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经眉眶上锁孔入路与经翼点锁孔入路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经眉眶上锁孔入路与经翼点锁孔入路的解剖学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4a69cc7c1c708a1284a44d4.png)
.504·表2眶上田迹外侧缘颅骨外板与I}{『、后床突的距离和角度(;±s)表3颧骨颧突、眶上切迹外侧缘颅骨外板及翼点与同侧前床突的距离和角度(;±s)注:+与翼点距同侧前床突比较.P<001表4翼点处颅骨外板与前、后床突的距离和角度仨±S)3讨论本实验结果显示:经眉眶上锁孔人路和经翼点锁孔人路均可暴露鞍区各个间隙,但两者在手术人路、暴露范围及可操作空问上均有不同。
31手术入路经眉眶上锁孔人路操作简单.一般不影响美观.但可能切断眶上神经.引起额部皮肤麻木:此外.可能开放额窦.增加了颅内感染的风险。
经翼点锁孔人路操作相对复杂.虽然采取经颞深筋膜浅层下分离、牵开皮筋膜瓣的方法町避免损伤面神经闭.但在分离额部皮瓣时仍有可能损伤面神经额支.且颞肌切开的长度和剥离的面积较前者大.可能引起颞肌萎缩和张VI困难。
3.2显露范围眶上锁孔入路主要从前方观察.显露颅前窝底、蝶骨大翼的表面、鞍结节,对颅前窝底的小肿瘤、嗅沟脑膜瘤及鞍结节腑膜瘤均能很好显露。
经翼点锁孔人路主要从上、外侧观察,对蝶骨嵴内l/3、颅中窝底前部、颞极、额叶外侧面及侧裂区均可良好暴露。
前者通过抬起额叶.利用额叶底面与颅前窝底之间的解剖间隙进行暴露和手术操作.其操作空间为一条形削隙;而后者通过开放侧裂,牵开额叶和颞叶.利用侧裂开放后额叶、颢叶、蝶骨嵴之间的解剖间隙进行显露和手术操作,其操作卒间为三角间隙。
两者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CMINS),2005.10(1周l颅底骨性解剖数据1眶上切迹外侧缘颅骨外板与同侧前床突的距离2额骨颧突与同侧前床突的距离3翼点处颅骨外板与同侧前库突的距离图2第一间隙l左侧视神经2左颈内动脉3垂体上动脉4垂体柄5视交叉6右视神经图3第二间隙1右视神经2右视束3右颈内动脉4右大脑前动昧5右大脑中动脉固4第三间隙向内幸开颈内动脉.可见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发起点l右颈内动脉2右动眼神经3右后交通动脉4右脉络膜前动脉图5第四间隙打开终板池1左视神经2右视神经3视交叉4左视柬5右视柬6第三脑室图6第五间隙l右视神经2右视柬3右颈内动脉4右大脑前动脉5右大脑中动脉6内侧豆纹动脉7颈内动脉分更部穿支血管比较,后者有更宽广的操作空问。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例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例](https://img.taocdn.com/s3/m/7fdc330d25c52cc58ad6be03.png)
浙江医学2018年第40卷第4期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例许志剑杨帆陈俊良周格知丘脑出血约占所有高血压脑出血的15%[1],多是由于丘脑穿动脉或丘脑膝状动脉破裂引起,是一种致残率、病死率均极高的脑出血类型。
丘脑出血的表现形式多样,预后与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等有关[2],常规内科治疗效果往往欠佳。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外科治疗是有必要的,手术方式应根据丘脑出血类型而有所不同。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在国内外鲜有报道,本院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与同行分享和交流。
患者男,64岁。
2016年11月29日因“突发神志不清7h ”入院。
神经系统查体:昏睡,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 )(2-4-5),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 ,光反射迟钝,疼痛可定位,Babinski 征(-),颈抗(+)。
头颅CT 血管造影(CTA )示左侧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未见其他异常(图1)。
既往有高血压和脑卒中病史。
科室阅片后考虑患者第四脑室积血明显,继发梗阻性脑积水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手术。
手术方案有2种:单纯脑室外引流术,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
前者损伤较小,但无法一期手术清除丘脑血肿,存在后期脑室引流时间长、脑水肿较重的弊端;后者手术难度高,风险相对较大,但术中可直接清除第三脑室血肿,引流更彻底,同时终板造瘘可降低术后脑积水发生率。
家属充分了解情况后,选择后一种手术方案。
遂于急诊全麻下行手术治疗。
术中患者取平卧位,头架固定,先行脑室外引流术,穿刺成功后予以夹闭。
再取右侧眶上锁孔入路,切口位于眉上中外侧,约4cm ,用皮肤撑开器撑开,磨钻和铣刀做成骨窗约2cm ×2cm ,磨钻磨平四周骨缘,硬膜悬吊后弧形切开,以脑牵开器稍加牵引额底,暴露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
术中小心避开前交通复合体后,切开终板打开第三脑室,可见血性脑脊液,用直径2mm 显微吸引器轻柔吸除部分脑室内血肿,在显微镜直视下置入丘脑血肿引流管1根,用注射器缓慢抽吸血肿,间断推注0.9%氯化钠溶液粉碎血凝块。
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4例体会
![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4例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0bbcea6ddccda38366baf5a.png)
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4例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技术和经验。
方法:总结14例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着重阐述手术方法、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及手术适应证。
结果:14例动脉瘤全部一次手术夹闭成功,但其中有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合并脑积水者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
14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
术后行DSA或CTA显示夹闭良好。
结论: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可进行大多数类型的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具有创伤小,美观、恢复快等优点,但不同指向的动脉瘤应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
【关键词】眶上锁孔入路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手术夹闭【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297-02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是常见的动脉瘤,位置深在,手术难度较高,而载瘤动脉细小,介入栓塞又相对困难。
以往大部分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经Yasargil翼点入路行手术夹闭,近年来,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诊疗设备的完善,以及显微手术器械的改进,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应用逐渐增多。
我科近两年来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4例,取得一定的经验教训,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病入,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42—64岁,平均53岁。
均表现为突发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I级1例,Ⅱ级6例,Ⅲ级6例,Ⅳ级1例。
早期手术10例,中期手术3例,晚期手术1例。
1.2 影像学资料CT平扫显示有不同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破入脑室合并脑积水,全部病例行64排CT血管成像扫描(CTA),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均为单发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动脉瘤直径7—20mm。
动脉瘤指向前者7例,指向上者5例,指向后者1例,指向下者1例。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夹闭动脉瘤。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https://img.taocdn.com/s3/m/b2f0a13daf45b307e87197b0.png)
I I ,a nd 4 4 w e e r G r de a n 1 .O n e — s t a g e s u r g e i r e s we r e er p f o r me d i n 6 0 at p i e n t s ,t w o - s t a g e o p e r a t i o n s w e r e er p f o r me d i n
访有 9 8 . 3 % 的患者恢 复 良好 , 轻残 1例。结论 关键词 眶上 开颅 ; 锁孔入路 ; 动脉瘤 A
手术 效果 良好 ,
术后疤痕小 , 切 口相 关 并 发 症 少 。 经该 术 式 夹 闭 7 1 个 前循环动 脉瘤 , 包 括 8例 多 发 动 脉 瘤 患 者 。随
a n e u r y s ms , a n d 8 m u l i t p l e i n t r a e r a n i a l ne a u r y s ms .A c c o r in d g t o H u n t — H e s s g r a d e s , 2 3 w e r e G r a d e I , 2 1 w e e r Gr a d e
a n t e r i o r c i r c u l a i t o n a n e u r y s r m w a s d i s c u s s e d . Me t h o d s F r o m Oc t o b e r 01 2 2 t o J u l y 2 0 1 5 ,6 1 p a t i e n t s w i h t nt a e r i o r
1 c a s e i n o r d e r t o c l i p a m i d d l e c e r e b r a l a r t e y r ne a u r y s m i n h t e o t h e r s i d e . R e s u l t s T he r e w a s a g o o d s rr u e l a e r s l u t
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对策
![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a455c42ec3a87c24128c40a.png)
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总结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方法及术后护理对策。
方法: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内镜辅助显微技术切除颅咽管瘤11例。
其中鞍内-鞍上型2例,鞍上-视交叉周围-脑室外型8例,脑室内-外型1例。
结果:术后复查MRI,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残余瘤体给予放疗,无手术死亡。
随访3个月-2.3年,肿瘤复发1例。
颅咽管瘤术前原有症状均有明显不同程度的好转。
结论: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能清楚显露颅咽管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提高了显微手术的精细度与安全性,及时有效的术后护理,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颅咽管瘤;内窥镜; 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方法;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73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020-01颅咽管瘤是发生在鞍区的良性肿瘤,但由于其位置深,邻进重要组织结构,肿瘤组织与神经血管粘连,显露与分离困难,手术全切困难。
近6年来我们应用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11例,术后采取有效及时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12-47岁,平均年龄31.3岁,临床表现为头痛8例,视力及视野缺陷7例,停经泌乳2例,多饮多尿2例,性欲低下1例,生育滞后1例,恶心、呕吐1例。
1.2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行眶上锁孔入路,根据CT及MRI所示肿瘤位置、大小、生长方向、与相邻重要神经血管的局部解剖关系,确定锁孔入路的侧别与方向。
全麻后取仰卧位,mayfield头架固定,头部向对侧旋转20°-30°,后仰15°左右,使脑组织靠重力回缩。
沿眉弓于眉上作40mm弧形切口,锁孔锯取骨瓣25×30mm左右骨开颅,弧形剪下硬膜并想眶侧悬吊;排出脑脊液,待脑压下降,额叶塌陷满意后,以窄脑压板轻微牵拉脑组织,即可充分显露鞍区诸结构,到达病灶区。
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临床解剖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临床解剖学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72a5ed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7.png)
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临床解剖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眶上锁孔入路是眶内手术入路的重要方式之一,应用于眶内肿瘤切除、病灶活检等手术。
然而传统的手术入路存在许多弊端,例如手术范围受限、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等问题。
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为眶上锁孔入路提供了新的手术解决方案。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的优点,推广该技术在眶内手术中的应用。
二、研究目的
1.了解眶上锁孔入路的解剖学结构和手术操作要点。
2.探究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的手术优点。
3.评估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在眶内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采用解剖学学习和实验室模型练习的方式,研究眶上锁孔入路的解剖结构和手术操作要点。
2.收集相关文献,了解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的发展历程。
3.通过医院实践手术病例的观察和分析,评估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在眶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四、预期结果
通过调研、实验和动物模型验证,得出结论:内窥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在眶内手术中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推广应用。
经眶上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
![经眶上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b8abcc9ec3d5bbfd0a74c2.png)
!P !
: :
: 垄
经 眶上 锁 孑 入 路 的 内镜解 剖及 临 床应 用 L
赵
中图分类号 : 6 1 R 5
冬, 刘
祺, 王业 忠
文章编号 :0 628 ( o 8 2 _ 6 3 10 - 4 2 o )23 9 0 4
( 疆 石 河 子 大 学 医学 院第 一 附 属 医 院 神 经 外 科 , 疆 石 河 子 8 2o ) 新 新 3o 8
文献标识码 : A
①单纯内镜神经外科手术 : 所有 的手 术 单 纯 通 过 内 镜 来 完 成 。 它 需 要 使 用 专 门 的 内镜 器 械 通 内镜 解 剖 及 临 床 应 用 予 以 综述 。 过 内镜 管 腔 来 完 成 手 术 操 作 。 关键词 : 孔入路; 锁 显微 解 剖 ; 经 内镜 神 ② 内镜辅 助 显微 神 经 外 科 手术 : En ocpcA衄 tmy o u robtlKeh l Ap rah a d I I ia Ap H a 仰 d so i 0 fS p a ri y 0e p 0 c n t Ci cl p c吐 a s n 删 D D0 , U 』 - .( v G 0 D印n 舢 u , , 舭 4 鼬 e 脚 z 如 o 手术 同时使用 内镜 及 显 微镜 , d 口, 内 s^ 0 0 s cDz 厂 ^ s , 咖 5 82o , ^ 3 o 8 。 ) Ab t a t: i | e e 叩 me t f n o c i I c u c l e hn lg , n 0 c p c—a sse 镜 主 要 用 于 解 剖 结 构 复 杂 的 病 s r c W t tl d v l h e n d s 叩 c al mims a c 0 0 y e d s o i 0e d t si d t 叩 e aj n i a c p e y n u u g r l 0 e h r 0n t e b s fa a0 r t0 s c e td b e ms r e y a l v rt e wo l d. h a e 0 n tmy, u r o bt lke h 1 s p ar i y 0e a 增 印 p c s d 1 ¥ di rame t0 n uym , i i I d n maa db an ta ma Thsat l e 变 区或显 微镜 视 野 死 角 , 加 术 mah i eyu e n te t n fa e rs pt t y a e o n ri ru . i rcer— ua i v e d山e e d s 0 c a a o fs p a r i lk y oe a p o c n t l ia iwe n 0 c pi n tmy o u r 0 h t e h l p r a h a d i c i c l印 p i ai n a s n I t0 . c 野 的暴 露 、 免 病 灶 遗 漏 、 轻 避 减 Ke r s: y o e a p 0 c y w0 d Ke h l p r a h;Mims c la a 0 ;Ne m — n o c p c u a n tmy u e d so e 对脑组 织 的牵 拉 、 少 术 后并 发 减 内镜 在 外 科 领 域 的应 用 非 常普 遍 , 经 内镜 在 症。③ 内镜控制显微神 经外科 手术 : 神 手术在 内镜 影 神经 外科 手术 中的应 用 属 微创 神 经 外科 。随着 现代 像 的导 引下 借 用 内镜 的光 源及 监 视 系 统 , 用 常规 使 光学技术 、 神经影像技术及显 微技术器械 的高度发 显微 神 经 外 科 手 术 器 械 完 成 显 微 神 经 外 科 手 术 。 展 , 经 内镜 与 立 体 定 向 、 像 神 经 导 航 技 术 、 光 ④ 内镜 观察 : 神 影 激 在神经外科操作 中利用 内镜进行 多角 技术 、 人工智能技术及显微外科技术 的结合 , 已从诊 度 观察 来 弥 补手 术 显微 镜 的 视野 缺 陷 而不 进行 其 他 断 和治疗 两 方 面 涉 及 到 神 经 外 科 的各 个 领 域 , 其 操作 。 且 适应 证更 广 、 疗 效 果 更 好 。 本 文 主 要 介 绍 经 眶上 12 神经 内镜 的手术局 限性 : 治 . ①术 中遇 到出血多 , 入路 的内镜解 剖和 临床 应用 。 止血手段有限而不得不行开颅手术 。② 内镜操作 空 l 神经 内镜 的优 势和局 限性 间小 , 视野狭小 , 不易切 除较大 的实质性肿瘤 , 另外 11 神经 内镜 的优 势在于 : . J①微创性 : 神经 内镜 手术都是在脑 的深部进行 , 容易造成重要结构 的损 手术 结合 神经 影像 导 航 系统 、 体 定 向技术 、 声 引 伤。③ 内镜下解剖与显微解剖有本质差异 , 立 超 镜下所 导技 术 、 算 机三维 成 像 等新 技 术 , 对 病灶 精 确 定 见 与实 际结构 不 能等 同 , 中空 间定 位 较 为 困难 , 计 可 术 需 位 、 计最 佳手 术入 路 , 免 脑组 织 的牵 拉 、 经 、 设 避 神 血 要术者熟悉镜下定位解剖标志。④内镜器材多且易 需 管 的副损 伤 ; 大多数 神 经 内镜 手 术 , 只需 要单 一 小 骨 导致 术后 感 染 。要 克 服 内镜 手 术 的 局 限性 , 要 术 孔或 小骨 瓣 开 颅 , 免 传 统 的 大 骨 瓣 开 颅 。 减 少 了 者熟 练地 掌 握 内镜 下 的解 剖 , 知 内镜 下 的手 术 入 避 熟 正常脑 组织 的暴 露 及 损 伤 , 手 术 损 伤 降 到 最 低 程 路 及 沿途 的解 剖 学 标 志 , 而熟 练 应 用 神 经 内镜 进 将 从 度 。② 直视 性 : 利用 优越 的照 明 、 像及 多 角 度 观 察 行 手 术操 作 J 摄 。 等条件 , 增大可视角度 , 对观察物体局部放大 , 视野 在我 国神 经 内镜 技 术 蓬 勃 发 展 的 阶段 , 多 专 许 内从浅表到深部隐蔽区域的细微解剖结构均可清晰 家 都指 出应 慎 重 、 妥 地 开 展 J 与 此 同 时 出 现 了 稳 。 显示 。消 除显 微 镜 直 视 下 的 盲 区 , 且 为 深 部 视 野 许 多 面 向神 经 内 镜 的应 用 解 剖 学研 究报 道 ( 而 占总 发 提 供更 好 的观 察 质 量 , 以 将 术 野 情 况 清 晰 地 同 步 表 文 献 的 7 ~8 ) 可 % % 。这些 文 献 不 但 丰 富 了对 神 经 显 示在 监视 器上 , 免 了盲 目穿刺 可能 带 来 的损 伤 , 内镜 下 的解 剖 学 认 识 , 且 培 训 了 临 床 医 师 应 用 神 避 而 明显 增 加 手 术操 作 的精 确性 和 安 全性 。③ 省 时 、 预 经 内镜 的技 能 , 我 国神 经 内镜 的应 用 和发 展 奠 定 为 后 较好 : 经 内镜 手 术 较 常 规 手 术 , 简 化 手 术 步 了 良好 的基 础 。 神 可 骤 , 短 手术 时 间 , 缩 因其 不 良反 应 小 、 发 症 相 对 少 3 眶上 锁 孔入路 并 而 获得较 好 的预后 , 住 院时 间短 , 且 费用 相 对 低 。正 2 0世 纪后半 叶 , 随着 诊 断手段 更 新 , 对完 美 的 手 是 由于 内镜 具 有 以 上 优 势 , 内镜 应 用 于 神 经 外 科 术的追求 , 良的手术设备不断涌现 , 使 精 微创外科应运 并成 为微 侵袭 神经外 科重 要 的组成 部分 。 而生 。微 骨 孔 入 路 , 语 为 “ ehl ap0c ” 译 英 kyo prah 直 e 根据 内镜 在手术 中 的作 用 , 分 为 以下 4类 ] 可 : 为“ 锁孔入路” 形象地 比喻微小的开颅范 围, , 是微创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单侧额部硬膜外血肿(附54例报告)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单侧额部硬膜外血肿(附54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56efc6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f.png)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单侧额部硬膜外血肿(附54例报告)秦虎;更·党木仁加甫;王增亮;苏日青;徐丹书;朱晓峰;刘冬;李亚宾;陈立华;汪永新【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coronal approach craniotomy and Trans-supraorbital keyhole approach craniotomy in treatment of unilateral frontal extradura hemorrhage . Methods 54 cases of patientswith unilateral frontal extradura hemorrhag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7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ronal approach craniotomy ,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ns-supraorbital keyhole approach craniotomy,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 operation time, length of stay, Hospital costs and prognosis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case with moderate disability,severe disability and death in the two groups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good rate and mild dis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0 .05 ) , the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 operationtime,length of stay,Hospital cos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y comparison ( P <0.01).Conclusion Trans-supraorbital keyhole approach craniotomy in treatment of unilateralfrontal extradura hemorrhage can shorten operation time with the advantages of safety , less blood loss,simpleness,small trauma and rapi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目的:比较常规冠状开颅入路与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单侧额部硬膜外血肿的效果。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13例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13例](https://img.taocdn.com/s3/m/2e338029700abb68a882fb02.png)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13例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对邻近颅底的额叶血肿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部分病例使用内镜辅助观察,血肿清除后骨瓣复位、固定。
结果共治疗额叶血肿13例,其中高血压性血肿3例、外伤性10例,血肿量30~60 ml。
术前剧烈头痛6例、嗜睡4例、昏睡2例、浅昏迷1例。
术中出血量约10~50 ml,手术时间70~105 min。
术后第1天复查CT显示血肿完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3例。
术后患者神志及头痛症状明显好转,随诊3个月无血肿复发。
结论对于合适病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是清除邻近颅底额叶血肿的一种微创、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标签: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额叶;颅内血肿额叶血肿临床上多见,常见于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病例。
处理该类血肿的常用手术方法主要有冠状切口经额、额颞入路血肿清除术。
然而上述手术入路为避免影响患者术后面容,需将头皮切口置于发际内,对头皮、颅骨的创伤大,且有因骨窗位置偏高导致术中牵拉额叶的可能[1~3]。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具有创伤小,紧贴颅底形成骨窗、直达邻近颅底的额叶病灶及术后美容效果好的特点。
2008年开始应用该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邻近颅底的额叶血肿,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外伤导致额叶挫裂伤并血肿形成10例,高血压并额叶出血3例。
其中男8例,女5例。
年龄21~83岁,平均36.4岁。
起病时间4~36 h,平均7.3 h。
1.2 临床表现GCS评分8~14分。
嗜睡4例、昏睡2例、浅昏迷1例,剧烈头痛6例,熊猫眼及脑脊液鼻漏3例,均无脑疝表现。
颅脑CT检查显示单侧额叶脑挫裂伤和(或)额叶血肿、血肿量30~60 ml,伴中线移位、脑室受压(图1)。
所有病例术前检查均无凝血功能障碍。
1.3 手术方法术前不需备皮。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平卧位,术侧肩部垫高。
【译作】眶上入路(眉毛皮肤切口)
![【译作】眶上入路(眉毛皮肤切口)](https://img.taocdn.com/s3/m/306e16046bd97f192279e982.png)
【译作】眶上入路(眉毛皮肤切口)眶上入路(眉毛皮肤切口)顺天堂大学医学部附属静冈病院脑神经外科森健太郎术式特点【适应证】'眉毛切口'与'眶上入路'的组合称为Perneczky术式。
Perneczky等对于这种术式的适应证包括了鞍上区以及鞍旁区的动脉瘤、肿瘤等几乎所有病变。
但这种称为'锁孔'的小骨窗限制了手术操作角度,作者的机构出于安全考虑,仅用于比较小的颈内动脉以及前交通动脉的未破裂动脉瘤夹闭术。
但对于前交通动脉瘤,采用定位于常规眶上锁孔骨窗侧方的眶上外侧锁孔入路更好。
因此,本章以采用眶上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为核心进行描述。
【手术策略】每个病例均在工作站上进行3D-CTA与颅骨立体影像的融合,设计锁孔颅骨进行模拟,针对不同的动脉瘤,在术前确定最合适的锁孔部位与大小、患者头部的旋转角度与后仰角度。
这种个体化的手术设计能够在手术中最小限度地显露必要的脑组织。
【手术所需时间】2~3小时手术技术术前准备■锁孔手术所必须的特殊器械采用眉毛切口与眶上入路的锁孔手术中,小骨窗与常规开颅相差甚远,必须使用适合的手术器械。
因此,首先得确认常规开颅手术的器械是否适合锁孔手术。
通常开颅术中,头皮瓣与肌肉瓣向前方牵拉,而眶上锁孔手术中由于皮肤与显露的颞肌需向后外侧方强力牵拉,不能采用与常规开颅术相同的方法;即为了将皮肤与颞肌能向后外侧牵拉,必须将头部后外侧的铺巾妥善固定。
作者的机构将单个连接点的Greenberg曲柄杆特制成二个连接点曲柄杆,L 形金属杆的位置放置在手术侧头部的后外方,用铺巾妥善固定(参考图3)。
牵拉皮肤与额肌用皮肤专用小钩(宽10mm,MIZUHO),牵拉颞肌用大钩(宽15mm,FUJITA)(图1a)。
拉钩可用胶带缠绕后使用,但为了避免钩端损伤皮肤,可套上塑料管再使用。
作者为能在狭窄的部位使用,参照经鼻手术用双极电凝颞,特制了宽度8mm的双极电凝颞(长度有7cm、9cm、11cm三种)(Codman & Shurtleff)(图1b)。
手术技巧展示keyhole手术入路——眶上入路
![手术技巧展示keyhole手术入路——眶上入路](https://img.taocdn.com/s3/m/60f1b2f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3.png)
⼿术技巧展⽰keyhole⼿术⼊路——眶上⼊路周博⼠周岩,空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曾赴德国Greifswald⼤学医学中⼼和芬兰赫尔⾟基医学中⼼学习、访问,先后师从世界著名神经外科⼤师Juha Hernesniemi (芬兰)、Henry W.S. Schroeder(德国)和余新光(301医院)。
因《脑膜瘤的基础研究和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获全军医疗成果⼆等奖。
擅长脑和脊髓肿瘤;脊柱疾病;脑膜瘤;⾯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额下和额外侧⼊路的前世今⽣额下和经额⼊路是FrancescoDurante为切除嗅沟脑膜瘤⽽发明的(1885年)。
Durante在他的这个具有历史性的⼿术中,是这样记录的:“为了显露额叶,我们设计了带⾻⽪瓣,形状呈马蹄形,基底朝向额颞⽅向。
”使⽤这种⾻瓣成形技术,在次全切除肿瘤后,患者病情恢复平稳,⽆任何神经功能障碍。
第⼀个使⽤眶上额下⼊路的是FedorKrause,记录在其先锋论著《脑和脊髓外科》中(1908年)。
依据当时的外科技术Krause也创造了⼀个切⼝-⾻膜-⾻瓣的联合切⼝,以此来降低术中的出⾎量和避免术后切⼝感染。
开颅范围较⼤,Krause使⽤的是硬膜外⼊路,因为是在蝶⾻嵴部位切开的硬脑膜,所以额顶颞⽪层并未直接暴露。
图⽚采⾃Fedor Krause的先锋论著《脑和脊髓外科》第⼀版。
Krause使⽤两步骤显露这个颅底脑膜瘤。
在完成额下开颅后,从硬膜外⼊路完成肿瘤的部分切除。
因此,最⼤程度的降低了⼤脑⽪层的损伤。
由于脑组织肿胀的⾮常厉害,所以额叶牵拉的⽐较狠(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术后病⼈死亡。
Charles H.Frazier也报道了⼀个相似的硬膜外⼊路——显露垂体腺及其邻近结构(1913年)。
过度牵拉额叶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为了使这种情况的发⽣⼏率降⾄最⼩,Frazier使⽤⾻成型技术去除眶上缘和眶顶。
Frazier的额下硬膜外⼊路(发表于1913年)。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https://img.taocdn.com/s3/m/296d54d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e.png)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伦鹏;胥建;吴泽玉;赵彦;窦以河【摘要】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于我科行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61例患者,其中Hunt-Hess分级Ⅰ级23例,Ⅱ级21例,Ⅲ级14例;大脑中动脉瘤9例,后交通动脉瘤14例,前交通动脉瘤30例,多发动脉瘤8例.一期完全夹闭动脉瘤60例,二期夹闭对侧大脑中动脉瘤1例.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疤痕小,切口相关并发症少.经该术式夹闭71个前循环动脉瘤,包括8例多发动脉瘤患者.随访有98.3%的患者恢复良好,轻残1例.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微创、安全有效的入路,术前谨慎选择患者及充分手术经验和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015)006【总页数】4页(P497-500)【关键词】眶上开颅;锁孔入路;动脉瘤【作者】伦鹏;胥建;吴泽玉;赵彦;窦以河【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夹闭前循环动脉瘤有多种手术入路可以选择,包括经额下、翼点入路等。
入路选择均需遵循安全且能给手术者提供充分暴露及手术操作空间的原则。
随着手术条件进步,夹闭动脉瘤已不再是手术的唯一要求。
手术中如何减少对周边组织如皮肤、颅骨、硬膜,特别是脑组织的损伤是目前对神经外科医生的新要求。
我们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采取了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汇报如下。
一、一般资料共61例患者71个前循环动脉瘤,经62次手术夹闭。
其中男30例,女31例;年龄21~77岁,平均54.7岁。
眶上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在鞍区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眶上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在鞍区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6cb1c1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9.png)
眶上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在鞍区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比较王镛斐;李士其;吴劲松;赵耀;寿雪飞【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05(010)010【摘要】目的比较眶上入路与经眶上入路在鞍区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总结25例鞍区肿瘤的手术经验,其中垂体腺瘤9例,颅咽管瘤6例,鞍结节脑膜瘤3例,蛛网膜囊肿4例,Rathke囊肿2例,上皮样囊肿1例.采用眶上入路17例,经眶上入路8例.部分病人术中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结果术后复查MRI,示眶上入路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经眶上入路全切除和次全切除各为4例.眶上人路开颅操作简便,适用于大多数鞍区病变的手术.经眶上入路将锁孔技术与颅底外科技术结合运用,不仅将额叶的牵拉降至最低限度,而且对鞍区的显露较眶上入路视角向上增加了20°,操作径路也相应缩短.结论眶上入路适用于大多数鞍区肿瘤和囊性病变的手术切除,经眶上入路则适用于体积较大的鞍区肿瘤.内镜辅助技术可帮助术中确认手术效果,减少肿瘤残留机会.【总页数】4页(P435-438)【作者】王镛斐;李士其;吴劲松;赵耀;寿雪飞【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1【相关文献】1.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脑膜瘤的疗效 [J], 张信芳2.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J], 吴有志;罗良生;张健;林忠;廖萍;陈骅;吴鸣3.眶上经眉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 [J], 刘希光;李爱民;陈军;施辉;李宁;吴海滨4.内镜辅助的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病变(附52例报告) [J], 李朝显;周毅;张青松;敖祥生;胡克琦5.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鞍区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研究 [J], 黄成;秦尚振;徐国政;龚杰;胡军民;黄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锁孔入路技术初探
![锁孔入路技术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7a57ca6f312b3169a451a4b7.png)
锁孔入路技术初探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的手术方法,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对本组24例患者,包括脑膜瘤、垂体瘤、动脉瘤、听神经瘤、三又神经鞘瘤、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以及胆脂瘤、AVM、视神经鞘脑膜瘤、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症等,分别采用眶上,颞下、额部、后颅窝锁孔入路,实行了肿瘤切除,动脉瘤夹闭或周围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结果 15例肿瘤全切或次全切除,5例动脉瘤成功夹闭,1例AVM切除,2例微血管减压成功,1例急性血肿清除,无与手术入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锁孔入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单侧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夹闭双侧颅内动脉瘤的应用解剖研究
![单侧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夹闭双侧颅内动脉瘤的应用解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2b181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e.p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asic anatomy and clinical study of unilateral supraorbital eyebrow keyhole approach for clipping bilateral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 This study started and ended from February 2019 to July 2019. Formalin-perfused cadaver head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kull Base Anatomy Laboratory of Lianyung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or 30 sides of 15 cadavers of skull specimens, supraorbital eyebrow keyhole approach (SEK) was simulated for craniotomy. The main intracranial vessels, including distal carotid artery (DICA),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and ophthalmic segment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ICA) were observed under microscope, which were measured to provide anatomical data for clinical observation. To further apply it to clinical practice, a modified Salma surgical exposure scale was introduced to quantify the score.Results The contralateral A1 segment(14.77±1.45)mm, proximal A2 segment(5.28±0.96)mm, M1 segment(15.83±0.76)mm, DI‑ CA(7.08±2.32)mm, OICA (3.67±1.14)mm could be exposed through supraorbital eyebrow keyhole approach; the contralateral A2 seg‑ ment (lateral),M1 segment (posterior), M2 segment, MCAB (inferior), DICA (posterior and lateral) and OICA (superior, inferior and later‑ al) could not be fully exposed to perform simulated surgical clipping (operability rate less than 75%).Conclusions Contralateral aneu‑ rysms of A1 segment, A2 segment (anterior, posterior, and medial), M1 segment (anterior, superior, and inferior), MCAB (superior and lateral), ICAB, DICA (anterior and medial), and OICA (medial) can be fully exposed from different angles with the ability to perform sur‑ gical maneuvers by supraorbital eyebrow keyhole approach. Key words: Intracranial aneurysm; Anatomy, regional; Cerebral revascularization/methods; Optic nerve; Supraorbital eye‑ brow; Keyhole surgery
眶上外侧锁孔入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护理干预
![眶上外侧锁孔入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护理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a890c86fc1c708a1294a44ab.png)
眶上外侧锁孔入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护理干预作者:暖XXX【摘要】目的:讨论眶上外侧锁孔入路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根据GCS评估、Barden 评估、MORSE评估、Barthel评估、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等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病情逐渐康复。
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残率。
【关键词】眶上锁孔入路、动脉瘤、护理措施、干预眶上“锁孔”入路是以神经导航设备测量四种入路鞍区显露面积和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起点、颈内动脉分叉部、大脑中动段脉分叉部、大脑前动脉段与前交通动脉交汇点的水平及垂直操作角度,显露靶点进行手术,对血管的显露及操作空间好。
与传统的经颅入路相比, 眶上锁孔入路采取了额部相对位置最低的眉弓切口,更靠近颅底, 能排空脑池脑脊液,开放颅内自然存在的解剖间隙。
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之外,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锁孔手术只是一种入路的小型化,减少对额、颞叶损伤的机会,减小了软组织和颅骨的损害。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之一。
临床上50%蛛网膜下腔出血系由于动脉瘤破裂所致。
此病起病急,病情重且病残率、死亡率均很高。
如抢救及时,非但免于死亡,还可以获得治愈。
近年来由于脑血管造影技术的提高,显微外科的技术应用,眶上外侧锁孔入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夹闭微创手术入路。
成功夹闭动脉瘤,并通过术后的护理干预,病人恢复好。
眶上外侧锁孔入路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夹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微创手术入路。
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1.1 现病史:患者男性、44岁,于入院前6小时因车祸出现意识不清,呼唤无反应,可自发睁眼,但无法言语,躁动频繁,伴有恶心呕吐。
1.2 体格检查:呈模糊状态,急性面容,GCS评分10分,Barden 评估11分、MORSE评估高危、Barthel评估10分。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应均灵敏,体质消瘦,营养较差,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
眶内解剖实验报告(3篇)
![眶内解剖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15fd0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2.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眼眶的解剖结构,包括眶壁、眶内容物和眶周组织。
2. 熟悉眶内间隙的分布和特点。
3. 掌握眼眶手术的入路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眼眶是位于颅面部的一对空腔,内含眼球及其附属结构。
眼眶的解剖结构复杂,包括眶壁、眶内容物和眶周组织。
了解眼眶的解剖结构对于眼科和神经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尸体头颅、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解剖针、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1)将尸体头颅固定在解剖架上。
(2)沿眶缘切开皮肤,暴露眶周组织。
(3)用解剖剪剪开眶周肌肉,暴露眶壁。
(4)观察眶壁的结构,包括上壁、下壁、内侧壁和外侧壁。
(5)用解剖刀小心地切开眶壁,暴露眶内容物,包括眼球、眼肌、泪腺等。
(6)观察眶内间隙的分布和特点,如骨膜下间隙、肌锥外间隙、肌锥内间隙等。
(7)用解剖针和显微镜观察眼眶手术的入路和注意事项。
四、实验结果1. 眶壁:眼眶由上壁、下壁、内侧壁和外侧壁组成。
上壁主要由额骨和蝶骨构成,下壁主要由上颌骨构成,内侧壁主要由筛骨构成,外侧壁主要由颧骨和蝶骨构成。
2. 眶内容物:眼眶内含眼球、眼肌、泪腺等。
眼球位于眶内中央,周围有四条眼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附着,负责眼球运动。
泪腺位于眼眶外侧,负责分泌泪液。
3. 眶内间隙:眼眶内存在多个间隙,包括骨膜下间隙、肌锥外间隙、肌锥内间隙等。
这些间隙具有不同的解剖特点和临床意义。
4. 眼眶手术入路:眼眶手术的入路有多种,如经鼻入路、经眼睑入路、经额下入路等。
每种入路都有其特点和注意事项。
五、实验讨论1. 眼眶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眼眶手术的难度。
在进行眼眶手术时,应充分了解眼眶的解剖结构,遵循正确的手术入路和注意事项。
2. 眶内间隙的解剖特点对于眼眶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肌锥外间隙的病变可能导致复视,因此在手术时应注意保护眼外肌。
3. 眼眶手术的入路和注意事项因手术类型而异。
例如,经鼻入路适用于眶内和眶下病变的治疗,但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鼻腔、上颌窦和筛窦等结构。
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
![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26efee0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3.png)
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张懋植;齐巍;张伟;王磊;王嵘【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04(033)012【摘要】目的探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采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和30例传统经额下入路治疗的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病例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与传统额下入路相比,肿瘤切除程度、主要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锁孔入路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平均住院日缩短.结论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创伤小且疗效满意.【总页数】3页(P6-8)【作者】张懋植;齐巍;张伟;王磊;王嵘【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颅窝底肿瘤4例报告 [J], 孙涛;李世鹏;李经辉;夭晓燕;耿鑫;余化霖2.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 [J], 齐巍;张懋植;张伟;王磊;王嵘3.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鞍区附近及前颅窝底病变35例临床分析 [J], 郄福忠;唐海涛;王晶;肖玉强4.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额下入路手术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瘤的效果比较 [J], 罗杰;周帆;黄云峰;袁金刚;陈风;李帆5.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 [J], 甘武;詹升全;郭文龙;林晓风;周东;唐凯;周德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入路对我科 7 6例患者 ( 中 5 其 2例颅 内前循环 动脉瘤 ,4例鞍 区肿瘤 ) 2 进行 了手 术治疗 。结果
该
手术入路 可充 分而清楚的显示鞍 区及 Wii环 附近 的解剖 结构 ,2例 动脉瘤 全部 手术 夹 闭成功 , ls l 5 其 中4 9例患 者恢 复 良好 , 中残 , 3例 无死亡 。2 4例鞍 区肿瘤 ,2例全切 除 , 次全切除 , 出现严 重 的 2 2例 未 并发症 。结论 该 手术 入路在临床上应 用广 泛 , 采用该 入路 治疗前 循环 动脉 瘤及 鞍 区肿瘤 安全 、 微
3o m dr ed al , n o edcs. m n m r i slr e o , 2wr tl rsc dad ee f oea i be adn a ae A og 4t os n ea g n 2 e ta y eet n w r t s d d 2 u l r i e o l e 2
用
刘荣耀 许 瑞 雪
摘要 目的
(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 辽宁 大连 16 1) 10 1
研究眶上锁孔手术入路 的显微 解剖 , 并探讨该 手术人 路在 治疗前循环 动脉瘤 及鞍 对 1 成人 尸头使用手术显微镜模 拟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 , 0例 并应用
区肿瘤 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据 和 临床 资料 。
一
、
标 本
成 年 国人湿 性 尸 头标 本 来 自大 连 医 科 大 学解 剖
学 教研 室 。1 0具共 2 0侧 , 6具 , 4具 ; 龄 均 > 男 女 年
6 0岁 , 自然死 亡 , 均 排除 颅脑 创 伤 及其 他 中枢 神 经 系
统疾病 , 无头颅畸形。
2 .临床应 用
有1 例右侧有 3 H u nr 支 eb e 返动脉 , 自A , 发 而另一 侧 该动 脉缺失 ; 有 1 双侧 均有 两 支 H unr 动 还 例 ebe 返
脉, 分别 发 自同侧 A 及 前交 通动 脉水平 ( 1 2 。 图 , ) 2 第 1间 隙 ( 交 叉前 间隙 ) . 视 的显露 : 显微 镜 下 经 此 间隙可 见鞍 隔 , 隔呈 凸形 的 8例 , 鞍 凹形 的 2例 ; 鞍隔孔 圆形 7例 , 圆形 3例 。在 此 间隙 内从 一侧 可 椭 见对侧 颈 内动脉 的 内下壁 发 出 2— 7支垂体 上动 脉及 3~5支 细小分 支 向垂体 柄供 血 , 观察 到 垂体 柄 、 可 下 丘脑 、 隔 、 交叉 、 侧 颈 内 动脉 、 交 通 动 脉及 动 鞍 视 对 后 眼神 经等 结构 。 3 .第 Ⅱ间 隙 ( 内动脉 一 神经 间隙 ) 显露 : 颈 视 的 经 此 间隙 的前部 可见 颈 内动 脉后 床突 ; 中央偏 外侧 为后 交通 动脉 , 再外 侧 有 脉 络 膜 前 动 脉 ; 部 可见 Llq 后 ie— i us膜 , i t 由此 可 探 及 基 底 动 脉 分 叉 部 、 脑 后 动 脉 和 大
~
1 .解剖方 法 : 相结 合 的方 法 , 颅 用 头 架 固定 , 仰 卧 , 头 呈 头后 屈 1。 向对 侧旋 转 2 。按 眶 上 锁 孔 人 路 开 颅 , 眉 内 5, 0, 取
切 口( 眶上切迹外侧) 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筋膜; , 将 皮肤 拉 向上方 , 显露 眼轮 匝肌 , 依 次切 开 额 颞 筋 膜 再
te te t n fi ta r n a n u y mso ne o ic lto n u r n s l rr go h r ame to nr ca i a e r s fa tr rcru ain a d t mos i el e in.M e h ds S pro btl l i a t o u a r ia
创, 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 词 眶上锁孔入路 ; 显 微解剖 ; 显微 外科 ; 前循 环颅内动脉瘤 ; 鞍区肿瘤
中 国 图 书 资 料 分 类 号 R 79 4 文 献标 识 码 3 . A
An t mia t d n 叩 p ia i n o u r o b t lk y oe a p o c a o c lsu y a d l to fs p a r i e h l p r a h c a L U R n y o, XU R iu I oga ux e
三 、 察方法 观
动脉 、 脉络膜前动脉 ; 沿颈 内动脉池打开侧裂池 , 可看 到大脑中动脉 M 、 M 及其穿支; 打开视交叉池 , 于第 1间隙 ( 视交 叉 前 间 隙 ) 可见 到鞍 隔 、 体 柄 及 对 内 垂
侧颈 内动 脉 内侧缘 ; 开终 板 池 , 打 于第 Ⅳ 间隙 ( 板 . 终 视交 叉 间隙 ) 内可 见 到 穿 支 动 脉 。显 微 镜 下 观 察 大 脑前 动 脉 A 段 的穿 支动 脉平 均为 ( .2- .6 支 ( 65 4 1 ) 2 - 2
k y o e a p c a i ltd i 0 a ut a a e ch a su d rmirs o e tl f 6 c s si cu i g5 f e h l p ma h w ssmuae n 1 d l c d v f e d n e c o c p .A t a o a e n l dn 2 o i o 7 it c a il e r s f a tro i u ain a d 2 ft mo n sl r r go ee p r r d s r ey b h nr r a u y mso n eir cr lt 4 o u r i el e in w r e ome u g r y t e a n n a c o n s a f
通讯作者 :刘荣耀 , 教授 、 主任 医师 , 电话 :3 0 82 i , - i 1 192 1 1 Ema l
wi n er @ y h o c n. n n il y a o.o c
・
2 6・ 9
中 华 神 经 外 科 疾 病 研 究 杂 志 ( hnJN uougDsR s2 1 :0 4 C i ersr i e )0 1 1 (
中华 神 经 外 科 疾 病 研 究 杂 志 ( hnJN uougDsR s2 1 ;0 4 C i ersr i e )0 1 1 (
・
29 ・ 5
文章编 号 :6 1 2 9 (0 1 1 2 5— 4 17 — 87 2 1 )0— 9 0
・
微创神经外科 ・
眶上锁孑 手 术 人路 的解 剖 学研 究 及 临床 应 L
.
a p o c . s l V a s p a r i e h l p r a h, h n tm c lsr cu e fsl rrgo n l scrl p ra h Re u t s i u r o bt k y oe a p o c t ea ao a tu t r so el e in a d Wi i i e l a i a l c w r b ev d p e i l.A l 2 c s so n u y msw r u c s fl l p d n l dn 9 o o d rc v r n ee o s r e r cs y l 5 a e f e r s e e s c e s l ci e ,i cu ig 4 f o e o ey a d e a uy p g
s b oal e e td No c mp iain o c re . n l so S p a r i e h l a p o c s w d l s d i u ttl r s ce . y o l t c u rd Co cu i n c o u r o bt k y oe p r a h i i ey u e n l a ciia rcie .I i sf efcie a d mi i l n a ie frte t ame t fa e r s f n eircr uain l c l a t s t s ae, f t n nma v sv r t n n u y mso tr i lt s n p c e v i o h e o a o c o
H unr eb e返动 脉平 均 为 ( . 3±0 7 支 ( 12 . 6) 0~3支 ) 。
孔, 沿孔 的上下缘 铣 开颅骨 , 成一 个椭 圆形 骨瓣 , 形
面 积约 25c 2c 磨 除骨 窗 内侧 、 侧 和 前方 内 . mX m; 外 板 以及额 底 的骨性 突起 。弧 线剪 开硬 脑膜 , 弧形底 部 朝 向眶缘 , 后在 显 微镜 下 进 行 操 作 , 次 打 开各 手 然 依 术 间 隙并 观 察各 间隙及 相关 结构 。
及部分 颞 肌 ; 肌 向外 侧 牵 拉暴 露 额 骨 颧 突 , 轮 匝 颞 眼 肌 向下 推 至眶缘 并 用 缝 线 固定 。于 切 口内侧 额 骨 钻
一
1 1支 ) 。前 交 通 动 脉 的穿 支 动 脉平 均 为 ( .0± 33
13 )支 ( ~5 支 ) 多 起 源 于 其 后 壁 和 下 壁 。 .0 1 ;
n m r i sl re n. adt o ea r os u s n l g i
Ke r s S p a r i lk y oe a p o c Mir a ao y; Mirs re y I ta r na n u s s o y wo d u r ob t e h l p r a h; a co ntm co u g r ; n rc a i a e r m f l y a t r rcru ain ; S l rrgo u r n e o ic lt s e a e in t mos i o l
Dp r etfN uou e , itf l t o il D l nMei l eat n o er r r Fr f i e H s t aa dc m sgy sA a d pa o i f i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