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神经机制研究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2期2018年6月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
Vol.17 No.2
Jun. 2018再谈神经机制研究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赵抗飞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给我国的翻译研究带来了更多变革。鉴于翻译过程和翻译教学研究都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可从神经机制研究的视角探讨其所涉及的翻译研究相关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主张。
关键词:翻译过程;翻译教学;神经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565(2018)02-085-04
Neural Mechanisms and Translation
ZHAO Hang-fei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Hangzhou 311231,China)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and advancement of“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many changes have been brought into the translation studies.As the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shared by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 teaching studies,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probe into this nature and its related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ural mechanisms,and further put forward some views toward the issues.
Key words:translation process;translation teaching;neural mechanism;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y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我国的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变化。因为语言连通“一带一路”,翻译的 文种类随之增多:从纯文学翻译到跨学科翻译、从 传统工程技术和经济领域到新兴学科如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以及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的合作。这也对 符合“一带一路”战略要求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翻译过程和翻译教学研究 都具有明显的跨学科 ,研究从经研究翻译过程和翻译教学 的,进而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
1翻译过程的神经机制视角
周知,译文受译 多重因素的综合影。译 过程的 。来,有 经机制的语言学理论研究有了 的,经语言学 之一。经语言学 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促进而成。随着神经学科的新兴 学科发展和研究的深人,神经机制在实证方面的研 究 了。
尤金•奈达(1969)将翻译过程分为三步骤;罗杰•贝尔(1991) 翻译过程通过构建描述图来解读;'•海提(1991)根据工作经验对翻译过程进 了。来 ,翻译过程
码的过程[1]。
翻译过程 研究
证研究。从 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
。后者强调译的过程。如近年来从有 (TAPs)开展的研究[2]。作为人的动之一,早 个世纪六七十代有
声思维法就已纳人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范畴,80年代以来逐步成为译学研究的 。
收稿日期&2018—04—12
作者简介:赵杭飞(1991-),女,浙江萧山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当代语言学、英汉语对比与翻译等方面研究。
• 85•
此外,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促使翻译研究的重点 从规定性转为描述性。翻译过程的研究就其本质属 于描述性翻译研究的组成部分。国内外多数学者 基本认同,翻译过程的研究是对译者思维运作过程 的动态研究。由于相关研究所涉及的大脑机制及其 运行过程十分复杂,近些年研究者一直在为探究译 者在双语转换过程中大脑信息处理机制的运作不断努力[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学与之前的研究相 比更重视实证研究,关对译者的认理过程的
描述与 。一 翻译学从认 学 对大脑中的 子展开初步探索。由于神经机制研究 的特殊性,研究者又多为大 的语言 ,因而关 的研究者数量还是比较少。90年代以来,翻译过程的认 研究基本上处于初发展
[4]。1995的 理学 ,认知
学与翻译学大研究的 开。1999年
翻译认 研究 发展来。认 学研究者 结合译者翻译的心理与生理(如脑部神经)表征展 开研究,学性与规性,多 认知科学 的研究成果[4]。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大脑机制的运行研究必然要涉及到黑匣子中的相关神经机制。早在19世纪,医学临床已发现语言与大脑机制的 关系。1861年 过研究发现了言语构音能力;1874年韦尼克发现了听觉性言语障碍在大脑中的部位。20世纪中,一些学者开研究言语动的脑机制问题。之,神经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渐区 分离了开来(5]。
20世纪50年代末,神经认知语言学最先由美 国的语言学 ',他对语言的研究于对语言 的层次分析。60年代其相关理 :称作层次语法。70年代由于重语言的认知意义,其理论又被称作认一次语言学。1999年出版的 《大脑路径》阐述了神经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和 主 ,神经认知语言学走向成熟,可以
说这一理本身就是在新一代认学和脑神经学影响下发展来的[5]。
80年代认知科学的发展使得“认知”这一术语 被广泛应用,但众多理并未将语言和大脑关系普遍结合起来研究。兰姆的研究重点在大脑的神
经生理特征。尽管2006年南京师范大学率先成立 了“神经认语言学实验室”(6],但国内的神经认知
语言学并没有按 所设的研究路向发展,而是
多与神经语言学相联系,而且其跨学性质使得名
称存在一定模糊性,但无碍于来的研究进展。认
知神经语言学将思辨性探讨和 性研究相 ,
运用多维的技术手考察不同语言层面(、
词汇、句法、语义、语用、语篇等)的认知神经机制(7]。
本研究曾针对网上2010—2014年期间的有关 研究成果,过查阅“翻译与有关神经的语言学研
究”关键词,将相关 分为大。
一是神经语言学理论常用的事件相关电位
(Event-related Potentials,简称 ERP)实证方法的应 用方面。事件相关电位(ERP)是指给予神经统
定的刺激并对该刺激进行认加工产生的认知
电位。1924年德国精神病学家Berger记录了人类的脑电图,六十年代初,电子 机的应用 I 是事件相关电位分析技术的发展使脑电进人新
段,把复杂的、的精神 动纳人科学研究,
为脑电的研究突破了一半的生理功能,而神经电
理的测定也为研究脑的理和理动提供
了一种方法。1965年Stutton开创了事件相关电位 的心理测试研究方法,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 电生理变化(8]。
在实时性和无创性的特点下,它直接反映大脑
神经的电活动,可以将刺激事件、心理反应和脑电
活动有机地联 来。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由多种成
分组成,反应了不同的大脑认,新的研究
法不可以加深事件相关电位与人脑间的联系,
可以促进事件相关电位理论的发展,因此它有
常广泛的应用(8]。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事件相关电位与大脑认知
心理的关的学者不断力口。2010年 ,Noriko(9]等人采用掩蔽启动 并结合ERPs对跨
本翻译启动和重复启动在两个不同的脚本中的时
间进程进行检查。该研究认为,对启动和目标的稍
加改动能够为启动 处理提供 件,时启
动词在第一语言中,从而产 常 的翻译启动
效应。Schoonbaert[w]等人对英法双语者执行词汇决
•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