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
第十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要素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关系及途径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功能、平衡功能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统一性
4.理解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
5.理解各类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
本讲重点: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各类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
本讲难点: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
2.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
来进行的,现将它们的概念、环节、意义等一并总结如下: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地球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的流动和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及岩石圈的上部。生物的出现,通过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改造了三大圈层。生物(植被)的分布,受气候(光、热、水)条件影响很大。 [经典例题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0-1
(1)从物质交换的一般情况看,图中各代号表示的物质分别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⑥和⑦的交换是通过作用进行的。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如大气、水、岩石、地貌、植物、微生物以及土壤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关系的题目,突出揭示了有机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的生物循环过程。解题必须紧紧把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条件、原料、能源以及产物和作用,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作用、生物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等生理过程中与岩石圈(包括土壤)、大气圈、水圈所发生的物质交换关系。
【答案】(1)①N、P、K等营养元素和水②植物残体和排泄物③动物残体④游离氧⑤水分⑥氧气(02) ⑦二氧化碳(CO2) ⑧二氧化碳(C02) ⑨氧气(02) ⑩二氧化碳(CO2)、重碳酸盐、腐殖质等(2)光合
图10-2
[经典例题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幅
(2)请完成该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3)每合成1克C6H12O6要消耗2 821焦能量,所消耗的能量来源是
(4)该作用造成以下哪些结果?( )
A.将分散的无机物合成有机质
B.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体
C.改变了物质存在的位置
D.联系了有机界与地理环境
(5)微生物对有机质具有,导致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称为循环。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绿色植物及其作用的理解程度,因此充分理解光合作用的涵、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答案】(1)光合(2)6CO2+6H2O C6H12O6+6 O2(3)太阳辐射(4)ABC
D (5)分解生物物质
6.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经典例题3]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解析】所谓整体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地貌和土壤)的在联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从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入手。分析地理要素的在联系。这一在联系有两种主要表现:一种是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元素迁移和物质循环。另一种是各组成元素间所进行的能量交换。它们之间,这一要素影响其他要素,这一部分的变化影响另外部分的变化。
【答案】B
第二课时
二、地理环境差异性
1.自然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地域分异(绝对的)。
①结果: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
A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 、雪线与降水
[经典例题4]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图10-3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