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生态校园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2期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31 No.2 2005年4月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Apr.2005
文章编号:1007-1032(2005)02-0173-04
湖南农业大学生态校园规划设计
龙岳林a,甘德欣a,周晨a,陈岳堂b,蒋廷杰c
(湖南农业大学 a.园艺园林学院园林系;b.后勤服务集团;c.科学技术处,湖南长沙 410128)
摘要:在校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绿化状况,以生态校园建设为目标,提出了湖南农业大学校园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设计要求,旨在塑造一个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和生态良好的园林式大学校园.
关键词:生态校园;规划;湖南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T986.2 文献标识码:A
Configuration of Ecological Campus for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ONG Yue-lin a,GAN De-xin a,ZHOU Chen a,CHEN Yue-tang b,JIANG Ting-jie c
(a.Horticultural and Landscape College;b.Rear-Service Unit;c.Science and Techological Department,HNAU,Changsha
410128,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whole campus plan and the current planting condition,the configuration of green system for HNAU was designed,to establish a modern campus with prominent motives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ecological campus;configuration;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生态校园(Ecological Campus)是指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协调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形成体现校园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系统[1].生态校园建设的首要作用在于强调校园环境质量的改善,重视校园建设的和谐协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2].其次,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并能强化校园文化的中心辐射作用[3].
湖南农业大学校园是在过去缺乏系统规划的情况下逐步建成的,绿地建设长期处于从属地位.随着近年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功能分区不合理、绿地面积不足、基础设施缺乏和文化品味不高等,因此,搞好湖南农业大学旧校区的绿地改造和新校区的绿地规划意义重大.
1 校园概况
1.1 校园概况
湖南农业大学地处湖南省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12.0 km.校园东与东湖渔场交界,南临浏阳河,北与湖南省农科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接壤,西与东岸乡毗邻,占地226.76 hm2.根据长沙市总体规划,校区已划入长沙市马坡岭农业高科技园区.
1.2 自然条件
校园地势平坦,为平缓丘陵地貌.整个校区东高西低,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高度在31.5~ 47.0 m之间,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湖南农业大学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其校园自然气候条件为:极端最高温度40.7 ℃,极端最低温度-11.3 ℃;年平均温度17.6 ℃;最热月月平均温度28.6 ℃,最冷月月平均温度4.8 ℃;年平均相对湿度72%;年平均降水量1 417.5 mm;最大积雪深度200 mm;最大冻土深度50 mm;年平均风速2.7 m/s;常年主导风向NW频率24%;基本风压(高度10 m)0.35 kN/m2;抗震设防裂度6度;冬季大气压力101.57 kPa,夏季大气压力99.5 kPa.校园浏阳河段最高洪水位38.50 m(黄海高程1998年),最低水位28.50 m,最大流量3 400 m3/s,最小流量0.68 m3/s.
收稿日期:2004-12-20
作者简介:龙岳林(1962-),男,汉族,湖南汩罗人,博士研究生,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
174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4月
2 绿地现状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原有的附属农场用地已随农场职工的转制而收归学校所有,部分农业生产用地将转为学校建设用地,学校校园因此而分为建成和未建成两部分.已建成的校园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虽然校园内种植有大量的绿化植物,但从生态、艺术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尚存在不少问题.
2.1 植物多样化景观不突出,季相变化不明显
校园内绿化树种较为单一,常绿乔木树种偏多,到处是香樟、广玉兰和桂花,其他树种的数量很少.据统计,校园范围内乔木不到40种,灌木不到30种,地被植物不到20种,草坪植物不到10种,宿根花卉和一二年生草本花卉除花坛布置外,其他地方很少应用,因此,绿化植物景观一年之中缺乏季相变化.
2.2 植物景观层次单一,生态效益不佳
校园内的植物景观大多层次单一,多层次立体配置的植物景观很少,如香樟、桂花和广玉兰等常绿乔木的树冠下很少栽植其他植物,尤其是很少栽植耐荫的中层灌木,大多为乔木和草坪两个层次.第一教学楼南面广场和新图书馆的四周缺乏乔木层次,仅以细叶女贞和红檵木组成的灌木图案.第二、三教学楼之间仅为单一的草地,很少栽植乔木和灌木,故很难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
2.3 植物景观特色不明显,缺乏艺术感染力
校园内的绿化植物大多采用行列式的方式栽植,且不同空间栽植的几乎都是同样种类的植物,很少讲究艺术构图和造型,因此,绿化植物的大小、疏密、虚实、间距、层次等均缺乏艺术的变化,且植物的形态和色彩变化也不丰富,校园内缺乏形态特别和色彩突出的主景植物.
3 校园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3.1 指导思想
湖南农业大学校园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塑造一个生态效益良好、校园文化突出、景观艺术感染力强且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生态校园.
3.2 规划原则
(1) 功能性原则.按照校园的规划用地功能分区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建立完善的绿地系统.绿地形态上以点、线、面相结合,突出特色景观空间,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2) 多样性原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和已经形成的植物景观,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以生态学原理作指导,尽可能丰富植物种类,做到乔、灌、草、花立体配置,力求创造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
(3) 文化性原则.充分挖掘和选择与学校未来发展紧密相关的题材,突出农业大学的特点,创建多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景点.选择具有纪念意义的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成果,创建纪念性景区.
(4) 艺术性原则.绿化设计遵循艺术构图法则,植物造型和色彩搭配符合艺术要求,构建的植物景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 经济性原则.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珍稀新品种,少选种大规格苗木,不追求即时绿化效果,争取少花钱,多办事.
(6) 整体性原则.绿化规划是环境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绿地中心的环境艺术小品,如雕塑、喷泉、景石、游路、广场、铺装等景观与绿地规划应统一考虑,力求协调一致.
4 校园功能分区与校园景观规划
湖南农业大学校园依其功能和景观的不同分为8个区,即科研教学区、体育活动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游憩休闲区、生态农业示范区、高科技产业园区和商业旅馆服务区.
4.1 科研教学区
该区为学校的核心,包括所有的科研和教学用地.该区内分布有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和办公楼等建筑.该区分为现有科研教学区和拟建科研教学区两部分.现有科研教学区内绿化基础较好,大部分树木已经成林,自然景观的骨架已基本形成,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绿化改造的目的是为广大师生创造安静、幽雅、舒适、美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因此,绿化规划的任务一是通过增加植物种类而丰富该区植物多样性景观;二是通过增加具有文化内涵的雕塑和建筑小品来提高文化品位.拟建的科研教学区位于学校北入口广场的周围和环线以内.绿化设计应与科研及教学楼的规划设计同步进行,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突出时代特色.环境景观尽可能与现有科研教学区相区别,绿化植物选用最新的或野生的品种,力求创造开阔明朗、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植物景观.
第31卷第2期 龙岳林等 湖南农业大学生态校园规划175
4.2 体育活动区
该区位于现有科研教学区和拟建的科研教学区之间.该区的主要建筑是体育馆和文娱活动中心.建筑周围为一般的基础绿化,以装饰为主要目的.现有足球场和篮球场周边绿化基础较好,樟树和水杉生长繁茂,已形成运动场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拟建的运动场地尚为农场职工住宅地,几乎没有可利用的树木.该运动场地周边的绿化应以创造荫凉的环境为目的,树种以常绿树木为主,适当配置速生落叶树木,如马褂木、水杉、椿树等.为了增加文化品位,可布置与体育相关的雕塑小品或建筑体育文化墙.
鉴于现有体育活动区内的绿地十分有限,足球场因超负荷使用而几乎变为了裸露地,使用起来不但污染环境,而且不利于运动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建议采用人工草皮.
4.3 学生生活区
该区为学生公寓用地,其主要建筑物为学生公寓和食堂以及学生生活服务设施.主要绿地为拟建的中心绿化广场.公寓之间的绿化以常绿乔木树种为主,适当选种落叶乔木,打破过去普遍种植香樟的格局.采用灌木花境的形式,突出公寓建筑的基础绿化.乔木栽植应充分考虑建筑通风和采光的需要,采用成丛、成群的栽植方式.建筑之间面积较大的空间采用林荫广场的形式,多栽植落叶乔木,如银杏、白玉兰、马褂木、栾树、枫香、无患子等树种.林荫广场内多布置桌凳等设施,以满足学生室外小憩的需要.拟建的学生公寓应具有时代气息,适当布置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雕塑小品,设法营造一种学生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气氛.
中心绿化广场为校园中心绿地,是学生室外游憩的主要空间,同时也是展示学校风貌的文化广场.在该广场主要空间位置布置主题性的雕塑和喷泉作主景,展示学校教学科研成就和预测未来农业科学前景为内容,以突出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主题.4.4 教工生活区
教工生活区位于校园的东南面.该区内除教工住宅外,还分布有校医院、幼儿园、子弟小学等.该区内的主要建筑为教职工住宅和部分生活服务设施.教工生活区依据建成先后分为现有教工生活区和新建教工生活区(科教新村)两部分.现有教工生活区绿化覆盖率较高,树木生长较为繁茂,但树木种类较为单一,主要为香樟、桂花、广玉兰、大叶女贞等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和花灌木品种很少,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不明显.为了创造阴凉的居家环境,加之住宅楼之间的距离不宽,所以,该区树种应以常绿树木为主,适当配置速生落叶树木,如马褂木、水杉、椿树等.
4.5 游憩休闲区
游憩休闲区占地约8 hm2,是广大师生游憩休闲的主要绿地.该区位于教工生活区和教学科研区之间,紧靠校园环线以内.该区内的逸园已基本建成,其他绿地也在规划设计之中.该区为校园内的水景区,地势较低,水体由原来的稻田和菜地改造而成,周围的土壤条件较好,已栽植有大量的绿化苗木,其中道路两边成行的水杉已经成景,香樟、国外松也已形成了很好的丛林景观,因此,进一步提高该区的绿地质量和文化品位是该区绿化规划的主要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规划设计应进一步完善该区的景观环境,根据需要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和文化景点,将现有的鱼塘加以改造,现有的驳岸改造成自然式驳岸,并增设岛屿、桥、廊、榭、舫、亭等景点,可在靠近图书馆和科技楼的南面建设一个针对与学校发展有重要关系的事件和人物的纪念性小区,采用文化长廊或浮雕文化墙的形式,使之成为该区内的一个重要的且具有文化内涵的风景点或风景带.该区的绿化植物以丰富植物多样性为原则,植物造景采用成丛、成群、成林、成片的自然式配置方式,使之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即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依据不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生长习性进行栽植,使之生长繁茂;艺术性即以造型艺术理论作指导,既讲究植物的平面和立面的造型,又讲究植物色彩的协调搭配和虚实和远近层次关系的处理等等.
4.6 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为教学试验和科研用地区,占地约30 hm2.原农大附属农场收归学校后,农田即改为教学科研用地,因此将其定位为生态农业示范区.该区土壤大部分为冲积土,土壤肥沃,灌排水条件较好,现有绿化仅有过去主要用于调节农田小气候而栽植的成排成行的水杉和池杉树.要将其建为一个能代表农业发展方向的示范区,在绿化建设上首先要进行地形改造,创造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即为布置各种各样的生态农业创造立地条件.绿化目的应是利用植物改善环境的功能为生态农业用地创造各种各样的小气候环境,因此,绿化植物的选择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至上的原则,使绿化植物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该区绿化的目
176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4月
的是为发展生态农业服务.现代生态农业是一种开放型的农业,也是一种多功能的农业,可以与旅游、休闲、科普教育等相结合,因此,其绿化在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同时也必须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使农业生产环境成为美的旅游休闲环境.生态农业示范区内果园的果树种类很多,有常绿的,也有落叶的,有乔木也有灌木,还有草本和藤本果树,众多的果树本身就是很好的绿化植物,因此,如果果园按照园林式的方式布局,即可成为很好的观光环境.4.7 高科技产业园区
高科技产业园区是展示学校高科技成果的场地,它与长沙市马坡岭高科技产业园区融为一体.已规划在该区内建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大楼和农业高科技产品生产基地(厂区).在该区内可建与农业科技发展有关的主题性雕塑,其绿化主要是起装饰与衬托作用.绿化面积虽然有限,但绿化质量要求较高,绿化的目的是渲染一种充满勃勃生机的气氛.因此,观叶和观花的树木要求较多,如杜鹃、红枫、红檵木、金叶女贞、美人蕉、茶花等观赏植物将可大量采用,尽量达到四季开花不断的景观效果.
4.8 商业旅馆服务区
商业旅馆服务区紧靠红旗路,是学校向社会开放的窗口.该区内的建筑主要为宾馆大楼和商业大楼.宾馆与商业区内的绿化是有区别的,宾馆周围绿化要求创造温馨、热烈的环境,绿化植物以造型的和开花的观赏植物为主,结合雕塑、喷泉、假山和园林建筑小品进行造景,让宾客在得到自然美享受的同时感受到宾馆服务的热情.商业区内的绿化应为顾客创造一种舒适、方便、热烈的购物环境,可建生态消费广场,以满足顾客停车、小憩和商业观光等的需要.商业服务区内人车流量较大,绿化树种选择以常绿乔木为主,适当选种落叶乔木,尽可能扩大地面活动空间.建筑周围以装饰性的绿化为主,可多选用整形的树种,如罗汉松和各种树桩等.5 规划设计特征
5.1 突出“生态、艺术、人文”主题
在湖南农业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实践中,坚持贯彻了“生态、艺术、人文”的生态校园新理念.整体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农业建设为龙头,以改善校园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全面提高生态校园建设的内涵.在植物的配置上力求科学合理,以体现景观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景观的寓意及内涵上力求体现求实上进的精神,以实现“寓教于景”的目的.规划设计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强调改善校园人文环境,体现人文特色.
5.2 突出校园“农”的特色
湖南农业大学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以农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与植物相关的专业占全校专业的70%以上.同时,本校地处亚热带,植物种类丰富.在规划设计中可通过体现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来实现景观的多样性,使其在美化校园的同时成为植物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突出学校“育人”的特色.除此之外,在科研教学区建一个以农学界著名的科学家、院士为主的人物雕塑园,如为本校的官春云院士和荣誉教授袁隆平院士塑像等,以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崇尚、投身于农业科学,从而体现校园“农”的特色.
5.3 突出时代特征
湖南农业大学是一个已有50余年悠久历史的大学校园,校园里有很多历史性的建筑,如学校老图书馆和第一教学大楼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近年来,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里也增加了很多新的建筑,如第七教学楼和第八教学楼.在规划校园景观时,在建筑色彩和植物配置上应充分体现新区和老区不同的时代特色:新校区以自然式的设计规划为主,以体现活泼、向上、新潮的气息;老校区却以规则式的设计规划为主,以体现出严谨、有序、规范的氛围,让整个校园的景观仿如一条时间长廊,在带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学校发展的渊远流长.
参考文献:
[1] 覃逸明.论校园生态建设[J].柳州师专学报,2002,
17(1):81-83.
[2] 陈小燕.浅谈生态化校园的构建[J].钦州师专学报,
2003,18(2):81-84.
[3] 严家顺.生态校园规划与建设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
学报,1998,13(3):334-336.
[4] 袭鸿菲.撷校园文化,创环境特色——华中农业大学绿
地规划[J].中国园林,2000,16(2):60-62.
责任编辑:王赛群
英文编校:罗文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