.5.2 PTT 纤维的染色性能16-17 1.3.5.3 PTT 纤维的其它性能17 1.4 PTT 的应用17-18 1.4.1 在服用领域中的应用17 1.4.2 在地毯领域中的应用17-18 1.4.3 在非织造领域中的应用18 1.4.4 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18 1.5 聚酯的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技术概述18-21 1.5.1 聚酯的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18-20 1.5.2 聚酯的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原理20-21 1.5.2.1 第三组分的作用20-21 1.5.2.2 第四组分的作用21 1.6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21-23 1.6.1 课题的意义21-22 1.6.2 主要研究内容22-23第2章 SIPP 的合成工艺23-33 2.1 引言23-25 2.2 实验25-27 2.2.1 实验原料25-26 2.2.2 实验操作26 2.2.3 测试方法26-27 2.3 结果与讨论27-31 2.3.1 SIPP 溶液的酯交换率选择27 2.3.2 催化剂对酯交换速率的影响27-29 2.3.3 催化剂用量对酯交换速率的影响29 2.3.4 1,3-PDO 与SIPM 的初始摩尔比对酯交换速率的影响29-30 2.3.5 反应温度对酯交换速率的影响30-31 2.3.6 醚防剂的使用31 2.4 小结31-33第3章阳离子染料可染PTT 共聚酯的合成及表征33-45 3.1 引言33-35 3.2 实验35-37 3.2.1 实验原料35 3.2.2 合成工艺35-36 3.2.3 测试方法36-37 3.3 结果与讨论37-44 3.3.1 缩聚温度的选择37-38 3.3.2 组分对缩聚反应速度的影响38 3.3.2.1 第三组分对缩聚反应速度的影响38 3.3.2.2 第四组分对缩聚反应速度的影响38 3.3.3 组分对缩聚反应搅拌功率的影响38 3.3.4 共聚酯的表征38-41 3.3.5 组分对共聚酯的热转变温度的影响41-43 3.3.6 热稳定性分析43-44 3.4 小结44-45第4章阳离子染料可染PTT 共聚酯的流变性能研究45-55 4.1 引言45 4.2 实验45-46 4.2.1 实验原料45 4.2.2 实验仪器45 4.2.3 测试方法45-46 4.3 结果与讨论46-54 4.3.1 组分对共聚酯流变性能的影响46-47 4.3.2 共聚酯的非牛顿指数47-48 4.3.3 共聚酯的黏流活化能48-50 4.3.4 组分含量对共聚酯流变性能的影响50-52 4.3.4.1 第三组分含量的影响50-51 4.3.4.2 第四组分含量的影响51-52 4.3.5 温度对共聚酯流变性能的影响52-53 4.3.6 特性黏度对共聚酯流变性能的影响53-54 4.4 小结54-55第5章阳离子染料可染PTT 共聚酯的非等温结晶性能及动力学研究55-65 5.1 引言55 5.2 实验55 5.2.1 实验原料55 5.2.2 实验仪器55 5.2.3 测试方法55 5.3 结果与讨论55-63 5.3.1 组分对共聚酯非等温结晶性能的影响55-57 5.3.1.1 第三组分的影响55-56 5.3.1.2 第四组分的影响56-57 5.3.2 降温速率对共聚酯非等温结晶性能的影响57-59 5.3.3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59-63 5.3.3.1 用Jeziorny 法研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59-63 5.3.3.2 结晶活化能研究63 5.4 小结63-65第6章本文结论与展望65-66 6.1 本文结论65 6.2 今后的工作展望65-66参考文献66-70致谢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