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诀治病实验验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字诀治病健身的理论根据及实验验证

(2009-04-28 15:50:50)

转载▼

古人发现,发喉音(宫)脾有振动感,对脾有保健治疗作用;发齿音(商)肺有震动感,对肺有保健治疗作用;发牙音(角)肝有震动感,对肝有保健治疗作用;发舌音(徵)心脏有震动感,对心有保健治疗作用;发唇音(羽)肾有震动感,对肾有保健治疗作用。而且,听五音也能使五脏产生感应,从而对五脏有养生保健作用,古人因此用听五音音乐的方法进行养生保健(五音音乐即以某音为主音,其余各音围绕主音进行有序的组合与排列,构成特定调式的音乐)。《史记乐书》说:宫动脾而正圣,商动肺而正义,角动肝而正仁,徵动心而正礼,羽动肾而正智,此动乎五脏也。《黄帝内经》说:“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俯。”又说:“角为木音通于肝,徵为火音通于心,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羽为水音通于肾。”因而,五音与五脏、五行有对应关系。

发五音可以动五脏,不过是发五音时气流在不同的发音部位遇到阻击而产生振动,而此振动会向内及向外传播,振动向内传播时又引起相应脏器产生共振而已。具体来说,振动源在喉部时(喉音,宫),会使脾产生共振;振动源在门牙处(齿音,商),会使肺产生共振;振动源在槽牙处(牙音,角),会使肝产生共振;振动源在舌部时(舌音,徵),会使心脏产生共振;振动源在唇部时(唇音,羽),会使肾脏产生共振。

现代科学实验也证明了古人关于五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首都师范大学李璞珉等的《“五音对五脏”的心理生理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第04期)有关五音对五脏的心理生理实验报告证实:“咝音(齿音)”可以动肺;“呵音(舌音)”可以动心;“呼音(喉音)”可以动脾;“嘘音(牙音)”可以动肝;“吹音(唇音)”可以动肾等,揭示五音的不同声波对五脏的功能状态有激发作用。

上海市卫生局基金资助项目(95(A)121),由上海市气功研究所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共同进行的《六字诀发音呼吸法的音图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年第9期)通过实验表明:发呵音时胸前中央区产生共振,发呬音时胸前二侧产生共振,发呼音时上腹部中央产生共振,发嘘音时上腹部二侧下肋区产生共振,发吹音时下腹间二侧产生共振,发嘻音时下腹部中央区产生共振,而这些共振的部位恰好与相应脏腑的部位一致。这些共振在能量分布和共振峰频率变化上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并和六字诀所对应脏腑的位置变化规律相对应。这是不同发音能治疗不同脏腑疾病的生物物理学基础。而错误发音的共同特点是能量分布和共振峰频率分布两方面都表现出无规则状态,并且能量集中区和共振峰频率也远低于正确发音。这项研究成果为六字诀所以能快速有效地治病健身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同部位、脏腑的发音能量和频率变化规律

古人正是依据五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发明了六字诀来治病养生,并选择了对五脏及三焦激发作用最明显的六个字:嘘(牙音,对应肝)、呵(舌音,对应心)、呼(喉音,对应脾)、呬(音谢或咝,齿音,对应肺)、吹(唇音,对应肾)、嘻(半舌音,对应三焦)。实际上,按标准口型念所有与五音(也可称为六音了,即五音加一个半舌音)相对应的字,都会对相应脏器有治病健身的作用,只是念这六个字效果会更好。例如,佛家六字真言中的叭(音呗,bei)是唇音,据说诵念此字内气自气海入于命门,命门及脊均有温热之感,治腰肾、脊椎等病。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功法认为嘻为牙音,即角音,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牙音属五音,与五行对应木,与五脏对应肝,并不对应三焦。而如果嘻为牙音,那就与嘘(牙音)的作用一样了,再加一个嘻字功岂不多余?实际上,嘻为七音阶的xī(7),为变宫,是半舌音,不是角音(牙音),它对应三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