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
4.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国人办报
1.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办报理念的萌生
鸦片战争前后,随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活动的开展,西方新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1)最早接受西方新闻思想的人——林则徐和魏源
①1838年底,林则徐受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去广东禁烟,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他派人到澳门搜集各种外文报刊,并组织翻译班子,将其中有关鸦片贸易和其他方面的消息、言论译成中文,以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参考材料。
②在形式上,这些参考材料是零散的,并无名称,但后来被汇集成册,取名“澳门新闻
纸”。此外,林则徐还将其中一些重要材料亲自加工、润色,另编为“澳门月报”。
③1841年8月,林则徐将其主持编译的《四洲志》译稿及其他中外文资料托付其好友魏源整理出版。魏源依据这些材料和其他一些文献资料,整理编著成《海国图志》,并最终将其扩至100卷。在《海国图志》中,魏源对西方新闻事业作了不少如实介绍。
④从上述活动中,可见林则徐、魏源对报刊沟通信息的这一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译报活动,不仅在当时受到一些外报的赞赏,而且对后世也有巨大影响,开梁启超、严复等人“广译五洲近事”之先河。
(2)洪仁玕的办报思想
1859年,太平天国后期将领洪仁玕在其向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即报纸)”等新闻主张。
他的主要新闻观点,可归纳为四条:
①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以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②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沟通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公议。
③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④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
但是,太平天国在洪仁玕提出上述主张后不久即覆灭,因而洪仁玕的办报主张在当时并
未有实施的机会。
2.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的办报思想
继洪仁玕之后,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王韬、郑观应等人在19世纪70年代后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办报的主张与思想。
(1)王韬的办报主张
19世纪70年代后,王韬撰写了《论日报渐行于中土》、《沦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和《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等文章,阐述了他对报业的认识和有关办报、特别是中国人办报的主张与思想。
①阐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提出借日报立言,即通过报纸来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的观点,后来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②阐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王韬认为:a.报纸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b.报纸可以使“君惠得以下逮”;c.报纸可以“达内事于外”;d.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
③阐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王韬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④阐述了报纸的文风。王韬认为,报纸的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⑤阐述了报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王韬认为,报纸的编辑人员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材”,报纸的主笔“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他们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
王韬的这些办报主张对于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2)郑观应的新闻思想
主要见于他撰写的专著《盛世危言》中的《日报》等有关文章里,其主要的新闻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欲通之达之,则莫如广设日报矣”。郑观应认为,广设日报是西方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枢纽。
②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应该维护民族尊严,允许国人办报。
③制定报律来规范报业。郑观应明确提出了新闻立法的建议,要求清廷制订与颁行法律以保护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
二、国人自办报刊的问世
1.广州、汉口与上海三地国人自办报刊的出现
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国内部要求社会变革思潮的兴起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人创办与出版近代报刊的活动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一些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
(1)第一份国人自办的报纸,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采新实录》,1872年在广州出版。但这份报纸早已失传,具体情况又不可考,因而并不为新闻史学界所认同。
另一说是《昭文新报》,1873年8月8日在汉口创刊,艾小梅创办。该报初为日报,装订如书册状,用白鹿纸印刷。该报留存至今的资料尚可,因而多数新闻史著视之为中国人自办报刊之第一。
(2)《新报》
1876年11月23日,上海又出现了一份取名《新报》的国人自办报纸。初创时中英文合刊,翌年6月11日起取消英文栏,成为纯中文的报纸。
该报所刊内容,除转录京报和苏省辕门抄外,还刊有本埠新闻、各地新闻及国际新闻,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商情等方面。由于该报为上海道台所控制,因而还明确宣布“国政则不可议也”,规定凡“疾世愤时”之作一律不予发表。1882年7月14日,《新报》并入上海机器制造局,转为该局机关报,旋停刊。
(3)《述报》
19世纪80年代后,广州开始出现了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目前已知的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是《述报》,创刊于1884年4月18日,创刊之日,正逢中法战争爆发,因而其版面的70%都是有关中法战争的消息、电讯、评论、译论和来论等。
在业务上,《述报》十分重视图像新闻报道,自创刊之日起每期必刊登一幅或多幅新闻纪实图画,与文字新闻穿插编排,力求做到图文并茂。
1885年4月7日,《述报》宣告暂停3日,但实际上是永远停刊。
(4)《广报》
1886年6月24日在广州创刊,日刊,邝其照为创办人,吴大猷等先后任主笔。该报在形式上与《申报》略同,所刊内容除中外新闻外,也刊登一些匡正时弊的文章。1891年,该报发表了一条某政府要员被参的消息,触怒两广总督兼署粤抚李瀚章,被封禁。于是,邝其照等人将馆址迁至沙面租界,由英商必文出面,改名为《中西日报》继续出版。由于《中西日报》借用洋人的名义,又栖身于租界,因此“渐肆议论,指谪政治,官无如何”。
(5)《公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