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200912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一、张江生物医药产业总体概况 (2)
二、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3)
(一)企业构成现状 (3)
(二)药物研发现状 (6)
(三)产品和产业化现状 (11)
三、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点 (15)
(一)资源高度集聚,加快向有竞争力的集群格局发展 (15)
(二)新药创制突出,呈现多品种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16)
(三)科研创新活跃,加快形成行业的一批明星型企业 (17)
(四)经营管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快速提升 (18)
(五)发展迈入新阶段,成果产业化能力有待重点提升 (20)
(六)先行先试优势突出,率先实施一系列举措引领产业发展 (21)
附件1:张江药谷经认定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企业 (22)
附件2: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26)
附件3:张江药谷主要发展里程 (26)
一、张江生物医药产业总体概况
张江高科技园区1994年启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计划,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成功开发张江生物医药基地,集聚和发展了一大批实力较强的生物医药企业。目前,张江已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雏形,作为国内目前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实力最强、新药创制成果最突出的标志性区域,被誉为“张江药谷”。以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为核心区,上海市在近年来先后被授牌为国家医药出口创新基地(2005)、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6)、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2007)。上海市也先后认定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为上海市研发外包基地、上海市首批服务外包专业园区。
数据表明,张江已成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数最多的园区之一,成为以美国、欧共体为目标的国际新药研发注册最多的园区之一,成为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专业CRO机构集聚度最高、承接研发外包业务最活跃的园区之一,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果快速涌现,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产值规模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已处于蓄势待发的关键时期。本次调研显示,截止2008年底,张江集聚生物医药领域相关机构的总量已超过400家,其中生物医药创新企业294家。已形成新药产品229个,新药证书超过50个;目前在研药物品种207个,其中创新药物127个,已报或将报国际临床研究的药物41个。此外,集聚CRO企业40家,外包模式以离岸外包为主,业务面基本覆盖了产业链的全过程,重点集中在临床前研发服务,在化合物合成筛选、提取与工艺研发、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
调研同时也显示,张江生物医药企业群在总体上已快速完成起步和集聚进程,整个企业群处于蓄势和整合阶段。但是目前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虽然齐备,但与持续发展需求尚不够匹配,企业高度集聚,但尚未构成为成熟的产业集群。因此,为加快即将到来的起飞和聚变进程,急需加快推进成果产业化和着力打造产业集群。数据显示,张江生物医药企业近年来累计转让成果总量至少有79个,转让项目主要集中在缺乏生产能力的研究院所以及中小企业,转让地区主要是上海之外的其它省市。从客观上讲,张江作为创新的源头为全国各地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张江本地产业投资与回报体系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是较大的冲击。
目前,张江正面临着新的一批生物医药成果的产业化需求。接受调研的企业中
有约20%的企业提出了明确的产业化空间需求,需求土地空间总量约在51万平方米以上。其中,进入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申报阶段的药物品种达12个;已进入临床III期阶段在研药物成果达32个,即将在未来三年内进入产业化阶段;此外,还有大量发展较快的生物医药企业急需在规模上进行扩张,提出了迫切的土地或建筑空间需求。
二、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构成现状
1、企业数量
图 1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链分类
按主营业务分类(图2),化学74家,生物104家,中药30家,医疗器械45
家,诊断试剂9家,其他32家。其中,从事新药研发的企业123家、研发外包企业40家。
图 2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主营业务分布情况
2、企业规模
张江生物医药企业以中小研发企业为主,企业注册总资本约75亿元。中小研发企业243家,占企业总数的82%;大型企业、集团29家;植根张江快速壮大并已上市的公司3家(复旦张江、睿星基因、和记黄埔)。此外,跨国药企在张江的集聚度非常高,前十强中已有7家在张江组建研发中心或地区总部等重点项目,包括罗氏(生产基地、药品中心、研发中心等)、辉瑞(研发中心)、诺华(研发中心)、阿斯利康(研发中心)、葛兰素史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礼来(研发中心、外包合作机构)、雅培(研发中心)等。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2008年销售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并且在份额上占了上海市总量的四分之一强。根据调研,截止2008年底,已产生年产值规模超亿元的企业15家(三共、津村、新先锋、罗氏、雷允上、葛兰素史克、迪赛诺、微创、通用电气、勃林格殷格翰、绿谷、英伯肯、杏灵、麒麟鲲鹏、中信国健);产生单个药物产品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4家,涉及16个药品(表1)。
3、企业资质
在科技认定方面,张江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中药研究所、中创医药科技),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及工程实验室5个,上海市企业研发机构6个,浦东新区企业研
发机构32个,浦东新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8个,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34个(按照08年新办法认定)。
表 1 2008年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企业产值超亿元的药品情况
序号企业名称药品名称
1.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2.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杏灵颗粒
3.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特罗凯
赛尼可
赫赛汀
4.上海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贺福立适
5.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沐舒坦
6.上海三共制药有限公司复方甲氧那明胶囊
7.上海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益赛普
8.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头孢曲松钠
9.上海雷允上珍菊降压片
10.迪赛诺医药齐多夫定
11.微创支架
12.通用电气注射剂
13.津村原料中间体
14.英伯肯HIV检测
在专业资质认证方面,张江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通过GLP认证的机构(企业)3家,通过GCP认证的临床机构1家;通过GMP认证的生产企业27家,其中同时通过cGMP的企业4家,以上认证企业中拥有的GMP生产线达到59条,涵盖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软胶囊、冻干粉针、注射剂、口服液、合剂等11个剂型,主要缺乏水针剂型生产线。
作为生物医药研发高地,张江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成绩也获得了政府和业界的充分认可。以张江为核心区,国家先后给予了国家医药出口创新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认定,上海市也给予了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基地、上海市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专业园区等认定。此外,“张江中医药产业集群”在2007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重点集群,2008年入选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4、企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