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 448 期
吴天龙: “ 社区支持农业” 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 91 ·
肥、 农药的投入虽然带来了产量增长, 却引发了严 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各种添加剂的发明和使用, 车 间式、 标准化农产品加工带来食品工业的兴旺发达, 也使得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人们发现离 “理 想社会” 不是越来越近了, 而是越来越远了。
摘要: 作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 “社区支持农业” (CSA) 模式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社区支持农业” 的典型特征有面对面的交流、 城乡相互支持与信任、 生产者与消费者风险共担、 传 统农业技术与地方性配送等, 目标在于为市民提供新鲜安全食品的同时重新振兴社区经济 。 社区经济 是 “社区支持农业” 的动力基础, 而社区农业的多功能结构是破解食品安全领域 “不可能三角” 的关 键。 因此, 中国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 积极培育市民组织, 促进 “社区支持农业” 的发展。 关键词: 市民农园; 社区支持农业; 城乡统筹 中wenku.baidu.com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达到促进城乡交流、 维护食品安全、 支持农业生产 和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 经验表明以市民农园为主 的 “社区支持农业” 模式可以实现城市与农村居民 亲密交流与持续互动, 加深城市居民对农业与农民 的理解, 促进公平贸易, 形成对食物与生命、 食物 与农业、 农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全新认识。
一、 社区经济与社区农业
“ 社区支持农业” 是一种社区的每个人对农 业生产环节作出承诺, 通过城市与农村互相支持、 相互合作, 重视整个食品体系出现的问题, 强调生 产者和消费者共担风险和共享收益, 倡导本地生 产与本地消费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 [1 -2] 随着近 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 我国学者开始对 “ 社区支持农业” 模式进行研究。 虽然各项研究对 于 “社区支持农业” 的表述各异, 但在一些基本 观点上已达成了共识, 即崇尚耕地保护、 城乡互 动、 小农耕作以及社区配送。 学者们认为社区经济 与社区农业是 “ 社区支持农业” 发展的基础, 消 费者责任兑现是其必要条件, 而买卖双方的直接 互动是这种模式的关键环节。
2014 /08 总第 448 期
商业研究
文章编号: 1001 -148X (2014) 08 -0090 -05
COMMERCIAL RESEARCH
“社区支持农业” 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吴天龙1 , 刘同山2
(1.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 2.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北京 100872)
图 1 社区农业多功能结构对 “不可能三角” 的破解
二、 “ 社区支持农业” 的发展模式及特点
虽然中国的 “ 社区支持农业” 起步较晚, 但 也取得了一定发展。 为了捍卫自己的健康权益, 以 中产阶级为代表的消费者和一些 NGO 组织成为这 项运动的主要推动者[8] , 许多不同类型的市民农园 在经营方式、 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富有开创性的本 土性探索。 总体而言, 市民农园的形成路径主要有 以下两种: 一种是在 “ 社区支持农业” 发展理念 的影响下, 由市民自发成立的市民农园; 另一种是 发展相对成熟的都市农业或休闲农业项目, 在 产 业、 资源、 城乡融合的背景下, 演化为具有新型 合作关 系 的 市 民 农 园 ( 张 强、 魏 福 芹, 2008 ) 。 在表现形式上, 国外主要有生产者主导型、 社区 主导型和共享管理型三种类型[9] , 而我国主要表 现为消费者推动型、 生产者推动型和 NGO 推动型 三种形式[10] 。
中间商 产业化农业
(二) “社区支持农业” 的持续性动力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过程中, 农业生
产规模化、 机械化、 集约化不断发展。 从世界范围 来看, 在以跨国企业为主导的资本推动下, 农业生 产被深深地卷入企业活动中, 农业的国际化、 工业 化趋势不断增强; 同时, 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使 得农业与食品出现严重分离, 农业部门正逐渐退 化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原料供给部门。 在这种发 展模式下, 农业将面临双重困境: 一方面在一些耕 地资源丰富、 灌溉条件良好的平原地区, 农业继续 向工业化、 产业化、 “ 原料化” 方向演变; 另一方 面, 一些较为贫瘠、 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务农效益 差, 将导致土地撂荒、 农村凋敝等问题发生。 在亲 资本的粮食生产体系下, 生产者权益、 消费者权益 与经济发展似乎构成了一个 “ 不可能三角”。 在发 展主义背景下,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 与产 业化、 规模化农业发展道路背道而驰; 而在以中间
2.与生态经济相比, 社区经济是通往理想社 会的现实路径。 理想社会不应只包括丰富的物品 供给, 还应包括对安全放心的需求、 和谐的人际关 系、 身心健康的追求等。 就目前的农业与农村而 言,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隔离与利益对立使得食品 安全问题频发, 产地保护引发恶性竞争, “ 市场对 应” 战略致使农村社区越来越衰落。 作为一种全 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在生态系统承载能 力范围内, 通过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 充分利用生 态资源, 形成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 发展道路。 生态经济可以最有效率地实现 “ 经济 正义”, 但对促进 “ 社会正义” 却显得无能为力。 生态经济的优势在于依靠专业协作与产业链延伸, 促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动态中平衡, 缺点在 于对社会效益的忽视。
2.社区农业具有多功能结构。 社区农业的功 能表现在经济、 社 会、 人 文 等 多 个 方 面 ( 如 图 1 所示), 可以依照生产者、 消费者和地域共同体三 个维度进行归纳总结, 而从单个维度出发又可将 社区农业的功能划分为首要功能、 次要功能和拓 展功能三个层级。 具体来说, 社区农业的首要功能 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 其次是农业理解与 传统文化保护、 城乡交流与观光农业发展、 农业资 源与环境保护, 拓展功能有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提 供、 食物与农业分离问题的解决、 高龄者与妇女工 作机会的增加、 农村空心化与撂荒耕地的防止、 农 村社会稳定与地域活性化。 对于消费者来说, 安全 放心农产品的提供是其首要功能, 而经济发展与收 入增加则是其拓展功能。 因此, 社区农业不仅具有 多功能特质, 且各功能之间存在相互补充、 相辅相 成的特点。 所以, 正是社区农业的这种多功能特质, 构成了 “社区支持农业” 经营模式的持久生命力。
· 92 ·
商业研究
2014 /08
商为中介的交易模式下, 农产品价格的任何波动 都会通过中间商掌控的定价机制, 传导给消费者 或生产者任何一方。
1.社区农业是破解 “ 不可能三角” 的关键。 社区农业是以社区为单位, 充分利用农业的多功 能性, 挖掘农村社区资源, 实现消费者与生产者对 接的农业, 是在反思现代农业诸问题基础上提出 的一种新型农业。 社区农业可以恢复农业的传统 活力, 使农业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 它可以广泛 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 充分利用传统乡土知识与 传统技术, 发展绿色农业或有机农业, 获得高质 量、 原生态的农业产品, 并通过产地对接, 实现城 乡交流, 推动城乡和谐发展[7] 。 社区农业可以通过 多种功能, 使城乡间要素流动与平等交换成为可 能, 实现对 “不可能三角” 的破解。
收稿日期: 2014 -02 -27 作者简介: 吴天龙 (1981 -), 男, 黑龙江宾县人,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农业理论与 政策; 刘同山 (1983 -), 男, 山东菏泽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农业政策分析、 合作经济。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项目编号: 13AZD003。
1.与市场经济相比, 社区经济是解决食品安 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 发, 其根源在于食物体系中政府、 生产者、 中间 商、 消费者力量极度不平衡、 组织极不对称格局与 角色严重失调[4] 。 具体表现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下, 以资本逐利为根本目的的中间商通过竞争与联 合, 实现了对生产定价权与消费定价权的双重控制 。 在这种产业化生产模式下, 农产品的 “ 盲点商品” 属性被放大, 即从外观很难看出质量高低, 导致消 费者对生产者缺乏信任。 生产者为了多赚钱, 只能 通过 “以量取胜” 诱发道德风险, 而消费者也只能 在信任缺失的情况下, 被动作出逆向选择, 尽量选 择 “物美价廉” 的产品[5] , 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如 果政府能够以公正的姿态介入, 则可以缓解这种 力量格局的极度不对称, 但必须支付高额的监督 成本和交易成本。 社区经济是扭转这种食物体系 的不对称格局的有效途径, 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 对接, 它将食物的定价权回归于交易双方, 并能通 过优质优价与重复选择, 消除生产者的道德风险, 规避消费者的逆向选择, 使食物体系回归于 “ 为 生命而生产” 的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
近年来市 民 农 园 在 我 国 表 现 出 前 所 未 有 的 活 力, 并成为 “社区支持农业” 的一种主要形式。 市 民农园是依据热心公益的经济合约, 再造生产者和 消费者之间本土联系的经营模式[3] 。 城市居民利用 节假日等业余时间开展农业生产与体验活动, 有效 地发挥农业的生产、 休闲、 教育和疗养等功能, 以
表 1 生态经济、社区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
效益目标
生态经济 生态与经济效益
遵循逻辑 交易形式 资源配置 权力载体 农业实现形式
生态主义 价值观交易 “3R”原则 绿色企业 生态农业
社区经济
生态、经济与社会
效益 共生互助 人格化交易 共同体应对策略 生产者、消费者 社区农业
市场经济 经济效益
市场竞争 货币交易 市场机制
( 一) “社区支持农业” 的基础性动力 资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稀缺性, 如何合 理、 有效配置资源, 成为经济学最基本的命题。 与 其他发达国家相似, 我国的经济增长也经历了一 个大量的人力、 物力、 财力不断地由农业向工业、 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的过程。 市场经济强调机会均 等, 注重以竞争机制实现经济效率, 被认为是迄今 为止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实践表明以市场经济 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带来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 长。 社会转型与经济增长使得企业成为最基本的市 场主体, 而传统的家庭农业则陷入了危机。 大量化
所幸的是通往理想社会还有另外一 条路径, 就是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的社区经济。 社区经济主
要是在以信赖为基础的农村地缘社会, 参与者以 共生互助为交易原则, 通过自愿参加、 相互协调, 寻求共同利益, 实行共同体对应战略, 实现人与自 然与社会和谐发展。 与互惠经济、 道义经济一致, 社区经济并不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而是让经济 重新结合起社会、 政治、 文化等脉络, 让经济重新 嵌回社会后的新理解[6] 。 无论是农业生产, 还是婚 丧嫁娶, 每个成员作为社区的一份子, 都从交易与 合作中受益; 同时, 人格化的交易将增强社区成员 之间的紧密性, 恢复农村地区的活力。 在以市场经 济为主导的当今社会, 社区经济的兴起与其说是 一种创造, 毋宁说是一种 “ 回归”。 通过发展社区 经济, 可以促进人口、 资源、 环境与地域社会之间 的有效衔接, 形成和谐互助共生型地域经济系统, 恢复农村活力, 促进农村社区可持续性繁荣。 因 此, 社 区 经 济 既 是 地 域 社 会 振 兴 的 手 段, 也 是 “社区支持农业” 模式的基础性动力。
( 一) “社区支持农业” 的发展模式 1.注重 “ 社会参与认证” 的小毛驴市民农园 模式。 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建于 2008 年 4 月, 占地 230 亩, 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 小毛驴市民农园采 用自然农业技术, 尊重自然界的多样性, 重视传统 农耕文化和乡土知识的传承, 采取 “社区支持农 业” 的经营方式, 为市民提供蔬菜配送和菜地租种 服务。 在经营理念上倡导健康、 自然的生活方式, 并希望重建城乡和谐发展、 相互信任的关系。 小毛驴市民农园模式在于通过市民认养土地、 认领劳动份额, 组织消费者参加农庄活动, 以及招 募实习生等形式, 建立起了社会式参与监督机制。 经过不断努力, 消费者的口碑成为农园 “ 社会参 与认证” 体系, 推动了农园的发展。 对于 “ 社区 支持农业” 模式的参与者来说, “ 有机” 并不是一 纸认证机构的证书, 而是消费者和农户之间情感、 信任、 支持、 分享等价值的互惠关系[11] , 并以此 为纽 带 形 成 了 教 育、 社 交、 放 松、 信 任 与 健 康 “ 五位一体” 的 EARTH 休闲模式[9] 。 目前, 小毛 驴农园已经初步 形成 一个包 含有机 农 产品产 销、 市民租地、 生态农业示范、 参观体验、 社会参与、 培训教育、 人才培养、 技术研发、 环境保护、 理论 研究与政策倡导等, 多领域的综合农业发展平台 和国内有机农业的重要品牌。 2.努力挖掘 “ 社区资源” 的传统村落模式。 坐落于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羊山地区的博学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